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公共藝術對城市景觀環境的塑造

學問君 人氣:1.43W

任何物質最表象的特徵便是形體和色彩,並且色彩在藝術創作中是一種重要的陳述語言。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推薦的相關論文範文,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

公共藝術對城市景觀環境的塑造

摘要:根據公共藝術作品與所處城市景觀環境的組合關係,城市公共藝術一種是透過材質、造型、比例尺度等要素表現藝術作品與環境的關係,透過視覺來裝點和優化環境;另一種是透過其特定主題或以當地歷史、生活習慣和歷史文脈爲內容來塑造的公共藝術,以具體意義定義和反映周圍環境以及場所。本文主要以公共藝術的表層要素出發,研究公共藝術對城市景觀環境的塑造。

關鍵詞:公共藝術;城市;景觀環境

 一、公共藝術形體要素與城市景觀環境

公共藝術品的形象實指其“形體”,任何物質都是以各自不同的形體特徵與其他物質進行區分。不同特徵的“形”具有不同的精神和情感內涵,“幾何形”表現冷靜、理性,“有機形”象徵生命、自然,因此公共藝術的“形”直接關係到作品的表現風格和情感;“體”指物質所佔客觀空間的形態,即物質體量的空間形態。公共藝術作品以形的特徵,與以有着體量感的具體物質形式所佔據的空間進行結合,共同達到以物傳情的效果。公共藝術造型的基本語彙具有不同的形體特徵,在此主要以具象形體和抽象性體兩種類型進行分析。1)以自然物象爲公共藝術作品的表現形態,其形體特徵與自然物象相似。由於具象形態的公共藝術品題材和造型以描述、模仿自然形態爲主,因此容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明確通俗的主題更能在作品和人之間產生情感與共鳴。這裏所指的具像除了寫實的手法外,還包括透過整體歸納、誇張等表現手法對自然形態進行主觀化和藝術化的處理。2)以抽象的形態和體積進行的形態創作,一種是將自然對象透過提煉、概括和總結的藝術手法呈現出非自然的現象,用詼諧和幽默的形式表現出獨特的愉悅性,給過於理性化的生活和空間環境增添輕鬆的調劑與補充;另一種是以圓、方、三角形等幾何形作爲純形式的形體語言,以此展現冷靜理性的選擇、強烈的動感與張力,帶來視覺衝擊。兩種表現都是以非現實的形體來強調空間與形體的構造和組合,用象徵和隱喻地手法塑造城市景觀環境,併產生場所感和美學精神。公共藝術的表現手法並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經常相互滲透、融合。同樣類型的景觀環境中使用不同表現手法的公共藝術,或相同表現手法的公共藝術採用不同形態,都會呈現出迥異的效果,表達不一樣的情感。

二、公共藝術材質要素與城市景觀環境

材質是公共藝術肌理最直接的表達,不同民族因爲地域、環境等方面的原因對材質的使用皆有不同側重和取捨。古代歐洲偏愛石頭而中國古代更多使用木頭,最初由於便於取材,但在長期身處環境的感情積澱後人們逐漸對熟悉的材質產生了依賴和親近之情。正是由於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同民族和區域對材質特別的喜好便被更深入地挖掘成對材質自身的審美趣味,長久凝結稱特殊情感的材質本身才能具有足夠的號召力,形成對材質所在場所和環境的`記憶。比如木質材質原始樸質、石材堅硬而穩重、金屬或者粗狂或者精緻;不同材質在環境中表現力各不相同,在過分硬質的空間環境使用軟質材料,它的審美表達僅僅是點綴卻不能產生深刻的共鳴,相反過分硬質化的材質會讓軟質環境對比變得更加脆弱。除了傳統材料的運用,很多工藝簡單的人工材料經常被使用,例如樹脂複合材料俗稱“玻璃鋼”,以這種質輕、輕度高、可塑性強、着色方便的造型材料製成的公共藝術,可以模仿任何自然材料的質感,並透過附着各種顏料和油漆,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在現代公共藝術中,新材料日新月異,人們不僅利用單一的材質進行藝術表現,而且更多綜合利用像纖維、皮革、金屬、木材等多種軟硬質材料材質組合來豐富公共藝術的表現力。事實上,公共藝術品對不同材料的質感、造型和色澤的處理,融合美學原理,透過材質肌理、結構對比等造型語言呈現出來,達到理想的視覺和心理效果纔是對材質最好的運用和把握。

三、公共藝術色彩要素與城市景觀環境

任何物質最表象的特徵便是形體和色彩,並且色彩在藝術創作中是一種重要的陳述語言。一方面是挖掘和利用各種類種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色彩,即便是相同造型若採用不同材料進行表現,材質色彩上的差異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另一方面,在立體造型上附着上色彩可以增加形象的視覺美感,鮮明地表現物象。公共藝術的色彩首先是材料本身的色彩。以大理石爲基材的公共藝術品透過材質自身白色的色澤和細膩、光滑的質感帶給人們純淨、明快的心理感受;以銅爲基材的公共藝術品則透過原始肌理或經氧化處理,傳達出渾厚、樸質的藝術韻味。對於單一材質的色彩簡明、概括、整體,還可以採用對比的處理方法來豐富造型的變化;集合多種不同類型、不同色彩的材料色彩富有變化,更具裝飾性。相反,裝飾色彩一般是在公共藝術品的造型表面敷上色彩來掩蓋材質本身的色澤,是根據設計師的創作、作品內容以及環境的要求而進行的主觀色彩表現,將立體形態和主觀因素相結合產生絢麗的裝飾效果。由於這種人工色彩在色相、明度、飽和度上都非常豐富,可以無限組合,表現力極強。因此相比材料本身的色彩,公共藝術品的裝飾色彩更多的表現出人工的痕跡。在現代城市景觀環境中,公共藝術的色彩無論是材質本身的色彩,還是藝術家根據作品主題和內容的要求在造型表面附上的色彩,本質都是透過表現色彩物理特性,符合人們的心理特性,使公共藝術作品本身達到形與色的和諧統一。強調公共藝術色彩的表現性以及色彩與景觀空間環境、人文環境之間的密切關係,才能讓公共藝術即滿足作品主題的表達,又達到人和城市景觀環境的需求。

四、結論

公共藝術品爲人提供某種視覺參照物,給人以視覺上美的享受,從而裝飾、點綴和美化城市景觀環境,消除環境對人的壓抑。表現在其造型對環境的豐富、色彩對環境的點綴、材質對環境的呼應、尺度對環境的對比等方面。公共藝術品在對城市景觀環境的美化主要關注於其表象特徵,利用諸如比例、尺度、均衡、色彩、肌理等古典的美學原則,以及與之對應的是強調解構、生動、波普等現代或後現代美學原則。

作者:魏薇 單位:信陽農林學院

參考文獻:

[1]徐思淑,周文華.城市設計導論[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