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金融衍生品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學問君 人氣:2.44W

金融衍生品是指在基礎性金融工具的基礎上衍生的一種特殊性金融工具,下面是小編蒐集的一篇關於企業風險管理中金融衍生品的應用探究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金融衍生品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一、金融衍生品概述

金融衍生品的潛在風險不像傳統的一般基礎性金融產品那樣直接而透明,其高槓杆的特性往往決定了企業未來經營的成敗,因此,在高度開放的金融市場環境下,如何使金融衍生品更好地被企業利用,企業在風險管理中應如何凸顯金融衍生品的合理管控,經濟成效截然不同。從根本上講,在實際操作中,一次小小的疏忽也可謂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這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上就體現得淋漓盡致。

所謂的“金融衍生品”,它是在基礎性金融工具的基礎上衍生的一種特殊性金融工具,它的盈利性及價值的體現源於基礎性金融工具,但並不僅僅侷限於此。它是分類上顯得較爲繁雜,簡單地講,從其產品形態上大致可分爲金融期貨、遠期、期權及互換四種形態。這四種形式具體的包括利率期貨、股指期貨、利率期權、遠期外匯合約、貨幣互換等具體內容。

金融衍生品具有跨期性、槓桿性、高風險性等顯著特點,不難看出,它本身的出現就是爲了更加活躍和豐富金融市場,因此,它的作用效能將是企業重點關注的對象。然而,往往由於商品市場的波動性較大,套期保值將成爲金融市場潛在企業的首選。對於套期保值,大多數從事者選擇此項金融衍生品的目的不在於賺取利潤,而在於在保證企業正常利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轉移風險。另外,選擇正確的衍生品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管理資產與負債等方面也極具優勢。

但對於金融衍生品,我們應一分爲二地看待其以小搏大的理念,從某種程度上,該項理念確實讓其迅速地躋身於金融投資的優先考量對象之中,但在此過程中也應注意到,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難度亦加大,因此,對於投資金融衍生品,企業應做好全面的深入分析,以避免由於良好初衷卻帶來企業致命性傷害的悲劇。

二、企業運用金融衍生品的內在動因

(一)財務動因

1、價值動因

企業的生產經營都被寄予持續的假設,那麼,在解決企業財務困境成本時,其所面臨的困境成本愈高,企業會選擇運用金融衍生品的機率就愈大,這是基於合理地運用金融衍生品會降低財務困境成本,並提升企業的市場價值的理論假設。另外,在負債的代理成本愈加繁複的現實環境下,合理利用金融衍生品,可以適當減輕這部分支出的壓力,變現地提升企業價值。因此,如若經營者的理念是企業價值最大化,勢必會在急劇困難或經營勢頭良好時,合理、審慎地放手一搏,以尋求企業價值實現最大化。

2、財務狀況動因

企業的財務狀況,往往透過資產負債率得以體現。通常情況下,其面臨的負債比率越高,其償債的壓力就越大,屆時,企業往往會透過發行股票期權等具體方式來改變企業的資本構成,以減輕揹負鉅額債務的強大經濟壓力。

3、成本動因

一般意義上講,如果企業的投資者選擇投資具體項目,他所期望的回報愈高其所置身的風險就愈大。在解決這項問題上,企業常會選擇成熟金融市場中的互換產品來儘可能減少企業外部的資本成本,此時,合理選擇的金融衍生品發揮的經濟效用要優於其他金融產品。

(二)市場動機

一方面,傳統的企業財務風險管控會側重增加流動性資產比例,限制發放現金股利等,但若企業的經濟現狀恰恰相反,其市場上的資產流動性會直接影響選擇金融衍生品的種類及比例。

另一方面,企業的規模效益、股東的決策影響、市場利率、外幣匯率及商品價格等市場因素對企業做出金融衍生品的選擇干預程度也較強。

綜上所述,企業的經營發展離不開市場的容納與企業內部資源的支援,因此,鑑於企業選擇金融衍生品的種類及比例等因素,領導層應審時度勢、謹慎出擊,利用好它的益處,以最大限度地使其發揮經濟效能。

三、金融衍生品在我國企業風險管理應用中的不足

我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較國外的發展規模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現階段,國內參與到金融衍生品市場的企業依舊可以分爲三大類,其中包括:剛剛涉獵的企業,積極參與的企業以及對金融衍生品極具獨到見解並且可以成熟運用的企業。但無論何種企業,其在金融衍生品風險實際操控水平上均存在一系列問題。

爲了進一步規避金融衍生品市場中的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及法律層面、實際操控等的風險,爲了進一步幫助由於種種原因,投資效果不佳的企業走出困境,現將其在我國風險管控領域中的具體不足進行簡要分析如下:

