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住區綠地環境促進人羣健康

學問君 人氣:1.69W

導語:在適宜社會交往的環境中人們精神健康往往處於更高的水平,住區綠地環境中的社會交往行爲對緩解精神壓力具有明顯效果。一方面促進人羣健康的住區綠地環境能夠透過改變住區小氣候,另一方面良好的住區綠地環境會爲人們社會交往發生提供了場所,人羣之間的交流有利於精神壓力的釋放,進而促進精神健康。

住區綠地環境促進人羣健康

1.人羣健康問題日益嚴峻

當今全球許多慢性病(例如肥胖、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逐漸呈上升趨勢。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慢性病造成的死亡人數已佔人類死亡總數的60%,且呈迅速增加之勢,今後10年將增加17%[1]。同時世界範圍取樣調查顯示,諸如抑鬱等精神疾病患者已經達到世界總人口的10%-20%,且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統計顯示,慢性病已成爲我國城鄉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城市和農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分別高達85.3%和79.5%,許多貧困縣也已達到60%,並且,城市比農村地區慢性病死亡比例更高。精神疾病造成的負擔也是十分驚人,我國每年因精神疾病“埋單”的社會負擔也高達621.91億元,精神疾病所帶來的消耗已躍居我國疾病總負擔的首位。由此可見,當前社會背景下慢性疾病和精神疾病將成爲威脅人們的健康殺手,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因此抗擊慢性疾病和緩解精神壓力已經刻不容緩。有效的體力活動是減少肥胖等慢性病發生的重要途徑之一。

吸引人們主動步行和騎自行車出行、方便參與健身鍛鍊等增加人羣體力活動機會的人居環境(即,主動式健康干預的人居環境)是消除肥胖,有效增強人羣健康、遏制慢性病發生的重要途徑。同時,在適宜社會交往的環境中人們精神健康往往處於更高的水平,住區綠地環境中的社會交往行爲對緩解精神壓力具有明顯效果。漢斯曼等研究表明,當人們處於頭痛、壓抑狀態時,在自然環境中交往活動,壓力釋放程度可達到87%、頭痛程度可減輕52%,自然環境比城市環境表現出更好的效果。人們可以透過創造有活力的公共空間吸引人羣進行散步、小憩、駐足和遊戲等活動,促成人們的社會交往,進而促進人羣精神健康。

2.住區綠地環境促進人羣健康的績效

住區綠地環境擁有較高密度的綠色開敞空間,其促進人羣健康的的效果主透過這種環境實現。一方面促進人羣健康的住區綠地環境能夠透過改變住區小氣候,提供較爲完善的運動休憩設施和綠地場所來吸引人們主動參與體力活動,提高了人們日常鍛鍊頻率、時間和強度,進而促進人羣生理健康;另一方面良好的住區綠地環境會爲人們社會交往發生提供了場所,人羣之間的交流有利於精神壓力的釋放,進而促進精神健康。住區綠地環境作爲人羣日常生活以及休閒活動發生的主要場所,其環境的優劣好壞會對人羣的身心健康產生直接影響。

2.1住區綠地環境的構成要素探索

促進人羣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住區綠地環境,需要覆蓋住區綠地環境的核心要素,住區綠地環境構成層次可以歸納爲住區公共綠地環境、住區公共服務設施綠地環境、住區宅間綠地環境和住區道路綠地環境。

(1)住區公共綠地環境包括住區公園、住區小遊園、住區組團綠地和其他形式的公共綠地。住區公共綠地環境爲住區公共活動發生的主要場所,居民可以在公共綠地環境中進行運動健身、遊憩觀賞、休閒娛樂和散步集會等體力活動和社會交往。住區公共綠地環境以一般有明確的功能分區和景觀結構,以綠地爲主,配置多樣植物景觀,同時需要設定一定的康體健身設施和運動休憩設,公共綠地面積要佔住區總用地面積的7.5%~15%。

(2)住區公共服務設施綠地主要位於住區幼兒園、住區會所、老年人活動中心、住區居委會、垃圾站、鍋爐房等公共建築和公共設施周圍,通常結合不同建築形式佈置。住區公共服務設施綠地主要針對特定人羣使用,在幼兒園、老年人活動中心等公共建築附近,通常選擇色彩鮮豔、無毒無害、易於生長的植物,給兒童、老人和其他人羣帶來生理行動上的便捷和心理上的`愉悅;在鍋爐房和垃圾站等公共設施周圍,佈置吸收有害物質的植物,減少有害物質對人羣健康的威脅。

