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析地震對水利工程的危害與修復

學問君 人氣:2.33W

地震可能引起壩基液化,從而導致大壩失穩。如何分析地震對水利工程的危害與修復?

析地震對水利工程的危害與修復

地震是大自然的一種重大災害,它巨大的破壞力會給國家和社會帶來重大的損失。水利工程使人在進步過程中除害興利而修建的工程,不僅有着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對生態環境的發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地震的巨大破壞力與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我們要在二者之中找平衡,減少危害,創造效益。

地震是地球內部介質局部發生急劇的破裂,產生地震波,從而在一定範圍內引起地面振動的現象。地震往往具有突發性、毀滅性等特點。我國地處世界上兩個最大地震集中發生地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地震較多,大多是發生在大陸的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在20km以內。位於青藏高原南緣的'川滇地區,該區新構造活動劇烈,絕大多數屬構造地震,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是中國大陸最顯著的強震活動區域。

一.地震對水利工程的危害

由於地震烈度、地震形態以及水庫本身工程質量的不同,地震對於水利工程的危害也有所區別。根據對我國因地震受損水利工程進行分類整理,認爲水庫壩體險情主要可分爲3級:

1級,一般性破壞,不產生滲漏;

2級,嚴重性破壞,壩體開裂滲漏;

3級,垮壩(崩塌),水庫水全部流走。

水利工程遭受破壞的形式主要有:

1.壩體失穩

地震可能引起壩基液化,從而導致大壩失穩。地震時,受到週期性或波動性荷載作用,土石壩內土體將產生遞增的孔隙水壓力和遞增的變形。粘性土體構成的土石壩在地震中相對安全。但相對密度低於75%的粉砂土和砂土,在幾個循環之後孔隙水壓力就會顯著上升,當達到危險應力水平時,土體在週期性荷載作用下顯示出極大的變形位移,壩內土體就會呈現出液化的流態,導致壩體失穩。

2.岸坡坍塌

若水庫兩岸有高邊坡和危巖、鬆散的風化物質存在,地震發生後,造成的巖體鬆動,可誘發產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甚至形成堰塞湖等現象。

3.壩體裂縫

地震作爲外力荷載將會導致大壩尤其是土石壩整體性降低,防滲結構破壞,引起大量裂縫。地震會產生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的運動,並使週期性荷載增大,壩體和壩基中可能會形成過高的孔隙水壓力,從而導致抗剪強度與變形模量的降低,引起永久性(塑性)變形的累積,進而導致壩體沉降與壩頂裂開。另外,地震還可能對水利工程一些其它部分造成損壞。

二.地震造成水利工程損壞典型實例

1.汶川地震

2008 年5 月12 日四川汶川發生了特大地震,震級達8.0 級。汶川地震導致四川17個市96個縣(市、區)1997座水庫不同程度受損,約佔四川已建水庫的30%以上,按國家防總確定的水庫震損程度分類統計,潰壩險情水庫69座,高危險情水庫331座。大地震對水電工程的破壞,主要包括電站閘壩、廠房、發電設備、引水設施等被直接震損、震毀,以及地震引發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對各項水利水電工程設施的毀壞。在四川龍門山地區,電站無一倖免,震損率爲100%。

2.玉樹地震

2010年4月14日,玉樹州玉樹縣發生7. 1級地震。玉樹州城鎮供水工程共4項,鄉村飲水安全工程共1 575處,玉樹州已建成水電站工程22 座, 均爲小( 2 ) 型,玉樹州5座縣城有防洪堤7處。地震發生後,結古鎮供水工程完全震毀,鄉村飲水安全工程共震損1 123處玉樹州7處堤防工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堤防工程損毀長度爲12. 87 km,佔震前堤防長度的39. 35%。當地水文站房、基礎設施、測驗設施和報汛設施受到較大破壞。此次地震中共有19座小水電站受損, 玉樹縣禪古水電站大壩受損嚴重,無法正常執行,9處灌區工程全部或部分損毀,受損乾渠長21. 4 km,支斗渠長59. 74 km。其他水利設施主要包括水務系統辦公生活用房及辦公設備。

