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詩乃人間第一癡-序孔繁星詩集《成熟的界碑》

學問君 人氣:2.31W

 論文關鍵詞:孔繁星  詩  創作

詩乃人間第一癡-序孔繁星詩集《成熟的界碑》

論文摘要:這是孔繁星發表的第四本詩集。在這本書裏作者突出表達了對完美人生角色的嚮往,對我們這個人類世界純潔心靈的期待;對親人的眷戀,特別是對母愛的人微體昧;表現出一個炎黃子孫強烈的情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繁星兄現在要出版他的第四本詩集了。這也是他第四次囑我作序。

我捧起他用心鑄出的這塊厚生的“成熟的界碑”,眼前倏地幻化出這樣的圖像:一位畢生跋山涉水走四方的工作者,在他到了退休年齡的時候,他沒有“退”到居功自傲沾沾自喜的花叢中,也沒有“退”到無所事事打發黃昏的泥淖裏,他“遇進了一方新的天地、一個新的夢境之中——這方天地就是詩的天地,這個夢境就是詩人的夢境。這方天地果然天高地闊,這個夢境着實五彩斑斕。應該說他是成功的,1O年之間,他竟然寫出了1000多首色彩各異的詩,出版了4本份量不同的詩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豐收。像一個農民一樣,看到由於自己的辛勤耕耘而堆積起來的4大囤小麥、穀子、大豆和棉花,怎能不由衷地高興呢!當然,這也應了那句話:看來字字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他竟然累出個心臟病來。有一回他的夫人向我開玩笑說:“回來叫老孔找你報銷費,誰叫你拉他寫詩呢!我戲答:“用稿費抵藥費,這也算收支平衡吧!”

趙夫人所言之“拉”,其實應該是“推”。拉是立在前面的,推是立於身後的。像繁星兄這樣的窮其畢生精力在新聞戰線奔波的人,當他因年齡關係不再炮製“本報訊或者“本臺消息”的時候,他的慣性運動趨使他仍然要不斷地到生活中去,去觸摸羣衆的冷暖,加之他數十年關於羣衆呼聲和羣衆呼吸的積累和儲存,這積累要發芽.這儲存要開花,他的腦子裏怎麼能容得下呢?於是便要噴發,便要流瀉,像上古老人擊壤而歌“日出而作,日^而息,帝力於我何有哉”那樣,詩便噴出來了,流出來了。他就是這樣因生活所“迫”而拿起了詩筆,而我那時當編輯,便把他的詩編輯而發表罷了。所以我說我只不過是在他的身後推了一把而已。誰知道他這一發便不可收,我這一推亦不得停了。於是,他便有了第一、第二、第三、以至今這第四本詩集,我也便有了一序、二序、三序、以至此刻這第四篇序文了。

我於是開始一頁一頁、一首一首、一行一行、一字一字地閱讀這本《成熟的界碑》。與其說是在閱讀詩,勿寧說是在閱讀人,閱讀這本詩集的作者孔繁星其人。

我從詩中讀出了一個激動的、熱血沸騰的孔繁星。“投身人世間的大舞臺德實自己的角色/主演自己的人生/於巴假像和虛僞的東西/失血的字句/死去的詞語全部刪去”,你看,在《主演自己的人生》一詩的開頭,詩人竟是如此的激動,簡直要拍案而起了。詩歌不是無情物,詩人必定是看到了現實生活中那許多“假像和虛僞的東西”,看到了某些人那如同“失血的字句”,如同“死去的詞語”的嘴臉,視之而不能容之,於是便以詩誅之,以歌伐之。在詩的結尾,詩人又這樣大聲疾呼:“用心去接觸陽光吧/燃燒自己/光明自己”!這是詩人對自己人生角色的一種嚮往,也是詩人對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和人類心靈的`一種期待。寫詩就是這樣,對於美的東西,不能無動於衷,應該有動於衷;對於醜的東西,更不能無動於衷,更應該有動於衷。動於衷,形於外,動於心,形於筆,這就是詩。

我從詩中讀出了一個孝順的、永遠不忘養育之恩的孔繁星詩集中編輯了一組親情深深幾許的詩,這組詩叫“晚禱的鐘聲”。這一組中除幾首寫給老朋友的詩外,其餘全部是想念母親、思念母親、懷念母親的獻給母親的詩。這可謂是一組真詩,他不是直接用方塊字寫成的,他是用心、用血、用淚水首先鑄成方塊字,而後再由方塊字寫成詩。你聽,“母親呼喚我的聲音/源遠流長地在山谷迴盪”,你看,“母親斑斕的面孔/燃燒着黃土地的意志”,你往遠處聽,“聆聽生命的回聲”。你往遠處看,“母親懷抱金燦燦的麥穗/站在黃土與蒼天之問”。若非孝子,豈有這樣的流淚的詩句;若不動情,怎出如此的滴血的意境!人類的感情色彩是繽紛多樣的,愛情是紅色的,親情是藍色的,聖潔之情是白色的,渴盼之情是綠色的,等等但是這衆多的感情色彩中,唯有親情,特別是母子之情最爲深邃,最爲深切,最爲刻骨銘心。這種色彩像大海的顏色,亦像天空的顏色大海是深刻的,天空是遼闊的,因而這種色彩是最爲動人,也最爲震撼人心的。繁星兄作爲一個生活的孝子而深諳孝道的涵義,所以在此類詩的內涵的開掘與外延的鋪陳方面便得心應手,這便自然而然地使詩中的“我”闊步走進了中國的詩的孝子的既是源遠的又是流長的畫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