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兒童·民族.自然-佟希仁兒童文學創作的民族生態文化解讀

學問君 人氣:7.66K

論文關鍵詞:佟希仁  兒童  滿族  生態

論文摘要:佟希仁是我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他一直勤勤懇懇、筆耕不輟。在半個多世紀的文學生涯中爲兒童創作了數量頗豐的各類文學作品佟希仁先生作爲一位滿族作家.在他的兒童文學創作中經常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特別的情愫;另外,在其作品中,他總是會從兒童的視角出發,去觀照小朋友們所熟悉和喜愛的大自然.因此自然生態與也構成了他許多作品的主體框架。

    生態文學是近年來文藝界新興的一個重要範疇,它“試圖探討文學與整個地球生態系統的關係,進而運用現代生態學的觀點來審視文學藝術。”這雖是一個文學與生態學之間雙向交流的過程,但其終極目的仍然是指向生態的,即以文學作爲表現手段來指出在自然生態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或給予解決現存問題的方法。這樣的文學樣式會爲當下生活中出現的一味注重生活的快速發展,而不關心由此衍生出的包括生態環境在內的諸多問題的總體趨勢敲響了警鐘。俘希仁先生作爲有半個多世紀創作經驗的老作家,他以對生活敏銳的洞察力深刻地契人了現實社會中所存在的這一問題,因此在他的兒童文學創作中,便會有意的爲兒童描摹大自然的綺麗與絢爛,使兒童能夠從小做起、從自己做起去貼近大自然、愛護大自然。

 1書寫體驗:兒童視角下的自然生態與環境

    我們今天所處的是一個社會、經濟、生活等各個方面都飛速發展的時代。然而在這些眼前的既得利益滿足了人們的一些基本的日常需求之後,人們日益注意到過度追求發展而導致的種種弊端:環境污染、物種滅絕、資源匾乏,等等。面對這樣的問題,人類也開始尋求各種各樣的解決途徑。在文學領域中大量以體現“對人類中心主義批判和人與自然和諧理想的構建”爲目標的作品便應運而生。作爲兒童文學作家的俘希仁先生當然也意識到這一點,爲此他在爲兒童創作的詩歌、散文中很多都與自然環境相關,同時也不遺餘力地爲兒童展現大自然的無窮魅力,希望孩子們能從小就熟悉自然,與自然產生出一種親切感,進而能使孩子從自我做起,熱愛大自然、保護生態環境,讓環保意識在兒童的心靈中紮根。但在終希仁先生的作品中,他所要表現的中心內容並不是以說教的形式出現在孩子面前,因爲他有着數十年與學生打交道的經驗,他深知如果是對孩子以一種說教的形式去灌輸,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

    基於對孩子的瞭解和文學家的敏感,伶希仁先生在創作中往往是以一種兒童的視角切人對自然的描寫。這種從兒童自身視角爲出發點的描寫方法使兒童更爲真實地看到了自然的原貌,也更能使兒童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與絢麗。在散文詩《梨花滿枝頭》中,就有這樣一段描寫:

    我從梨園中悄悄走過,那芬芳雪白的花辮兒,落滿了我的頭頂,落滿了我的肩膀,也鋪滿了山間的條條小徑。它們潔白清香,它們沁人肺腑,使人鬱悶了一冬的心情,感到分外的爽朗分外的舒暢,眼睛頓時明亮了許多,興奮得好似渾身也有了力氣。

    在這裏作者爲我們展現了一幅生動的初春梨園圖,在對梨花的特點以及梨園的環境的描繪中動用了視覺、觸覺、嗅覺等多種感官,這便使得小讀者在閱讀中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彷彿置身於當時的境界之中。這種以對自然界的自我體驗爲核心的書寫,能夠貼近兒童的生活和等方面的特點。因爲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總是會把自己置於首要位置,希望自己能夠進入作品中所表現的美妙世界。終希仁先生從教多年,經常與孩子們接觸,因而能很熟悉兒童的這種心理,所以他在創作中會以兒童作爲根本出發點。他希望兒童都會在對其作品的閱讀中,獲得一種極其真切的親身體驗,因爲只有這樣,才更足以喚起兒童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好感,以達成讓孩子成爲在當今時代中愛護環境、促使生態平衡的倡導者和實施者的目的。正如有的論者所提及的那樣“傳導自然之美,樹立具有價值的自然萬象,便成爲伶希仁兒童文學作品的主旨之一。”伶希仁先生將具有高度價值和意義的大自然當作他作品的核心部分,透過描寫四季的更迭與各個季節不同的特色,展示各種自然現象的瑰麗,描繪生活在其中的種類繁多的動植物生長的欣欣向榮,等,爲小讀者呈現出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所能達到的美感境界。

[1]   

兒童·民族.自然-佟希仁兒童文學創作的民族生態文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