(3)住區宅間綠地是位於住宅四周及庭院內的綠地環境,是住區綠地環境基本單元,也是住區鄰里交往最頻繁的場所。住區宅間綠地環境透過阻隔噪音、吸滯灰塵、調節氣溫、促進通風,給居民室內、戶外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佈置精美和康體休憩設施齊全的住區宅間綠地不僅會給居民帶來美的感受,同時促進了兒童、成人、老年人進行更多的體力活動和社會交往。

(4)住區道路綠地是指位於住區主幹道、次幹道和宅間路兩旁的綠地,位於道路紅線之內。住區道路綠地環境通常與組團綠地和宅間綠地結合佈置,兼具遮陽、防塵、隔絕噪音的功能效,同時景觀豐富度好的住區綠地道路環境會吸引更多的人羣參與散步行爲,進而增加住區居民步行出行頻率和時間。

2.2住區綠地環境促進人羣健康的作用機制

現代社會高密度的鋼筋混凝土住區造成了人們之間的社會隔離,體力活動減少,鄰里交往匱乏加劇人羣健康問題。住區綠地環境促進人羣健康的作用機制,即透過規劃住區綠地環境結構、佈局和特徵,來有效促進人羣體力活動和社會交往的發生,進而改善人羣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一方面透過創造適宜人們出行的住區綠地環境進而吸引更多的人羣參與到體力活動中,提高人羣體力活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透過創造適合人們社會交往的住區綠地環境,吸引更多人羣參與兒童玩耍、老年遊憩、休閒娛樂、鄰里交往等社會性活動,使人們產生社會聯繫,釋放精神壓力,進而促進人羣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2.3住區綠地環境促進人羣健康效果

住區綠地環境促進人羣健康的效果主要體現在改善人羣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兩方面。一方面透過住區物理環境改善、綠地環境康復和促進人羣參與體力活動進而促進人羣生理健康;另一方面透過爲人羣創造親近自然的綠地環境和促進社會交往的戶外空間來釋放精神壓力,進而促進人羣心理健康。

2.3.1住區綠地環境改善

住區物理環境促進人羣健康的住區綠地環境透過植物對外部因子的阻隔、吸滯、反射等諸多物理作用和植物淨化、吸收轉化等生理生化作用,對住區環境起到改善的作用。透過植物的遮陰、調節氣溫、增溼、導風、吸滯塵土、吸收有害氣體、隔絕噪音來改善住區物理環境,給人們提供適宜人們生活和活動的住區綠地環境,進而促進人羣健康。

2.3.2住區綠地環境的康復效果

烏爾裏希早就提出了“康復花園”的研究思路,認爲良好的戶外自然環境能極大改善疾病的康復效果,有學者提出了“治療景觀”的概念,着力於探討特定場所的輔助性治療效果。這些理念與實踐構成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環境療法(HealingEnvironment),即透過創造一種舒適的空間環境,讓人們身處其中能感受到心情安寧、充滿希望、情緒高漲、快樂安詳,爲人們提供一個精神放鬆、情感交流和遊憩的場所。

2.3.3住區綠地環境透過促進體力活動來預防慢性疾病

以機動性爲導向的城市發展策略減少了住區人羣體力活動,從而導致肥胖等慢性疾病的增多,營造促進體力活動的住區綠地環境將會增加人羣步行出行,運動健身等體力活動進而促進人羣健康。研究表明,居住在品質較高的住區綠地環境中的居民,參與身體鍛鍊的概率,比自然環境不太好的住區的居民參與身體鍛鍊的概率要高3倍,而發生肥胖的概率要低40%。同時居住在道路景觀豐富、街道設施齊全、以及適於步行及騎車的道路設施的住區,人們趨向於步行和騎車的頻率更高;適度的步行等體力活動可降低猝死率、延緩局部或全部勞動力喪失和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也可降低病人生命晚期對藥物控制的依賴。

