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計算機CPU與主板的主要參數指標論文參考

學問君 人氣:3W

 摘 要

計算機CPU與主板的主要參數指標論文參考

隨着資訊技術的不斷髮展,計算機已成人們爲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人們在使用計算機時往往只掌握了幾個必須的辦公軟件或專業軟件,而缺乏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的基本常識。本文就計算機內的兩個重要部件主板和CPU展開講解,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影響電腦性能指標的因素。

【關鍵詞】主板;CPU;性能指標

隨着科技的發展,計算機的硬件配置也在不斷更新。辦公室、學校、家庭使用的計算機絕大多數都爲臺式機。不同的使用人羣需求各異,對配置的要求也會有所不同。衆多硬件當中最基本的就是主板和CPU.

如果把CPU比作計算機的心臟,那麼主板就是可稱爲計算機的神經系統。主板的外觀爲矩形的電路板,上面集成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主板中的插槽用於連接網卡,顯卡。外部接口中的串行和並行端口用於連接掃描儀、打印機等設備。對於主板,主要有以下幾個參數及性能指標。

1 主板CPU的類型與頻率範圍

CPU插座有多種類型,也是區分主板類型的主要標誌之一,一些CPU必須在相應主板的支援下才能達到其額定頻率,因此,在選擇主板前首先要確定購買的CPU類型和CPU的頻率範圍。

2 對內存條的支援

內存插槽的類型決定了主板所支援的內存類型,插槽的線數與內存條的引腳數一一對應。一般主板會預留有2~4個內存插槽,用於擴展性。需要注意的是,對於使用SDRAM插槽的用戶而言, DIMM3和DIMM4共用一個通道。因此在內存插滿時,DIMM3和DIMM4要求必須是單面內存且容量相同,保證計算機的正常識別。

3 對顯卡的支援

主板上的PCI Express(以下簡稱PCI-E)插槽是應用於顯卡的專用插槽。在選購主板時需要注意主板是提供額外的PCI-E插槽,PCI-E插槽提供了升級顯卡的可能,對顯卡系統有較高要求的用戶,應考慮帶有此插槽的主板。

4 對硬盤和光驅的支援

SATA硬盤可以連接在主板上的SATA接口,SATA硬盤已逐步取代了以往的IDE接口硬盤,成爲市場的主流產品。

5 擴展性能和外圍接口

除了PCI-E插槽與DIMM插槽以外,主板上還備有ISA、AMR、PCI、CNR等擴展槽,其標誌了主板的擴展功能。PCI是目前用於設備擴展的接口標準。PCI插槽上主要都接有網卡、聲卡、內置Modem等設備,主板上一般配有2~5個PCI插槽不等, 標準ATX主板上擴展插槽一般多於MiroATX板型主板上的擴展插槽的數量。

6 BIOS技術

BIOS是集成在主板CMOS芯片中的軟件, CMOS芯片中儲存了計算機系統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程序、開機上電自檢程序、系統啓動程序和系統CMOS設定。現在市場上的主板大多使用的是AMI、Award、Phoenix這3種BIOS.

CPU英文全稱爲Central Processing Unit,也就是中央處理器,它是計算機的.運算和控制中心,統一指揮、調度計算機的所有工作,是計算機中重要的一塊集成電路芯片。目前主要CPU生產廠商有Intel與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計算機的性能,因此CPU的性能指標十分重要。CPU主要的性能指標有以下幾個方面。

6.1 主頻、外頻和倍頻。

主頻(CPU Clock Speed)也被稱爲時鐘頻率,反映了CPU內數字脈衝信號的震盪速率。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執行的速率,用戶可以簡單地理解爲CPU的外頻直接影響內存的訪問速率。外頻高,CPU就可同時接收更多來自外圍設備的數據,從而進一步提高整個系統的性能。倍頻是CPU的執行頻率與整個系統外頻之間相差的倍數,外頻相同時,倍頻越高,CPU的主頻也越高。其中:主頻=外頻×倍頻。主頻越高,CPU在一個時鐘週期裏所完成的指令數也就越多,運算速度也就越快。

6.2 製造工藝

早期的CPU大多采用0.5μm的製作工藝,後來隨着製作工藝的提高,普遍採用了0.25μm製造工藝。而現在的CPU製造工藝已達到了納米級,並用來衡量組成芯片電子線路或元件的細緻程度。製造工藝越先進,CPU線路和元件越小,同樣尺寸的芯片上就可以集成更多的元器件。這也使得CPU內部器件不斷增加、功能不斷增強而體積變化卻不大。目前Intel的CPU已經全線進入了45nm工藝,並向更精細的工藝邁進,AMD的CPU也逐漸過渡到了65nm工藝。按照摩爾定律,每隔18個月CPU的製造工藝將會有質的飛躍。

6.3 前端總線

前端總線的頻率決定了CPU和主板芯片組之間的數據交換速率,因此,前端總線是CPU除主頻之外,最重要的技術參數。前端總線已從當初的100MHz發展到目前的1600MHz,而且Intel等公司已經推出新的芯片數據交換總線--QPI總線,數據流量從10.2~50GB/s不等,以後QPI總線的數據吞吐量,將成爲CPU的重要技術參數。

6.4 支援內存

CPU集成度越來越高,原來集成在主板芯片組的內存控制器,從2008年Intel推出QPI總線後,全面集成到CPU中,像目前AMD的CPU集成的是DDR Ⅱ內存控制器,最新的Intel CPU集成了DDR Ⅲ內存控制器。以後,技術人員在選購CPU時,要注意選擇對應的內存。

6.5 快取

快取是CPU內部進行高速數據交換的存儲器,快取越大,越能存放更多數據,CPU運算時,不用到內存中查找,因而CPU效率越高,性能越強。CPU的快取可分爲兩種,即L1 Cache(一級快取)和L2 Cache(二級快取)。Intel和AMD的高端CPU還集成了三級高速快取,這使其性能又有了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俞朝暉,陳俐,于濤.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用寶典[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4(07).

[2]熊巧玲,楊欣元.電腦組裝與維護[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06).

[3]段向東,楊鵬飛.計算機主板故障的檢測分析[J].計算機工程應用技術,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