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職大學生不良行爲的成因與對策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4.21K

摘要:高職大學生的不良行爲會給自身成長、學校工作和他人帶來很大的困擾,更會給社會增加不穩定的因素。在深入分析學生不良行爲的成因前提下,結合實際經驗,積極探索有效地轉化行爲不良學生的對策,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論支援。

高職大學生不良行爲的成因與對策分析論文

關鍵詞:高職大學生;不良行爲;成因分析;對策

過去總認爲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爲多,現在發現高職大學生的不良行爲也較普遍存在。即使這些不良行爲大多數是不能很好地適應生活的表現,但對他們的學業、未來就業和自身成長都產生了巨大影響。這應引起我們教育者的高度重視。

一、不良行爲的界定及其特徵

所謂不良行爲,是指違反社會公共生活準則和有關行爲規範,或者不能良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從而給社會、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響或者危害的行爲。存在不良行爲的學生是指在校內外多次發生違反校規校紀、違反社會公德且在羣體中表現較差的學生。他們的不良行爲主要表現在:欠交作業、考試作弊、破壞公物、打架鬥毆、吸菸、喝酒(或酗酒)、、盜竊、無故曠課和離家出走等。概括地說。不良行爲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徵:

(一)違反社會公共生活準則和有關行爲規範

高職學生作爲社會成員的一部分,也應當遵守社會公共生活準則。社會公共生活準則是得到社會公認的最基本、最起碼、最簡單的道德準則,它是維持和保障社會公共生活秩序所必須的。這類基本準則有的是不成文的,有的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法規中。高職學生又是社會成員中的特殊羣體,他們本身又具有一些特殊的行爲要求。例如。在家庭、學校、班級中,都會有不同的規章制度和紀律,要求他們遵守這些規章和紀律。

(二)不良行爲主體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高職學生的不良行爲是他們自身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的突出表現。有些行爲違反社會規範,有些行爲雖然沒有違反社會規範,也沒有給社會和他人造成直接損害,但對他們本人來說卻有着明顯的危害。妨礙着他們的健康成長,不利於他們過正常的社會生活。從而間接給社會、他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三)對社會、他人和本人造成一定的危害

對社會的危害表現爲違反了社會禁止性行爲規範,對社會造成了物質上的損害。如破壞公共設施等。對他人的危害是指對他人物質和精神上的損害和痛苦。比如。逃學、離家出走等會對學生的家庭造成巨大的精神痛苦。高職學生的不良行爲雖然對社會、他人和本人有危害,但這些危害的嚴重性都比較輕,不構成任何形式種類的刑事犯罪(構成刑事犯罪的情況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因爲不良行爲與犯罪有着本質的區別)。

二、目前高職學生中不良行爲的具體表現

前不久,課題組進行了兩方面的調查,第一方面是統計了06~07兩學年來,受到學院紀律處分的學生情況,這反映出學生的違紀行爲主要表現在:考試作弊、打架鬥毆、無故曠課等三個方面。

另一方面,我們是以問卷的形式向部分學生進行調查,結果卻顯示,學生的不良行爲主要表現在:盜竊、打架鬥毆、抽菸喝酒、戀愛行爲出格、考試作弊等方面,其選擇百分比均在10%以上。

從上面兩個調查結果來看,“不良行爲表現”有很大的差別,深入分析後可知,第一個調查結果是來源於“官方”(學校行政部門)。是從“有違紀行爲記錄”角度來印證的:而第二個調查結果是來源於“民間”(學生羣體)。是從“思想認識和生活感知”角度來度量的。由此,也可以折射出學生的不良行爲的複雜性和多面性。

三、高職學生不良行爲的成因分析

不良行爲的形成,總的來說,有內、外兩方面的原因。從外因方面來看。主要是家庭教育的失當、學校教育的`失誤以及來自社會的不良影響等:從內因方面來看,主要因素就是高職生本身心理髮育的不完全成熟。

