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美術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2.68W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我們的美術課程也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組織教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美術教育論文,歡迎來參考!

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美術教育論文

摘要:

21世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將人們帶入數字化資訊時代,當代美術教育也正在嬗變,其在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文章透過對當代美術教育新動向的認知,探討當代美術教育的特性與實施策略,基於此設計以“擁抱影像”爲議題的統整課程。

關鍵詞:

科技;影像;美術教育

一、當代美術教育的新動向

進入21世紀,視覺文化的轉型爲美術教育帶來了全新的教育思潮。科技媒介在藝術領域的不斷滲透,爲藝術創作帶來了無窮的創意與可能,美術教育的目標、場域、方法、評價等也正發生深刻變革。這要求學生提高自身素養,以面對未來的社會生活,併兼具創造性思維、批判性視覺識讀能力等。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韓國首爾舉辦了第2屆世界藝術教育大會,然後在《首爾議程:發展藝術教育的目標》中明確提出藝術教育要在運用和解讀數字媒體中扮演重要角色。2011年,第33屆InSEA國際美術學會世界大會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與會專家、學者指出,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運用數字網絡幫助學生對影像等藝術作品進行鑑賞和創作。2014年,第34屆InSEA國際美術學會世界大會闡述了美術及其教育的多樣性,提出新媒體藝術教學、當代藝術等重要議題。當代美術教育是一個多元的範疇,涵蓋人文、社區、生態、科技等全方位的知識體系,應當以一種包含統整的方式進行認知。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中,“現代媒體藝術”學習領域強調學生能夠運用影像設備與技術、計算機設備與技術以及互聯網資源對影像、圖像與符號進行解讀與分析,並有創意地完成新媒體藝術作品。教育者應該在美術教學環節活動中運用科技與媒體,透過大衆影像與符號,幫助學生感受視覺文化,理解社會與文化的關係,體會人類存在的多元意義。

二、當代美術教育的特性

1.主體性當代美術教育的核心是學生的主動參與,然後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應建立在平等共生的關係上。教師的角色是輔助者,引導學生根據自身能力、價值取向進行知識建構。科技的高速發展,使學生接收視覺文化的深度與廣度已超過教師的設想,這便要求教師注重學生的情感需求,選取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影像文化,增加體驗式美術教學,強調學生自主接觸並理解課堂內外的人、事、物與圖像。

2.內化性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給美術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革新,然後它已經成爲師生獲取資訊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學生結合完整的知識脈絡,進行選擇、加工和組合,對視覺圖像的意義進行全方位思考,不是一味經由視覺接受,而是融會貫通,在辨別、分析、反省、判斷的內化中,構建起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並能將其應用於其他領域。

3.多元性當代美術教育要求學生具有多元文化觀、時代觀和國際觀。美術教育的主題除了各種動態、靜態影像外,還應包括宗教、性別、人文等不同的文化議題。科技發展在爲美術教育提供取之不盡的教學資源的同時,也使美術教學內容、方法和場域等悄然發生着變化,師生從閱讀文字、圖片轉向閱讀影像,從親身經歷轉向以互聯網爲媒介的多彩世界,從課堂教學轉向校外的社區和美術館,從傳統教學體系轉向互動虛擬交流學習的平臺。

4.批判性當代美術教育不僅要求學生具備審美素養以認知和分析視覺對象,還強調培養學生的批判性視覺識讀能力。透過學生批判性教學理論,學生掌握鑑賞視覺圖像的方法和途徑,能對創作特色、手法與原因提出質疑,主動探究影像符號背後的美學價值並分析其意義與目的,批判性地詮釋意義與視覺再現的問題,培養自身的批判意識和理解力,在探究過程中獲得啓發。

三、當代美術教育的實施策略

1.圍繞大觀念設計統整教學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美術教育學系SydneyWalker教授指出,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討論一個“重要概念”(BigIdea),強調美術學習與生活議題的結合。圍繞重要概念設計統整課程,體現了以重要概念爲核心,以此引出課程關鍵概念的連續性教學。因此,美術教學要將不同學科間的特性轉化爲有用的學習材料,將學習重心集中於人文、科技、生態等不同的議題,建立起對話與溝通的橋樑,使學生學會利用科技解讀視覺文化,迴歸跨學科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2.搭建傳統與創新的橋樑在全球化浪潮下,開展傳統文化的創意美術課程有助於繼承並發展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在科學技術的影響下,傳統藝術轉向新媒體藝術體現在表現空間和展示空間等方面。在表現空間上,傳統藝術表現形式轉變爲視覺影像等新媒體呈現方式,其是虛擬、互通和可動的;在展示空間上,新媒體藝術繼承並打破傳統藝術固有的展示形式,形成以影像爲媒介的傳播途徑。在美術教學中,學生應瞭解傳統美術、現代美術和後現代美術等不同觀念和創作形式,利用手機、電腦等電子媒介,透過數字博物館等藝術網站欣賞、學習傳統美術知識,獲取美術資訊資源,以激發創意,運用數字技術呈現出新的藝術效果,獲得新的美感體驗。

