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職業技能金融管理標準論文

學問君 人氣:1.32W

保障條件爲保證基於職業技能標準的高職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課程體系順利實施和實施效果,必須要做好相關保障措施。那麼,職業技能金融管理標準是什麼呢?

職業技能金融管理標準論文

一職業技能標準選擇及就業崗位分析

1職業技能標準選擇

職業技能標準是指在職業分類的基礎上,透過科學地劃分工種,對工種進行分析和評價,根據各工種對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要求,對其進行概括和描述從而形成的職業技能準則,分爲國家標準、行業(地區)標準、企業標準三級,是衡量從業人員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尺度,也是進行技能培訓、技能鑑定、企業用人以及開展國際勞務合作交流的主要依據。

與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相關的職業技能標準有:證券從業資格、期貨從業資格、基金銷售從業資格、銀行從業資格、保險代理從業資格、保險公估從業資格、保險經紀從業資格、會計從業資格、助理理財規劃師、黃金投資分析師等。根據就業定位,在進行教學開發時主要對接證券從業資格和保險經紀從業資格兩個職業技能標準。

2就業崗位分析

課題組成員透過查詢招聘計劃、走訪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召開畢業生座談會,對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學生就業崗位進行了調研。本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主要有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投資諮詢公司和銀行,可從事的工作崗位主要有:證券公司客戶經理、保險代理人、金融產品投資顧問、銀行櫃檯業務人員等。

二課程體系重構

1重構原則

1.1以高質量對口就業爲導向

高質量對口就業率是衡量高等職業院校辦學水平的關鍵指標之一。透過人才需求調研、就業崗位分析,瞭解金融服務業發展趨勢和崗位需求。構建基於工作過程和職業技能標準的課程體系,使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緊密結合,實現專業教學要求與企業崗位技能要求有效對接、企業崗位能力標準與學生課堂所學“零距離”對接,使學生具備較強的首崗適應能力。

1.2以綜合職業能力

爲目標註重學生專業成才和全面發展,培養其學習能力、溝通與協作能力、實踐創造能力。隨着社會經濟進步發展,職業崗位變換速度日趨加快,金融服務業三大支柱間崗位變換尤爲常見。因此,要主動適應金融服務業發展需求,着眼未來,爲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提升其多崗遷移能力。

1.3模組化實施

分層遞進打破學科體系,將知識和技能融入各職業能力模組中,依此形成課程體系。即解構職業崗位所需能力,提煉技能單元,基於工作過程,按照崗位羣要求整合原有課程,以模組化方式重構核心主幹課程體系。

借鑑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提出的分層化職業標準理念,從核心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和職業特定能力三個層面組織實施。

2課程體系

重構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將職業能力劃分爲職業核心能力(從所有職業活動中抽象出來,具有普適性。面向各行各業工作崗位)、行業通用能力(從一般職業活動中抽象出來,通用的基本能力。

面向工種或崗位羣)和職業特定能力三個層次(某種職業自身特有的,面向單個職業工種或崗位)。透過就業崗位分析,結合職業資格證書要求,構造模組化課程內容,進而形成三大課程種類:職業素質課、職業基礎課、職業方向課。

三課程體系實施保

保障條件爲保證基於職業技能標準的高職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課程體系順利實施和實施效果,必須要做好相關保障措施。

1隊伍———高素質的雙師結構

教學團隊高素質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是人才培養目標能否順利實現、課程體系能否順暢執行的關鍵。

要堅持“內培、外引”並行策略,致力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理論基礎紮實、實踐能力較強的雙師素質教師團隊,堅決杜絕因師資短缺導致某些核心課程無法開設或開設後教學效果欠佳的現象。

有計劃選送一批理論知識豐富的教師到企業進行對口短期或中期培訓學習;從證券和保險機構聘請大量行業專家和業務骨幹從事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教學。

2載體———高水平的項目

課程教材傳統教材一般以知識、概念爲核心,要將其變革爲以證券、保險業務操作過程爲核心的項目化課程教材。透過學習領域的劃分,以學習情境、子學習情境爲對象,以工作任務爲導向,以活動載體爲核心內容,編寫基於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課程教材,爲實施項目教學改革提供教學輔助資料,全面提升學生的業務操作能力。

3場地———優質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

校內實訓室的'建設,應該從學生的職業崗位出發,進行基於金融機構工作環境、工作任務、工作過程的全真化設計,以滿足學生生產性實訓的教學要求。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密切合作,深度融合,利用金融企業的培訓基地,進行校內生產性實訓教學,將校內生產性實訓外置。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要與學生的頂崗實習和畢業就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實現校外實習基地學生實習、崗前培訓與就業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