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兒科護理學理論教學策略

學問君 人氣:2.21W

1、進行巧妙的問題設計,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熱情

兒科護理學理論教學策略

理論課教學時若僅爲刻板敘述,教與學必定枯燥乏味,巧妙地設計問題既能牽制學生的注意力又可進行教學互動,改善課堂氣氛。如,在講述新生兒特點及護理前,可設計一些學生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問題啓發其思考:小兒出生時一般會有多重?爲什麼大家所見到的大多數新生兒在夏季也會戴上小帽子?新生兒“回奶”時我們該做些什麼?這樣,在系統講述理論知識前,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有了初體驗,甚至產生了興趣,而這種興趣恰恰是構成學習動力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在提高學習效率及教學質量上能起巨大作用。

2、使用恰當的比喻,增強授課的趣味性

一個應用恰當的比喻,能使複雜問題簡單化,既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又經久不忘。如,在講述維生素D缺乏所致疾病的發病機制時,可將“甲狀旁腺對機體低血鈣的反應”比喻成“學生透支了生活費,無以維計,向家長求援時,家長的反應”。其結果無外乎兩種:其一,給予基本的伙食開銷,這樣孩子的生計得以維持(類似佝僂病,血鈣濃度會回升);其二,不給或給予太少,根本無法維持生活,此時的孩子可能會餓得發抖(類似於手足搐搦症,血鈣得不到有效補充引起低鈣抽搐)。這樣,透過形象又不乏詼諧的比喻,讓學生對維生素D缺乏症的發病機理有了獨特又深刻的理解,使得原本複雜枯燥的內容瞬間變得簡單生動。

3、應用多媒體教學,將抽象知識形象化

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直觀、生動等優點,合理應用既能很大程度上彌補常規授課的不足,又能渲染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如,以往在講述先天性心臟病時,闡述各類先心病的病理生理改變及表現和體徵時,多數學生就像在聽和尚在念經——稀裏糊塗!而多媒體教學把人體循環進行直觀的動態顯示,同時,演示了不同先心病的血流動力學改變。學生透過觀察不同先心病的異常血液流動,循環系統的各種病理變化在他們清晰明瞭,整個知識點的內容順勢得以完美解決。

4、及時歸納總結,注意縱向對比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採取歸納總結法,能幫助學生有條理的進行理解、記憶和掌握。例如,老師可將嬰兒動作發育過程簡單歸納爲“一豎二擡三挺胸,四翻五抓六獨坐,七滾八爬九試站,週歲會走十五穩”;佝僂病的典型表現又可總結爲“方方的腦袋寬囟門,尖尖的胸脯現漏斗,鼓鼓的肚皮O型腿,手腳帶鐲肋串珠”。在縱向對比上,注意把本門課中曾講述過的類似問題聯繫起來,並加以鑑別,幫助學生區分記憶。如,講到呼吸系統的皰疹性咽峽炎時,將之與消化系統中的'皰疹性口炎進行鑑別;講述化膿性腦膜炎的用藥護理時,不忘複習肺炎的用藥及護理,如此既清晰了思路,又複習了舊課。

5、強調“多練”的重要性,用多種形式、多種題型強化基礎知識

兒科護理學中也會有要求計算的部分,如小兒體重身高的估算公式、人工餵養兒牛奶的配置與奶量計算、液體的配置及張力計算等,這些只有透過反覆多次練習才能達到牢牢掌握並靈活運用的教學目的。如,關於小兒液體療法,歷屆學生都認爲是難點,對於混合液體的配製及其張力計算,大多數學生是在霧裏看花,若只講訴而缺乏聯繫,定只會使學生感覺稀裏糊塗。此時,教師應先給出一些習題讓學生先練習,再由易到難進行講解,之後再給學生留下適量不同種類的習題用以課後練習,這種“練習——解答——再練習——不懂時再予解答”的教學方式,足以幫助多數學生儘快攻破這個難點。

6、開展病例討論,同時應用“角色扮演法”,既有利於提高學生臨牀思維及解

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護患間的溝通能力兒科護理學的實踐性很強,若僅採用理論教學,久而久之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因此,在講述小兒的某些疾病或症狀時,可先舉出一個簡單病例,爾後以之爲基礎進行遊戲,即:請幾位學生扮演“護士”,一位同學飾“患兒”,教師則充當“患兒家屬”,“護士們”透過對“患兒及家屬”的護理評估,得出主要的護理問題並及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這種教學方法能達到多方面的效果:第一,在扮演過程中,“患兒及家屬”的各種情緒反應,提醒學生該對患兒及家屬進行心理評估,同時有利於良好的職業道德的培養;第二,從學生角度轉變成護士和患兒的角度,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第三,鍛鍊了學生與患兒及家屬的溝通能力;第四,“遊戲”過程中,透過老師的不斷引導,學生臨牀思維及解決護理問題的能力可得以培養和提高。在兒科護理學的教學中,採用多種教學方法並相互滲透有機融合,將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兒科特色化”,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持續,綜合素質得以不斷提高,從而保證教學效果的更大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