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基於中職教師專業標準的會計電算化專業國培方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1.94W

《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是職教師資培養培訓的主要依據。調研已實施的會計審計電算化專業國培方案發現,培訓基地的培訓模式以校企合作爲主流,但欠提煉模式內涵;培訓內容側重專業知識,強化受訓者的專業理論和職業實踐能力,而忽視教育教學和職業指導的專業能力以及專業理論與師德的培訓;培訓形式多元化,但缺少培訓後期跟蹤指導。培訓基地應以《專業標準》爲依據,以培訓經驗爲基礎,以培訓者培訓需求爲導向,優化設計培訓方案。

基於中職教師專業標準的會計電算化專業國培方的論文

一、引言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主要依託各類型、各層次的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培訓基地爲“雙師型”教師素質提高做了大量工作。培訓基地設計培訓方案時,主要依據教育部印發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骨幹教師培訓項目管理辦法》(簡稱《項目管理辦法》)。

2013年9月,教育部印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簡稱《專業標準》),提出《專業標準》作爲教師培養培訓的主要依據。本文依據《專業標準》,調研國家級培訓基地的會計電算化專業培訓方案,力求瞭解培訓方案的特點、現狀及存在問題,以期爲培訓基地“十三五”期間優化設計培訓方案提供建議。

二、研究對象與內容

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於2012年纔開設會計電算化專業師資培訓項目。在已建成的110所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其中有10個基地設定“會計電算化”專業培訓項目。根據公開披露的國培方案及剔除數據不全的樣本,調查研究以8個國家級培訓基地的13份會計電算化專業培訓方案爲研究對象,培訓方案時間跨度從2012年至2014年。研究將培訓基地分爲財經類學校、師範類學校和工科類學校等三類別。調研內容包括培訓方案的培訓模式、培訓內容和培訓形式等三方面,其中培訓內容分析依據《專業標準》,調研13份培訓方案課程設定的合理性。

三、培訓模式:校企合作是主流,模式內涵缺提煉

《項目管理辦法》提出要“以校企合作爲主要培訓模式”。只有3個國培基地在培訓方案中明確提出培訓模式,如某財經類學校採用“課室—校園內企業—企業”三位一體的培訓模式;某師範類學校探索“分段培訓,工學交替”的培訓模式;某工科類學校提出“理論互動教學、實訓項目驅動、實踐‘師傅+學習小組’”的培訓模式。其他培訓基地的培訓模組都體現出校企合作的特點,但未能提煉基地培訓模式特點。

目前各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在學術和實踐層面不斷探索改革培訓模式。同濟大學培訓基地創造以“理實一體、雙師導向、三元協同”的培訓模式。江西科技師範大學探索出“上崗+學習+上崗”、“走出去、請進來”等內容的校企合作培訓模式。提煉基地培訓模式是提高師資培訓質量和促進基地內涵建設的必要條件。

四、培訓內容:重視專業知識,忽視專業能力和專業理論與師德

《專業標準》的基本內容包括“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3個維度。“專業理念與師德”要求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和個人素養;“專業知識”要求教師必須掌握的教育教學知識和職業背景知識;“專業能力”要求應具備的教育教學和職業指導能力。表1統計數據顯示,三類培訓基地課程設計普遍重視“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理論與師德”比例偏低。

依據《專業標準》的3個基本內容的15個領域,統計國培方案的具體課程設計。

(一)“專業理論與師德”內容:“職業理解和個人修養”課程有餘,缺少“對學生、對教學的態度與行爲”課程

“專業理論與師德”維度對教師提出四方面要求,如何看待職業、對待學生、對待教學以及對待自己。體現“師德爲先、學生爲本”的基本理念。表2統計數據說明,培訓基地的課程設計較多關注“職業理解和認識”和“個人修養與行爲”。而“對學生的態度與行爲”和“教育教學態度與行爲”維度的課程設計較少,特別是“對學生的態度與行爲”相關課程比例僅有1.03%。

“職業理解與認識”維度要求教師貫徹和遵守教育政策法規,理解職業教育工作意義和根本任務,認同中職教師的專業性以及注重團隊合作交流4個細化條目。三類培訓學校都開設相關課程,如“國內外職業教育理論與政策”“十二五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職業教育教師的特性及職業化”等。

“個人修養與行爲”維度要求教師富有愛心和責任心,堅持身體力行,善於自我調節,樂觀向上以及舉止文明禮貌等5個細化條目。三類培訓學校開設相關課程有:“中國傳統價值追求”“道德經與師德修養”“中職教師情緒及工作壓力應對策略”等。

“對學生的態度與行爲”維度要求教師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和信任學生等3個細化條目。唯有師範類學校開設相關課程,如“問題學生的正確認識與教育策略”“教育教學態度與行爲”維度,要求教師重視學生全面發展,遵循職業教育規律,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人文素養和創新意識等。如某培訓學校開設的“職業形象、職業道德和行爲規範”課程。

(二)“專業知識”內容:“職業背景和課程教學知識”課程豐富,缺乏“教育知識和通識知識”課程“專業知識”是支撐教師“專業能力”的基石,教師專業知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師自身專業發展。《專業標準》從廣義角度界定教師專業知識,體現了“學生爲本、終身學習”的'理念。從表3統計數據來看,培訓學校的課程設計普遍關注“職業背景知識”和“課程教學知識”,而“教育知識”和“通識知識”的課程比例較低。

