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葡萄酒的文化論文

學問君 人氣:1.44W

葡萄酒是西方的重要酒精飲品,下面就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葡萄酒的文化論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葡萄酒的文化論文

葡萄酒的文化論文1

法國被認爲是頂級葡萄酒的代表國,法國人的浪漫氣息和得天獨厚的多樣化氣候和土壤,以及2000多年的悠久釀酒工藝、嚴格的法定產區(原產地控制命名)管理法規,使得法國能夠提供風格各異的上好葡萄酒。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法國的釀酒技術,還是法定產區(Bordeux Nice Dijon……)管理法規,都早已被世界其他葡萄酒生產國接受與仿效,併成爲範本。

在法國,酒不僅僅是一種飲品,它已融入了法國老百姓的生活和文化之中,成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早在羅馬時期開始釀製葡萄酒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一些稀有的葡萄品種呢,只有在法國才能生長良好,達到其最佳狀態。法國的葡萄園幾乎覆蓋了三分之二的國土面積。

17世紀,法國人開始將葡萄酒種植與生產制度化。1855年法國巴黎舉辦世界博覽會,當時正值拿破崙三世執政,他想借世界博覽會之機向全世界推廣波爾多的葡萄酒,同時也有將全國的葡萄酒都參展其中的想法。於是,他請波爾多葡萄酒商會籌備一個展覽會以此介紹波爾多葡萄酒,並對波爾多酒莊進行分級,波爾多商會責成葡萄酒經紀人公會制定分級表,將所有酒莊分爲五級。在此之後,格拉夫地區和聖埃米利永地區在上世紀中葉也進行了酒莊分級,只不過沒有像梅多克地區那樣分成五個等級。所有進入分級的酒莊都稱爲列級酒莊,在酒標上能夠看到GrandCruClasse的字樣。

早在1855年法國就有了成熟的葡萄酒分級制度。共有四個級別:法定,優良,地區,和日常。其中法定產區的酒級別最高,簡稱"AOC",佔全部產量的35%,這一等級的酒十分昂貴。關於1855年分級的爭論很多,然而1855年分級不僅表現了波爾多葡萄酒產區的等級劃分,還反映出了該地區的歷史淵源、葡萄酒貿易及酒莊情況,其在世界葡萄酒愛好者心中已經根深蒂固。當時分級後的格局顯示,幾乎所有的等級園均來自梅多克產區,並且所有評出的酒莊全部集中在波爾多左岸地區,因此這次分級制度有着相當的侷限性,當然這也與波爾多左岸產區擁有臨近基隆多河而通往大西洋彼岸其他地區的交通地理優勢有着很大關聯。

通常,我們想波爾多產的葡萄酒在法國最爲出名,其實勃艮第和隆河谷地也是著名的葡萄酒產地;到了勃艮第靠北的村莊還出產頂級的白葡萄酒。在衆多的葡萄品種中,黑皮諾是法國主要的葡萄品種,如今有些地區推廣了機器採摘,但是一級葡萄園還是以人工爲主。通常採摘下來的葡萄會有去梗的過程,這個過程一定要恰到火候,因爲它直接影響到了酒的酸度。還有下一步就是要擠破葡萄了,在村莊裏,如果葡萄大豐收,人們還會特別慶祝一下,就會把葡萄放在特製的木桶裏,人們不分男女,跳進桶裏,合着音樂歡快的在葡萄上跳着舞,下面的葡萄不知不覺就被擠出汁來了。在擠破後和榨汁前會有第一次發酵,然後把葡萄渣送去壓榨,以提取更多的汁液。下一步該在低溫下放置一段時間了,使葡萄中的固體物質分離出來。之後進行的釀藏,要在大桶中儲藏6—24個月,最後才進行瓶裝。大家在酒莊或超市買到了有着寶石般色澤的葡萄酒就是這樣一道一道工序完成的。

葡萄酒的文化論文2

專家介紹說葡萄酒盛產地區之一的第戎,位於法國中部,城市瀰漫着高貴的味道,第戎是法國人公認的'貴族城市,不但富人居多而且也是葡萄酒盛產的地方,法國人不在第戎工作但一定會在第戎置房,因爲他們夏天要來度假,可以想象的是因爲富人多對高品質葡萄酒的需求大而產量與日俱增還是因爲多出產優質葡萄酒才吸引了這麼多的富人前來,其實都不是,只是地理條件適宜葡萄的生長,讓他們有更優質的葡萄出產,也就理所當然的有更優質的葡萄酒產生。除了葡萄酒的美味,還有姜味麪包和芥末醬也是這個城市的特色,想想品上一口甘醇的葡萄酒加上一口沾滿芥末醬的麪包,你會馬上愛上這座城市。

光着腳丫在大木桶裏踩壓葡萄是法國人制造葡萄酒的第一步流程,當然還有更之前的一步就是把他們從葡萄藤上摘下來,每年夏天第戎都會迎來國內和國外友人到葡萄酒莊打工,買個草帽你也可以成爲其中的一員,嘗一口剛製作出來的葡萄酒,有點澀澀的,但之後是爽滑的甘甜,閉上眼睛說一句,tresbon!我已經深深陶醉於葡萄酒香中。

