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建築設計的景觀生態補償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1.11W

摘要:隨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景觀設計格局朝着綠色化、現代化方向發展,景觀生態補償透過對綠地、河道等自然形態的保護、置換等補償性設計與施工,爲城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生態,實現了美觀與實用的統一。基於此,本文主要對城市景觀設計和格局分佈的補償措施進行分析,以建立完善的綠地系統,僅供參考。

建築設計的景觀生態補償分析論文

關鍵詞:建築設計;景觀;生態補償

0前言

城市建設極易對景觀格局造成破壞,一旦原有的林木、草地、水源等遭到工程損壞,再恢復的難度相當大。城市景觀生態補償就是爲了恢復生態環境對城市的作用而進行的建築設計工作,透過景觀生態補償設計,可最大限度恢復原有的生態系統,強化城市景觀的生態機能,大大改善整個城市的生態質量,從而爲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居住環境創造有利條件。

1景觀生態補償的作用

1.1對生態環境進行改造和補救

城市景觀在受到城市建築施工等破壞後,諸多原有的環境格局和生物均會不同程度遭到損傷,出現較大面積的污點,而景觀補償設計從生物學的方向進行切入,對被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全面勘測和觀察,以獲取生態衰退程度、生物生存要素、建築對生態環境的侵佔等各方面數據,再結合這些數據重新進行生態系統的改造和補救。1)保證景觀生態的健康。在某河道的生態補充工程中,原有的河道被破壞後呈現筆直的狀態,這種奇怪的狀態改變了自然河道的水沙容量和運輸能力,對河牀造成嚴重破壞,且河道內已沒有生物存活。採用河道修復補償工程的目標則是重建一條河道,恢復河道本身的生態系統,重新讓溼地植物生長出來,使植物的根系重新根植在河底泥沙中,培育原有的河道生物,重新修復河道的原生態等。2)保證景觀生態的結構。對生物的生存環境、氣候條件、原有的生態功能進行正確的生態修復,如人工溼地景觀補償設計中,需要恢復溼地的生態系統平衡,儘可能多栽培動植物資源,重現生物多樣性,包括溼地中的微生物、溼地底部的土地資源、溼地植物的栽種範圍和種羣選擇等。

1.2增加城市景觀的完整度

1)以城市綠地爲設計源頭建設生態廊道,將綠地分割成大小不一的板塊,將動植物分別養護在這些板塊中,按照其生物分類、基因成分、所需環境的條件進行種羣養護,同時對綠地格局進行整體規劃,對這些板塊之間的影響和可連通性進行研究。2)建立綠地與社區之間的連接,使建築羣圍繞綠地進行建設,減少景觀被建築施工破碎化的損壞程度,或者透過集中式架空商業區、利用沿街設店等方式,將商業性建設移出景觀生態設計的範圍,將最基礎的空間留給自然景觀建設,確保城市綠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3排除人爲因素

建築景觀生態補償設計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和平共處,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儘量考慮城市中人類之外的生物生存,避免人的居住和生活侵害了其他動植物的生存環境。例如,在機動車道維修時,應避開綠地、水源等區域,爲動植物的生長留下空間,以增加動植物的生存環境。爲動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活區域和生存條件,使動植物在人類世界中也能找到適合其生存的環境,且不受人爲因素的干擾,可繼續保持自身的生存規律。

2景觀補償設計的措施與應用

2.1生物多樣性補償

城市生物多樣性是保障居民穩定生存與發展的基本需要,對維持城市生態系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建築設計對城市生物多樣性的補償有兩個方面:①透過合理的建築設計爲生物提供棲息地;②提高建築環境整體的棲息地功能。建築及其環境可爲生物提供不受到人爲干擾的空間,透過城市綠地系統的建設,爲城市物種生存提供可靠的棲息地,以爲不同城市的物種提供遷移與定居的空間。

2.2綠地系統補償

2.2.1水平方向綠地、廊道和棲息地這三個方面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其中廊道易產生斷裂帶,在進行城市規劃與設計的過程中,應將不同綠地透過廊道建設連接起來,使不同規模及形式的綠地聯繫起來,以形成完整的綠地網絡,爲城市野生動物的棲息提供了條件。城市建築設計應從保護和利用生態資源的角度出發,在城市建設中應對當地的土壤和植物進行回收,待建築建設完成後透過回遷手段恢復原生生態資源,以達到完善城市生態功能的目的`。

2.2.2垂直方向1)垂直連續綠化。透過這種設計方法將綠地建設從地面延伸至建築牆面上,以增加城市的水源涵養,降低城市的雨水徑流,可大大減輕城市市政基礎建設的承載壓力。另外,建築綠化有效降低了建築中的熱負荷,透過綠化面積的增加,促使居民樹立清晰的生態意識,從而促進城市綠化的可持續發展。2)空中庭院。空中庭院一般是指面積較大的露臺,這個平臺是建築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相連接的主要部分,是居民休息或用餐的主要場所,庭院與內部空間用玻璃進行隔離,在增加室內空間透光度的同時,還能起到自然通風的作用。空中庭院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設定,對調節建築微氣候、降低建築能耗具有重要作用。

2.3水的補償和利用

雨水是城市重要的淡水資源,在建築設計中,一方面可利用建築中的透水地面收集雨水,另一方面是利用透水地面向城市補充地下水。某展示中心實行了雨水收集與利用,在該建築設計中,雨水收集完成後,經過毛管滲濾和人工溼地的處理,可作爲景觀用水。綠地系統中植被的根系、土壤中的微生物具有較強的保水性,透過綠化保水可有效改善植被的生長環境和條件,同時還能減少城市管網等基礎設施的成本投資。另外,利用屋面和地面等綠化保水,再透過建築北側的溼地等雨水收集系統將其滲透至地下,在中小雨的天氣狀況下,可有效減少城市雨水徑流,減輕城市排水管網的壓力;在大暴雨條件下,可有效降低城市出現內澇災害的可能性。

2.4人文文化補償

隨着歷史和時間的不斷交替,一些珍貴的人文歷史景觀已遭到嚴重破壞,這是生態環境補償中最需要進行補償的部分,這項工程對於延續人類文明史也是非常重要的,可透過重新搭建景觀小品、重新修繕原有建築的遺址來恢復原始風貌;設定牆壁廊橋等景觀,將設施風格重新展現出來;積極引進環保材料,提高材料的功能性,再現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營造符合歷史文化背景的特色人文景觀。

3結語

綜上所述,建築景觀生態補償對維護城市生態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結合建築學和藝術設計美學等多領域學科,在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基礎上,對城市景觀格局與建設格局進行優化,這是實現環境綠色全面發展的重要補償策略,有利於促進城市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紅英,肖衡林,吳巍,等.公路景觀生態系統恢復的生態補償設計研究[J].中外公路,2013,33(2):56.

[2]鍾學斌,劉成武,陳銳凱.基於生態補償的低丘崗地改造與景觀生態設計[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4):151-156.

[3]鄭雅慧,劉嵐,許麗,等.濱河舊區景觀生態補償性設計研究[J].浙江農業學報,2011,23(5):107-111.

[4]吳鋼.居住區景觀要素的生態化耦合[J].低溫建築技術,2012,34(7):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