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物探技術在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的應用論文

學問君 人氣:2.08W

近年來,面對地質災害的頻繁發生,在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的同時,還給當地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而加強地質災害的勘察與防治,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在保障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同時,還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進步。在此,本文從物探技術及當前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物探技術的應用兩個方面出發,針對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物探技術的應用,做以下簡要分析:

物探技術在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的應用論文

一.物探技術

在21世紀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中,面對地質災害造成的嚴重後果,物探技術的使用,能夠將損失及人員傷亡降到最低。物探技術作爲當前地質工作中勘察技術的核心組成部分,在使用的過程中,能夠藉助物理學中的力、聲、光、熱、電、磁與核變等理論,將探測範圍內的目標地質體與周圍介質的悟性差異相比較,透過分析兩者物性差異的比較結果,選擇與之相符的方法與技術進行地質勘查,以此來保障地質勘查的準確性。在其使用的過程中,核心優勢在於快速、全面、準確、省時、經濟。尤其在一些敏感地區,物探技術的使用,能夠發揮出自身的最佳優勢。且透過對這些地區的勘探,能夠爲相關部門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學、準確的資訊依據。

二.當前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物探技術的應用

在地質災害防治的過程中,物探技術能夠透過自身的優勢,及時對地質災害資訊進行收集、反饋,探測人員透過對資訊的研究,制定出與之相應的防治措施,將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針對當前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使用的物探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高密度電阻率法

電阻率法是以觀察和研究人工電場的地下分佈規律和特點,來實現解決各類地質問題的一組電勘查方法。在該方法使用的過程中,能夠透過系統自身的適配器來實現供電與測量電極自動轉變的功能,這種探索方式被廣泛應用到斷裂、岩溶、塌陷、滑坡等地質災害勘察中。

在高密度電阻率法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其工作原理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對地質災害進行物探的過程中,一般以一個整體的斷面爲主,按照斷面的實際範圍,將其分割成若干個小區域,且保持各個小區域中的點測量相似,以此來集中反映地質體育周圍介質的電性差異。針對地質災害造成的溶洞及短路破碎帶,在使用物探技術的過程中,會直接引起低阻變異的狀況發生,並由此造成電阻率曲線扭曲和梯度的大幅度變化,而這些,都爲今後的勘察工作及預測地質災害提供了有效的依據。這種探測方式在使用的過程中,其優勢在於細化探測目標,確保勘探結果的準確性,因而在使用的過程中,廣泛應用到採空區、塌陷、滑坡等地質災害的探測。

探測人員在設計現場作業的過程中,應結合着場地的具體位置及實際面積佈設測量勘探線,以此來預測災害的實際發生狀況。探測人員在現場採集數據的過程中,必須對現場採集的數據進行科學、有效的分析,以此來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在判斷高密度電阻率法探測效果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判斷:首先,觀察探測數據的等值線是否平緩,有沒有突變起伏點,其着重注意高低組區間的變化過程。其次,勘探人員在觀察等值線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着等值線呈現的“八”字規律進行判斷,若變化規律呈現出“半八字”或“雙八字”時,則表明等值線出現異常。

(二)淺層地震法

與之前高密度電阻率法不同的是,淺層地震法在使用的過程中,透過人工激發的地震波在岩土層中傳播的規律來解決淺層地質問題的方法 。針對地質災害勘察活動,在激發地震波的過程中,一般採用敲擊法或落錘法。在當前的地震波激發中,仍以瑞雷面波觀察爲主,在其質點波傳播的過程中,基於自身的特性,會呈現出垂直平面內振動,且質點的振動軌跡也在原有的`基礎上發生了變化,呈現出逆時針方向轉動,且轉動軌跡呈現出橢圓形狀,在質點執行的過程中,其振幅的變化與地質災害的深度有着函數聯繫,其傳播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小於橫波的傳播速度。據相關數據顯示,針對同一波長的瑞雷,在同一深度的水平方向上,物質的物性會在原有的基礎上發生變化。而針對不同波長的面波資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垂直地面方向地質體的物性變化。

在使用探索技術的過程中,作爲淺層地震法的探測對象,探測人員在進行橫向地層探測的過程中,其基本前提在於確定地層的結構是否處於均勻狀態。在探測場地選擇的過程中,應避免所選場地周圍出現較大的溝、坎、牆、柱等產生面波反射或散射的障礙物,確保探測結果的準確性。

總 結:

綜上所述,在整個地質災害防治的過程中,物探技術的應用,能夠將地質災害帶來的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降到最低,在縮短營救週期的同時,還能及時、準確的體現出物探的經濟價值。由此就需要相關部門能夠加快物探技術的研究,使其性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曉明,張林生.重大地質災害防治理論與實踐[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10,(01) .

[2]趙耀娟,張麗麗.物探技術在地質災害防治中的應用[J].科技成果縱橫,2010,(01).

[3]趙海軍,張成明.以防爲本 防治結合 紮實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J].資源導刊,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