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就業指導課論文3000字(通用18篇)

學問君 人氣:1.99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就業指導課論文30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就業指導課論文3000字(通用18篇)

就業指導課論文 篇1

一、就業指導課課程現狀分析

(一)教學觀念落後,教學模式

單一當前,大多數高職學校的就業指導課,仍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主要以老師講,學生聽這種灌輸式的教育爲主。教師主要依靠課本,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政策,求職材料收集及創業等進行淺層次、固定化的講解,學生學習定格在被動接受的層面,學習積極性不高。其次,在就業指導的同時,缺乏對學生的心理狀況的瞭解,學生在由學校走入社會的過程中角色和周邊環境都在發生巨大變化,因此,學生心理的變化也應該被納入到就業指導的課程中,並被重視起來。

(二)缺乏專業化的師資

由於就業指導課是依據教育和社會發展需求而產生的,在此之前沒有形成較爲成熟的教學模式,因此很多高職院校在開設這門課程時基本屬於“邊上邊學”的探索階段,課程主要由學工人員兼任。他們大多沒有受過專業的學習和訓練,只能照本宣科或是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講授,缺乏教學的系統性和專業性。

(三)就業指導課安排的隨機性和不合理性

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校時間較短,且職業教育大多以就業爲導向開設課程,注重技能掌握,忽略理論學習。因此就業指導課往往沒有系統的教學計劃和明確的指導思想,在課程的開設時,教學內容和教學師資上具有很大的隨機性。當前,有不少大專院校將就業指導課安排在大三進行學習,匆忙的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方面的指導,敷衍走過場,學習效率低下,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大多采取大班上課,人數衆多,缺乏針對性當前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課大多以大班上課的方式進行教學,人數衆多,往往達到100多人同時上課,教學效果差。由於同學們關注的重點不同,有的同學注重就業資訊的獲取方式和途徑,而另一些同學則關注面試的技巧和麪試着裝,且同學們都來自不同的專業,對於就業指導的需求各有差異。但是絕大多數大專院校仍採取單純的教學模式,不管什麼樣的專業、什麼樣的學生都是採取同一內容進行教學。

二、對就業指導課的課程改革的幾點建議

(一)完善就業指導課的課程設定

就業指導課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就業能力,使學生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環境中迅速就業。這除了要教授學生基本的理論外,實踐的鍛鍊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理論的教學,要根據課本系統的設定教學內容,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的進行培訓。除了傳統的講授之外,就業指導課程還可以採取案例教學、專題研討方式教學、專題講座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實踐教學法也是就業指導課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學校可以舉辦模擬求職大賽,邀請企業的人事專員參與,使學生與企業近距離接觸,增強學生的緊迫感。另外,就業指導課程進行過程中可以邀請成功人士、校友等開設講座,讓學生真正瞭解社會。再者,學校也可安排學生到當地的人才市場參與招聘過程,根據當前社會的需求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透過這些教學方式由單純課堂講授向多種方法並用的轉變,可以將學生由被動接受向主動拓展自我素質轉變,教學內容由單純的政策法規講授向更廣泛的職業素質的訓練轉變。

(二)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構建專兼結合的教學隊伍

就業指導課作爲一個綜合性的課程,涉及到了關於法學、心理學、社會學、國家政策等多方面知識。因此要求就業指導老師也是一個多面手,針對學生的特點和興趣,深入學生內心,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同時還要及時掌握就業資訊和市場需求,方可對學生就業做出適時可行的就業指導。學校更應對相關教師進行系統培訓,鼓勵和要求教師參加職業指導師資格考試並取證。另外,還可以聘請校外企業家、成功人士、校友作爲兼職教師,開設專題講座,透過多種形式穩定這支教學隊伍。

(三)就業“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

在進行個性化指導時,可根據經濟區域化、職業特徵、地理位置等制定一系列職業規劃方案,實現學生的對號入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制定屬於自己的一套就業方案。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興趣愛好、個性等優勢,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認識和自我剖析,幫助學生建立系統化的就業理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實現成功就業。

(四)實現全程就業指導課程

當前多數院校的就業指導課都是在學生即將畢業時纔開展,任務重,時間緊,很多同學已經開始實習或是找工作,心思基本不在學校,整個課程常常以走馬觀花的形式開展。而全程的就業指導課是指學生從大一入學開始就對他們進行就業指導和培訓。全程就業指導課具有系統化、階段化、模組化、實訓化四個特點。例如階段化,可以根據同學們的身心發展狀況、學習狀況、年級等不同階段的特點和需求,形成具有階段性、針對性、科學性的全程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同時就業指導課程的教授要更加飽滿,不能太過單一,要循序漸進,不僅要學習課程的理論知識而且要聯繫實際、貼近生活,讓學生了解就業所要做的準備,以便更好的踏入社會。

三、結束語

就業指導課在我國屬於一門新興的課程,它是適應時代變化需要而開設的,就目前而言,還未形成成熟的經驗和理論。但其重要性不可忽略,它是學生適應求職環境的必備課程,是學生就業前的心裏指導。同時高職院校也應該轉變教育理念,把就業教育融入到整個高職教育中,使其貫穿始終,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的處理就業壓力,輕鬆應對,從而更好的實現就業。

就業指導課論文 篇2

時間過的匆忙,大一剛入學時的情形還在眼前浮現,可轉眼間大學四年的生活即將走到終點,逍遙自在的日子也不復存在。我們帶着對未來進入社會的心情進入大四的生活,大四的我們應該爲未來的就業問題着想。

據人民網報道,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680餘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面對這樣的就業形勢,大學生又應該何去何從呢? 現在大學生,特別是大學本科生正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比上有研究生在前面擋路,比下有專科生在下面攔截,而本科生正是處於這樣一個境遇,在找工作求職擇業中就自然會遇到很多能預料但是卻不想改變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大學生只有先改變自己,力求適應現在的形勢,在這競爭激烈的就業路上闖出自己的一條路來。值此秋季大學畢業生擇業旺期,提出在求職擇業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願能對大學畢業生成功就業有所幫助。