“職業背景知識”維度要求教師瞭解所在區域經濟發展、相關行業現狀及人才需求,瞭解所教專業與職業的關係,掌握所教專業的職業資格及其標準,瞭解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和崗位職責,掌握所教專業知識體系和基本規律,如工科類學校開設的“會計行業發展及人才需求分析”“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分析及無紙化考證演練”課程。大部分培訓學校都開設了會計電算化專業相關背景課程,如“會計準則最新變化”“新稅制改革”“財務會計”等。

“課程教學知識”維度要求教師熟悉所教課程在人才培養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所教課程的理論和實踐體系,掌握學生專業學習和技術技能形成的特點,掌握所教課程的教學方法與策略。統計數據顯示,基地培訓課程較多側重會計電算化專業的理論學習、實訓操作以及課程教學方法的運用,如“會計電算化理論專題”“‘雲會計’在中小企業會計資訊中的應用”“會計資訊系統操作與演練(財務鏈和供應鏈)”“用友T3財務軟件應用能力訓練”“行動導向教學法”等課程。

“教育知識”維度要求教師熟悉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掌握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瞭解學生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形成及教育方法;瞭解學生不同教育階段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瞭解學生集體活動特點和組織管理方式等四個細化條目。唯有了解教學對象,才能真正以生爲本,因材施教,如某師範類學校開設“職業教育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分析”課程,某工科類學校開設“教學中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課程。

“通識知識”維度要求教師具有相應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知識,瞭解中國經濟、社會及教育發展,具有一定的藝術欣賞和具有適應教育現代化的資訊技術知識。如師範類學校開設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文學欣賞”“重慶重點產業資訊化發展動態”課程。財經類學校開設的 “計算網絡技術”課程。工科類學校開設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

(三)“專業能力”內容:“教學實施和科學研究”課程充足,“實訓實習組織、班級管理、教育教學評價和溝通合作”課程匱乏 《專業標準》的“專業能力”是指教師在具備專業理論、職業實踐能力等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實施教育教學和職業指導的能力,體現“能力爲重”的基本理念。表4統計數據說明,國培課程設計較多關注教師的課堂教學實施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而對教師的組織指導學生實訓實習能力、班級管理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的課程設計偏少。

“教學設計”維度要求教師能科學設計專業教學計劃和課堂教學設計,能引導學生設計個性化的學習計劃,並能參與校本課程開發。師範類學校開設“專業課程資源開發與實踐”“中職教學計劃”等課程;工科類學校開設“職業教育項目課程教學設計及項目教材開發”“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設計及實施”等課程。

“教學實施”維度要求教師能營造良好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和學習興趣,能運用理念與實踐結合的方法,有效實施教學;能指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技術技能訓練;能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實施教學。財經類學校開設“教學公開課比賽”課程;師範類學校開設的“說課技巧與訓練”課程;工科類學校開設的“會計示範課教學”和“現代資訊化手段在職業教育的應用”等課程。

針對學生實訓實習組織鬆散,學生權益屢受侵害的現象,《專業標準》提出“實訓實習組織”維度,明確教師須掌握組織校內外實習實訓的方法,具有和實訓實習單位溝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熟悉有關法律規章,保護學生人身安全和維護學生合法權益。如某師範類學校開設了相關課程“會計實訓課教學法研討”。

“班級管理與教育活動”維度要求教師能開展相關教育活動;能爲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創業指導;能爲學生提供心理疏導以及妥善處理突發事件。如某師範類學校開設了相關課程“班主任工作經驗談”。

“教育教學評價”維度要求教師能運用多元評價方法,結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律,多視角,全過程評價學生髮展;能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能開展自我評價,及時改進教育教學工作。如某師範類學校開設了相關課程“教學質量監控和探索”。

“溝通與合作”維度要求教師能平等和學生溝通交流,與同事合作交流,與家長溝通合作,與企業、社區合作互助等。如某師範類學校開設的“中職教師心性完善與高品質溝通”課程。

“教學研究與專業發展”維度要求教師能反思改進教育教學工作並進行教學探索研究;能透過多途徑,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如財經類學校開設的“職業學校專業建設與改革”和“專業教師能力建設問題探討”等課程。師範類學校開設的“職教教改探討”和“中職教師科研若干問題”課程。工科類學校開設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研討”等課程。

五、培訓形式:以學習者爲中心的多元培訓方式,缺少培訓後期跟蹤指導

教師專業成長需要創設平等交流、互動合作、共享成果的開放式學習形式。表5數據說明基地的培訓方案體現了學習者爲中心的多元培訓方式,適應職教師資培訓需求。2014年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檔案明確提出“積極探索網絡遠程培訓和集中培訓相結合”,13份培訓方案的培訓形式侷限於集中培訓,幾乎沒有提及遠程培訓的內容及形式。

六、結語

《專業標準》是職教師資培養培訓的主要依據。調研已實施的會計電算化專業國培方案發現,培訓基地的培訓模式以校企合作爲主流,但缺少模式內涵提煉;培訓內容側重專業知識,而忽視專業能力和專業理論與師德;培訓形式以學習者爲中心的多元培訓方式,但缺少培訓後期跟蹤指導。培訓基地需認真研讀《專業標準》,以《專業標準》爲依據,以基地的培訓經驗爲基礎,以培訓者培訓需求爲導向,優化設計培訓方案,加大職教師資的教育教學和職業指導專業能力的培訓力度,積極探索網絡遠程培訓和集中培訓相結合培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