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效果評價模型

學問君 人氣:1.21W
高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效果評價模型
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要途徑,各傳統產業內的企業也將高技術對本企業的改造作爲企業保持市場競爭力的動力源泉,在企業的技術改造上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物力。這一技術改造過程也是一個極具風險的,改造並不一定必然成功。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尋找一個方法評價傳統產業高技術改造的效果,對於調整優化技術改造投入的方向,推動技術改造的效益提升乃至及時中止改造決策防止損失擴大都有着重要意義。本文提出一個基於系統論和計量經濟學的評價模型。
    1 模型的理論基礎
  高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是一項包括人事物的複雜的動態系統工程。在這一過程中高技術融合到各種形態的生產要素中去,並形成新的生產力結構,使生產技術進階化、產業結構合理化,以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經濟效益的提高。
  經濟系統是具有明顯非線性特徵的開放系統,各影響因素的相互和諧作用可以使系統積累能量,並在一定條件下使系統發生突變,變成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高技術向傳統產業滲透擴散正是如此,這一過程不是傳統技術框架內的一種連續的累進性的量變的技術進步過程,而是突破傳統技術框架,用高技術使傳統產業產生不連續的、突變的、質的技術進步的飛躍。其實質是生產體系、組織結構和經濟結構的全面飛躍。
  高技術向傳統產業的滲透過程,其輸出與時間的關係是非線性的,在高技術滲透擴散的前一階段是促進起主導作用的良性循環的正反饋過程,是改造的經濟效益由低速向高速增長的變化過程;在後一階段,是制約起主導作用的負反饋過程,是經濟效益以遞減速率趨向新質的漸進過程,整個過程是由於非線性作用引起正負反饋主導環切換產生的S型曲線運動軌跡。
  高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本質上是高技術的擴散過程。Mansfield於1968年提出關於了新技術採用在企業內擴散的Mansfield模型。
  他給出如下公式:
  附圖
  S[,it]——企業i在時間t時由於技術擴散所增加的資本存量。
  擴散速度與企業對於技術擴散所產生的期望贏利能力(E[,i])、技術擴散所引起的風險(U[,it])、企業的流動性(C[,i])以及企業規模(I[,i])等有關,而風險(U[,it])又取決於新技術第一次在企業中擴散的時間(L[,i])、企業i在時間t完成技術擴散的程度(S[,it]/S[*,i])等因素。
  這一公式表明企業內的技術擴散曲線呈現S型,而且這個S型曲線是一個對數曲線。
  我們由系統論所得到的高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軌跡與Mansfield的技術擴散模型的軌跡是一致的,只是Mansfield描述的是高技術擴散程度的軌跡,而我們討論的是經濟效益變化的軌跡。以Y表示高技術滲透經濟效益的大小,這一軌跡可用圖形表示如下。
  附圖
  圖1 高技術滲透傳統產業的效益變化軌跡
  由圖可見,在t[*]時刻以前,傳統產業在傳統技術的框架下,以較低的經濟效益執行,隨着高技術滲透程度的提高,在t[*]時刻以後,傳統產業在一個高的經濟效益水平下執行,傳統產業在高技術滲透改造後經濟效益存在一次質的飛躍時刻。是否存在一個經濟效益的質變過程就是評價傳統產業已進行的高技術改造成功與否的標準。
  我們定義高技術改造的經濟效益由低效益轉向高效益轉變所對應的時間點爲高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臨界點,這一時間點就是圖中的t[*]點。傳統產業的經濟效益在臨界點前後變化很大,其原因是高技術的改造使企業原有的生產函數發生了較大變化。因此,臨界點前後,投入要素的結構或者說投入要素的組合方式改變了,表現爲產業的經濟效益(應變量Y)與投入要素(自變量X[,1],X[,2],…,X[,n])的作用關係模型在臨界點前後是不同的。
  因此,評價模型要解決兩個問題:
  1)尋找臨界點,臨界點不存在表明高技術改造效果不顯著;
  2)如果臨界點存在,進一步描述在臨界點前後,Y與X之間的作用方程的變化情況,即尋找高技術改造所引起的傳統產業企業經濟效益變化的作用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