一、就業心理問題

1、自卑心理及其調適。

人都有所長利用自己的優勢以長補短尋求成功的經驗增強自信可以有效克服自卑感。其次要經常自我鼓勵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說“好樣的做的很好”“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等。再次當面對失敗時要鼓勵自己克服懼怕心理,正確認識失敗、分析原因重新找回自信。

2、焦慮感及其調適。

沒有社會經驗的大學生面對選擇職業這一重大人生課題時,產生焦慮情緒是很正常的現象。心理上過度地焦慮、沮喪、不安,自己又不能在一定時間內化解這些情緒,就會產生心理障礙,會嚴重影響學生本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影響擇業進程,甚至造成擇業失敗。克服焦慮心理,關鍵是要更新觀念,打破中國傳統的事事求穩、求順的思想,樹立市場競爭的新觀念。大學生求職過程就是競爭過程,有競爭必定有風險和失敗,確立了競爭意識,不怕風險和挫折,必定能克服或緩解焦慮心理。當然,還應克服求職心切、急於求成的思想,客觀的分析自己,合理的設計求職目標,儘量減少挫折,增強求職勇氣,也會減輕焦慮情緒。

3、嫉妒心理及調適。

嫉妒心理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是常見的心理現象,是對他人的成就、特長或優勢地位既羨慕又嫉妒的情緒。有的同學看到別人某些方面求職條件好,或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時,就會產生羨慕,轉而痛苦、又不甘心的心態,甚至爲不讓別人超過自己,而採取背後拆臺等不良的手段。在擇業中嫉妒心會使人把朋友當對頭,使朋友關係惡化,人際關係緊張,嫉妒者本人也會增加內心痛苦和煩惱,甚至影響求職的順利進行。要克服嫉妒心理,內容需要下載文檔才能檢視主要靠加強自愛。如果體察到自己有嫉妒心,就要透過自我意識的控制、調節,及時把這種不良意識排出在自我人格之外。

4、盲目攀高心理及調適。

盲目攀高即對主客觀條件的估量不夠準確,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素質和條件,一心追求大城市、大公司、高工資。由於畢業生沒有完全正確的認識自己,自我評價過高,所以求職中不肯屈就,對稍有不對胃口的用人單位就抱拒絕態度,結果是錯過機遇,難以就業。還有的畢業生沒有調整好自己的擇業心態,只是想找待遇及工作條件最好的單位,或者是最熱門的單位及最前沿的行業,而不顧自己的專業或自己的某些缺陷是否適合這一行業。克服這種心理,就要正確客觀的評價和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然後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謹慎的進行分析,看看什麼樣的行業或單位既可以讓自己學以致用,又可以很好地發揮自身特長,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而不是盲目地找尋社會上的熱門行業和前沿行業。

5、消極依賴心理及調適。

有的學生不是積極主動、千方百計地“推銷自己”,而是一味地等着家裏親戚、朋友給自己找路子,或者自以爲自己有某些優越的條件,坐等學校幫忙落實單位。這樣便與當前的激烈競爭社會不合拍,往往最終結果不理想。 克服消極依賴心理就是要使畢業生認識到這個社會是一個激烈競爭的社會,是一個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積極參與競爭的社會。要充分認識到自己是求職的主體,要發揮自身的積極主動性,樹立起強烈的主體意識。

二、求職定位問題

在求職擇業之前要先對自己做合適的定位,即“三定”:

“定方向”—確定自己的專業方向和適合自己興趣的職業崗位;

“定點”—確定自己職業發展的地點;

“定位”—確定自己水平、能力、薪酬期望、心理成熟度等相適應的定位。

三、撰寫個人簡歷問題

大學畢業生求職擇業,向招聘者提供一份詳實、全面、清晰的《自薦書》,對於自己能否被招聘單位錄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份較完美的《自薦書》能讓招聘者對你產生比較好初步瞭解和認識,爲下步面試和應聘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撰寫《個人簡歷》的主要內容

1、自然情況。即:姓名、性別、民族、出生年月、學歷、學位、政治面貌、畢業院校、所學專業、家庭住址、聯絡方式、學習經歷、工作經歷等基本情況。

2、自我評價。即,對自己在思想品德、性格特長、掌握專業和其他科學理論知識程度、在社會交往和社會實踐中的應變能力以及在事業心責任感等方面的綜合評價。

3、求職願望。即,寫出根據自己的特長、特點及掌握知識和能力等實際情況,期望能夠成功應聘什麼樣的工作職位。

4、對應聘成功與否的態度。即,對自己應聘成功後如何對待和對應聘不成功如何對待等問題進行簡要表述、表態。

(二)撰寫《個人簡歷》應注意的問題

1、撰寫內容要儘可能全面,能夠反應自己目前的全貌,使招聘者閱後對你有一個較全面的瞭解和認識。

2、撰寫內容要真實可靠,是什麼情況則寫什麼情況,是什麼程度就寫什麼程度,切忌爲應聘成功而不切實際亂寫。

3、撰寫文字要簡明扼要,切忌長篇大論。

4、撰寫《個人簡歷》要用A4紙打印,並保持書面整潔。

5、在向招聘者遞交《個人簡歷》時要用優美的語言和舉止。

四、應對面試問題

大學畢業生進入市場求職擇業必然要透過面試過程,而面試過程往往又是用人單位決定選用人的關鍵環節。對於大學畢業生而言,能否順利透過面試是實現成功就業的關鍵所在。爲此,大學畢業生求職擇業要特別重視應對面試問題。

(一)注意外表形象,給予招聘者以良好的第一印象,促進彼此間進一步的交流與溝通。

1、着裝得體整潔。男士的着裝一般是西裝加領帶,體現既簡單又實用。女士的着裝要給人以端莊、幹練的職業形象。無論應聘何種崗位,都應該體現自然與大方結合、莊重與樸實結合,透露出一股樸實、和諧、情趣高雅的美。

2、儀態儀容美。儀態方面,要有良好的站姿、走姿和坐姿。儀容方面,無論男女都應保持面容乾淨、整潔、面帶微笑。男士要將鬍鬚刮乾淨,女士化妝要以輕柔、優雅的淡妝爲主,切忌濃妝豔抹。