(一)外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失當

據調查,許多具有不良行爲的高職學生大多出自於問題家庭。而問題家庭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1)破碎型家庭。目前每個學校裏都會有一小部分學生來自離異家庭,當該學生成爲離婚雙方重建新家庭的一大障礙時,無論子女跟誰都容易被疏於管理和教育。生活在破碎家庭的學生,很容易養成偏執、冷漠、仇視、好鬥等不良習慣。

(2)專制型家庭。有的學生父母對子女要求過高、過嚴,平時又疏於管理。教育方式簡單粗暴。這樣的學生得不到關愛、得不到溫暖,很容易養成自卑、虛榮、孤僻的畸形心態。由於在家庭中缺少關愛。這樣的學生往往會到社會上尋求“哥兒們”的幫助,進而受到不良誘惑而走上邪路。

(3)溺愛型家庭。有的父母對子女溺愛偏袒,不管子女提出多高要求,父母總會想方設法地滿足他。這樣就會使子女養成好吃懶做的不良品行,甚至發展到爲所欲爲、不可收拾的地步。

(4)不良行爲型家庭。家長行爲不檢點。行爲粗魯,髒話連篇,甚至作風不正,酗酒,盜竊腐化等不良行爲。直接影響子女品行的發展。

2、學校教育的失誤

主要是學校教育實施中的失誤,如重智育,輕德育,忽視品德教育等。

(1)當前的考試製度導致部分學生求知慾的減弱、學習熱情的降低。在當前的考試製度下,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心理負擔較重,從而導致部分學生身心受到極大的壓抑並屢遭挫折和失敗。使他們不能適應學校環境。學生求知慾的減弱、學習熱情的降低。正是很多學生不良行爲形成的開始。

(2)教師對學生缺乏耐心。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是由於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等學習困難而導致不良行爲的。教師雖然對他們做了一些教育工作,但不能持之以恆或因顧及多數學生的教學,不可能在他們身上花很多精力,往往把他們忽視了,這樣不但收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使學生厭學、逃學,加深不良行爲的發展。

(3)教師對學生缺少愛心。那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很難得到老師的表揚和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在班集體中,得不到溫暖和關愛,容易被老師、同學嫌棄,逐漸形成曠課、逃學等不良行爲,進而拒絕接受老師的教育,導致惡性循環。

3、社會環境的失範

社會不良因素主要有: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內容不健康的電影、電視、錄像、圖片、圖書等;流散在社會上的同齡人或團伙;犯罪分子的誘騙、腐蝕和教唆;營業性的遊戲機室、網吧的誘惑;社會不良消費觀念、黃色文化的感染等;所有這一切,對身心發育不完全成熟、鑑別能力還比較缺乏的高職學生來講,無疑會產生極大的誤導。很多高職生產生不良行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受到社會生活中的不良因素影響所致。

(二)內因分析

高職學生正處於生理、心理急劇變化發展的時期,思想、道德品質、人生觀、等正在逐漸形成穩定的態勢。從心理方面來看,一方面,他們從依賴性逐漸向獨立性過渡,自我意識較強,個性突出;另一方面,他們的心理髮育還不成熟,心理比較脆弱、稚嫩,容易極端、片面,對自己的身心發展容易感到困惑,對各種不良社會現象感到迷茫。因此,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染上不良習氣。此時若不注重糾正。進而就有可能演變成爲不良的行爲習慣。概括地說,造成高職學生不良行爲的內在原因主要表現在:

1、道德認識上的錯誤。高職生的道德認識還不夠穩定,有時不理解或不能正確理解有關的道德要求和道德準則,不能明辨是非與善惡,常有較大的片面性。如把不違紀看作是“勇敢”,把積極參與各類活動看作是“出風頭”,把向老師反映情況看成是“出賣同學”。把抽菸、喝酒、打架鬥毆等視作“男子漢”的象徵等。這些道德認識上的錯誤,容易導致不良行爲的逐漸形成。

2、道德情感的非正常發展。有些高職大學生由於受不良的家庭、社會、學校等環境的影響,變得自私、任性。不懂得關心他人,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經常和同學發生矛盾,和老師發生衝突,以致於發展爲愛憎不明、感情用事、性情暴躁、喜怒無常。情感的非正常發展也是導致不良行爲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

