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經濟貿易類論文

學問君 人氣:2.66W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經濟的進步,國際經濟貿易成爲貿易的一個重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經濟貿易類論文,歡迎閱讀。

經濟貿易類論文

經濟貿易類論文1

近些年,面對國內經濟發展新情況與國際複雜多變發展形式,我國外貿主要以調結構、穩增長以及促平衡等爲着力點,對外貿易政策呈現平穩態勢,同時又進一步優化貿易結構。但在對外貿易方面,我國依舊存在很多問題,本研究主要對我國國際貿易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此提出相應解決策略。

一、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現狀

對外開放後,我國外貿始終保持迅猛發展態勢,該現狀對我國可持續發展國民經濟具有重要作用。我國在近些年的外貿額不斷增長,從2005年到目前爲止,我國已經連續四年的外貿額超過20%,2012年我國外貿規模達到25641.8億美元,相比於2011年增長3369.1億美元,同時實現8542.9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外貿出口額度爲10254.4億美元,回落增幅爲1.2個百分點,同時進口額爲8953.5億美元,增幅提高大約3.1個百分點。依照我國商務部所提交的《2014年中國外貿形勢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對外貿易增速表現爲後低前高的走勢,而且2014年全年進出口額度在5.1億美元左右,提升大約20%。

二、我國國際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出口產品結構問題

從整體來看,我國出口產品存在較低的整體層次,而且多數出口產品均爲較低技術含量的產品,也就是勞動密集型產品。該現象的存在充分說明我國貿易額中所體現的利潤少於數據中所反映的利潤。其原因是現階段我國優勢主要集中在密集型勞動產品方面,也就是說,儘管我國存在較大出口總額,然而,我國透過貿易所得到的利潤相對較低,基於該情況,若採用提升數量的方式增加利潤,那麼就會降低出口產品的價格,由此降低出口產品貿易利潤。

2、貿易機構和產品結構理論問題

我國在近些年的貿易結構調整目標和產業結構差異性比較大。第三產業在我國總產值中所佔比重相對比較低,2014年,GDP中第三產業所佔比重爲40%;2008年,GDP中第三產業所佔比重爲37%;2005年,GDP中第三產業所佔比重爲31%;2002年,GDP中第三產業所佔比重爲25%。儘管近些年第三產業在我國所佔比重逐年上升,然而,其上升速度依舊比較緩慢。

3、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在國際貿易中,我國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相對比較少,就算是在工業製成品方面,依舊大多在裝配、組裝等環節集中,在國際分工方面,我國依舊處於落後狀態,而且在國際分工中存在較低的位置。比方說,國內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實際工業製成品所佔比重爲75%,而非勞動密集型產品所佔比重爲53%,資本密集型產品所佔比重爲19%,由此可以看出,我國依舊選擇的是非技能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

三、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的改善策略

1、提升我國消費率,不斷擴大內需

應該不斷提升我國普通居民實際消費水平,因爲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消費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應不斷推進內需發展模式,確保國民經濟中消費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確保國內經濟能夠平穩執行。

2、不斷優化相關產業結構

第三產業有助於降低國家外貿依存度,同時對國家貿易市場競爭力進行不斷提升,在對GDP經濟規模予以擴展的同時,對國家產業機構進行不斷優化,而發展第三產業,不斷改善我國國際貿易結構,充分挖掘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潛力,積極參與貿易自由化和區域合作機制,對我國第三產業空間予以充分利用,以優化我國當前的相關產業結構。

3、加速人民幣國際化,健全匯率形成機制

爲確保國內經濟平穩執行,使穩定匯率機制得以形成,應不斷提升國家與區域中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貿易聯盟與濟合作組織中人民幣的地位,同時展開亞洲貨幣合作關係,因爲我國主要選擇浮動匯率體制,所以我們可在一籃子貨幣中適當提升歐元權重,以緩解人民幣升值對歐盟所帶來的影響與衝擊。