3、行爲舉止要體現謙恭有禮、自然大方。求職者的舉止不但反映了求職者的心理活動,而且也是其修養、閱歷的客觀寫照,所以求職者的舉止應當自然、大方、文明、優雅。在面試時,一定要沉得住氣,臨陣不慌,舉止動作要自然大方,有條不紊,給招聘者留下充滿自信的良好印象。舉止動作還要優雅,這有助於塑造出自身的高雅形象,也很容易使面試人員產生好感,進而有助於成功就業。

(二)注意語言表達,加深招聘者對你整體印象,使自己的形象更加完美。

1、在語言的組織和運用上要做到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簡明扼要。

一是自我介紹。主要談自己的基本情況,突出專業方面;

二是說明特長。主要把自己適合應聘職位的特長和優點做出展示和表達;

三是介紹專業。簡要介紹所學專業達到了一個相應水平,適合應聘職位的要求,並注意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簡明扼要;

四是表達願望。在即將結束自述時要適時不卑不亢地表達自己的願望,希望能聘用自己。

2、在語言語調和講話方式上,要做到聲音洪亮,富有節奏,表達流暢,不疾不緩。同時還要藉助眼神、表情來增強語言的感染力。要增強語言的幽默感,把平淡的內容變得詼諧、有趣而不失邏輯性和科學性。要體現自己是有廣博的專業知識和豐厚的相關科學知識,遊刃有餘地調節自己的語言信號,給招聘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三)注意行爲舉止,強化角色意識,實現招聘者的角色期待。

在面試過程中,應聘者要換位思考,按照假如我是招聘者的角度準確瞭解招聘者的角色期望,站在招聘者的立場上,體驗在此情形中的期望和情感。在此基礎上,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爲舉止,使自己的表現符合招聘者的期望,進而達到自己角色獲得的目的。

五、總結

閃耀也一樣美麗。相信自己在求職的大軍行列中會取得自己理想的工作。

就業指導課論文 篇3

摘要: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除了具有普通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所具有的普遍意義,還有有利於學生成才,有利於高職教育發展的獨特意義。因此,對就業指導課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育,重就業指導,輕創業教育,機構及隊伍不夠健全等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就業指導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就業指導是指給要求就業者傳遞資訊,幫助其求職與擇業。廣義的就業指導包括給要求就業者選擇職業,準備就業以及如何在職業中求發展、求進步等提供知識、經驗、心理、技巧等方面的指導。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無論對學生、對學校、對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而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還具有一些獨特意義。

一、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獨特意義

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除了有直接的幫助學生順利就業的作用外,對社會、學校、學生還有着其獨特的功能與作用。充分認識這些作用,能夠更好地開展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

1、有利於學生成才和可持續發展。

俗話說,人怕入錯行。能否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發展成才的職業,是青年學生人生關鍵的一步。人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是用在工作上的,如果所從事的職業與自己的興趣相投、能力相符、專業相適、優勢一致,人就能熱愛工作,容易出成果,從而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和人生價值。如果職業選擇不好,不僅直接影響個人的前程和發展,處理不好,還將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現波折。

高職畢業生社會經驗不足,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容易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在求職擇業過程中往往好高騖遠,或只顧眼前利益,或膽怯焦急等,這些都直接影響着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而就業指導中的理論指導、實踐指導等環節,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擇業素質,更能使學生得到關於對自身、對社會、對職業等各方面問題的正確、成熟的認識,從而爲學生的成長、成纔打下良好基礎。

在阜新高等專科學校,一項針對畢業生所做的對本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意見調查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學反映,學校的就業指導課和就業指導實踐工作使其糾正了在擇業、對自身認識等方面的偏頗,促使其對社會生活的認識由幼稚走向成熟,對其今後的發展具有長遠的意義。

2、有利於深化改革,促進高職教育發展。

就業指導是學校與社會聯繫的橋樑和紐帶。透過它可以使學校瞭解社會,也讓社會了解學校,從而使學校及時根據社會需要調整專業設定、培養目標等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透過就業指導,學校可以瞭解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和趨勢,尤其是本地區經濟結構的組成與調整,對人才數量、質量、專業、技能等方面的需求,這樣學校在培養人才上更有針對性。同時學校根據用人單位對學生使用情況的反饋資訊,及時做到調整專業結構,對接社會需求;強化實踐教學,鍛鍊職業能力;創新教學模式,推進課程改革;實行靈活的辦學模式等教育教學改革,這些無疑將推動和促進職業教育發展。另外,就業指導綜合分析現代企業對人的素質的要求,包括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心理素質、個性特徵等方面,這對學校制定新的教育目標、教育計劃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從而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近年來,阜新高等專科學校根據就業指導工作中的資訊彙總和分析報告,適時地調整專業設定,把就業前景好的汽車修理、動漫設計與製作等專業做大做強,擴大招生數量。同時,根據就業市場需要新開設了市場營銷、導遊等專業,其招生情況火熱。此外,把一些近年學生就業情況不太理想的專業縮減招生或暫停招生。另外,學校還根據就業指導工作中搜集到的人才市場資訊中所反映對人才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等方面的要求,完善課程設定和教學計劃。例如,全校性增設禮儀課程,文祕專業增設汽車駕駛課程等,使學校不斷獲得新的增長點,爲社會培養適銷對路人才做出新的貢獻。

二、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就業工作是個比較複雜的社會問題,需要各方面的合作。就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來說,雖然各院校有各自不同的問題,還存在一些共性問題。"

1、就業指導課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的問題與對策。

目前,有些學校把就業指導課納入了教學計劃,按時授課。《就業指導》、《擇業寶典》、《就業準備》、《職業生涯設計》等幾十種教材紛紛涌現。但僅限於課堂教學和理論研究,課堂上教師侃侃而談,就業心理準備、求職擇業技巧、如何應對面試等,系統全面,思路清晰,但教師從講授理論出發,學生接受理論爲止,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有紙上談兵、隔靴搔癢的問題,就業指導效果不理想。