3、道德意志的薄弱。有些學生害怕困難。見到困難就退縮,有些學生缺乏抵制不良誘惑的能力,即使經過教育有了進步後,也往往因經不住誘惑而出現反覆,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這些意志薄弱的學生往往會演變成爲行爲不良的學生。

四、轉化不良行爲的對策分析

由於學生的不良行爲不僅僅是學生自身心理的不成熟造成的,而且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採取對策時,應從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加以整體上的考慮,形成網絡,來共同轉化學生的不良行爲。

(一)學校方面

1、教師要給不良行爲的學生傾注更多的關愛。

由於很大一部分學生是因爲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等學習困難而導致不良行爲的,因而教師要在課堂提問、作業批改、課後輔導等方面對行爲不良的學生予以適當傾斜。在行爲上要堅持目標的梯度性,不提過高要求,逐步養成遵規守紀、樂於助人的好習慣。熱愛學生。還表現在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不要隨便揭傷疤,千萬不能諷刺、挖苦,否則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這對學生的成長只有害而無益。

2、教師要善於激勵行爲不良的學生。發現並及時鼓勵學生的閃光點,這是轉化行爲不良學生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師只要接近他們。與他們多交流,就會發現幾乎每個行爲不良的學生都有閃光點。我們要善於並及時表揚,並創造機會讓他們參與各項集體活動,展現其才能,利用其閃光點去克服其自身的缺點。

3、“結對子”互助。行爲不良學生需要他人幫助,因此教育轉化行爲不良學生應建立互助小組,即安排一名班幹部幫助他,經常關心他的學習、思想與行爲,並邀請他參加健康的有意義的活動。近朱者赤,行爲不良學生在班幹部的感染下會改掉不少壞習慣的。

4、實行德育考覈激勵機制。對學生可實行德育百分考覈。每生學期初的基礎分爲80分,對於在學期中考覈不滿60分的學生,學院各系部、學工處和團委等部門將定期對他們進行培訓,不定期爲他們舉辦公德講座,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從而糾正他們的不良行爲。

5、輔導員與家長緊密聯繫。學校教育必須經常與家庭教育取得聯繫,家校教育凝成合力後才能發揮作用。高校基本上已經實行輔導員制,此項任務理所當然就落在各位輔導員的身上。輔導員是瞭解和掌握學生資訊最多的教師,學生有什麼不足或不良的品行表現,都會了如指掌,若果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能獲得家長的支援,那麼對不良行爲學生的轉化工作就將更加順利和有效。

(二)家庭方面

家庭是學生最安全的港灣,家長是學生最重要的成長朋友。家長在教育上要以平等的方式和子女多交流溝通,瞭解其思想動態,給予及時的關心與指導。另外,家庭成員應和睦相處,要讓子女生活在寬鬆和諧的家庭環境之中。我院曾有一位學生由於父母給他的壓力過大,而他又在網吧結識了社會不良青年,導致他厭學、逃學。後來由於其父母改變了教育方法,與他多溝通。從而使他恢復了自信,改掉了不良習慣,成爲一名品行良好的大學生。

(三)社會方面

大學生的成長是以社會爲背景的,社會能否爲他們提供一個和諧穩定、安康祥和的環境,這至關重要。其實,大學生的不良行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受到社會中各種各樣的不良現象的影響而導致的。因此。大到整個社會環境,小到學校的周邊環境,都需要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努力,共同爲廣大學生營造一個治安良好、人際和諧、生活安寧、文化健康的成長環境。

(四)心理與行爲訓練方面

對學生的不良行爲進行轉化,還要從學生的心理上着手,這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這方面的工作主要有:加強心理知識傳授;開展心理諮詢;進行心理輔導;重視行爲矯正和心理訓練等。透過以上有效的心理訓練,使學生端正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逐漸糾正不良行爲,從而形成完美和諧的高尚人格。

總之,轉化學生的不良行爲是一項長期的、艱鉅的工作,不可急於求成,也不可半途而廢。面對問題,只要學校、教師、家庭和社會能共同形成合力,積極尋求對策。做到持之以恆,我們的工作就會富有成效,原有不良行爲的學生就會走向健康,並且會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