四、總結

總而言之,在國際貿易發展中,我們應該正視對外貿易所存在的問題,並針對問題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認清當前國際貿易發展形勢,緊抓機遇,以不斷增強我國對外貿易的信心,從而鞏固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大國、強國地位。

經濟貿易類論文2

1導言

國家的經濟實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這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也可以說我們能夠從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的水平看出這個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的綜合國力的展現。我國整體的經濟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已經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由於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使得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依然存在着諸多的制約因素。在國際經濟與貿易逐漸呈現出一定的發展趨勢的情況下,我們應及時認識到國際經濟與貿易發展的重要性,並分析得出其具體的發展趨勢,進而用以指導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

2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

20世紀初,國際貿易在全球經濟發展中就具有重要作用。當時國際貿易的主要目的、手段是互通有無、物物交換,受西方列強的控制,貿易表現出極度的不公平性。進入40年代,出現現代國際經濟貿易發展趨勢,商品成爲貿易的中心,實現了公平化、自由化。到70年代後期,隨着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各國都邁開改革步伐,對產業及經濟做出調整,外貿對一國經濟、文化都有了一定影響。至90年代,各種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不斷涌現,世界貿易增速加快,呈多元化、自由化趨勢。

3國際經濟與貿易對中國發展的重要性

一是大力發展國際經濟與貿易,有利於推動轉型發展。隨着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高速步伐不斷加快,我國已經必須朝着質量效益轉型,特別是在“雙創”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必須依靠技術創新來提升發展動能,這就需要大力發展國際經濟與貿易,加強對國外先進技術、優秀人才引進,進而爲我國經濟轉型創造有利條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大力發展國際經濟與貿易,對於促進我國轉型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

二是大力發展國際經濟與貿易,有利於融入全球經濟。自從我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以來,我國積極融入全球經濟發展,特別是在全球貨物貿易不斷增長的情況下,我國必須大力發展國際經濟與貿易,這將有利於使我國更好的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當中,既有利於形成全球化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格局,同時也有利於我國企業“走出去”發展,使我國在經濟中的影響力更強。

三是大力發展國際經濟與貿易,有利於提升國際地位。儘管我國改革開放39年來,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而且我國的國際地位也在不斷增強,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而大力發展國際經濟與貿易,不僅有利於使我國經濟融入全球體系當中,而且也有利於使我國的“話語權”不斷提升,特別是對於很多國際壟斷行業來說,由於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在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也在不斷加強,特別是我們的產品具有很強的價格優勢,因而可以不斷提升國際地位。

4新形勢下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發展趨勢

4.1國際經濟貿易發展呈全球化一體化趨勢

隨着各國、地區經濟的發展,貿易往來日益緊密,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各國各地區爲加強自身的競爭力,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呈多元化、自由化趨勢。貿易自由化的發展,各國間貿易糾紛更加激烈,世貿組織應運而生並努力協調各國立場,但多邊貿易談判進展緩慢,而雙邊、區域經濟合作成爲各國加強貿易合作、加速貿易自由化的重要手段。

4.2自由化發展趨勢

經濟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內在地驅動貿易的自由化。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科學技術已經獲得了飛速發展,促進了國際分工的進一步深化,這讓全球化國際貿易與經濟的實現日漸成爲可能,更加讓經濟參與的主體和客體日漸趨於融合。當前國際貿易的對象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的認知,投資、服務、金融、技術等重要元素融入到國際經濟與貿易之中,拓展了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範疇。各國的經濟已經逐漸捆綁在一起。在國際經濟與貿易自由化發展過程中,貿易摩擦問題也愈加突顯出來各國開始運用貿易壁壘等多種貿易保護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利益,這樣引發了一系列的貿易爭端。各國應更加關注貿易摩擦問題,採取有效手段加以應對,避免阻礙自身經濟的發展。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順應了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使貿易的自由化有了制度性的保證和實質性的進展。

TAGS:論文 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