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文學性的兩個維度和四個範疇的解決策略論文

學問君 人氣:1.8W

什麼是文學?文學具有哪些性質使之有別於其它文藝門類?這是文學性研究要回答的基本問題。西方文學理論家對文學性進行探索研究的初衷是爲了尋找使文學成爲文學的關鍵,確定讓文學擺脫其它人學學科而走向獨立的特質。在相對,因而文學離不開文學性,但文學性卻未必以文學作品爲載體與呈現方式的獨特現象要求文論對文學性進行新思考。

文學性的兩個維度和四個範疇的解決策略論文

一、本質還是特質?

所謂文學的本質,是指文學存在的形而上因;所謂文學的特質,是文學區別於其它人文學科的獨特之處。前者強調文學的本體性,後者闡釋文學的獨立性。那麼,“文學性”究竟是文學的本質還是特質?“文學性”的研究應當側重對文學本質的建構還是對文學特質的挖掘?

從新時期以來學界論爭的走向來看,文學的本質並非一個方面,亦非單純獨立的因素,而是多種質的綜合。圍繞文學及其存在的背景語境來看,文學本質研究包含文學與社會、意識形態、文化、人學、認識等多個層面。但這些維度之於歷史、之於哲學同樣適用,歷史與社會、哲學與意識形態等關係也是各自學科本質研究的重點。文學的特質是將其區別於其它人文學科的性質,二者所共同享有的本質之維就無法成爲區分的依據。比如,文學反映社會,哲學、歷史、社會學等對社會也有反映,這是本質層,但前者與後者反映社會的方式不同,這是特質層。因此,文學性研究是對文學本質基礎上的特質的研究,且應當側重文學的特質而非本質,是文學本質與文學特質的有機辯證融合。

二、審美的語言性與語言的審美性

認識世界、反映世界、改造世界是人文學科乃至一切學科具有的共同性質,但在審美的維度中認識世界、反映世界並透過影響受衆而改造世界是文學藝術的特質。以語言作爲思想載體與表現工具又進一步區分了文學與藝術,因而審美的語言性與語言的審美性是文學性的第一維。將語言作爲文學性的要素,關注的是文學文字的結構修辭等形式層;將審美作爲文學性的要素,關注的是文學敘事的虛構想象等內容層。單從語言或單從審美的角度都不能全面理解文學性,須將二者辯證地結合起來分析,文學的語言與審美是無法完全脫離彼此而孤立存在的。

三、虛構的意象性和意象的虛構性

文學作品的語言如何使審美成爲可能?內容上的意象性和結構上的虛構性是構建作品世界的基本途徑,二者相互配合構成文學性的第二維。

意象是文學作品的必備要素之一,以語言爲基礎,在作者創作與讀者閱讀的互動中產生。作者創造出的只是意象雛形,爲讀者提供意象的可能性;讀者融合審美期待與背景影響生成的意象纔是作品最終的呈現。文學因爲意象的存在而具有受衆普及性。意象是具有象徵意味的形象,是生動具體的`,卻又是多義模糊的。一方面意象是作者創作出來傳達一定思想的載體,本身具有象徵性,另一方面又因讀者羣體的多元化而只能提供一個雛形,最終還要依靠讀者去塑造其心目中的人物、環境或者事件。讀者並不是依靠語言理解了作品,而是依靠其所描繪刻畫的意象,把握住作家的創作意圖。意象承載了人類共同關心的母題,因而打破不同地域、種族、傳統和語言之間的壁壘,能夠被全世界的讀者所欣賞。意象是文學性中最具有普遍意義的審美與語言的綜合體,是主體在審美的維度中運用語言這個工具固定思維與存在的特殊關係的產物。文學作品中把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固定下來的是語言,但最能表現審美主體獨特思維方式的因素還是意象。語言只是把具體的東西抽象化,將抽象的東西再次具體化還要依靠意象。

四、結語

席勒曾指出,“人應該同美僅僅進行遊戲;人也應該僅僅同美進行遊戲”,又指出,“只有當人是完整意義上的人時,他才遊戲;而只有當人在遊戲時,他纔是完整的人”[3]。在他看來,審美遊戲讓欣賞者建立完善的人格,只有在審美地遊戲時,人才能擁有全面的自由,將被現代社會異化爲碎片的破碎人格還原爲完善健全的本真。文藝欣賞作爲審美教育最典型的途徑首先要依賴遊戲性,文學教育也分享了文藝家族的這一性質和功用。文學性的四個範疇要素恰好支撐起作品審美遊戲的空間,語言爲遊戲提供規則和線索,審美爲讀者奠定欣賞態度的基調,意象是欣賞中開展遊戲的道具,虛構是作家設計遊戲、作品呈現遊戲、讀者參與遊戲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

文學性基於創作實踐,隨不同時代與社會語境的變化而在基本的穩定因素之外呈現偏差與變異。

參考文獻:

[1]史忠義.“文學性”的定義之我見[J].中國比較文學,2000(3).

[2]餘虹.文學的終結與文學性蔓延——兼談後現代文學研究的任務[J].文藝研究, 2002(6).

[3][德]席勒.審美教育書簡[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