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的訓練與應用

學問君 人氣:2.22W

摘要:相對於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中國古典舞特別強調基礎的訓練。基礎訓練的好壞是衡量中國古典舞技巧性、藝術性高低的重要標準,同時在舞蹈劇目中技術技巧又是整個舞蹈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跳、轉、翻”是我們習慣於對中國古典舞三大技巧的簡稱。確切來說,就是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的三大體系,而每一種又都是高難度的變化,針對這樣的訓練慢慢形成了一套科學的訓練體系和教材。本論文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將對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的訓練和運用兩個層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科學訓練;風格特徵;技術技巧

一、中國古典舞三大技術技巧的科學訓練

中國古典舞的概念在舞蹈學上有詳細的規定,主要是指專業性強、技巧難度大、羣衆觀賞性和欣賞效果性都較強舞蹈。其技術技巧主要包括,身體的軟開度、彈跳的高度以及在空中的控制能力、舞姿的保持、轉與翻的數量速度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古典舞演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而中國古典舞的技術技巧通常概括爲三大類分別是跳、轉、翻,在古典舞系統的教學中對每個技巧板塊都有着科學的訓練,它的訓練對每個舞蹈演員都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跳的訓練

1、“跳”與身體素質

彈跳力雖然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但是舞蹈中的“跳”是不同於那種身體自然呈現出來的彈跳動作。舞蹈中的彈跳是建立在力量、速度、協調和靈巧素質之上的一種綜合素質。影響彈跳力的因素,包括全身骨骼肌力量的大小,肌肉收縮速度的快慢,全身主動肌與對抗肌、協同肌、固定肌等協同一致用力的精確程度以及配合的速度。其主要因素結構是踝關節、大腿、小腿肌肉的能力,其中大腿力量和彈跳協調性,是彈跳力因素結構中的一項主要內容,它主要反映了大腿伸肌蹬地的力量和全身用力的協調性。[1](P126)

2、“跳”與課堂訓練

古典舞教學把杆上的基礎訓練都是爲了把下的技術技巧而做鋪墊的,所以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教學模式就是爲了舞蹈演員以後做高難度的技術技巧在儲備能量。跳的高的前提就是蹲,把上的一位蹲、二位蹲、五位蹲都是爲了跳躍而做的前提鋪墊,舞蹈演員們都知道“沒有好的蹲就沒有好的跳”,從小跳、中跳到大跳,採用了各式各樣的跳躍來訓練學生們的彈跳力,這種訓練呈現出的效果是最好的,因爲它是行爲與目標相統一的。二是輕腿的訓練也是爲了跳躍在空中舞姿的保證,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展現出最標準的舞姿。

(二)轉的訓練

1、“轉”與身體素質

協調性在“轉”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說蹲、推、立及手臂的正確運用,這些都是旋轉訓練的技術準備,那麼協調性就是旋轉訓練中重要的意識基礎,旋轉完成的好與不好,直立重心、腰背能力、主力腿的支撐固然很重要,但缺少協調的旋轉意識,再強的能力也會缺少用“武”之地,也只能是“轉”,而達不到“好”的標準。協調性也就是平時說的“順勁”、“巧勁”,它是一種意識的培養與訓練,它雖有先天的成分,但也必須在訓練中培養這種意識。

2、“轉”與課堂訓練

中國古典舞的旋轉從芭蕾的元素中吸取了許多素材,但是本質上還是有着很大區別的,芭蕾的所有旋轉要求都是在直立的基礎上完成的,而古典舞則融入了自己的民族特色旋轉技巧不僅僅是在直立的基礎上完成。訓練“轉”時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1)腰背收緊時刻保持直立;

(2)留頭甩頭的速度;

(3)重心的平衡;

(4)身體和舞姿的配合。

古典舞中有許多的轉都是和古典身韻相結合的,所以在注意要求的同時也要做到身韻獨有的韻律,使動作與技巧之間的連接有着流水般的順暢和美感。

(三)翻的訓練

1、“翻”與身體素質

在翻身中腰是動作之源,起着“承上啓下”連接協調上身與下身的作用。尤其在技巧中沒有協調很難完成,因爲上下一致才能使肢體流暢,動作統一,技巧完善。反之,上下脫節,很難使身體在一個運動的軌跡上運轉,也很難使動作的肢體流暢、圓潤。從翻身的運動形式來講,一般都是以胯爲軸,身體以傾斜的狀態下進行翻轉,而整個翻身的動作過程中都要一直貫穿着傾、仰、俯和旁提這幾個動作形態。翻身是特別要求身體協調的一個技巧,需要上、下肢體的相互配合,尤其是胯、肩和左右臂膀的協調配合。[2]

2、“翻”與課堂訓練

翻身都必須強調兩個要點:

(1)頂胯、敞胸腰;

(2)手臂、上半身都要保持立圓的軌跡,手臂多以雙晃手等配合。

它在手、眼、身、法、步的協調一致性上有其固定的規律,要求是嚴格的,否則翻身就不順溜,一種翻身接一種舞姿造型或者一種翻身接一種另一種翻身在連接中應保持立圓的動勢規律,必須保持圓裏套圓的連接方法,才能使翻身完成的順暢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