(一)風險管理中要素分析不全面

我國從事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企業普遍存在風險管控漏洞,這些漏洞常成爲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一項重要缺失。正是因爲投資該行業的成敗往往對企業的戰略目標起着至關重要的意義,所以,企業無論從自身內部環境、風險評估及應對,還是外部資訊與溝通和實際操作控制上,都應將風險管理理念貫徹執行下去,實現組織架構與權責落實相匹配,將相關經濟形式的動態變換做爲關注重點,將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以便隨時把控涉足風險的管理。

但是,很多單位在上述問題上,都沒有把握問題實質,將制度設計優於制度執行,亦或爲利潤所矇蔽無視違規操作,甚至爲個人利益鋌而走險的弊病也時有發生,那麼,對風險管理活動放鬆了警惕,無法適應金融衍生品價值變化幅度較大的特性,定量分析不準確,定性分析也存在偏差,這都無疑會將企業置身於高危風險隱患之中。   (二)金融衍生品投資動機有偏頗

我國從事金融衍生品投資的許多企業在面臨風險時會選擇金融衍生品做爲對衝風險的一種手段,然而,由於迫切心理作祟,這些企業往往對接觸的金融衍生品風險瞭解得不夠詳細深入,單單基於投行或銀行等機構的分析報告就作出所謂的預判,試圖藉此獲得超額利潤。長此以往,這不僅會嚴重偏離企業套期保值的初衷,也會因爲投機心理的存在,進一步撕裂了企業的風險敞口,那麼,顯而易見的是,一旦預判發展與實際經濟形式相背離,企業將會面臨嚴重的鉅虧,此時由於人爲的盲目自信而給企業帶來的經營風險,不是一己之力所能承攬。

(三)企業缺乏專業的高精尖人才

近年來,隨着發展、創新兩大主題深入各行各業,金融行業順勢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創新。但是由於我國金融市場起步較晚,行業規模化問題沒有解決,另外,金融工具曾一度成爲投機的代名詞,因此,以往的行業發展較爲落後。

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行業發展前景不明就會嚴重缺乏綜合素質較高且精通衍生金融工作的高、精、尖專業人才,而人才的缺失又從另一層面限制了行業的`發展,因此,人才軟實力的綜合選拔將成爲行業迅猛發展的強大動力,只有二者相互協作,聯動性發展,才能解決行業及人才儲備的根本問題。

(四)規模化的監管模式尚未形成

總體來說,金融行業的監管模式尚未成型。具體分析包括一下幾個方面:監管的法律指導體系還不太完善;監管主體較爲分散;市場透明度較低,企業或相關主體的資訊披露欠缺,另外,行業除了缺乏外部監管外,對於內部的行業自律也沒有形成規模,不能從自身的自省、自查中及時發現問題,所以,內外部管控尚未達到相互彌補、相互協作的社會效應,使得金融市場仍存在一些弊端。

四、金融衍生品在我國企業風險管理應用中的完善

我國有些企業曾因從事金融衍生品的往來交易而出現過鉅虧現象,使企業一度陷入經濟蹦盤的邊緣,所以,企業金融衍生品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不容小覷。金融衍生品風險的雙重性、隱蔽性等特點使得企業相關人員稍有疏忽,就會將該項紕漏造成企業無法彌補的經濟損失,因此,企業應注意上述問題的分析把控,以更好地利用金融衍生品的優勢,使其更好地爲企業服務。

(一)加強企業風險管控體系的全面建設

企業在從事金融衍生品交易時,應一方面強化整體風險意識,優化內部管控環境;另一方面,也應加強事前,事中及事後項目監管。對於市場風險、內部管理風險及匯率風險等因素要做到正確識別、評估,及時處理,建立完善的預警系統,規章制度和組織部門的聯動合作,並最大限度地加強人員綜合素質建設,爲真正實現企業風險管理的實際效用提供切實保障。

(二)嚴守金融資產套期保值的原始初衷

金融市場的持續發展,離不開各色各樣的市場參與者,但我國絕大多數的金融市場參與者,還是基於套期保值對衝風險的理念進行投資的。各類企業應清晰地認識到:只有理智地選擇合理的保值產品、並做到數量的對應與時間的匹配,才能在現實操作中,儘量規避利益誘惑,減少投機風險,籍此從理念、操作及規章制度上引導企業將金融衍生品效益合理化。

(三)格外關注綜合全面性專業人才建設

人員的綜合軟實力建設對企業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首先,企業的領導者應給予其高度重視,以進一步提高金融投資及風險管控的工作實效。另外,實現行業發展及企業利益導向的智力保障也要求企業內部應加強金融衍生品市場從業人員的職能建設及綜合素質提升。只有實現金融市場從業人員高水平教育的全面普及,才能更有利於保障企業風險管理效用與職能的最大限額發揮。

(四)大力促進內外監管政策的最終完善

加強行業自律,並進一步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准入制度,健全風險監控制度,強化資訊披露制度,監管主體的協作機制,加快與國際市場的行業準則趨同,才能運用及時磋商機制加強溝通交流,互助協作,才能及時化解市場風險和規避企業風險,以便更加合理地促進金融市場的穩定與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