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八年級下冊數學小論文

學問君 人氣:1.59W

數學源於生活,需要我們去認真去體會。小編整理的八年級下冊數學小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八年級下冊數學小論文

八年級下冊數學小論文1

[摘 要]:一位優秀的教師懂得如何去激勵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把管理心理學中的激勵運用到初中數學教學,激發鼓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激勵 興趣 中學數學 學習效率

所謂“激勵”,就是激發鼓勵人的行爲動機,使人做出努力行爲,從而有效完成預定目標的過程,也就是調動人的積極性。把管理心理學中的激勵運用到初中數學教學,激勵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一、在教學過程中,常常遇到這種情況:

能力相當的學生會取得不同的成績,甚至能力差的學生可能比能力強的學生成績更好。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由於激勵的程度和效果不同所致。一般來說,學生的成績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能力,二是動機激發程度。他們的關係可表現爲:學習成績=能力x動機激發程度 從式子可以看出,學生成績的好壞取決於其能力和動機激發程度的乘積,能力越強,動機激發程度越高,成績就越好。在這兩個影響因素中,能力是個人的心理特徵,其提高需要經過一個過程,而動機激發則是較易變化而且可以控制的因素。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成績與動機激發程度成正比,能力稍差,可以透過激發工作動機來彌補。在學習中,能力不怎麼強的學生,透過自己刻苦努力而取得較高成就的例子是屢見不鮮的,其原因就是這些學生有着強烈的學習動機或內驅力。因此,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是如何透過激勵調動起人的積極性。能力再強,但若不能進行有效的激勵,也難以取得良好的成績。

二、數學教學中激勵原則

首先,激勵要因人而異。由於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所以,激勵要因人而異,一些學生的成績很好,可以激勵他們把成績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給他們制定一個更高的目標;一些學生的成績一般或者不好,可以激勵他們達到一個可以完成的目標。如果學生的目標都是同一個水平,成績好的學生覺得沒有動力,輕鬆達到目標,進喪失進取心;對成績差的學生會來說或許是一個遙遙不可及的目標,覺得反正達不到就不想學等。因此,給學生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很重要。

其次,激勵要做到獎懲適度。獎勵和懲罰不適度都會影響激勵效果,如果學生在上數學課無精打采、開小差 、不交數學作業等等,可以給懲罰,但懲罰過重會讓學生感到不公,或者失去對數學學習的信心等;懲罰過輕會讓學生輕視錯誤的嚴重性,從而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如果學生數學成績提升很快或者考試考得很好,可以可以獎勵。但獎勵過重會使學生產生驕傲和滿足的情緒,失去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慾望;獎勵過輕則起不到激勵效果,或者讓學生產生不被重視的感覺。

再次,激勵要做到公平合理。公平性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學生感到的任何不公的待遇都會影響他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情緒,並且影響激勵效果。取得同等成績的學生一定要獲得同等層次的獎勵;同理犯同等錯誤的學生也應受到同等層次的處罰。犯同樣錯誤學生應該同等處理,不要應爲好生就可以優待或者特殊等等。

第四,激勵要注重時效性。激勵要及時地進行,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比如某某同學在數學全國競賽中獲得名次,應即使表揚,不要等到該比賽過了幾個月了纔來表揚。學生的積極性早也大打折扣了,對於表揚無所謂了。

第三、激勵在數學教學中具體運用

第一:數學是一門很靈活的學科,不能單純地講授課本“死”知識,應多鼓勵學生去探究,積極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說,幹一件事,知道它,瞭解它不如愛好它,愛好它不如樂在其中。“好”和“樂”就是願意學,喜歡學,這就是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能產生愛好,愛好它就要去實踐它,達到樂在其中,有興趣纔會形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數學學習中,我們把這種從自發的感性的樂趣出發上升爲自覺的理性的“認識”過程,這自然會變爲立志學好數學,成爲數學學習的成功者。因此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第二:在數學教育中採用——榜樣激勵。榜樣激勵,也叫做典型示範,就是透過榜樣 〔先進典型)來教育學生、鼓舞學生、激發學生積極性的一種方法。榜樣是一面旗幟,具有一定的生動性和鮮明性,容易引起人們在感情上的共鳴。同時,有了榜樣,使得大家學有方向,趕超有目標,而且看得見、摸得着,說服力強,號召力大。

