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價值世界:人的類生命本質 -對“類生命”的理解

學問君 人氣:9.21K

【提要】“類”是從人們的價值存在、類生命本性入手,探討人的存在本質的成果,它要求人們只有從價值層面上去關注人、理解人,纔可能真正在哲學中把握住“人”。所以它是提示了現實的人的價值及其未來解放的“真正的哲學”,也是在社會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類哲學”的提出對我們重新理解“哲學”、“人”的意義以及對當代社會實踐都有重要。

價值世界:人的類生命本質 -對“類生命”的理解

【關 鍵 詞】類哲學/類本性/類生命/種生命

【 正 文 】

近年來,高清海先生提出的“類哲學”在哲學界引起了頗多的歧義。持贊同者大多認爲類哲學作爲未來哲學的真正形態,是從根本上提示了類的存在祕密的實踐思維方式,它給人的重大啓迪在於它是把人作爲人的存在、發展和完善的本有的理論;而持反對者則認爲“類本質恰恰是馬克思一再加以批判的外在歷史推動力”,類哲學作爲人類未來的歷史的“範導”也是與“馬克思對社會現實進行歷史性批判沒有多少共同之處。”(注:樂曦:《“類哲學”質疑》,晉陽學刊,97年第5期。)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在於人們對高先生的“類”概念的不同理解,也是對高先生所提出的人的的不同思考。因爲,類的問題,在其本原上就是人的問題;對類的理解也就是對人的不同思考。而對於人的,不同的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上來展開,所得到的“人”也不盡相同。本文擬立足於對人的研究的,探尋人的類生命本質,並以此來闡發高先生的“類哲學”作爲未來哲學真正形態的深刻內涵。

一、“類”生命問題的分析

曾有人斷言,一部人類史,既是人類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同時也是人類自己認識自己的歷史。人們爲了能在浩渺的宇宙萬物中獲得生存的意義和價值,就不斷地認識和反思自身及其與外部世界的關係。哲學就是這種對自身認識和反思的特殊方式和理解成果,也就是說,哲學就是特定歷史的人自身。

綜觀整個哲學史,伴隨着人的認識能力的不斷提高,哲學把握人的方式也依次從、社會和人自身三個層面得到了發展。正是緣於考察方式的不同,近代哲學在對“人”的解答中曾出現了三種不同的觀點。一是以培根、霍布斯等爲代表的唯物主義者,從人的自然存在出發,把人理解爲感性的自然存在物,強調人的感覺、經驗和自然的存在方式及其對人的精神活動的決定意義;二是以歷史學家基佐、梯也裏等人爲代表,從人的社會層面出發,以社會的制度、制度及其相互關係規定、說明人及人的本質,提出了社會人的存在的觀點;三是以黑格爾爲代表的唯心主義者從人的精神出發,以超現實的理性或精神實體來規定人及人的本質,構造了“無人身運動”的理性主義人學觀。這三種觀點的具體論述雖然不同,但對人的研究方式上卻表現出兩個共同的缺陷:其一,他們都力圖從人的外在性存在中追尋人存在的根據,就連人的理性也是外在於人的“客觀存在”,因而總是以人的外在性取代內在性;其二,他們都着力於把人的存在看作實體性的,因而總是使現實、具體的人的主動性得不到發揮,個體的意義世界也是得不到關注,從而也就是喪失了真正的人。(注:何萍:《生存與評價》, 東方出版社,第49-50頁。)

那麼,現代哲學應當怎樣理解人呢?現代哲學所規定的人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呢?我們認爲,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對這一問題作了很好地解答,同時也爲現代哲學的發展指明瞭一條正確的思路——從現實的人、人的實踐活動出發,把人的存在本性規定爲人的價值存在,把“類”規定爲人的共同本質。在馬克思看來,人作爲類存在物,在其本性上是自創自爲的價值存在物;而作爲價值存在物,人又總是透過自己的實踐活動來發展和完善自己的“類本性”。“類”作爲人所獨有的存在方式,既是人之爲人的根據,又是人所活動的原則。當然,需要強調的是馬克思所規定的“類”與費爾巴哈所說的“類”有着本質的區別。因爲費爾巴哈的“類”本原上遵循了近代哲學的思維方式,他是從人的自然層面上來理解人的。因此,所理解的“類”就只能是一種外在於人的、自然的“無聲的普遍性”;費爾巴哈所關注到的人也只能是一個自然的人(雖然他也察覺到了人的社會性)。而馬克思同他在《費爾巴哈提綱》中所批判的舊哲學相反,他是從類本性、從人的內在的自爲性上去規定人,從而真正把握了人之爲人的根據,發現 了現實的個體和人類的意義世界。因此,馬克思把人的本性規定爲類本性,把類生命實踐規定爲人的根本的存在方式。

TAGS:價值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