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火電廠電氣化技術的創新應用論文

學問君 人氣:8.3K

電氣自動化使用的範圍有很多,其中電氣自動化運用於火力發電當中,主要起到的作用就是高效率的管理火力發電機組,其中運用的最爲突出的電氣化系統就是火力發電資訊管理系統,火力發電監控系統,發電聚散控制控制系統等一些輔助系統,在火力發電當中這些系統使得火力發電管理變得更加高效。

火電廠電氣化技術的創新應用論文

1 電氣自動化在火力發電當中的運用現狀

電氣自動化在火力發電當中主要是以管理火力發電爲主,其中運用在火力發電當中的系統配置主要是以下三種:監控調節系統、智能遠程管理系統、總線管理配置系統。

1.1 監控調節系統

在火力發電當中,監控調節系統的運用主要是以集中調節管理進行的,主要的實行的監控模式是以電纜分線進行集中管理監控的,專業術語的說法就是 I/O 的模式進行的,首先採用硬先連接的模式與主監控室進行通道相連接,之後再透過這種連接完成之後的線路對各個火力發電的機組進行全面的監控。這種監控的模式可以算是較爲傳統的一種監控調節模式了,傳輸速度快,覆蓋監控面廣泛[1].但是電氣化的設備都是需要靠線路傳輸的因此對於發電量巨大的火電廠來說,電纜的數量就會變得異常的龐大,同時電纜線的增加使得火力電力機組的在執行的過程當中受到了一些阻礙,使得發電過程中出現不穩定的情況。

1.2 遠程智能管理系統

遠程智能化的管理是電氣化運用到火力發電當中的一次突破,所謂的遠程智能化就是透過調節控制室當中設定好的調節系統來進行操作,主要的工作原理大致分爲三步,系統數據的抓取,數據的傳輸分析,依靠數據實施調節,這種的調節方式是依靠外部設施進行的調整的首先這種調控方式需要在發電機組當安裝一個數據監控裝置,之後透過依靠這個監控裝置在遠程設定一個採集發射器,依靠數據採集發射器能夠使得數據可以更快捷的發送到控制室當中去,之後依靠人工對數據的採集做出判斷和調節。這種遠程的調節方式能夠使得調節變得更加的便捷和,但是依舊存在一些弊端,最突出的就是設備的維護和更換,由於火電廠是屬於特殊的工作環境,因此許多設備原件在使用的過程中老化和脫落的速度會加快很多,同時這種遠程智能的調控方式採用的設備原件涉及數量龐大,在運用的過程中不能出現偏差。

1.3 總線管理配置系統

總線管理配置系統的運用是電氣化在火力發電當中的一次創新性使用,首先總線的管理配置系統的使用,是將電氣自動化和資訊傳輸技術已經計算機控制技術的一次融合的使用,這種系統的工作摒棄了傳統的單線操作管理模式和控制系統,採取分總集合的.模式進行工作管理,使得管理系統既能夠單獨進行工作,又能夠合併起來共同執行,使得傳統的 DCS 電氣化管理模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這種工作系統的模式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採取了多線多裝置的工作模式,將多個的電氣化配置裝置進行了一個合理科學的集合,即使是在多機組的工作環境下也能夠很順利的進行調控。

2 電氣化技術的創新應用

對於電氣化的創新技術使用來說,就我國目前情況而言電氣化在火力當中技術創新突破主要有以下幾項。

2.1 機組保護監控機制的革新

傳統的電氣化保護機制都是依靠人工監控進行調節的,將電氣化技術和計算機預設機制進行結合之後能夠使得人員得到了解放,同時採取電氣自動化的監控抱會能夠更迅速的對機組出現的問題做出調整和改變,相對於人人工來說效率得到了成倍的提高,同時對於設備的老化和實現問題的出現能夠及時的做出檢測,從而及時的糾正問題[2].

2.2 電氣化遠程管理的突破

電氣化全通的技術將一部分的電氣化監視原件和設備進行了縮減,採取了一種半接線,半無線的發射信號措施,對於那些老化磨損速度較慢的連接發射地方可以採取硬線介入的方式,對於那些重點監視調節的地方可以採取以計算機爲基礎的無線信號管理髮射設定,這樣以來既能夠縮減了安裝流程和操作,又最大化的方便了對機組進行的監控和調整[3].這種的電氣化全通技術最大的優勢將後臺的操作步驟進行了一個很大程度的優化,更快的提高了火力發電的機組在執行當中問題的解決速度。

3 結束語

就電氣自動化運用於火力發電當中的情況來說,我國目前的發展情況仍舊處於發展當中的一個情況,但是將電氣化的技術使用到火力發電當中確實屬於一項突破性的技術手段,使得火力發電當中對於火力發電的各項機組和的管理更加的一體化,規範化,同時提升了火力發電的工作效率,在以後隨着我國的科學技術不斷的提升,電氣自動化技術在火力發電當中將會更加的成熟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趙楊,丁寶峯,杜翠女,等 . 淺談電氣自動化技術在火力發電中的創新與應用 [J]. 硅谷,2011(3):93-94.

[2] 孟建平 . 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概述及設計 [J]. 南方農機,2016,47(3):82-83.

[3] 寇恆 . 電氣自動化技術在火力發電中的應用策略研究 [J].電子製作,2016(1):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