2.3.4住區綠地環境透過促進社會交往來釋放精神壓力

促進人羣健康的綠地環境爲人們提供親近自然的機會和社會交往的場所,來釋放精神壓力。住區綠地環境緩解緊張情緒的原因是能滿足人羣控制感和私密感、社會交往、活動與鍛鍊、轉移注意力。自然環境透過緩解緊張情緒來對人羣健康產生促進作用。研究表明,良好的戶外環境除對人們的生理狀況(降低血壓)、認知能力(提高注意力測試成績)具有促進作用外,還對人們的情感狀況(增強幸福感,減少激動情緒)具有明顯的正向作用。研究結果還顯示,在公園遊玩的人羣中,97.4%認爲公園遊玩對改善他們的心情有積極的影響。

3.促進人羣健康的住區綠地環境規劃策略

促進人羣健康的住區綠地環境規劃應該包括住區綠地結構佈局和微觀特徵兩個方面。根據良好的住區綠地環境促進人羣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作用機制,應着力建設兼有多樣性、可達性、安全性和舒適性的住區綠地環境。

3.1鼓勵多樣性特徵的住區綠地環境

(1)功能佈局多樣性:在住區綠地環境中,只有將遊玩觀賞、休憩康體、運動健身、文化娛樂、鄰里交往等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功能夠多樣混合佈局時,纔會增加居民出行目的地多樣選擇性。

(2)植物配置多樣性:原則上選擇無毒、無刺、易於生長和管理的植物,多樣配置並保持統一,同時創造植物季相景觀。植物配置時需要考慮通風、採光、遮陽、防塵和隔絕噪聲的需求,並且針對老年人、兒童等特殊羣體佈置可親近的和顏色鮮豔的花草樹木,給人以視覺上美的感受。構建草坪、灌木、喬木多層次的複合結構,形成良好的林冠線,並且結合樹籬,樹牆佈置垂直綠化、牆面綠化、屋頂綠化、陽臺綠化等多種形式,增加住區三維綠量。

(3)環境設施多樣性:佈置康體健身設施、體育運動設施、休憩設施、景觀小品設施、燈光照明設施、道路鋪裝、垃圾回收設施等,並根據兒童、老人等特殊羣體需求佈置相應環境設施。

3.2支援可達性特徵

住區綠地環境住區綠地環境可達性是住區居民到綠地環境目的地的步行便捷可達程度,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交往場所與體力活動設施是通常是居民最直接的出行目的地。

(1)控制合理綠地密度分佈:結合住宅相應佈置綠地廣場、鍛鍊健身設施和步行路徑等。距離是影響居民出行進行體力活動和社會交往的重要因素,住區綠地環境應該合理密度分佈,並且根據不同綠地層次控制綠地規模。

(2)提高住區綠地環境的連通性:構建住區綠地環境點-線-面系統,以住區道路綠地爲骨架連接住區宅間綠地、住區公共服務設施綠地和住區公共綠地,構建可連續步行的住區綠地環境系統。

3.3提倡安全性特徵

住區綠地環境在住區綠地環境的層面,安全性屬性可以解釋爲居民進行體力活動和社會交往過程中規避風險因素的特徵。(1)道路交通安全:在住區綠地環境中,安全性主要側重於道路交通安全,透過人車分流,合理地佈置綠地環境步行路徑來降低機動交通對於行人安全的威脅。(2)體力活動和社會交往安全:良好的視野有利於危險性的降低,兒童、老年人休憩等特殊羣體進行活動時,需要在看護下進行,同時照明設施的完善也有利於提高進行體力活動和社會交往的安全性和降低犯罪率。

3.4鼓勵舒適性特徵住區綠地環境

(1)生理舒適性:佈置遮陰、滯塵、阻隔噪音的多層次複合綠地環境來營造人體舒適性的住區環境,並可適量佈置茉莉花、薰衣草、蘆薈等植物促進人羣睡眠;同時種植適量香樟、松樹可起到淨化空氣、控制傳染病蔓延的作用,來提高住區環境質量。

(2)心理舒適性:透過提高住區綠化量和合理佈置植物色彩、形狀,並點綴山石水體,使人們在親近接觸自然的同時,緩解精神壓力,達到心理的舒適。

4.結語

國內外在住區綠地環境與人羣健康方面的研究,證實了住區綠地環境在改善人羣健康方面的作用與價值。高品質的住區綠地環境會促進人羣主動進行體力活動和社會交往,進而主動干預慢性疾病和緩解精神壓力從而促進人羣健康。從多樣性、可達性、安全性和舒適性構建促進人羣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住區綠地環境,是實現對人羣健康的主動干預,緩解人羣慢性疾病和精神壓力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