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企業工商管理當前形勢及創新途徑與方法論文

學問君 人氣:6.46K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那要怎麼寫好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企業工商管理當前形勢及創新途徑與方法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企業工商管理當前形勢及創新途徑與方法論文

摘要:當前,全球貿易一體化發展十分迅速,我國大力推進改革開放,鼓勵企業創新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經濟新常態應運而生。與此同時,企業面臨外部市場不穩定、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擡頭、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加強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工商管理創新研究,對於企業的長遠發展和提高企業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必須從加強創新優化產業結構、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等方面進行完善。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工商管理;貿易保護;

目前,我國一些創新公司,矢志不渝地堅持走自主創新、產品自主研發、企業自主發展之路,並在創新發展中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豐碩成果。如華爲公司的發展讓我們看到了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煥發出的勃勃生機和無限活力。但是在企業國際經營過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確定因素,美國持續進行貿易戰,不斷地增加貿易關稅,不斷地設定貿易壁壘;在各行業競爭日趨激烈,行業營銷革新日新月異,製造成本不斷增加,這些都對企業工商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當前的背景下,積極研究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工商管理,並進行鍼對性的改進,積極採取有效應對措施,相信企業定能成功佔據世界重要高地。

1、當前企業管理面臨的形勢

1.1外部市場需求不穩定

我國相當數量的企業出口數量和貿易數額受國際外部市場的需求影響很大。2018年、2019年國際經濟日益低迷,世界企業各個產業競爭異常激烈,一些老牌企業虧損嚴重,居民收入和就業狀況繼續惡化,各國刺激經濟措施真正見效尚需時日。受經濟大國頹勢影響,新興經濟發展增速放緩,企業產業受到的影響更大,國外市場對企業產品的需求有所減少。雖然很多企業透過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建立獨資生產工廠等有利措施,有效的開拓了市場,但是公司出口量和貿易額同比增速還是略有下降。說明了外部需求是影響企業國際經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外部需求不穩定的情況下必須加強工商管理,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1.2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有所擡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定正確的政策是提高進出口貿易水平的基石。因地制宜的政策會受到周邊國家和本國人民的認同和擁護,同時在進出口貿易中也會更加順利。制定進出口貿易政策時要科學化、合理化,紮根於民衆,全面且深入地進行調研和聽取接納民衆的需求,本着科學嚴謹的原則制定進出口貿易政策。公民參與方面,地方政策的執行過程中,企業作爲地方政策的目標羣體,要積極參與其中,實行自己的貿易推動作用。政府方面,政府要積極履行自己的職責,加大進出口貿易政策的執行力度,健全政策資訊,在國家間貿易政策的執行過程中,時刻關注,不斷地改進所制定的政策,從而使進出口貿易政策的執行更加貼合公衆的需要,合情合理,最終實現最佳執行效果。但是近年來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有所擡頭,對企業進出口進行關稅增加或者進行海關查扣。尤其是美國決定自2018年8月23日起,先後對上千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徵25%的關稅,這對企業的進出口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進入2019年後,美國貿易戰的一些關稅政策不利影響逐步顯現,不僅使出口美國企業數量受到影響,而且相關國家也深受貿易戰影響,增加了企業向海外拓展的難度。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幾年裏,出口國家應該還是集中在歐洲、亞洲等國家和地區。

1.3成本加大、市場競爭加劇

隨着全球化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逐漸加劇,美國、歐盟、日本等國牢牢佔據全球企業的頂端生態鏈,這些國家在企業方面發展得比較早,基礎比較好,在高端生產上佔據市場份額較高。隨着中國人力資源成本的.不斷提升,一些新興的產業逐漸轉向了越南、菲律賓等國家,企業發展呈現出多元化,各國爲了發展本國的製造業基地,紛紛進行扶持和保護,在科技、教育、產業配套等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越來越大。由於目前國內生產企業所需的原材料、場地、人工等成本不斷攀升,企業生產的成本越來越高,國內企業在國際經營中的優勢不如以前明顯,企業要始終保持在世界企業市場的地位和市場份額,還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時間的積累。雖然一些企業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創新,在一些技術和成本方面實現了很大的突破,很多理念和設計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也要客觀地看到世界各國尤其是新興經濟體企業發展的迅猛態勢,這些都會對企業國際經營策略產生深遠的影響。

2、企業工商管理創新路徑和對策

2.1加強創新不斷優化企業產業結構

提高認識系統規劃,推進企業產業可持續發展。近年來,企業一直在強調理念創新和營銷手段創新的問題,企業產業要強、市場口碑要好、企業要樹立品牌,依靠原有的生產加工手段,難度很大。必須發展特色企業產業鏈條。因爲特色企業產業鏈條是優化企業結構、提高企業綜合效益的重要途徑。因此,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發展企業國際經營化必須圍繞特色企業產業鏈條發展主線,結合鼓勵特色企業產業鏈條、科學制定特色企業產業鏈條發展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將特色企業產業鏈條計劃細化,深入推進企業產業結構調整。要找準特色差異化路徑。挖掘自身優勢,揚長避短,按照特色企業產業鏈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圍繞市場需要和資源優勢,選好選準主導企業產業,積極培育壯大一批特色優勢企業產業,着力增強企業自我發展能力。一方面傳統的特色企業產業品牌不能丟,要繼續推進品牌改良,從注重規模向提升品質轉變;另一方面新發展的企業產業如智能化、電子化方向等,要積極創品牌、闖市場。

