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會計學本科論文

學問君 人氣:4.59K

會計學作爲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我們怎麼樣寫相關的論文,一起看看下面吧!

會計學本科論文

會計學本科論文

摘要:本文以會計學(註冊會計師專門化)本科專業課程設定爲具體研究對象,以此專業教學培養目標以及市場對會計人才所應具備的知識與技能的需求取向爲主導因素,並且透過對國內經濟應用類院校相關專業的調查研究,發現並探討此類高校現行會計學(註冊會計師專門化)專業本科課程設定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其產生的原因,進而依據實際情況,對此專業本科課程設定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會計學(註冊會計師專門化)專業 本科 課程設定

一、會計學本科專業課程設定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定全面,但是基礎課比例過高,實踐環節薄弱

表1 我國高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設定比例

單位:%

經過相關數據的查找和調查分析,得到表1。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國“厚基礎、寬口徑、重應用”的本科會計學教育培養模式中,兩類基礎課共佔總學分的49.11%,體現出“厚基礎”的特點。然而,僅以課程設定的角度來講,“寬口徑”的宗旨卻無從體現體。體現“重應用”特點的實踐環節僅佔8.64%的學分。

(二)課程設定之間關係獨立,忽略相互之間的關係

此專業中,各種課程雖然內容不盡相同,但是彼此之間的聯繫很密切,教師在教學中,教學組在研究中,如果忽略了這個問題,就會對學生造成不好的影響,導致他們會孤立看待每一學科,不能聯繫的看問題。比如會計和審計,稅務會計和稅法,會計和計算機會計等等。這些課程的學習只是單一的學習,而忽略了它與其它課程之間的關係。

(三)對課程學習成果不能科學的檢驗,特別是不能符合鼓勵學生參加實踐這一點,以適應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

現在大多高校實行:期末總評成績=平時成績*30%+期末考試成績*70%,期末成績佔到大部分,這樣的考評制度容易造成期末成績“一刀切”的狀況,忽略了實踐環節的重要性,縮小了同學們自主學習的空間,而且很容易造成“應試教育”的後果。考試對學生考察的要求不僅應該以教學目標相符合,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到此課程在學生整體課程學習中的重要程度。每一科目對於每一位任課教師都是唯一的;而對於每位學生來講只是衆多科目中的`一個科目。教師願意強調所授課程的重要度,而忽略了此門課程,在每一位學生學習過程佔整體的總課程的重要性程度。

二、產生會計學本科專業課程設定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3+A+B模式爲主要模式,只體現“厚基礎”,沒有體現“寬口徑”

這是我國目前大多數高校本科會計學相關專業的培養模式。“3”指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和專業必修課。“A”指專業選修課,“B”指可供學生選擇的其他選修課程。“3”一般佔用了7O%以上的學分,“A+B”部分僅佔2O%左右的學分。這個課程體系爲學生提供了具有較大自由組合空間的選修制度,體現了重視學生基礎教育的特點。然而不容忽視的是,專業課學分佔的比例較小,就決定了學生學習專業課的時間較少。

(二)忽視課程之間的交叉和空白

各個課程組之間的交流甚少,甚至同一課程組織中不同課程的任課教師交流也少。導致他們不能及時溝通在會計教學中討論一些相互關聯的知識,不能把這些關聯的只是傳達給學生。在會計教學中,由於課時緊等原因,有些知識點出在任課教師間相互推脫的狀況。比如:“財務報表分析”這一知識點,在中級會計學和進階會計學中都出現,前一任課教師表明在以後會課程中會詳細學到,一語帶過;後一任課教師又表明以前已經學過,不進行贅述。

(三)把期末考試成績作爲總評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忽略了實踐環節

實習經驗對學生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然而,迫於時間和課程安排的無奈,學生忽略了對實習的重視。其實,學生對實踐課程的重視程度完全可以和成績學分掛鉤,這樣學生既有實踐的時間,也有足夠的重視程度。雖然不是每門們課程都有實踐的必要,特別是到企業中實習的必要。然而,其它相關的實踐,比如:對課程相關知識的拓展、對知識在實際中應用的探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這些都可以應不同課程的需要,在平時進行安排。

三、科學的設定會計學本科專業課程

(一)採用3+1+X+Y模式

採用3+1+X+Y模式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該模式是指寬口徑的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 一個專門化方向課程模組+ X門一般選修課程+ Y門其他專門化方向的選修課程。“ 3 + 1 + X + Y” 本質上已經不同於“3 + A + B” 模式,這樣的課程體系能夠打破統一路徑的培養模式,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自我選擇相應的課程,也便於相關領域教學的深入,更好的協調專業課和公共基礎課之間的可是關係,便於學生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更好的掌握理論知識。

(二)教師之間相互溝通,安排好課程,學生進行監督,督促老師完成教學內容

教師之間相互共同少,就應該意識到這樣的問題,學科帶頭人應該發揮這樣的作用,顯示他們增強交流和聯繫,帶動有在課程上的聯繫,甚至是改革;同時,作爲學生,如果在學習中發現了相關問題,也應該及時想任課教師反映,督促他們完成教學內容。

(三)改革考試、實踐在期末考試中所佔比例

作爲培養學生的院系,應該爲此做出努力。多和一些事務所進行聯繫,讓學生們有真正認識自己專業的機會,學以致用,發現問題,再投入近一步的學習中去。在我的調查中,一些事務所,尤其是一些國內的事務所,它們在忙季的時候特別學要一些相關專業的學生實習。學生有“需”,事務所有“求”,一需一求,如果院方可以在其中起到連接的作用,可以更好鼓勵學生參與到實習中去,並且把這些作爲相關學科,比如座位會計和審計的期末成績的一部分,效果會更好。

大家對“期末總評成績=平時成績*30%+期末考試成績*70%”提出異議。依據不同的科目這只不同的比例,而且應該增加多種形式的考試,平時成績、實踐、小組學習、自學等加進期末成績裏。在校的學習,一般都用考試來衡量效果,這個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也很有侷限性。大學學習是很開放的,很多元的,在與學生們的自學和合作學習,這樣可以讓他們適應新知識,新環境的能力。而會計學科,作爲一個更新快的專業,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比培養他們學習時時更新的知識更有效果。

四、結論

現在的會計教學目標,應該以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爲標準,多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多鼓勵學生參加實踐。現在相關的研究大多數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才能使會計教學跟得上日新月異的會計理論知識,尤其是《會計準則》的變化。我認爲,從新準則的發佈,到學者的解讀,再帶應用到課堂上,時間不短,再到學生畢業,那時恐怕這樣的理論知識有過時了。在研究如何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這一點上來。無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極高的領悟能力,是面對日新月異的會計環境的辦法。因爲我研究能力和所涉及的範圍有限;同時,調查和研究的對象存在侷限性,獲得的數據缺乏全面和具體性,使得我對此問題的研究存在不足。

參考文獻:

[1]李鋒關於我國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設定的研究.中國管理資訊化,2008(8)

[2]孟焰,李玲.市場定位下的會計學專本科課程體系改革.會計研究,2007(3)

[3]陳風霞.高等院校審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9(10)

[4]衛紅.本科層次會計學科實驗課程教學體系構建研究.財會通訊,2009(9)

[5]呂珺.高校會計學本科專業審計課程教學模式革新.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9(3)

[6]成鳳豔.應用型會計學本科專業實踐教學改革.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