就業指導不應是紙上談兵,而更應該是實戰演練。一方面,要引導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地學習就業指導理論。另一方面,要用理論指導實踐,豐富多彩地開展就業實踐活動。透過到用人單位參觀學習、實習,到人才市場親身體驗和在校內舉行用人洽談會等活動,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擇業能力,可以透過多種途徑和形式來進行。諸如,透過課堂講授和講座來進行,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各類學科中滲透;透過社會、企業、家庭相結合對學生進行指導。特別是人才中心、勞務市場等機構,不僅能爲學生提供諮詢服務,而且也是就業指導最生動的課堂;學生到企業、工廠實習,也是就業指導的有效形式。上述這些途徑和方式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對學生就業與成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重就業指導,輕創業教育的問題與對策。

高職就業指導工作中,重視就業指導,教學生如何打造自己、展示自己,去適應社會組織的要求與挑選的觀念占主導地位,較少有創業教育的觀念。創業並不是本科生、研究生的專利,適合高職生創業的領域很多很多。只要有創業意識、創業精神,一樣可以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爲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高職院校以前的就業指導普遍存在忽視創業教育現象,導致全體學生千軍萬馬擁擠在擇業的獨木橋上,而具有創業素質的學生由於缺乏強有力的指導,沒有形成很強的創業意識、創業觀念,對身爲高職生進行創業缺乏信心,在創業過程中走了很多彎路。因此,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中要加強創業教育。其實,就業與創業是密切聯繫又有顯著區別的。創業本身也是就業,是一種新的就業方式,它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青年自身成才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在教學和指導實踐中不能只顧學生的眼前利益,盯着現有崗位,還要從創業這個高起點上想問題、謀發展。注重對學生創業精神、創業心理、創業能力等方面施加影響,可以使學生改變被動侯選的擇業思路,主動開創自己的事業,實現更好的就業。當然,本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故事,更是培養學生創業觀念的良好素材。

3、機構及隊伍不夠健全的問題與對策。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政策有所改動,而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也在發生變化。因此,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越來越豐富,需要一個專門的機構和一支專業的隊伍來開展此項工作。但各學校獨立設定機構的還不多,其職能隸屬學生處、教務處、德育教研室、招生辦等部門,這些做法都不利於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而獨立設定就業工作機構,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這個機構與學校的教學、管理、服務等部門一樣,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門,爲學校的教育目標服務。機構應由學校領導掛帥,隊伍應由專、兼職教師組成,還應吸收企業、用人單位的主管及家長代表參加。

阜新高等專科學校自從2007年初設立獨立的就業指導中心以來,就業資訊蒐集、就業培訓、學生就業情況調查等工作取得一定成績。就業指導中心除了對學生進行就業理論指導,更採取資訊發佈會、供需見面會、就業洽談會等各種有效措施對外宣傳、介紹、推薦人才,推進就業基地建設等就業指導工作新項目。可見,健全的機構和隊伍,是保證此項工作更好開展的重要方面。

就業指導課論文 篇4

關鍵詞:大專生 就業 學校管理 就業教育

摘要:當前高校大專生半業生的就業問題是大專院校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本文在分析造成大專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原因基礎上從學校的管理及日常教學上提出了一些見解和解決措施。

近幾年來,大中專科的畢業生就業遇到了困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傾向於高學歷,招聘啓事上總是赫然標明要本科學歷以上畢業生,大專生的市場相對很冷清。就業市場上傳來的資訊:“研究生供不應求,本科生供需平衡,專科生供大於求”。學校也收到過很多已經在讀的專科生的來信,反映就業的艱難及用人單位對專科生的歧視。大專畢業生的就業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有50%的專科生沒有找到“婆家”;2005年全國普通高校未就業的專科生未就業的共有34.8萬人;2006年,全國高校的大專畢業生的就業率跌破最低點,僅有30%“暫時成功就業,而且近一些年來還呈下降的趨勢。

我們應該看到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還急需大批具有一定動手能力和掌握一定技術的專科層次人才,一個企業或單位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離不開進階管理和技術人才,但並不是說全部都是這樣的人才就可以更快地發展,事實上各行業和企業的技術隊伍中,高、中、初級技術人員應有合理的結構和比例,這也是爲什麼國家大中專院校要不斷擴招的原因。當然,大專生的就業問題是一個多方面的問題,需要社會、經濟、政策、學校和家庭等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其中大專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下面我就如何加強高校大專生的就業指導談幾個方面的意見和看法。

1、認識大專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不足

目前我國大中專院校的組織體制中,都設立了專門的畢業生工作的機構,這一部門的設立對畢業生的擇業、就業將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這些機構對就業指導工作很難到位,很難代替就業指導的職能,事實上目前高校畢業生工作機構由於忙於應付大量的與就業有關的事務性工作,難以有固定時間和精力去調查研究和開展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工作,不能向學生提供及時有用的資訊,不能提供具體實在的幫助,而且由於缺乏長期系統的業務培訓,就業指導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以至就業指導工作功能單一,內容狹窄,在對大學生就業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引導,在職業判斷和選擇能力的培養,針對學生個體的特點缺乏專門諮詢和有效指導,以及職業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較少,難以適應當前就業形勢的要求,難以達到就業指導應有的效果。因而使學生就業工作出現走彎路,加劇了就業之“難”。

2、加強管理組織領導,加大宣傳力度

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是負責研究、制定和全面落實學校畢業生有關就業的規定、措施,開展擇育,引導和組織畢業生多渠道全方位順利擇業就實施部門。但一方面,其要順利開展工作需要學校其他部門的配合和協作,需要動員每一位教師的積極投入到就業指導工作中來,研究如何將就業指導滲透到教育和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要讓全體教師到認識到就業指導教學和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教學,對於學生職業生涯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結合授課計劃,聯繫就業實際,聯繫未來市場需求,自行設計與就業的教學聯結點,結合實際教學,真正促進學生全面提高就業競爭能力,這離不開學校的有效管理、組織領導;另一方面,學校還應加大宣傳力度,可以在報紙、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體上廣泛宣傳學校及學校的畢業生,可以上人才資訊網推薦畢業生,爲畢業生就業廣造聲勢,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這樣對學生實施全方位的就業指導工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3、以學生爲本,開展好就業教育