要穩定基地、打響品牌。要大力加強集團規模化的企業生產基地建設,企業生產基地建設是發展企業產業的基礎,只有穩定的基地,良好的環境條件,才能生產出優質的產品。應加大企業科技項目資金投入,以標準化、規模化、科學化爲重點,突出企業生產基地建設。品牌創建是否成功,是衡量一個企業產業發展水平的標尺。積極推進品牌創建活動,組織參加展示展銷活動,積極宣傳企業產業品牌。增強品牌意識,加大品牌投入,全力培育企業產業地域品牌,不斷提高企業產品附加值和國外市場佔有率。在服務態度上,企業面對問題時,不挑挑揀揀,無論問題大小,嚴重與否,都要積極對待,並且結合消費者需要,制定真正有利於企業發展建設的政策;積極領導建立責任型有效企業,真正做到“消費者至上”,一切以客戶的利益爲主,同時,將這樣的信念融入企業制定的策略中去,將消費者的需要看得至關重要,虛心採納客戶的想法,接受客戶的建議;明確權責關係,企業要對工作人員嚴格要求,不僅要求他們明確自己的崗位,同時還要明確相同崗位所要承擔的責任,在處理問題上,要積極對待,更重要的是不能跨崗位行使職權。這種嚴格的制度使得工作人員在處理問題時,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踢沙包”現象,工作人員各司其職,使得企業銷售策略執行力水平大幅提高。

2.2逐步開拓市場,促進融合發展

開拓市場、融合發展。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圍繞市場需求組織企業生產、優化資源配置、擴大有效供給,企業經營賴以發展的導向和載體就是市場。要加強企業生產服務和市場研判,吃透國外相關進出口政策、緊跟市場變化、掌握需求動向,準確研判市場的承載量和保有量,第一時間將市場資訊轉化爲企業生產的信號和動力,做到應時而動、順勢而爲,強化服務保障,避免出現過剩企業生產傷企業的問題。同時要大力推進企業生產與智能機牀製造等產業的融合,大力發展企業生產深加工,打造以企業生產爲重點,集海外融資、企業製造、企業設計、智能研發等新型業態爲一體的生產銷售綜合體。要加強市場服務管理理念,探索新方法和新模式。市場服務涉及政府、企業、消費者等方方面面,需要透過系統籌劃來協調推進,要從宏觀的高度系統籌劃企業服務的質量和層次。要根據社區、遠景規劃、中期目標及近期安排。在當前情況下,很多國家經費和資源較爲緊張的情況下,市場服務工作應該力求實效,杜絕走過場、搞花架子的問題發生。要堅持注重效益的原則。要簡化不必要的務虛程序,減少中間層次和環節,儘量以最小的投入實現消費者在商店中的獲得感。運用科技、網絡,建立社區管理平臺,開發多項功能,便於更高效管理。如消費者消費意向資訊及時報送、在線銷售、售後回訪、工作人員管理、車輛進出管理、產品安裝服務預約上門、維修、日常維護服務、在線教育、課堂直播、技能培訓、資訊發佈、進貨渠道管理等都是非常有利於企業擴寬發展路徑的管理方式。

充分利用政策支援,大力進行發展。隨着企業生產體系的不斷增強,經濟新常態下,“走出去”已經成爲企業重要的生產方式之一。中國、東盟、俄羅斯聯邦、泰國、沙特阿拉伯等國對我國企業都具有很強的需求。一些企業的出口前景較好,必須利用WTO允許範圍內的政策條款,加大對企業生產的保護與支援,在政策中可以適當設定企業的綜合支援量措施,例如可以加大對智能化企業生產資料投入的補貼,同時應當加強對政策保險、科技人員培訓等的投入和支援力度,促進企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2.3爭取政策支援,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

抓住機遇,擴大規模。特色化、規模化、效益化是企業生產發展的方向,企業生產發展要按照“做優、做大、做強”的原則,圍繞發展目標,採取有效措施,以規模大、帶動強、技術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爲重點,透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行政推動等多種手段,爭取建設一批企業生產發展大型特色子企業,培育壯大產業化經營組,爭取做到企業產業發展強強聯合。要推動特色企業生產發展壯大,積極引導和支援海外企業與當地企業利用資金、資產和資源等生產要素開展聯合與合作,組建專業合作。透過合作的方式,有利於提高規模化生產,有利於企業生產總產量的提高。應適度地考慮市場飽和度,注重品質和質量,做強做精,打造企業生產發展區域品牌。優化出口結構,拓展出口市場。逐步改變當前以中低端企業爲主的單一出口結構,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逐步增加智能化、電子化等高端企業的出口份額。在出口市場上,可以由當前的歐洲、亞洲國家逐步向非洲、澳洲國家進行開拓,增加進出口市場的多樣性,減少進出口市場單一性帶來的風險。要在開拓市場的過程中,打響品牌,提高市場份額。加強企業技術交流與合作。企業生產的技術和管理人員要求專業性較強,在保障“硬件”條件的同時,更需要資訊化管理技術等“軟件”條件的配套。有關國家自貿區的探索建立能夠實現雙邊貿易的進一步深化。在美國貿易戰的環境下,要注意與中日韓關係的發展,要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發展中日韓企業質量控制、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以及全產業鏈監管追溯體系等方面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尤其是在加強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方面,進一步提高人員的素質和科技水平。

3、參考文獻

[1]孫桂蘭.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國際經營分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5(3):274-276.

[2]章薪薪.經濟新常態對製造業產業的影響及其效應研究[D].杭州:浙江財經大學,2017.

[3]孟雪.從成本控制角度分析企業生產[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