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胸痹心痛病中醫護理方案的臨牀應用

學問君 人氣:2.3W

醫院的營養食堂未能提供特色的中醫辨證膳食,具有中醫特色的飲食調護侷限在健康指導層面,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胸痹心痛病中醫護理方案臨牀應用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胸痹心痛病中醫護理方案的臨牀應用

爲保持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優勢,提高中醫護理效果,規範中醫護理行爲,醫政司組織重點專科護理協作組在梳理、驗證和優化各地有效中醫護理方案、技術的基礎上,制定了13個優勢病種的中醫護理方案(試行)[1],已由中醫藥管理局頒佈實施,胸痹心痛病中醫護理方案是其中之一。我科於2013年6月開始將胸痹心痛病中醫護理方案應用於臨牀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選取2013年6月─2013年9月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在心病科應用“胸痹心痛病中醫護理方案”護理的住院病人共30例,辨證分型統計如下:氣陰兩虛證9例,氣滯血瘀證6例,氣虛血瘀證2例,心氣虛弱證4例,痰阻心脈證1例,胸陽不振、痰淤互結證3例,痰濁壅盛、心脈痹阻證5例。30例病人中有胸悶、胸痛症狀者28例,心悸、氣短症狀者8例,便祕症狀者3例。

1.2方法

1.2.1培訓方法成立管理小組,主要負責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制定臨牀應用計劃,對方案在臨牀的有效落實進行督導,推進相關工作的順利進行。培訓內容和方法依據胸痹心痛病中醫護理方案,將培訓內容分爲理論培訓和操作技能培訓。理論培訓主要爲:胸痹心痛病的常見症候要點、常見症狀/證候施護、中藥內服及靜脈給藥、辨證健康指導、護理效果評價表的填寫等。操作技能培訓爲特色中醫護理技術,包括穴位貼敷、耳穴貼壓、中藥泡洗、艾灸、穴位按摩等。培訓方式採用授課和操作示範指導。

1.2.2實施方法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具體由責任護士來實施,責任護士根據醫生對病人的中醫辨證分型和臨牀觀察到的證候按照中醫護理方案對病人進行個體化護理,給予常見症狀症候施護、中藥口服及靜脈用藥護理、個體化的健康指導,結合中醫護理技術,觀察護理效果,每月調查病人對中醫護理的滿意度和依從性,評價中醫護理方案的實用性。詳細認真填寫中醫護理效果評價表,並及時反饋到管理小組,並根據臨牀實際應用情況填寫改進意見。小組成員定時來病區檢視護理方案的落實情況,聽取反饋,具體指導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難點疑點。主要使用到的辨證施護方法有體位護理、活動護理、情志護理、飲水、腹部按摩、排便指導等。中醫護理技術主要有:耳穴貼壓、艾灸、穴位按摩、穴位貼敷、中藥足浴。

1.2.3評價方法對胸痹的主要症狀胸悶、胸痛、心悸、氣短以及次要症狀便祕應用主要辨證施護方法後的效果進行評價,評價標準參照中醫病症診斷療效標準。

2結果

透過開展辨證施護、實施中醫護理技術和中醫個體化健康指導,大部分病人認爲中醫護理配合治療對改善胸痹心痛病的主要不適症狀有良好的護理效果。

3討論

3.1中醫護理方案可減輕病人胸悶胸痛症狀對嚴重心痛病人,需絕對臥牀休息;一般胸痹病人要注意休息,適度活動。嚴密觀察病人胸悶胸痛發作的時間、性質、程度、部位,注意觀測心率、心律,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並重視觀察血壓、脈搏、體溫的.變化。本病常於夜間發作,要加強巡視病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保持大便通暢,切勿努責,以免誘發胸痛。胸痛、胸悶、呼吸困難時,應及時正確給氧,必要時報告醫生。胸痛發作時可採用針刺止痛,常選用神門、內關、心俞、膻中、合谷等穴位,或耳針心、腎上腺、皮質下等穴位。發作胸痛不重者,則應鼓勵其適當活動,以行氣活血而化瘀。28例胸悶胸痛病人,護理效果好或較好24例,佔86%。

3.2中醫護理方案可減輕病人心悸氣短症狀透過半坐臥位、腹式呼吸訓練,可以減輕心臟負荷;合理運動,應用移情調志等中醫情志護理方法進行心理護理,可以消除焦慮、憂傷情緒,達到調節氣血陰陽的作用;根據五音入五臟的中醫理論,指導病人傾聽音樂,以調節肺氣的宣發和肅降,緩解胸悶氣促;遵醫囑耳穴貼壓,選穴:肺、氣管、心、交感、神門、皮質下,鎮靜安神、調節氣機、助心行血,改善氣喘、憋悶症狀。8例心悸氣短病人,護理效果好或較好7例,佔88%。

3.3中醫護理方案可緩解病人便祕症狀病人便祕時應及時給予通便治療和護理。透過辨證施以飲食調理、下腹部順時針方向按摩等,也可用醋調大黃粉、外用開塞露、口服麻仁潤腸丸、每日飲蜂蜜水1杯或肥皂水灌腸等方法協助排便。

4本研究的侷限性

4.1中醫飲食調護未落實到位臨牀中,醫院的營養食堂未能提供特色的中醫辨證膳食,具有中醫特色的飲食調護侷限在健康指導層面。

4.2部分中醫護理技術的適用性需進一步論證本方案中的艾灸法,在用於胸痹護理中時,由於刺激性味道和燃燒所釋放的煙霧影響病人的呼吸功能及舒適度,影響本操作依從性。

4.3護理效果評價缺乏客觀指標支撐護理效果評價是由責任護士的主觀認識及病人的主觀感受來進行評價,造成評價標準不一致且無客觀的實驗室結果等數據支撐。建議透過專家論證,建立更加科學的評價方法。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印發中風等13個病種中醫護理方案(試行)的通知[S].2013-05-16.

[2]郭敬.肺癌中醫護理方案臨牀應用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10):17-18.

[3]中醫病症診斷療效標準編委會.中醫病症診斷療效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