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重視習慣教育 養成良好風尚

學問君 人氣:1.26W

重視習慣教育 養成良好風尚
  
這個實驗從一個角度反映了現代中學生道德行爲習慣的某些狀況。而類似這樣的事在生活中可以說屢見不鮮。它讓我們不得不進行這樣的思考:我們現在的教育不乏道德說教,爲什麼沒有使公民的道德水平有明顯的提高?目前中學生的品德誤區及產生原因究竟是什麼?如何走出誤區,使現代中學生綜合道德水平與文化知識水準兼長並進?本文擬對以上問題試作初步探討。
一、目前中學生的品德誤區及產生原因
品德即道德品質,它是個人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爲準則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某些穩固的傾向和特徵。一般認爲品德的基本心理結構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爲四種基本成分,這是一個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統一體。在整個中學階段,青少年的品德迅速發展,初中生對於道德觀念的理解已基本正確,開始運用道德規範來進行道德判斷和評價,能按自己的道德觀念去分析具體的道德情境併產生情感體驗。當代中學生成長在平穩安定的環境中,他們將走入的卻是飛躍變革的社會,因此他們基本成熟的道德品質帶有鮮明的現實性與社會性,他們的觀念與習慣、思想與行動常常是矛盾地統一體。這種矛盾有時使他們走進品德的誤區。具體說來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其一是道德行爲與道德認知的悖反。絕大多數學生在接受多年的道德理論課堂教育後,能夠對道德的概念、對什麼是正確人生觀、世界觀、什麼是情操、理想等熟背如流,考試成續優秀。如果參加有關的辯論比賽或演講比賽,能夠有理有據、聲情並茂,但在實際行爲方面則常常出現公共汽車上不願或恥於讓座、學生幹部不會說“謝謝”、對班級內校園中的廢紙雜物視若無睹、考試作弊......一系列違背道德規範的現象,這顯示出他們在道德認知與行爲之間存在巨大反差。
其二是道德意志難敵眼前利益的誘撼。道德意志是指人們爲了實現有意義的、但當時並不吸引他的道德目的,而克服那些富有吸引力的動機、需要或者願望的心理特徵。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在很多時候是難以捨棄或拒絕跟前利益的誘惑的。成人如此,何況中學生?對當代中學生而言,什麼是眼前利益?大致可以分爲三種:一是學業成績及由此帶來的其他成功與輝煌,二是社會發展所帶來的豐裕的物質生活及由此產生的種種誘因,三是看起來可以無盡揮黴的青春生命。不少我們所認爲的優秀學生,他們汲汲以求的是前者,僅僅是前者。因此他們除了對分數感興趣外,兩耳不聞窗外事,兩眼無視身邊人。而另有一部分學生則以“何必把明天的煩惱提前到今天”爲生活原則,信奉“只要今日我快樂,無須愁白少年頭”。看起來,這兩類學生的行爲表象截然不同,但不難發現其共性:他們所追求的都是眼前利益,並非人生的終極目標。爲了眼前利益他們都放棄了許許多多在這個年齡段所不應或不能放棄的東西,在眼前利益的誘惑下,他們的道德意志顯得那麼脆弱。
其三是價值與尊嚴的重新定位。曾幾何時,一個熱愛勞動、體貼家長、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樂於助人的孩子就能夠讓父母和老師感到欣慰滿足。而如今這些都遠遠不夠了,它們甚至退居極次要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能擠進重點小學、重點中學、名牌大學,這纔是學生的自身價值和人格尊嚴之所在。社會正是以此來評判學校教育的成敗、教師教學的得失、學生本人的優劣的。那麼在學生心靈的天平上,傳統道德規範所賦予他們的價值觀與尊嚴感無疑已被重新定位了。
不可否認,變化發展的物質世界與人類的精神世界是互爲作用的。中國社會正經歷着巨大的變革,在五彩斑斕的社會面前,青少年的無所適從或慌亂盲從有其客觀原因。如果我們的德育也陷入迷茫,那麼貽誤的將是一代人。道德的說理教育以及其它的道德宣傳有助於道德知識的普及,加深受教育者對道德規範的認識,要使道德規範真正被受教育者內化、吸收,使道德行爲經常化、自動化達到自由的`境界,培養良好的道德行爲習慣和糾正不良道德行爲習慣是極其重要和迫切的。
二、重視道德踐行養成良好道德行爲習慣
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您認爲是最主要的東西呢?”這位白髮蒼蒼的學者說:“是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些什麼呢?”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把東西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這個故事讓我們想起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的話:“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並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道德行爲習慣是與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傾向聯繫的自動化的行爲動作,它是一個人由不經常的道德行爲轉化爲道德品質的關鍵因素。因此重視學生良好道德行爲習慣的養成對提高他們的綜合道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爲習慣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完善“他律”倡導“自律”。學校是學生教育的主陣地,學校工作的許多方面都可能有助於養成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爲習慣。如:透過學生守則、常規的制訂與實施,使學生熟知並達到學校生活中具體的行爲要求;建立良好的獎懲與激勵機制並及時分析總結學生道德行爲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在班級中創設產生良好行爲的情境,形成健康的輿論,杜絕重複不良行爲的機會;在課內外、校內外活動中,提供道德行爲練習與實踐條件,明確聯繫的目的、意義與要求,並使學生知道練習的成績懂得成敗的原因......有了嚴格的他律,還要輔之以被教育者的內心自律。因爲一個良好道德行爲習慣的養成通常都需要經過自覺地練習和實踐才能定型。應鼓勵並提倡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透過樹立榜樣,創設條件,讓學生在實踐中懂得人要做自己的行爲習慣的主人而不要變成奴隸。
2、文明習慣的養成、道德修養的提高,必須從日常生活細節入手。有必要重新體味“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些古訓給我們的啓示,使施教者與被教者共同重視“小節”,及時運用表揚與批評、肯定與否定等集體輿論手段,並與家庭教育達成共識,讓學生真正“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逐漸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爲習慣。
3、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正確運用教育手段。不同學生由於家庭環境、個性以及所遇事情的性質與程度不同,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行爲方式是不相同的。對具體對象、具體問題,應採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措施。或正面教育、嚴辭警告,或動之以情,委婉啓發,也可以活動矯正,運用集體力量時常督促......因人因事而異,力求收到最佳教育效果。
4、認識到良好道德行爲習慣在其形成過程中的反覆性、曲折性、長期性。從心理機制上說,習慣是經過長期多次強化和積累而建立起來的一種動力定型和自動化了的條件反射系統。一個人要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爲習慣是很艱難的,只要有一回禁不起誘惑而失去了對道德的追求,重新做起會變得更加困難。爲此,應採取不同措施強化道德意志,樹立求真、求善、求美的信念,把道德人格的完善作爲人格主體追求的目標和境界,從而使道德行爲習慣由他律型到自律型最終達到自由型。
“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重視道德踐行注意養成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爲習慣是使學生走出品德誤區的一條可行路徑,對優化公民素質,提高德育功效具有重要作用。


論文關鍵字:

TAGS:教育 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