3. 甘肅民樂—山丹6.1 級地震

2003 年10 月甘肅民樂—山丹發生6.1 級地震,地震引起雙樹寺水庫大壩、翟寨子水庫大壩壩頂均出現一條縱向裂縫,長約401~560m,最大寬度2cm 左右,並有多處不同長度斷續裂縫,防浪牆局部錯動約0.5cm。大壩右側出現山體滑坡,形成長條帶及凹陷,滑坡長37m 左右,凹陷坑深2.5~3m、寬7m 左右,凹陷處上部山體有多條斜向裂縫,縫寬20cm 左右。李橋水庫壩頂有縱向裂縫,多處縫寬在2~5mm,其中一條長約100m 左右,出現橫向貫通裂縫,防浪牆出現多處豎向裂縫。這些裂縫在壩體漏水、自然降水和溫度作用下,又將產生新的凍融、凍脹破壞,影響大壩的整體性和穩定。

三.水利工程震後修復措施

被震損的水利工程除了本身的經濟損失以外,它們還成爲次生災害或後發災害鏈的重大危險源。這主要表現在,閘壩設施受損後,庫水無法正常下瀉,導致水位上升,庫水漫壩的危險,而在壩體受損的情況下,潰壩的機率大大增加,一旦發生潰壩,將給下游造成嚴重的甚至不亞於地震直接災害的生命財產損失。地震後受損水利工程修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壩體監測

地震後,對於受損水利工程,應及時降低水庫執行水位,並進行充分的壩體探測。對土石壩,可開挖土坑檢測,對混凝土壩,則可用無損探傷檢測.包括使用地震波法、地質雷達、水下聲納法檢測侵蝕程度,必要時還需要採取槽探、鑽孔、孔內地球物理方法進行檢測。根據地震前後大壩監測結果的對比分析,判明是否存在普遍的結構損傷跡象。尤其需要加強對壩體變形和滲透的觀測,防止裂縫前後貫通,內部發育,產生滲漏通道。同時,加強對輸水洞漏水、溢洪道裂縫的監測,以防滲漏進一步擴大. 震後壩體探測中,作爲一種非破壞性的探測技術,地質雷達具有探測效率高、分辨率高、抗干擾能力強等特點,可以快捷、安全地運用於壩體現狀檢測和隱患探查.

2裂縫修復

對於已經出現的裂縫,要對其分佈、走向、長度和開度等進行定時觀測和檢測。在大壩主裂縫部位設定標誌,縫口要覆蓋塑料布,防止雨水流入加速其惡化。對受洪水威脅的建築物,要採取臨時措施(如圍堰)進行保護。裂縫的修補應從實際出發,在安全可靠的基礎上,同時考慮技術和施工條件的可行性,力求施工及時、簡單易行、經濟合理。常用的有以下幾種處理方法:表面處理法、灌漿法、結構加固法。

3滑坡處理

土壩滑坡有剪切破壞、塑流破壞、液化破壞三種形式.可採用“上部減載”與“下部壓重”法來處理。“上部減載”就是在滑坡體上部的裂縫上側削坡,以保持穩定:“下部壓重”就是放緩下部壩坡,在滑坡體下部做壓坡體等。當滑坡穩定後,應當及時進行滑坡處理.主要處理方法介紹如下:放緩壩坡、壓重固腳、庫岸巖體加固。

4.滲漏修復

應根據具體情況降低庫水位或放空水庫,徹底修復防滲體,對由於浸潤線過高而逸出坡面或者由於大面積散浸引起的滑坡,除結合下游導滲設施外,還應考慮加強防滲。

四.結語

地震會對水利工程造成一定的影響,震損的水利工程會成爲次生災害的重大危險源。瞭解地震對水利工程的危害,做好防範與修復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水利工程能抗避風險,更好地爲人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