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楚簡《恆先》的畢業論文

學問君 人氣:1.09W

上海博物館19xx年入藏的楚簡,中有道家著作《恆先》,自見諸報導以來,久爲學術界所期待,楚簡《恆先》首章釋義 - 畢業論文。現在該篇已於《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3)書內公佈,無疑很快會得到衆多學者的討論。這篇簡書共13支,儲存完好,字跡清晰,是非常難得的。更非常重要,由於文字古奧,說理又相當玄妙,需要較長時間纔能有基本的認識。這裏只就其開頭1段略作討論,希望引起大家的興趣。

關於楚簡《恆先》的畢業論文

《恆先》最初幾句,可稱爲首章,都寫在第1支簡上。下面錄出釋文,其間已定論的字直接用今通行字寫:

恆先無有,、寈、虛。,大;寈,大寈;虛,大虛。自厭不自忍,或作。有或焉有氣,有氣焉有有,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

全篇以《恆先》爲題,即因首句從“恆先”開始,這和《論語》的《學而》等等1樣,是古籍通例。但是“恆先”在此應當連讀,作爲1詞,這是因爲如李0先生指出的,“恆先”見於長沙馬王堆帛書《黃帝書》的《道原》篇[①]。

帛書《道原》開始說:

恆先之初,迵(洞)同大虛,虛同爲1,恆1而止,溼溼(混混)夢夢,未有明晦。

這裏的“先”字,整理報告釋爲“無”[②]。該件帛書的“先”、“無”兩字,寫得難以區別,我把它改釋爲“先”,是由於就在同帛書的上兩行[③],有“柔節先定”句,“先”字寫它完全相同。現在有了《恆先》的“先”字同下面“無”(寫作“無”)字對照,便清楚了,語文論文《楚簡《恆先》首章釋義 - 畢業論文》。

“恆”與“常”通。所以“恆先無有”即“常無有”。《莊子·天下》雲:

以本爲精,以物爲粗,以有積爲不足,澹然獨與神明居,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關尹、老聃聞其風而悅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1,以濡弱謙下爲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爲實。

前些時在荊門郭店楚簡《老子》所附文字中看到《太1生水》,我曾引用上述《天下》1段,推測它可能是關尹1派的遺說[④],因爲《老子》雖有多處講“1”講“水”,卻沒有“太1”以及“太1生水”,《太1生水》章乃是《老子》之後的1種。“常無有”也是這樣,《老子》有“常(恆)”、“無”、“有”等概念,而不曾說到“常無有”。“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1”,已經是道家較晚的學說形態了。

“、寈、虛”是對“恆先”的描寫。李0先生已說明,“”字並不從“樸”的聲旁。關於這個字的釋讀,詳見劉釗先生的論文《利用郭店楚簡字形考釋金文1例》[⑤]。西周金文,宗周鐘有“伐”,禹鼎作“伐”,兮甲盤和2003年眉縣楊家村所出(佐)盤作“伐”,字均應讀爲“踐”,《恆先》此處的“”必然也是音通相假。我覺得,“”在這裏當讀爲同屬從母元部的“全”。簡文下面說“全,大全”,“大全”見《莊子·田子方》,所謂“天地之大全”,是大家熟悉的。

“寈”可讀爲“靜”,也可讀爲“清”。考慮到《恆先》後文有“虛寈爲1”(類於帛書《道原》的“虛同爲1”),“清虛”見於《淮南子·主術》,似以讀“清”更好。簡雲“清,大(太)清”,“太清”見《莊子·天運》、《淮南子·道應》。

“虛,大(太)虛”,“太虛”見《莊子·知北遊》。

“大全”、“太清”、“太虛”等道家特色的詞語,都見於《莊子》外、雜篇,《太1生水》的“太1”也見於外、雜的'《徐無鬼》、《列御宼》、《天下》等篇。按莊子的活動年代,主要在楚威王、懷王時期,《先秦諸子系年》估計其生卒年爲公元前365—前290年[⑥]。《莊子》外、雜1般認爲莊子後學的作品,與之在詞語上近似的《恆先》的著作時間也不會太早,推想爲戰國中、晚期之間,公元前300年左右或甚至更遲1些,應該是恰當的。

“恆先”即大全、太清、太虛,也就是道家的道。“恆先無有”,如何演變成萬有,這是1個宇宙論的問題。

簡文說:“自厭不自忍,或作”,“厭”意爲足,“忍”讀作“牣”,訓爲滿。道本無有自足,但不自滿,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