第三:在數學教學中,給學生制定一個合理課實現的目標,激勵學生,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被動學習轉變到主動學習,由消極學習到積極學習。對於學生達到目標可以進行表揚或者獎勵,讓學生有進一步努力的動力;如果達到目標什麼表揚或者獎勵都沒有,會造成學生逐漸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喪失信心,難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難於達到目標。

第四:開拓學生的能力。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要求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數學學習環境中得到培養的。在平時教學中要注意開發不同的學習場所,積極鼓勵學生參與一切有益的學習實踐活動,如數學第二課堂、數學競賽、智力競賽等活動。鼓勵學生平時注意觀察,比如,空間想象能力是透過實例淨化思維,把空間中的實體高度抽象在大腦中,並在大腦中進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養都必須學習、理解、訓練、應用中得到發展。特別是,教師爲了培養這些能力,會精心設計“智力課”和“智力問題”比如對習題的解答時的一題多解、舉一反三的訓練歸類,應用模型、電腦等多媒體教學等,都是爲數學能力的培養開設的好課型,在這些課型中,學生務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參與,最終達到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

四、結束語

激勵不僅僅侷限用於企業,激勵鼓勵員工的行爲動機,使員工做出努力行爲,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有效完成預定目標的過程。可以廣泛運用到機關、學校、勞動人事等部門的管理領域。把管理心理學中的激勵運用到初中數學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蘇東水主編.管理心理學.復旦大學出版社

[2]《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第一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八年級下冊數學小論文2

摘要:數學源於生活,數學植根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蘊藏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以生活實踐爲依託,將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也是哲學的一門衍生物。是解決生活問題的鑰匙,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數學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產生的蹤跡。

關鍵詞:數學;生活;哲學

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其素材來源於生活。

數學是研究現實生活中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

——恩格斯

在學習生活中,不考慮所學數學知識的作用,不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兩位小青年來到賣螃蟹的李大爺跟前問:"螃蟹多少錢一斤?"李大爺說:"30元一斤。"甲青年說:"我喜歡吃身子,只有一半應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說:"我喜歡吃爪子,也應按15元一斤算。"於是李大爺就把螃蟹分下來賣給了他們,回家的路上,李大爺仔細一算才發覺上了當,請你們用數學知識來解釋一下李大爺爲什麼上當了?被這一情境引發了好奇心,由好奇引發需要,因需要而進行了積極思考,這樣,既培養了動手能力、預算能力、社會能力,又十分有效地鞏固了所學的數學知識。體會到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學習數學的真正意義。數學,作爲人類思維的表達形式,反映了人們積極進取的意志、縝密周詳的推理及對完美境界的追求。

今日,數學被使用在世界不同的領域上,包括科學、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等。數學對這些領域的應用通常被稱爲應用數學,有時亦會激起新的數學發現,並導致全新學科的發展。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學習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例如,公園只售兩種門票:個人票每張5元,10人一張的團體票每張30元,購買5張以上團體票者可優惠10/100。我們有37人去公園遊玩,按以上規定買票,你認爲怎樣買最合算?這樣的題目可能會想出多種方法:

方法 1:按每張5元購買,要花5×37=185元;

方法 2:採用買3張團體票,再買7張個人票,一共要花3×30+5×7=125(元);

方法 3:買4張團體票,只花30×4=120(元);

方法 4:買票時請3位其他遊客參與我們來一起買團體票,然後讓他們各自出3元錢,我們只花30×4-3×3=111(元);

方法 5:邀請13位其他遊客參與我們來一起買票,我班只花30×5×9/10-3×13×9/10≈100(元),這樣我們合算,他們13位遊客也合算。

可見,如果我們能在教學中高度重視數學知識的生活化,那麼,一定會使數學更貼近生活。同時也會越來越讓人感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會變得有活力,學生纔會更有興致地喜歡數學,更加主動地學習數學,鞏固數學甚至發展數學。

一、把數學帶進生活,理論聯繫實際。

不管數學的任一分支是多麼抽象,總有一天會應用在這實際世界上。 ——羅巴切夫斯基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着數學思想。學數學就是爲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例如:“多少個人拉起手來長度大約是10米?操場上走一走,10米大約有多少步?比你高的人是誰?比你矮的人是誰?和你差不多的人是誰?他們分別有多高?”等。生活中所包含的數學實在是太豐富了,生活是數學的歸宿,也就是數學必須服務於生活。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從生活中產生,最後被人們歸納成數學知識,解決了更多的實際問題。

