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運用數字化技術管理電視聲像檔案芻議

學問君 人氣:1.79W

隨着數字化技術的不斷推進,電視媒體聲像檔案管理也從原先傳統的臺賬式管理進入到計算機管理階段,再逐步向數字化管理轉型。杭州文廣集團視聽研究中心音像資料部負責集團各頻道節目資料的收集、管理和使用,近年來逐步形成一種新的高科技管理模式,將各種載體的聲像檔案資源用計算機、多媒體、數據庫等技術轉化成數字化檔案資訊,以數字化形式存儲,網絡化形式連接,初步建立起一個聲像檔案資源有序收集、開發、利用和共享的資訊庫。

運用數字化技術管理電視聲像檔案芻議

一、數字化技術在電視聲像檔案管理中的運用

電視臺聲像資料的管理,過去以“賬本”和借還卡片方式爲主。一般是把所有節目磁帶,以入庫時間爲序分別登記在不同的筆記本上。然後再爲每盒磁帶製作借還卡,就像圖書館借書卡一樣,管理程序繁瑣,也不利於檢索和統計。1999年,杭州文廣集團招標研發設計了一套管理軟件,培訓管理人員,統一操作規範,建立起聲像資料磁帶的入庫和借還制度

2002年,爲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媒體資訊資源的存儲、利用與共享需求,他們又開發了一套數字化管理軟件,系統功能比較完備,具有介面清楚、操作簡便、存儲容量大等優勢。在信號傳遞過程中穩定性、可靠性較好,電視節目翻錄N次,都不會影響視頻音頻質量。圖像處理過程也相對簡單,畫面更清晰,工作強度大大減輕,節目製作時間縮短。而且資訊儲存空間大爲縮小,儲存的時間更爲久遠。同時,把聲像檔案進行數字化編目,提高了服務效率和質量,便於聲像檔案的開發利用,編導們只要透過自己的辦公電腦就能迅速便捷地在視頻數據庫裏,精確檢索、快速下載任何一個鏡頭,爲節目編輯、製作和數字化播出創造條件,真正實現聲像資源共享。

2008年,杭州文廣集團委託浙江傳媒學院對5200小時的.歷史資料進行了搶救性整理。同時依據廣電總局的編目規範,結合實際制定了《歷史資料的細分及鑑定標準》《各類型節目層次化編目實施細則》,做好電視模擬磁帶的數字化。

二、做好模擬與數字轉換中的銜接

電視聲像檔案是電視媒體的重要資產,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資源。在運用數字化技術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時,應當充分做好銜接工作。

在模擬向數字轉換的過程中要建立一個統一的管理平臺。整個過程從採集、收入、轉碼、編目、存儲到播出都是針對節目,而節目所在的物理介質又都是由存儲管理系統進行維護的。既然數字資訊與模擬資訊都是圍繞節目而展開的,那麼,只要建立一個以節目爲共性特徵的統一管理平臺,在節目採編過程中,既可在存儲管理系統內進行數字化直觀採編節目,也可利用原有計算機軟件管理系統查找所要的節目資料,再從庫存中調出所需的磁帶,透過數字化採集、回放系統,把模擬資訊轉換成數字資訊。

實現這樣的統一管理平臺,需要兩個方面的技術支援。一是存儲管理系統上接口的建立,解決數字化存儲與模擬磁帶的調用;二是對原有計算機軟件管理系統作結構性調整,將模擬磁帶的管理由基於磁帶管理轉變爲基於節目管理。

模擬磁帶的計算機管理爲實現數字化管理打好了基礎。只要將模擬資訊透過計算機從原有的承載體中聚集到整個存儲系統管理的平臺上,形成統一的資訊資源,才能使模擬資訊與數字資訊站在同一個管理層面,爲全面實現數字化提供最佳過渡性服務。

三、實現數字化管理應注意的問題

加強電視聲像檔案數字化技術管理,對提高電視臺工作效率,防止聲像檔案流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推行或配置數字化聲像資料管理設備時,應有全方位考慮和長遠規劃,盡力避免問題的出現。

做好正確的存儲方法。目前,通常情況下,常見的是大容量存儲介質,它主要包括硬盤陣列、光盤庫,以及剛推出的數據流磁帶。這些存儲介質本身就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與性能,也適用於不同的應用方式。鑑於現階段電視臺的存儲對象更多的集中在聲像素材和節目上,而又往往大量存儲在磁盤庫、光盤庫以及新的數據流磁帶庫裏,因而在線的存儲系統則可採用高碼率視音頻和低碼率視音頻的分離存儲方式進行。

做好數據的壓縮與存儲。這裏所講的數據壓縮,主要是指聲像資訊容量的壓縮,在保證視頻質量的前提下,對數字視頻信號進行最大限度的壓縮。目前較流行的視頻壓縮標準有M-JPEG和MPEG。 M-JPEG採用幀內壓縮方式,適合視頻編輯,如果採用高壓縮比視頻質量會嚴重降低。 MPEG採用幀間壓縮方式,在高壓縮比下能獲得較高的圖像質量。因此,透過上述對比,選擇MPEG的方式進行視頻壓縮比較理想。

做好網絡傳輸工作。網絡已成爲廣大民衆獲取資訊、傳遞資訊、相互交流、發表個人言論等綜合性較強的主流傳輸渠道之一。電視臺在實現全臺數字化的同時,必須重點考慮實施電視網絡化的發展方向,從單一的電視熒屏,逐步邁向多元化的、綜合性的媒體“航母”。因此,電視臺在設計數字化管理聲像資料方案時,必須將網絡高質量視頻的傳輸功能實時考慮進去,保證將來整個電視臺系統的順利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