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交通運輸網絡對四川省區域經濟溢出效應的影響論文

學問君 人氣:1.5W

[摘要]城市流與運輸通道存在強烈的線路依賴性,依託於一體化的交通運輸網絡,距離阻抗變小會不斷強化經濟溢出。因此,在地理距離和時間距離矩陣下,結合偏微分法的空間杜賓模型(SDM),考察四川省空間關聯效應的溢出路徑,並提出相關政策啓示。結果表明:地理鄰近性和交通運輸網絡是影響經濟增長溢出的重要因子;各投入要素對經濟產出的影響效應有所差別,人均固定資產投資的直接效應最大,而市場化程度在時間距離矩陣下的溢出效應最大;有必要依託交通網絡軸線,消除阻礙要素流動的行政壁壘,打破經濟格局的路徑依賴,增強城市經濟聯繫。

交通運輸網絡對四川省區域經濟溢出效應的影響論文

1引言

區域是一個複雜開放的系統,外部政策環境的轉變和基礎設施的完善推動着要素集聚和擴散,城市經濟聯繫日益緊密,本地經濟增長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鄰域單元的影響。空間溢出是指各類經濟要素以企業或其他形式爲載體在地域空間上進行優化重組,進而影響周圍其他系統的經濟增長,並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Ying、Brunetal.、Groenewoldetal.等較早地結合面板數據探索我國沿海與內陸或經濟板塊間存在某種程度的空間溢出。畢秀晶等、王錚等採用ESDA法測度我國區域經濟增長的空間關聯性,結合簡單鄰接矩陣和空間面板模型證實區際經濟增長收斂性。潘文卿等透過引入鄰省發展水平、市場潛能指數來討論我國省域經濟增長的溢出效應和差異性。李敬等運用網絡分析法和QAP法研究區域經濟增長網絡的空間相關性及其影響因素等。

實施多點多級支撐發展戰略以來,各類經濟要素不斷向核心區集聚和擴散,以核心城市爲節點,交通網絡爲支撐的空間分佈形態逐漸清晰。本文從要素跨區域流動視角出發,系統考察區域空間關聯性和經濟增長溢出的產生機理,並在地理距離和時間距離矩陣下,基於ESDA-SDM方法,甄別交通運輸網絡對城市間經濟增長溢出的影響方向及其效應大小。

2區域空間關聯與經濟增長溢出機理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與其他城市和區域的相互聯繫,主要表現爲產業聯繫和技術創新等帶動經濟要素跨區域的動態流動。這些要素具有趨利性選擇偏好,這種“擇優機制”促進要素在經濟系統間流動,從而產生經濟增長的空間溢出。

2.1區域空間關聯

新經濟地理學從“經濟關聯”(E-linkages)和“知識關聯”(K-linkages)角度出發,探尋經濟空間集聚系統的主導因素及其究竟如何影響經濟活動的空間分佈等。它強調集聚源於市場前後向關聯效應或產業間投入產出聯繫,即“經濟關聯”。要素流動帶來本地市場效應和價格指數效應,產生經濟活動的地理集聚,並在循環累積因果聯繫下自我強化。集聚和分散兩種力量的複雜作用和平衡形成區域經濟活動空間格局。生產要素和商品等流動主導經濟集聚和擴散,觸發本地與鄰域經濟增長的相互關聯、作用與演化。

經濟集聚還源於知識溢出即思維創造和資訊傳遞形成空間關聯,即“知識關聯”。創新主體基於近距離網絡化的互動聯繫,促進知識和資訊的擴散傳遞,導致研發活動和企業生產空間集聚。知識溢出本身也產生分散力,它是核心區對鄰域形成經濟傳遞的溢出路徑。經濟體透過知識創新和技術溢出形成廣泛空間關聯,城市經濟增長呈現顯著的空間相關性。

2.2經濟增長空間溢出效應

在規模報酬遞增和運輸成本內生互動框架下,各類要素加快向核心區域空間集中和聚合,促進核心經濟系統的發展成熟。經由域外要素流入和域內要素“極化一涓滴”作用,極化效應逐漸弱化,核心城市透過資本和知識等外部性輻射至聯繫緊密的邊緣城市。區域空間流是集聚和擴散兩種作用形式的系統耦合,突出表現在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等經濟要素不停交換和流動。由經濟流帶動的溢出作用,包括擴散型的正溢出和集聚型的負溢出。

城市經濟流與“冰山交易成本”有關。經濟密集區和邊緣區的'地理距離是主要維度。距離方便要素流動、產業轉移和技術擴散,且知識資本溢出強度隨距離增加而遞減。但距離並不完全指空間距離,也包括時間距離。交通可達性(Accessibility)提高產生的“時空壓縮效應”(time-spacecompression)縮短節點城市間時間距離,帶動要素更方便地流向核心城市,強化其經濟優勢。交通基礎設施也具有網絡屬性,邊緣區域更易於接受核心城市的經濟增長溢出。

3模型設定與計量方法

3.1模型設定

本文沿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修改樊綱等的區域經濟產出的普通面板模型,以度量城市經濟產出與本地要素投入強度的關係(見式1)。

以人均研發支出度量城市技術創新能力techit,市場化程度markit用非國有經濟單位就業比例表示。將式(1)兩端同除以,Lit,並進行對數化,可變形爲:

(1)

式中:yit是i城市第t年人均實際GDP;kit爲i城市第t年人均固定資產投資,反映城市物質資本要素投入;hit爲i城市第t年人均教育經費,表示人力資本要素投入。

LeSage和Pace在空間滯後模型(SAR)基礎上提出空間杜賓模型(SDM),它強調某城市生產活動與鄰近城市經濟產出和要素投入的空間關聯性作爲經濟增長的溢出路徑。

