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談患兒心理 心身疾病及防治

學問君 人氣:1.43W
試談患兒心理 心身疾病及防治
01對我院2007年1月份~2009年3月份急性肺栓塞26例分析報告如下:
        1臨牀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男15例,女11例,年齡45~80(平均61.2)歲,基礎疾病爲慢性阻塞性肺氣腫5例,下肢、骨盆骨折8例,腫瘤3例,腦梗塞長期臥牀2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或靜脈炎4例,腹部術後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
        1.2臨牀表現  活動時胸悶、氣促、心悸、呼吸困難18例,咳嗽10例,胸痛16例,咯血8例,暈厥2例,煩燥不安7例,三聯徵(胸痛、呼吸困難、咯血)4例,呼吸增快16例,心率增快12例,低血壓2例,紫紺5例,肺動脈瓣聽診區第二心音亢進6例,三尖瓣區收縮期雜音5例,胸腔積液2例,頸靜脈怒張6例,下肢單側水腫2例。
        1.3輔助檢查  心電圖:SIQIIITIII 4例,竇速14例,右束支傳導阻滯3例,順鐘向轉位2例,胸導聯T波改變19例。D二聚體均大於500μg/L,血氣分析氧分壓 (PaO2<80mmHg) 17例,二氧化碳分壓(PaCO2<35mmHg )11例。胸片:肺部侵潤影13例,胸腔積液2例。心肌酶升高5例,超聲心動圖:右心室擴大8例,肺動脈高壓13例。
        1.4療效判斷  根據一個月後臨牀情況,血氣分析CT動脈掃描[CTPA]作爲判斷標準:①治癒:呼吸困難,胸痛等症狀基本消除,血氣分析正常,CTPA示動脈內血栓基本消失;②顯像:呼吸困難,胸痛明顯減輕,動脈血氧分壓上升>75%,CTPA顯示肺動脈內血栓或缺損肺段減少>75%;③有效:呼吸困難,胸痛較前有所減輕,動脈血氧分壓有所上升,CTPA顯示肺動脈內血栓或缺損肺段減少50%~75%④無效:呼吸困難,胸痛等症狀無明顯變化,動脈血氧分壓無明顯變化,CTPA顯示肺動脈內血栓或缺損肺段數無明顯變化。
        1.5治療方法:確診密切檢測生命體徵和氧飽和度,予吸氧、鎮靜、止痛、鎮咳及對症治療,絕對臥牀,無溶栓禁忌證的情況下行溶栓抗凝治療,尿激酶(UK)2萬U/kg+生理鹽水100ml靜脈注入,兩小時內滴完。低分子肝素鈣5000U,皮下注射,每隔12小時1次,連用7~14天,第10天開始口服華法林25mg,日一次,華法林肝素並用至少4~5天,華法林初始劑量3~5mg/天,以後根據凝血酶原時間調整劑量。
        2結果
        本組經治療後,好轉21例,無效3例,死亡2例。
        3討論
        肺栓塞是指來自靜脈系統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所致疾病與肺循環和呼吸功能障礙爲主要臨牀和病理生理特徵。肺栓塞最常見的栓子來源於下肢、盆腔或其他部位的深靜脈,約50%的'下肢深靜脈血栓性靜脈炎患者可能發生肺栓塞,其他的如手術、臥牀、制動、高血壓、惡性腫瘤、肥胖、妊娠、糖尿病、血紅蛋白增高及某些凝血、纖溶機制的先天性缺陷等也可引起[1]。肺栓塞可涉及全身多個系統,是許多疾病的併發症,臨牀表現多樣性,缺乏特異性,資料表明,肺栓塞具備“三聯徵”典型表現的不足30%[2],如果栓子阻塞於肺動脈中主動脈或騎跨於主肺動脈分叉,肺動脈血循環障礙嚴重可發生劇烈胸痛、呼吸衰竭、低血壓、暈厥、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如果在一側阻塞於肺動脈主幹以下,則褥完成ECG、血氣分析、D二聚體、心臟彩超、下肢深靜脈彩超、胸片、CTPA、肺通氣灌注掃描。透過積極檢查,儘早明確診斷,減少誤診,及時有效治療肺栓塞、改善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