3.1大專生就業要從“專”入手。抓好大專生就業前的能力準備。

佔全國大學生一半的大專生,專在何處?根據高教委的教育方針,大專生與本科生相比,專在他們的操作技能上。大專生的就業,也就應在專業操作、實踐技能上做好功夫。學校在設定專業方面要防止專業設定與社會需求相脫節,要緊密結合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以就業爲導向設定專業;在專業課程設定方面把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適應市場需要作爲設定各專業課程的指揮棒,精化基礎課,優化專業課,強化實踐技能課,動態調整課程設定;在教學上構築與專業目標相適應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各專業要加強教學的實踐環節,透過合理壓縮理論教學學時,增加實習、實訓課時,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動手能力得到提高;在實踐上加強與企業的聯合,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作爲學校的實習、實訓基地,以實踐基地爲依託,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組織學生定期開展教學實踐活動,使理論知識得以鞏固和昇華。讓學生不僅拿到一張畢業文憑,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因爲“專所以畢業後能夠順利適應市場需求,就到業,就好業。正如《實力比學歷更重要》的作者所說:“與其怨天尤人、唉聲嘆氣,不如充分利用在校時間,拓展自己的素質,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在就業市場上的籌碼。畢竟,大多數用人單位更看重人的能力,而非學歷。

3.2搞好入學之初的起始教育,抓好大專生就業前的心裏準備。

就業心理準備是大學生就業前一種發自內心的職業訓練活動。這種心理活動一般從學習專業課時便開始了。對大專生的就業指導是一項長期工程,對這項工作要爭主動,應抓早字、並在平常的教學、實踐活動中進行滲透,常抓不懈。透過對專業課的學習,學生從所學專業的內容、服務對象等方面,瞭解自己所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及使用方向,逐步認識到自己今後所要從事的職業性質、職業特徵,逐步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把學習的焦點集中在有關的專業課上,爲今後就業做準備。這些努力,就是大學生就業前的心理準備過程。有了這個過程,大學生形成了積極主動的求職意識,才能主動地去了解社會、認識社會,注意蒐集社會各方面,特別是關於本專業目前的或歷年的用人資訊,因此能跟上社會的發展變化步伐,不斷調整自己的就業意向或目標,增強自身在就業時的競爭實力。

3.3開展多形式活動。培養學生的就業技能。

大專生要順利推銷自己,實現就業,除了一定的心理準備、專業技能和必要的職業規劃外,還必須有一定的就業技能。培養學生的就業技能,可採用多途徑、多方法相結合以拓寬思路和眼界,提高自身綜合技能素質。比如我所在的學校爲培養學生的就業技能,一方面開設就業指導課,讓學生了解社會對畢業生的素質要求,指導學生的求職應試技巧;另一方面適時舉辦一些像“成功推銷祕訣、“服飾搭配與技巧”、“交流與溝通技巧”等就業專題講座;同時利用學生團體舉辦模擬招聘會、校友座談會,邀請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取得優異成績的本校畢業生介紹其求職經歷,認識應聘過程中的技巧、注意事項等細節問題中的不足,瞭解自己的優勢,這就讓應屆生體驗在模擬求職歷程中受到教育和啓發,增強就業技能。

4、結語

總之,面對大專生就業的諸多困難,如果能清醒地認識到這個問題,提早準備積極面對,困難就可以迎刃而解。讓我們大家都來關心大專生的就業問題,積極出謀劃策,爲我們的學生也爲我們自己尋找出路!

就業指導課論文 篇5

關鍵詞:職業教育;就業指導

摘要:根據目前國內就業形勢的需要及職業教育就業指導的現狀,高職教育就業指導應做到:辦學定位準確,合理制定符合實際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形成全程就業指導體系,突破“短期培訓”的模式;改變現有的指導方式,加強實踐教育和案例分析;加強就業指導從業人員隊伍的建設;充分利用網絡提供就業資訊,提高就業指導能力。

近幾年來,我國高職教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與此同時,高職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則關係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進程,關係到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在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形勢下,高職院校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就顯得尤爲重要,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講,在整個高職教育過程中,就業指導應該是處於核心地位的。本文擬就高職院校如何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一、就業指導的內涵及現狀

就業指導是幫助學生成功地實現就業和再就業的重要手段,是高質量、高水平的就業服務,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就業指導是指幫助學生尋求職業而進行的以方法性和技巧性爲主的指導,包括求職準備、求職心理、求職簡歷的製作以及面試技巧、交際禮儀等各方面的指導;廣義的就業指導除了包含狹義的內容之外,更主要的是從社會需要出發,對學生的政治立場、思想道德、身心修養、業務知識、文化藝術素養,以及學習、組織、管理、創新、協調、交流、表達等各種能力的指導,全面提升學生的內在素質。狹義的就業指導主要在學生臨近畢業時進行,而廣義的就業指導則貫穿於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涯。由此可見,從學生進入校園伊始,指導他們從適應社會和自身發展要求出發,努力培養和提高自身的全面職業素質,爲走向社會和創造未來打好基礎、積蓄力量,是高職院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基本要求。

就業指導最早起源於歐美。在20世紀初期的一些美國學校中,就業指導培訓的最初課程主要建立在簡單邏輯和常識的基礎上,而且主要依賴於觀察及資料收集技能。

如今在國外,就業指導在高校中往往處於中心地位。它以政府、用人單位、高校和大學生作爲就業指導的主體,以“市場就業制度”或“自由就業制度”爲基礎,配備專職人員在大學生中開展內容全面、形式多樣、方法先進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及時瞭解就業市場的變化,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和職業定向意識,提高學生的就業技能和就業方法。國外高校就業指導的形式主要有講座、報告、諮詢服務、模擬實驗和心理測試等,並利用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手段來收集整理並提供就業資訊。

新中國成立後很長一段時間裏,大學畢業生由國家統一分配工作,基本不存在就業指導的問題。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以後,隨着畢業生就業形勢的轉變,各大學相繼設立就業指導中心,初步開展了就業教育與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就業指導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畢業生的需求仍有一定的距離。我國現階段的就業指導工作還處於起步階段,整體水平不高,存在教材指導性不強、資訊來源不夠、就業指導工作流於形式、從業人員經驗欠缺等問題,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投入經費和人員配備、硬件設施與國外同等大學相比較仍明顯不足。