(2)

3.2空間權重矩陣設定

本文從經濟空間溢出產生機理出發,分別設定地理距離w1和時間距離w2考察地緣鄰近和交通網絡對經濟溢出強度的影響。①地理距離矩陣w1:地理距離是理解經濟活動關聯的重要因素,空間溢出作用和強度隨距離增加而逐漸減小,並以經緯度座標計算的兩城市球面距離來衡量。②時間距離矩陣w2:四川省以成都爲樞紐的高速鐵路和公路網絡已基本成型,城市通行距離顯著縮短,空間溢出較強依賴於交通網絡質量的提高和各節點經濟規模的增長。並以時間距離矩陣w2(本文運用ArcGIS的NetworkAnalyst功能獲取城市間基於陸路交通網絡(高速公路、鐵路國道和省道)的最短路徑距離數據,並計算時間距離矩陣)反映交通網絡產生的“時空壓縮效應”。

4實證分析

4.1空間自相關檢驗

局域關聯特徵可能會出現全局Moran’sI指數所無法甄別的“非典型”的異質性,有必要配合使用局域Mo-ran’sI指數和Moran散點圖對局域集聚性進行可視化直觀描述。

運用GeoDa軟件和ArcGIS平臺,將地理距離和時間距離作爲空間權重標準。由圖1可知,Moran’sI指數均顯著爲正,說明城市經濟正相關性逐漸增強。時間距離矩陣下Moran’sI指數值最高,隨着交通路網設施的完善,尤其是城際快速通道爲連線形成的放射狀網絡結構,區域相互作用的範圍和強度不斷增強,城市經濟活動受到鄰域強烈的溢出影響。

依據研究時段內全局Moran’sI指數的變動趨勢,繪製1998、2006和2014年Moran散點圖。由圖2可知,各年份落在第1和Ⅲ象限的城市分別佔比71%、65%和76%,表明城市存在空間正相關性,傾向於形成“富裕-富裕”、“貧困一貧困”集中發展片區。HH類型分佈在成德綿經濟帶,這些城市存在較強空間聯動效應,並逐漸向川南城市羣宜賓和自貢等動態蔓延。LL類型分佈於南充、巴中、達州等川東北部,這些城市經濟實力不強,無法相互輻射,受成德綿經濟溢出較弱,逐步演變成邊緣區域。可見,經濟空間表現爲“核心一邊緣”漸變結構特徵,經濟溢出效應存在顯著的不均質性和複雜性。

4.2估計結果與討論

透過Lagrange乘數及其穩健性檢驗判斷需用空間面板模型來消除殘差的相關性。結合LR、Hausman檢驗和Wald檢驗結果,本文選取嵌套空間隨機時間固定效應的SDM作爲最終報告結果,並採用極大似然法(ML)進行參數估計,見表1。

從空間交互作用來看,w1和w2下空間滯後項因變量w×lny係數分別爲0.424、0.512、0.382,表明地緣鄰近和交通網絡均正向影響經濟增長溢出,城市經濟活動存在較強的空間相互作用和輻射功能。交通運輸網絡完善特別是高速鐵路和城際列車帶來的時間距離縮短作爲最強的經濟溢出因子,而鄰近距離是影響經濟增長空間關聯度的重要因素。正如前文所述,較近的距離要素流動、產業轉移和知識溢出,某城市經濟產出受益於鄰域經濟輻射效應。

人均固定資產投資k、人力資本h、科技創新tech和市場化程度mark係數均顯著爲正。除w×lnh外,其他空間滯後項自變量w×ink、w×Intech和w×mark在統計上均顯著。但這些投入要素的迴歸係數無法準確反映其對經濟活動的真實影響,在此基礎上,本文按照偏微分法在w1、w2和w3上將各投入要素對經濟產出的影響效應進行分解。

從表2估計結果可知,①直接效應:人均固定資產投資k、人力資本h、技術進步tech和市場化程度mark在w1和w2下直接效應均顯著爲正,表明這些要素對本地經濟產出有正向影響。②間接效應:除人力資本h外,其他變量的係數值均顯著,且大部分要素的區際間溢出效應小於本地效應。市場化程度mark在w2的溢出效應最大,說明在交通網絡完善耦合作用下,消除區域貿易壁壘,會以輻射帶動形式促進鄰近單元的經濟增長。技術創新tech的溢出效應最小,表明人力資本積累和知識溢出在鄰近城市間不強烈。③總效應:市場化程度mark的迴歸係數最大,這與理論預期相吻合,並對區域經濟政策具有較強指導意義。即打破行政壁壘,實現近鄰區域的無縫對接,發揮成德綿城市帶對其他城市的溢出效應。

5結論與啓示

在多維要素協調作用框架下構建空間權重矩陣,測算空間溢出的影響因子,得出結論:①全局空間自相關性符合地理距離衰減規律,經濟活動空間分佈並非隨機分佈,而是出現相似性集聚形態。②在不同權重矩陣下被解釋變量滯後項w×lny顯著爲正,表明要素跨區域流動和時間距離的顯著縮短,增強城市經濟增長關聯和溢出作用。③人均固定資產投資、人力資本、技術創新和市場化程度的直接效應均顯著爲正,表明這些投入要素正向作用於本地的經濟產出,並透過空間傳導機制,影響鄰近城市的經濟增長。

這些結論的政策含義在於,透過消除貿易壁壘和行政條塊分割,建立完善的立體化交通網絡體系,能促進資本和知識等要素在鄰域經濟網絡間動態流動,從而推動城市經濟增長的擴散溢出。有必要依託交通軸線逐步形成廊道經濟,推進區際貿易和投資,打破經濟格局的路徑依賴,使成德綿城市帶的經濟影響更多地輻射擴散至川內其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