在法國除了第戎同樣有很多製造葡萄酒的地方,葡萄酒的種類分爲干邑、香檳、紅葡萄酒、粉紅葡萄酒、白葡萄酒等。在法國甚至整個歐洲,干邑也被很多人所喜愛,干邑地區的性格如同所獨有的白玉葡萄一樣獨一無二。溫和的大西洋海洋性氣候成就了完美的干邑產區,該產區包括濱海夏朗德省,多爾多涅生和德塞夫勒省的一小部分。在這裏它們被分爲6個產區,分別是大香檳區、小香檳區、邊林區、優質林區、良知林區、和普通林區。

現今干邑中最有名氣的幾大酒莊軒尼詩、人頭馬、卡穆、奧德和馬爹利所用來釀造白蘭地的葡萄都來自這6個產區,將白蘭地釀製成干邑的過程中一般都會蒸發一半的酒精,起初干邑的釀造者認爲這部分丟失的酒被天使喝了,我們叫做送給天使的禮物,據說這個自然蒸發的過程中,干邑地區統計的數字可以具體到每年超過2000萬瓶酒消失在大自然中,而這也是釀造者毫不猶豫奉上的貢品,以此換取不可替代的完美品質。

世界上只有兩種餐桌上的美味需要等待100年,甚至更長時間,一個是西班牙的陳醋,一個便是干邑白蘭地。法國人愛酒,其實更愛酒文化,想想桌上擺着一瓶100年的好酒,不想細細品味都難,這片未知的國土已經讓我們充滿了幻想和期待。

葡萄酒等級之分

剛接觸法國葡萄酒的朋友總會認爲葡萄酒有酸度,就是不好的酒。其實並不是這樣:葡萄酒的酸味其中一部分來源於葡萄漿果,如酒石酸、蘋果酸和少量檸檬酸,一部分來源於發酵,如琥珀酸、乳酸和醋酸。這些酸度是不可避免的,它促進唾液的分泌,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對健康來說必不可少。法國葡萄酒相比其他國家的酒來說比較複雜,並不是只要是AOC級,就是好酒。好酒必定出自好年份。因爲葡萄酒的質量關鍵在於葡萄原料的質量,而葡萄的質量,卻因爲產地和當年的氣候還有對葡萄的管理所決定。自2000年以來的好年份有2000,2003,2004,2005,所以當你看着法文酒標發矇的時候,看年份選酒也許是個不錯的主意。酒標上年份2005,表示瓶中酒的原料葡萄是在2005年採摘的。

葡萄酒的文化論文3

與歐洲相比,美國是一個更富於動感和更務實的國家。有更多的活躍的、探索性的,不受約束的風格。直白、簡約、急迫、帶着點強悍的自信,算得上美國的國家風格和不少美國人的個人風格。這就是美國移民生活深度大體驗。也許是出於這樣的原因,被歐洲大陸人和英國人喜歡的優雅的、需要長時間陳釀、需要一顆安靜從容的心去品味的葡萄酒,不會受到美國大衆消費者的歡迎。美國人是務實的,儘管在葡萄酒上他們仰視法國,但如同在政治、建築、藝術和文化領域一樣,決不會對法國的體系照搬照抄。走自己的路的態度和勇氣,在中美兩個大國身上表達得並無二致。

當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意大利學着法國開始搞DOC和DOCG的時候,美國已經開始行走在以品種標示葡萄酒的道路上。美國移民人是簡單而直接的,要讓普通消費者記住那些複雜的產區和標籤基本上是給自己添亂,所以美國的葡萄酒標籤更多的是簡潔,特點明顯,便於被記住的風格。

葡萄酒左燈右行,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一邊是標誌性的巴黎盲品會,鹿躍酒莊的1973赤霞珠和Chateau Montelena1973霞多麗分別名列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第一名。另一邊是加州的酒廠門口拉白金粉黛酒的汽車排成了長隊。美國投資移民的本土大衆喜歡的還是一些價格便宜的、直率的、張揚的,涌動着活力的葡萄酒。

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年,積累了相當一批大款小款,買了不少的名酒,中產階級號稱也在形成。水平基本還是踟躕在向法國酒拋媚眼的階段,追捧拉菲、龍船和白馬等,更低層次就是唯法國酒是舉。喝什麼酒常常是照顧着自己的身份,沒照顧着自己的口味。投資移民美國在我們那麼多的美食作家和無比興旺的美食博客的作者中間,相信有一天會出一個帕克那樣的人物。

也許因爲是個移民國家,也許因爲加州生產的葡萄酒差不多佔了總產量的90%,在美國的葡萄酒市場上可以看到來自各個國家的葡萄酒,投資移民至少在我參觀和短期生活過的幾個東部州的大大小小的城市是這樣情況。移民美國這和我在歐洲的感覺挺不一樣。歐洲的國家一個地區的本地酒佔着絕對優勢的比例,然後有些來自本國其他地區的酒,和更少的外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