二、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幾點思考

針對我國目前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現狀,筆者認爲,提高我國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水平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努力:

1.辦學定位準確,合理制定符合實際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

就業爲國計民生之本。高職教育的科學發展觀公開申明“以就業爲導向”,就足以說明高職教育在其根本屬性上就是一種以國計民生爲本的教育。爲此也就產生了一種更本質的判斷——高職教育就是就業教育。所以高職院校一定要定位準確、目標明確、腳踏實地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增加實踐課的教學時數,減少純理論課的教學時數,本着理論夠用的原則,按照經濟全球化和市場化對人才的要求,逆向思維來設定課程。高職院校在教學理念上要轉變觀念,不要跟在普通高校的後面跑,要有自己的特色,在拓寬知識面、動手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學校要把技能鑑定和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透過分層次教學把實驗、實習等內容和相關工種職業技能的鑑定緊密結合起來,加大實踐性環節,突出能力培養;把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融爲一體,根據不同對象(工種)和班級,實行不同的培訓方式,突出外語、計算機、營銷、法律等知識的學習。"

2.形成全程就業指導體系,突破“短期培訓”的模式。

就業指導作爲指導學生獲得一種就業能力和麪向社會的生存能力的手段,不能僅侷限於爲畢業生的就業提供必要的幫助,更要爲大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終身就業能力提供幫助。目前,在開展就業指導教育時,一些高校任課教師只注重對畢業班學生進行求職擇業技巧性短期促銷的模式指導,如如何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繫、如何依託各種關係收集處理就業資訊、如何製作有份量的自薦材料、如何應對面試和筆試、如何把握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等等,而並沒有重視對學生整體的職業素質的教育,缺乏全程就業指導體系的理念。

目前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課只爲畢業班開設,作一些求職準備、求職心理、求職簡歷的製作以及面試技巧、交際禮儀等技巧方面的知識講座。這樣就容易把學生引向一個誤區:就業指導的內容是技巧性的、片面性的,可以透過突擊掌握,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準備。筆者認爲,爲了更好地發揮就業指導的作用,要逐步建立全程就業指導體系。具體講,從學生入學起就使之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目的,認清自己的發展道路,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作出全方位的規劃;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主體,制定不同的學習任務與目標,開設各具特色的就業指導課,適當引導非畢業班進行階段性的實踐活動,比如暑期社會實踐、平時的兼職等;同時,就業指導課的內容還可再具體化,針對某種具體職業,進行具體的指導。

3.改變現有的指導方式,加強實踐教育和案例分析。

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教育,不能僅僅重視就業指導的理論教育,而忽略了實踐教育和案例分析。目前,國內各高校就業指導教育主要以課堂理論講授爲主,很少組織學生到用人單位及人才市場參觀學習並進行必要的案例分析。所以就業指導普遍顯得單調,缺乏生氣與活力。其實,就業指導應該經常組織學生參觀學習或者邀請一些專業人士給學生開講座和案例分析,以提高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的興趣,加強指導效果。學校還應該針對學生個體提供相關的細化服務。首先,就業指導應逐步向個性化發展,建立學生心理、個性能力等方面的測評體系和檔案,幫助學生正確全面地認識與評價自己,並參照測試結果對學生進行指導,不斷調適其心理狀態,調整其發展目標;其次,就業指導應從低年級起,緊密結合實際,針對不同的學生提高其不同的職業素質,使之對將來的選擇有所準備。

4.加強就業指導從業人員隊伍的建設。

近年來,我國逐步建立起了職業指導師資格認證考證制度,但是這個制度還很年輕。教育部只是要求各個高校必須按一定比例配備專職就業指導工作人員,並沒有真正嚴格執行從業資格的准入制度。從發達國家的就業指導來看,從事就業指導與培訓工作的人員,大多數都接受過廣泛的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等知識的培訓,並且是在比較成熟的理論指導下開展工作的。因此,我國各高職院校要搞好就業指導工作,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培訓一定數量的專業人員,建立一支合格的就業指導隊伍。

5.充分利用網絡提供就業資訊,提高就業指導能力。

美國、加拿大等經濟發達國家的就業指導,很早就形成了國家、社會、學校、企業、家庭網絡化格局。日本的職業前途教育、蘇聯的職業定向教育、德國的職業諮詢也均形成了網絡化指導格局。我國應借鑑這些國家的經驗,搞好就業指導工作。

就業資訊是畢業生選擇職業的基礎,獲取足夠的資訊是求職的先決條件。收集資訊、擴大資訊渠道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資訊服務是最重要的服務,資訊化手段是最重要的手段。首先,要加快就業資訊網站建設,建立資訊短信服務平臺,充分利用網絡查找用人單位的最新需求資訊,透過網絡宣傳學校,推薦畢業生,向畢業生介紹就業政策,進行就業指導;另外,要多渠道聯繫用人單位,廣泛收集用人單位需求資訊,同時要對畢業生進行資訊指導,引導學生學會及時全面收集資訊,判斷資訊,選擇資訊,反饋資訊。可以預見,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透過網絡求職,應當是今後擇業和就業的首選方式。

綜上,隨着高職教育的不斷髮展,就業指導在高職教育過程中顯得日益重要。高職教育就業指導工作要轉變觀念,改變傳統教育方式,拓寬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以及擴展就業指導工作的時空,滿足社會和人才發展的需要。

就業指導課論文 篇6

摘要:由於大學不斷擴招,現在的本科教育逐漸從精英教育向大衆教育轉變。因此畢業大學生越來越多,造成了很大的就業壓力。是考研還是就業面對着兩難的選擇我們應該怎麼做?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 考研 綜合能力

時間轉瞬即逝,不知不覺間來到大學已經三年多了,正面對在考驗還是就業的十字街頭,是考研,還是就業,我們都很迷茫,不過這個學期,有幸的是老師給我們大四學生安排就業指導課,學時雖然不多,但是感覺受益匪淺。 回憶這幾次課程,每一節課給了我很深的印象,看似平淡無奇的一句話裏面裏面實際上蘊含着大學問,大道理。

