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老年幹部病房51例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實踐與體會論文

學問君 人氣:4.05K

論文導讀:目的 總結我科室實施整體護理以後的體會。方法 根據病人的特點從住院到出院給予身心全方位的整體護理。結果和結論 透過實施整體護理模式以後大大提高病人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和老年人的生存質量,並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係。

老年幹部病房51例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實踐與體會論文

論文關鍵詞:老年,幹部,整體護理

1 臨牀資料

從2010年3月1號至2011年5月31號,我科室共收治病人51例,男36例,女15例,最大年齡96歲,最小75歲,平均年齡82歲,級別:副廳級以上。

2 患者的主要特點

2.1我科室是老年幹部科,患者都是80歲左右的人,多數患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病,處於疾病的慢性過程,是典型的三高人羣,病程較長,住院時間久,往往透過藥物維持平穩狀態,有一定的藥物依賴和抗藥心理。

2.2 患者都是離退休老幹部由於退休以後,角色地位發生了變化,造成心理上的變化,更需要我們的尊敬和關心。

2.3 患者都是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時間多在冬季。

3 整體護理方法

3.1整體護理就是指是以現代護理觀爲指導,以護理程序爲核心,將臨牀護理和護理管理的各個環節系統化的工作模式。即根據人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適合人的最佳護理。

3.2 規範護士的職業形象 我科室定期培訓護理人員禮儀知識。第一次與患者見面的時候,我們堅持正確評估患者的年齡、職業、背景,恰當稱呼患者;然後面帶微笑介紹自己、病房環境、醫院的相關規章制度和需要注意的事項;交流中圍繞疾病相關問題、儘量避免有關隱私問題;動作應輕柔,並及時瞭解患者的身心需要並且儘量滿足。

3.3 提高護士的業務水平 我科每月定期進行業務學習、業務查房、各種儀器的操作培訓及考試,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提高護士的業務水平:①穿刺技術培訓:老年病人由於常年輸入各種藥物的刺激加上生理上的原因,使得穿刺難度增加。.我們根據每一個患者血管的特點,選擇合理的血管和穿刺的手法,儘量保護患者血管,減輕患者痛苦。②儀器操作培訓及考試:我科不定期抽查護理人員對各種儀器設備的掌握程度。護士莊重大方、自然平靜、良好的儀態行爲有利於消除患者的恐懼,使患者在愉悅的情況下接受治療。③護理操作培訓及考試:老年幹部病房的患者大多對護理技術要求高,所以護士必須嫺熟的.掌握各項護理操作,比如靜脈穿刺、吸痰、口腔護理,霧化吸入等等。

3.4 病情觀察能力的培養 老年幹部科的病人大多患有多器官疾病,病程長,而且體徵多不明顯,要重視病人主訴,對任何疑點都要認真仔細觀察,發現病情有微小的變化也應該立即通知醫生,避免延誤病情,釀成不良後果。積極拓展護士的知識面,提高他們觀察病情的能力。

3.5 靈活運用溝通技巧進行健康教育

我科病人都是老年人,記憶力減退,我們從病人入院到出院要反覆耐心的給病人做健康教育,也就是說健康指導,隨時隨地。

3.5.1 飲食指導飲食指導應該結合病人的飲食習慣、消化能力和宗教習慣等,與病人家屬進行科學合理的食譜設計和安排。向病人說明飲食治療的重要性。告知病人①進餐前要漱口,保持口腔清潔,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應該協助生口腔護理。②進餐前適當休息,避免不良刺激。③提供舒適的就餐環境。④避免餐後平臥,有利於消化。⑤指導病人少吃多餐,細嚼慢嚥,循序漸進養成良好的個人飲食習慣。

3.5.2 藥物指導①定期爲患者組織相關疾病知識講座,講解藥物的副作用及自我觀察注意事項。②發放資料。這種形式可以讓患者反覆學習,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③發口服藥的護士講解相關口服藥的作用,並且準確評估患者服藥的能力,對不能準確服藥的該患者應該協助按時服藥,注意觀察用藥後的療效和不良反應。

3.5.3 專科知識指導 我科病人主要是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系統疾病,病人肺功能很差,指導病人呼吸功能鍛鍊和掌握有效咳嗽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腹式呼吸法、縮脣呼吸法以及適當的體育鍛煉和氧療的護理。

3.6 心理護理如固執保守型,我們要多忍讓,傾聽其感受,讓他發泄出來表示能夠理解他的心聲。而抑鬱孤獨型我們要多陪伴他們,用風趣幽默的語言緩和緊張的氣氛,鼓勵患者培養一兩樣興趣與愛好,多與周圍的病友交流,相互鼓勵陪伴。

3.7 跌傷的預防和護理 跌倒至傷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個嚴重問題。我科從以下三個方面避免跌倒:①告知病員注意避免跌倒並懸掛紅色醒目避免跌傷的標識。②協助患者生活護理。③保持病房地面和衛生間的清潔乾燥。

3.8出院指導老年病人出院以後都還有很多慢性病是靠藥物來維持平衡,我們就做一個詳細的出院指導,囑咐預防感冒、按時吃藥、健康飲食。每位病人出院後我們堅持了電話隨訪。

參考文獻:

[1]陸小芳.優質服務在老年幹部療養期間心理護理中的運用[J].臨牀護理雜誌,2004,3(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