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想象”敲開語文學習的大門

學問君 人氣:2.07W
“想象”敲開語文學習的大門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發展壯大的不竭動力。那麼,作爲語文學科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中外教育專家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時,都將想象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並已透過實踐證明。所以我認爲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
        一、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是大有可爲的
        從學生的心理上看,中學階段是學生心理髮展的一個重大轉折時期。隨着課程的增加,就業競爭的激烈,學生的想象能力不可能再像小時候那樣有特色。所以,低年級學生聽了一篇故事,讓他們再複述一遍時,他們往往是一字不漏地複述;而中高年級學生由於閱歷的豐富,他們對社會、對人生往往會有自己獨特的理解,一般能借助自己的知識經驗,創造性地加進一些新的、別出心裁的故事情節。例如,在以“放棄”爲話題的作文訓練中,學生就寫出了這樣的開篇:“‘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古人的豪言壯語時刻提醒我們不要放棄,這是一種毅力和信念的象徵。毅力不能失,信念不能無,可是有時候過分執着的追求未必是一種智慧的表現,懂得學會放棄也是一種美好。”
        從學生的學習上看,中學語文教學的能力性,決定了要實現教學目標,必須從深刻的思考開始。而“思維活動是言語活動的心理前提。” “在語文教學中,在讀寫訓練中,在訓練語言的同時也訓練了思維,培養了語感,激發了想象能力和創造力。”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按教學目的進行符合教材內容的想象,可以使學生形成學習的“興奮點”,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能使學生把書本知識學得生動活潑。
        從教材上看,語文學科所選用的課文,是世世代代中國人集體創作出來的最優秀的作品。作品的創作過程本身就包含着作者的情感的想象能力。如高中語文《荷塘月色》中,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一句,用的是通感的修辭手法。但只說出清香和歌聲的的相似之處,句子的韻味盡失。有的學生描繪了他想象的一幅圖畫:“靜坐在庭院的月桂樹下,月桂的清香淡淡飄來,耳邊有隱約可聞的笛聲,猜想着吹笛子的人是什麼樣的,心中很恬靜,很輕鬆。”也許是有過同樣的經歷,也許是觸發了某種情感,對這位學生的發言,同學們不由得報以掌聲。我想,以生活或想象的場景去比附、形容文中的場景,是一種非常有些的方法。語文教材中的註釋、看圖說話、仿寫、閱讀、作文等活動,只要運用得當,都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二、 在教學中培養想象能力的主要方法 
         想象是在頭腦中改造記憶的表象而創造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也是過去經驗中已形成的那些暫時聯繫進行新的整合的過程。根據想象的新穎性、獨特性、創造性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又可以把它分爲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兩種形式。 
        (一) 再造想象能力的培養。
        黑格爾認爲,藝術形象之所以有意義,就是因爲它並不只是代表自己,而是可以指引到一種意蘊,將象所包含的意蘊浮出水面。
        再造想象是依照詞語描述或圖表描述,在人腦中產生新的形象的過程。因爲再造想象中的形象不是本人獨立首創的,而是根據別人的描述或示意,運用個人已有的知識經驗,再現別人曾經設想過的形象,所以再造想象不但靈活、清晰、準確,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創造性。雕塑家可根據某些圖畫資料將自己從未見過的歷史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同樣,小說家也可以根據歷史留下的某些資料,將歷史人物描繪得活靈活現。這些就是創造性思維的體現。再造想象在青少年的學習中顯提十分重要,是學生接受知識,理解教材的重要條件。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再造想象能力的培養。
        1.憑藉語言材料,啓發想象。
        語言是思維的直接現實,思維的基本形式是概念,是用詞來表達的。語文教學的基礎性,決定教學目的的實現,必須從語言文字開始,必須讓學生在感知語言方面,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憑藉語言材料去啓發想象,實質上經歷了將語言想象成一幅畫的思維過程,將抽象的語言材料、概念想象成一幅畫面,然後再描述出來,這種過程就是一種創造過程。
        另外,藝術家的創作都講究“留白”,即在藝術作品中有意不透透徹徹地表現,言盡而意未盡,達到“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抓住這些地方,創造出一種無言意境,讓學生在體味課文所創設的一種美妙境界中再造想象、就會讓新形象更帶色彩。 
        2.憑藉形象材料,啓發想象。
        形象直觀的材料,極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根據形象的畫面、聲音、實物模型等材料,藉助想象的翅膀,重新構想出生動形象的畫面,就是把學生大腦存儲的表象加以重新組合的過程。它體現了學生創造思維發展的程度。這裏,選用一些具有新奇特徵的內容,目的在於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因爲情感是想象的動力,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了愉悅的情緒,才能呈現出“精騖八極,心遊萬仞”的活躍神態。
        (1)可以憑藉插圖進行訓練。現行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緊扣課文內容,構思新穎、生動有趣的插圖。這些有趣的插圖是編者根據文意插進去的,大都緊密配合課文的重點部分,集中地反映了文章中心。教學中運用好這些插圖,或啓發學生繪聲繪色地敘事,或栩栩如生地寫人,或身臨其境地談感想,或生動形象地狀景,就能使學生的想象得以誘發。如審視《故鄉》中的閏土,我們回發現,少年時的他是個健康、富有活力、勇敢機敏的“小英雄”形象;到了中年則成了憔悴不堪、呆滯麻木、迂腐遲鈍的木偶人形象。       (2)可以創設情境,進行訓練。創設一個良好的特定的情境,極易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教學中,可根據教材內容和情節,運用多種媒體,創設情景,激活學生的思維。如教學《項羽本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梳理出“鉅鹿之戰”“鴻門宴”“垓下之圍”幾個項羽經歷的重要的人生片斷。這些片段是項羽人生舞臺上最爲扣人心絃、驚心動魄單位幾幕,也是秦漢之際中國歷史上社會變革最爲激烈的幾個時刻。在鉅鹿之戰中,我們看到了項羽馳騁縱橫、永冠三軍的霸王氣概;在險象環生、波瀾起伏、環環相扣的鴻門宴中,我們看到了項羽率直輕信、優柔寡斷的一面;在垓下之圍中,我們看到了項羽悲歌別姬、披堅執銳、斬將刈旗、烏江拘渡、自刎身死的畫面。我們在感受到項羽叱吒風雲的一面時,也充分感受到了他內心世界的豐富。至此,一個聲貌畢肖、光輝四射的項羽形象便矗立在學生面前了。學生在自己已有的表象的基礎上,滲入了自己的情感,重新創造出新的、悲壯的項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