生活是數學的大課堂,迴歸生活學數學既是讓數學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又讓我們積極主動地學到了富有真情實感的、能動的、有活力的知識。但需要注意的是,迴歸生活學數學絕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學數學,而應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陣地”的作用,並重在數學與生活的有機結合。惟有這樣,才能將數學的有關精神落到實處,更好地透過數學的學習來促進自身的發展。從而使自身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二、數學與哲學的關係。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 ——華羅庚

就像物理學,邏輯學,天體學,心理學等一樣數學是哲學中所誕生的一門學科。在古希臘畢達哥拉斯數形合的數本源論建立起了以數學方式的哲學思考爲核心的理論體系,認爲數學是一切的本源及結構方式。在這個基礎上文藝復興後機械論者們和精細科學支援者們逐步建立了近代數學體系。今天,數學在向一切學科滲透,它的研究對象是一切抽象結構——所有可能的關係與形式。

哲學,在某種意義上是望遠鏡。當旅行者到達一個地方時,他不再用望遠鏡觀察這個地方了,而是把它用於觀察前方。數學則相反,它是最容易進入成熟的科學,獲得了足夠豐富事實的科學,能夠提出規律性的假設的科學。它好像是顯微鏡,只有把對象拿到手中,甚至切成薄片,經過處理,才能用顯微鏡觀察它。哲學從一門學科退出,意味着這門學科的誕生。數學滲入一門學科,甚至控制一門學科,意味着這門學科達到成熟的階段。哲學的地盤縮小,數學的領域擴大,這是科學發展的結果,是人類智慧的勝利。

哲學在任何具體學科領域都無法與該學科一爭高下,但是它可以從事任何具體學科無法完成的工作,它爲學科的誕生準備條件。數學在任何具體學科領域都有可能出色地工作,但是它離開具體學科之後無法作出貢獻。它必須利用具體學科爲它創造條件。

模糊的哲學與精確的數學——人類的望遠鏡與顯微鏡。

數學是一種精神,一種理性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激發、促進、鼓舞並驅使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正是這種精神,試圖決定性地影響人類的物質、道德和社會生活;試圖回答有關人類自身存在提出的問題;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盡力去探求和確立已經獲得知識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內涵。 ——克萊因《西方文化中的數學》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文摘《讓數學回歸生活_數學》

[2]張景中.數學與哲學

八年級下冊數學小論文3

[摘要]:隨着課程改革的推行,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提高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求導思維和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生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已成爲我們每個數學教育者的共識。而初中數學小論文寫作正起着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論文 寫作

一、 初中數學小論文寫活動的組織活動

所謂初中數學小論文寫作活動①從形式上看它有與學生生活,生產實際密切相聯繫的,聯繫實際型數學小論文習作,有對舊知識來源加以考究的舊知識的新探索型數學小論文習作,有對課本知識加以聯想的課本知識的引伸型數學小論文習作,有以學生感興趣的數學知識爲素材的趣味型數學小論文習作及對生活中遇到的許多不符合數學知識的錯誤觀點進行批駁的`駁斥型數學小論文的習作,②從數學小論文的寫作指導方面看存在普遍性指導(即共性指導)與特殊性指導(即分類指導),所謂共性指導是對數學小論文寫作活動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如選題、資料的收集與整合,論文書寫格式進行指導,所謂特殊性指導是指對每種類型的數學小論文中所特有現象進行分類指導,③從活動原則上看應由主體性原則過程性原則及示範性原則和開放性原則並存。開展初中數學小論文寫作活動,應當在教師適當指導下,學生自主完成。可以據各個環節的時間段與知識結構不同按以下過程進行:

整個過程貫穿合作學習探究的特點,每個環節勻可進行交流,以便更好地改進做法。

二、初中數學小論文的習作類型的活動實踐

初中數學小論文就是初中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碰到的數學問題,透過資料的蒐集整合,最後寫成的數學學習的探究性文章。