3.建構主義學習方式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知識是在社會文化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構建並持續發展的,這是一種內在建構。學習者在解釋、理解外部環境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認知和知識,這是學習者個人的認識活動與社會文化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可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重視體驗式、引導式的學習過程。教師要綜合運用後現代的課程理念,基於教學目標設計並開展課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廣泛蒐集資料,思考並探索相關概念和藝術觀念,強調學生自主的知識建構,從而達到建構的目的。

4.構建多元評價體系教學評價是對教學活動的有效測量,是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教師不斷修正自身教學、教學活動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教學評價應與主題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實際體驗結合,不僅關注對學生知識技能、藝術能力的`評價,還應注重對學生學習態度、情感體驗、人文素質等方面的評價。在資訊技術的支撐下,然後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技術推動評價的多元化,讓每一位學生藉助網絡資源建立新個人資訊檔案,班級組建資訊羣,學校組建資訊庫,透過網絡媒體使本市、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蔘與學生美術學習的評價。

四、基於研究的影像課程設計

基於以上研究思路,筆者以“擁抱影像”爲議題設計統整課程,透過作品介紹、視覺影像批判識讀和視覺影像表現創作的教學,引導學生思考視覺文化資訊,批判性地進行識讀,將所學知識融入新媒體藝術作品的創作。

1.作品介紹比爾?維奧拉的裝置影像作品《救生筏》是爲2004年雅典奧運會創作的,其靈感源於一則社會新聞。創作者用高速感光膠片拍攝,以超慢鏡頭在畫面中緩緩地呈現出光影和顏色的細微差別,以及在突如其來的高壓水流下每個人物形象的表情和姿態的變化。在水流襲擊下,身份不同且互不相識的人們相互依偎,力求生存。當水流停止後,畫面只留下了剛經歷過一場劫難的驚魂未定的人們,沒有人知道這個水槍從哪兒來,又代表什麼,但面對它,人們團結、堅強繼而戰勝恐懼。

2.視覺影像批判識讀視覺影像批判識讀,重在以問題導向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視覺影像批判識讀的世界,帶領學生一步步思考相關問題。問題導向學習活動透過師生間對話,激發學生對視覺影像的好奇心,在互動教學中逐步激發學生對視覺影像意識形態的檢視,連接起視覺影像批判識讀與思考視覺影像所傳達的文化意義。此課程階段,教師以“同學們,觀看了維奧拉的作品,然後你們認爲這是藝術作品嗎”這一問題匯入課程,從內容、形式、過程、評價和拓展五方面展開問題導向學習活動(表1)。

3.視覺影像表現創作此課程設計基於上述視覺影像批判識讀的延續,旨在探討科技與藝術結合的影像電子海報的製作(圖1)。課題:電子海報製作。適用學段:9~12年級。教學時間:1課時。設計思路:基於《救生筏》作品,學生進一步探討作品主題。然後教師引導學生認識電腦技術在藝術創作中的運用,掌握運用Photoshop軟件製作主題電子海報的基本方法,體驗製作海報的樂趣,獲得視覺美感享受。教學設備:裝有Photoshop製作軟件的計算機、繪畫工具。教學過程:首先,教師匯入課程,帶領學生欣賞優秀電子海報作品,提出“你喜歡哪一幅海報”等問題讓學生回答,引出電腦技術運用於藝術創作的演變歷程;接着,教師詳細講解電子海報的基本設計理念並在Photoshop製作軟件中演示電子海報的製作過程,包括形式、色彩、軟件工具使用等;然後,學生運用畫筆在紙張上進行草圖設計,運用Photoshop軟件將設計草圖製作出來;最後,學生闡述作品創作意圖並在創作中感受,師生共同評價學生的電子海報。教學效果:透過電子海報的製作,然後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於《救生筏》作品的主題思考,體驗Photoshop製作軟件所呈現出的視覺畫面效果,爲學生的創造力發展提供無限可能性。

五、結語

數字化背景下的當代美術教育,需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媒體素養、計算機素養、視覺素養和視覺批判識讀能力等。這要求教師必須以學生爲主體,轉變教學理念,設計以生活文化議題爲內容的大觀念統整課程,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注:文章系國家社科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國家一般課題(編號:BLA130105)“數字化時代下中小學生藝術學習能力測評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錢初熹.文化創意產業與當代學校美術教育的研究.湖南美術出版社,2012.

[2]王大根.數字時代的美術教育.畫刊(學校藝術教育),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