“就業還是考研”難取捨。由於大學不斷擴招,現在的本科教育逐漸從精英教育向大衆教育轉變。因此畢業大學生越來越多,造成了很大的就業壓力。如果現在選擇就業,單單一個本科學歷含金量實在不是很高,能否成功地敲開意向的用人單位的大門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相當一部分大學生都考慮到了用考研的方式來減少和規避就業風險。一份初步意向統計表明:在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中,有86%的人表示曾經考慮過要考研。就業指導專家他們解釋道,雖然從2000年起,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數量也不斷增加,但是如此快速的增長不可能滿足更快增長速度的考研隊伍,因爲我國現有的研究生教育畢竟是進階別的精英教育,不可能成爲一種大衆化的義務教育。

這就意味着必定會有一部分一門心思想透過考研的大學生最終無法考上,從而也就錯過了就業的機會。再者,即使有一部分人透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那麼兩三年以後他們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式與現在一樣嗎?事物總在千變萬化,這種變化誰也不可能很準確地預料到。第三,研究生畢業後即使起點高了,但社會經驗和實踐經驗與已經就業數年的同行比起來,必定會顯得單薄些,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不利於就業。因此我們不能以考研爲幌子來逃避就業壓力。

200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532萬人,全國平均就業率爲70%。而2009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到610萬人,再加上100多萬曆年沒有就業的大學生,加之金融危機導致部分企業發展失利,求職人數的激增、經濟增長的放緩,使得中國應屆畢業生在就業問題上面臨着不同以往的難題,而去年不期而遇的經濟危機使得原本就困難的就業形勢雪上加霜,今年全國經濟雖然好轉,但是再加上去年的待業人員,就業形勢還是很困難的。

中國社會調查所最近在上海、北京、深圳、石家莊、鄭州、成都、瀋陽、武漢、廈門、哈爾濱、西安等地抽取一千位應屆大學生進行調查顯示, 10年大學生就業率整75%,調查樣本顯示,就業者總體滿意度爲近三成八,有三成五的人認爲工作一般,僅有約二成七的人表示對工作滿意。對現有工作不滿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質及內容、薪金待遇、人際關係三方面。反映出所學與所用之間,學校專業設定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對人際關係的不滿意反映學生初入職場時對社會的不適應,人際交往能力欠缺。此外,約七成一受訪者認爲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不好找工作。對於“對未來的就業前景是否存在焦慮情緒”的提問,有五成六的受訪者表示非常焦慮。 樣本顯示,最理想職業中,二成八的大學生選擇國家機關,之後是國有企業、科研單位、學校這些較穩定的企事業單位;還有爲數不少的大學生放棄繼續求職碰壁,選擇職業技能再培訓。選擇民營私企、自主創業的學生最少。

面對這麼兩難的境地,不少專家稱,“先就業再考研”也不失爲一種兩全其美的方法。在有較好就業機會的條件下就先就業,經過幾年的職場歷練後,就可瞭解目前的市場所需,市場缺什麼樣的人才,自己考研就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不至於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造成人力資源浪費;而且此時自己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不用太擔心考研而帶來的經濟壓力。究竟是選擇考研好還是就業好呢,就業指導專家指出這一點要因人而異,每個人的學習、身體和經濟等方面的條件都是不同的,關鍵是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來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而考研是否利於就業,至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是選擇就業還選擇考研,都必須要擺正自己的心態,認清自己的位置,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有利於自身特點的結果。

因此我們不管是考研還是還是就業都應該先提高自身的素質,不過對於自己的未來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要有目的的選擇應該提高的自己的哪方面的能力。

爲了能夠給在校大學生提供一個很好的參考在瞭解大量的成功人士後,將以後人生的所必須具備的能力總結出來,希望自己能夠時刻注意,將自己培養成一個具備綜合素質的人,也好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立於不敗之地。

一、解決問題的能力。每天,我們都要在生活和工作中解決一些綜合性的問題。那些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迅速作出有效決斷的人行情將持續升溫。

二、專業技能。現在,技術已經進入了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工程、通訊、汽車、交通、航空航天領域需要大量能夠對電力、電子和機械設備進行安裝、調試和修理的專業人員,特別的是我們城市規劃專業,只有擁有豐厚的專業知識,才能做出更好的作品。

三、溝通能力。所有的公司都不可避免地面臨內部僱員如何相處的問題。一個公司的成功很多時候取決於全體職員能否團結協作,城市規劃的設計與創作都是一個團體的合作,只有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再能在整個團隊中很好的承擔起自己的作用。

四、計算機技能。如果你能夠利用計算機滿足某個公司的特定需要,那麼你獲得工作的機會將大大增加。因此,在現在計算機成爲辦公必備工具的時候,能夠掌握良好的計算機能力,將使你擁有更多的機會。

五、培訓技能。現代社會一天產生和蒐集到的數據比古代社會一年的還要多。因此,能夠在教育、社區服務、管理協調和商業方面進行培訓的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六、理財能力。隨着平均壽命的延長,每個人都必須仔細審覈自己的投資計劃以保證舒適的生活以及退休後的生活來源。

七、資訊管理能力。資訊是資訊時代經濟系統的基礎,掌握資訊管理能力在絕大多數行業來說都是必須的。

八、外語交際能力。現在全球的大量資訊都是有英語進行印刷和儲存的,因此想要更快更好的瞭解世界新的知識,必須掌握外語,工作後的與人談判有時候也需要外語,因此掌握一門外語將有助於你得到工作的機會。

九、商業管理能力。生意就是生意,掌握成功運作一個公司的方法是至關重要的。這方面最核心的技能一方面是人員管理、系統管理、資源管理和融資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要了解客戶的需要並迅速將這些需要轉化爲商機。

總的歸納起來,我們要對自己練習兩點:

1、練內功策略:

2、練外功策略試想如果你在面試時,外在的長相容貌端正,服飾打扮整潔,言談舉止優雅和待人接物溫文爾雅,內在的包括知識修養非常高,思想品質端正,心理狀態很好和工作能力突出,面對一個談吐穩重、穿着得體、舉止大方、沉着老練、謙虛謹慎、文明禮貌的畢業生,求職能不要嘛。同時,擁有良好的專業知識考研應該也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

因此,不管是先就業在考研還是先考研再就業,先儲備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綜合技能是最爲重要的。只有掌握了豐富的專業知識,不管事就業還是考研,前途都將一片光明現在我們的未來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參考文獻:

① 大學生全程就業指導 王新文 南京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7月1日).