1、聯繫實際生活型

這一類型是以學生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數學問題的爲載體,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總結,概括,研究其數學知識的本質。如:在年初寒假後我們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學期,每位同學在春節時得到一筆壓歲錢,於是我們課題組給學生出了一道題爲《壓歲錢的合理增值和使用》的小論文習作,於是集大家紛紛議論起來如何來寫好這樣一篇數學小論文呢,同學們首先想到的是存入銀行,但如何存入較好呢?於是他們分別各自在銀行調查來利率表,合理的增值和使用壓歲錢的方案五花八門,觀點及論據多得不可勝數,其中有位同學說過五年後上大學時拿出這筆錢來當作學習費用,共設計了8種方案,以1000元爲本①每3個月轉存一次總額是1082.25元②每6 個月轉存一次總額是1089.84元③每年轉存一次總額是1093.30元④三個一年期後改爲兩年期總額是1096.00元⑤二個一年期後改爲一年期總額是1103.48元⑥兩個兩年期後改爲一年期總額是1098.70元⑦一個兩年期後改爲三年期總額是1106。20元⑧五年定期總額是1115.20元透過宋一次實踐後同學們懂得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同時也更深深懂得數學更服務於生活。

2、對舊知識的新探索型

由於初中學生數學知識侷限,對許多知識的來源與拓展無從着手,因此要收集有關資料對舊知識的來源加以考究,豐富自己的數學知識。對舊知識加以拓展,形成新知識如:零(0)每個學生都認識,自從初中數學把零規定爲自然數後就有一位學生他以0爲題寫出了一篇《說“0”》的數學小論文。他以“0”是符號是數學阿拉伯數字中十個基本符號中的一個符號說起到“0”表示一個數,是整數系統中的不可缺少的數,它是非正數和非負數,是唯一的中性數,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點。然後談到0 是自然數,從十個爲什麼中說到零不是自然數到現在認爲0是自然數及0的奇偶性說到0 與無窮小的,分清無窮小量是不斷變化中的變量而零卻是一個確定的數,這樣透過這篇小論文的寫作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搜尋到這個“0”的有關知識化了不少時間,把零的知識整理到一塊,這樣有利於學生這一知識的理解記憶,更難得的是這位同學還查了《辭海》中對零的定義解釋,從中可以看出數學小論文的習作可鍛鍊人的態度。

3、趣味型

這一類型則多以學生感興趣的數學知識爲素材,從很大程度上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從而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小論文寫作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與小論文的寫作效率,如有一位同學在學習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後聯想到構成勾股數的簡單方法,他認真地觀察每組勾股數的 ①3、4、5;5、12、13;7、24、25;9、40、41┉②6、8、10;8、15、17;10、24、26┉

他從中總結出規律,第①小組最小數爲奇數,其它兩個爲連續正整數,第②小組最小數爲偶數時另外兩個數相差2的正整數,故他設A,B,C爲一組勾股數時總結出 ①A爲偶數時A=2N+2;B=N(N+2);C=B+2(N爲正整數且N≥2)②A爲奇數時A=2N+1;B=2N(N+1);C=B+1(N爲正整數)。從中可以看出這位同學的觀察能力及綜合概括能力的提高,正是這樣一小小的勾股數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他們的洞察能力與概括能力。

4、駁斥型

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過程中會遇到許多不符合數學知識常規的錯誤觀點他們會用數學的知識加以批判與駁斥,然而我們可以對此引導,歸納。叫同學們自己總結經驗從而可以寫出數學小論文與大家交流,從而增加知識面,增加交流機會,有助於協作學習,如有位同學在學不等式後對一道題的正確的質問寫成了數學小論文習作,題目爲“把一堆蘋果分給了幾孩子,如果每個人分了三個則分8個,如果每分5個則最後一個得到的蘋果數不足3個,求出孩子與蘋果 的個數”而課本中求解爲:解設有x個孩子則蘋果數是(3x+8)個由題意可得3x+8≤5(x-1)+3所以x≥5故x取5, 6,7,8,9。即可求蘋果數,而這位同學則認爲“不足3”應理解爲“大於或等於零且小於3”故不等式改爲0≤3x+8-5(x-1)<3∴5  5、課本知識的引申型

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之後會據課本的知識的結構與自己的經驗及收集到的有關資料的提示,對課本的課本知識進行聯想思考得出可討論的問題然後可以進行論述,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判定公理與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定理後聯想到“鈍角三角形全等判定的特例”在這篇小論文習作中他寫出了“在兩個鈍角三形中有最大邊與另一條邊及鈍角也對應相等那麼這兩個鈍角三角形全等,並且它用證明的方法證之爲正確,他從直角三角形爲判定特例聯想而來的,從而也用前面學過的直角三角形全等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公理給予了證明,事實這一切也只不過是簡單的舉措,但在許多同學中就沒有如此豐富的聯想,而這位同學自從進行了初中數學小論文寫作以後,遇事認真,態度誠懇,又動了腦筋,從而豐富了想象力,聯想不斷,終於有上述這一篇結構新穎、題材突出的小論文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從此這位同學的數學學習興趣非常濃厚,數學成績一直領先。

總而言之透過對初中數學小論文寫作活動的實踐研究建立起一整套的理論依據。使我們數學教育者及學習者有較可靠的方法去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與技巧的理解與掌握,從數學小論文的創作過程中獲得和提高,使初中數學小論文寫作活動真正發揮激勵、交流、導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掌握,並大面積提高學生素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

主要參考文獻:

1、《數學素質教育設計》 張奠宙 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

2、《數學思維教育學》 張乃達 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年

3、《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研究》 李求來 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4、《中學數學小論文寫作調查研究》 孫亦器《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1年第5期

5、《建構主義與數學教學》 柴鑑仁 《中學教研(數學)》1999年第12期

八年級下冊數學小論文4

摘要:長期以來,數學教學改革偏重於對教的研究,但是對於學生是如何學的,學的活動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較少問津。現代教學理論認爲,教學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正如前蘇聯教學論專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樣:“教學方法是由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運用的協調一致的效果決定的。”即教學方法是受教與學相互依存的教學規律所制約的。爲此,筆者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了如下嘗試。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學習興趣

一、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並不是靠“聽”會的, 而是靠“做”會的,只有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們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做“聽客”和“看客”,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的聯繫,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要強調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的例題,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學寫出。數學課堂不再是過去的教師“一言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主動參與、積極引導、耐心輔助,與學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地把學生解放出來,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上的主人。

二、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

要想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其主體地位,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即學生對於自己學習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而要喚醒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營造平等、民主和和諧的課堂氣氛。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能真正把教師轉變爲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學生轉變爲真正學習的主人。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必須用 “情感”爲教學開道。夏丐尊曾經說過:“教育之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爲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所以教師首先要愛生,這種愛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關懷學生的冷暖、喜惡之愛,更有學習上了解學習情況,填補知識缺陷,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而不輕易否定,恰當指引,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到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

三、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新教材章節的安排呈專題的形式,並增加了許多活動課內容,十分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利於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透過新增設的“讀一讀”、“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等欄目,結合教學內容並輔以一些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的知識,鍛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讀一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數學來源於實踐,又反過來作用於實踐”,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造合適的情景,使抽象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學生學習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學生不斷產生興趣。新教材的“讀一讀”裏安排了一些與數學內容相關的實際問題,既可以擴大知識面,又能增強教材的實用性。

利用“做一做”,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從中體會學數學的樂趣。多年來,由於“應試教育”的桎梏,學生學得苦,教師也教得苦,到頭來學生只會依樣畫葫蘆地解題,而動手製作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卻相當低下,更談不上開動腦筋發揮創造性,“應試教育”嚴重地束縛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內容,指導學生利用硬紙、木條、鐵絲等材料製作一些簡易的幾何模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體現了課程標準的要求:“能夠由簡單的實物想象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形狀。”

利用“想一想”,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教材編排上版式活潑、圖文並茂,內容上順理成章、深入淺出,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演變得生動、有趣,有較強的可接受性、直觀性和啓發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對開發思維、培養興趣有極大的幫助。

利用“試一試”,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新教材的試用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暫時難以理解的問題,對新教材的編排會產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課程標準,每學年的教學難度不是很明確,教師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題和課後習題的程度,來指導自己的教學。這本也無可厚非,問題是新教材的習題配備,並沒有注意按難易程度排列,有些練習、習題中的問題,比章節複習題中的問題還難。

四、鼓勵學生合作交流

爲了促使學生合作交流,在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上要變革,由原來單一的班級授課制轉向班級授課制、小組合作學習多種教學的自制形式。教師可指導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藉助學生之間的互動,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並以團體的成績爲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首先,合理分組。爲了促進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應對全班同學適當分組。分組時要考慮學生的能力、興趣、性別、背景等因素。一般講,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保證每個小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開合作學習。其次,明確小組合作的目標。合作學習由教師發起,教師不是合作中的一方。這種“外部發起式”的特徵決定了學生對目標的理解尤其重要。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標的意義,才能使合作順利進行。因此,在教學中,每次合作學習,教師大致應明確提出合作的目標和合作的要求。

總而言之, 新課改背景下的中學數學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 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 課堂上我們的學生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 我們的課堂越加變得春光燦爛, 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