② 中國教育報. 大學生就業現狀面面觀. 丁義浩 劉玉, 2008.

③ 聯合日報 大學生就業:觀念決定前途 .王東昇2005 (2005-07-20).

④ 大學生就業指導 葛海燕 高橋 清華大學出版社; 第2版 (2009年4月1日).

⑤ 中國人事報 大學生怎樣提高就業能力 雲飛揚, 2005.

就業指導課論文 篇7

1、深入瞭解本專業所對應的行業領域的就業形勢,認真分析就業前景,結合個人實際,談談如何轉變就業觀念實現順利就業;

2、深入瞭解本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崗位對從業人員知識與技能、能力與素質等各方面的要求,結合個人實際,談談如何做好就業準備。

所謂物流,就是物質資料從供給者到需求者的物理運動。它包括運輸、儲存、搬運、分揀、包裝、加工等多個環節。該專業開設主要課程有:物流概論、市場營銷、經濟地理、國際貿易概論、管理學原理、商務英語、運輸組織技術、倉庫與配送管理、物流資訊管理等課程。

我們要想我們的職業生涯能獲得很大成功,首先我們應該明白成功的一般規律。美國的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斯曾經提出過一個成功的萬能公式:成功=明確目標+詳細計劃+馬上行動+檢查修正+堅持到底。從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看出,我們要想成功,一般我們要首先明白我們的目標和詳細的計劃。我們在職業生涯領域也是同樣。我們首先選擇一個最適合我們發展的行業和工作,然後確定我們的目標,同時對我們的整個職業生涯進行初步規劃,最後付諸行動,並且經常的對自己的目標和計劃進行檢查修正,最後堅持到底,定能獲得職業生涯的成功。

物流行業的就業前景一片大好-第三利潤源泉 就業前景喜人。物流業勢態與就業前景現代物流被企業界稱爲“尚未開發的新大陸”和“促進經濟增長的加速器”。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美國、日本、歐洲企業界流行一種形象和通俗的說法:把採取各種辦法降低物資消耗稱爲企業“第一利潤源泉”,把千方百計提高勞動生產率稱爲“第二利潤源泉”,把改進物流活動稱爲“第三利潤源泉”。

物流管理專業主要面向工商企業、物流企業、運輸倉儲服務企業,從事物流系統籌劃、運作、管理等第一線的管理工作。如:

1、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業務人員

2、從事物流業務處理的客戶服務人員

3、從事物流業務處理中的制單、審單等工作的表單作業人員

4、現代物流企業中進行商品配送、運輸調度的計劃調度人員

5、從事商品資料、配送客戶資料等工作的檔案管理人員

6、從事商品流通加工管理與操作的管理人員

7、從事進貨、理貨、發貨等工作的管理人員

8、從事儲位、庫存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員

9、現代物流企業的報關員

10、電子數據交換系統的操作人員

就我國物流業的現狀來看,絕大多數物流企業還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物流業務的操作過程中需要做一些裝貨、卸貨或搬運物品的工作,這就要求學生要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而現在的學生多爲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很難適應物流企業繁重的工作。

1、樹立良好的就業意識

人們進行就業準備是爲了能夠從事某種職業,承擔起某種職務。在就業準備的過程中,準備者不僅應具備相應的知識、能力和積極技能,進行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準備,還應瞭解社會中職業的性質和價值,掌握一定的職業的知識、樹立良好的就業意識。處於就業準備期的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意識,是就業準備的重要內容,它將對其則業和就業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那麼,當今大學生應該樹立什麼樣的就業意識呢?大學生應該樹立按專業就業的意識;大對口就業的意識;到艱苦行業、邊遠地區就業的意識;先就業後調整的就業意識等。

2、確定合理的就業目標和則業標準

所謂合理的就業目標,就是指選擇的職業即符合個人的特點,也符合社會需要,體現人職合理的匹配,能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知識,發揮個人優勢,多爲社會作貢獻的就業目標。今天大學生合理的就業目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就業的主要目標。對於一個特定專業的大學生,在目前的就業形式下,最大的可能是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職業。因此大學生應把能充分運用自己所學專業知識的職業作爲自己就業的主要目標,這既符合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又能充分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發揮專業特長。二是就業的次要目標。這是由社會職業結構的不斷變化,相應地對人才的需求隨之變化所決定的。這就要求大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利用課餘時間,透過自學等途徑,學習有關知識,培養能力,決定與自己興趣、愛好相一致的就業目標。要確定合理就業目標,就要求大學生合理調整就業期望值,優化自己就業的心理座標。

就業指導課論文 篇8

一、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

目前,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這一方面來自於擴招帶來的大學生畢業數量的絕對增長,一方面來自學校就業指導部門指導滯後,停留在只爲畢業生提供單一的就業指導,缺乏全面的系統指導三是大學生對個人和職業瞭解不夠,沒有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據中國人民大學近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目前52.9%的高校在大四才進行就業指導,只有17.6%的高校從大一就開始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僅爲就業準備的就業指導顯然不能滿足大學生就業的需要。由於大學生很少接受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也很難將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用於個人職業發展需求上。問卷調查顯示,205位大學生中不知道、不瞭解職業規劃理論的有125位,佔61.3%。這種狀況不利於大學生就業。

2.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職業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爲實現這一目標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西方國家的就業指導從學生上小學開始,其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完全意義上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應是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爲中心的全方位的就業指導,即與學生的個性相結合,與社會的發展需求相結合。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其對大學生樹立職業理想,瞭解自我及職業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二、以職業生涯規劃促進大學生就業指導

(一)豐富就業指導形式

傳統的就業指導限於就業服務,側重就業政策、面試技巧等,強調就業觀的重要性,屬於被動的感知,很難體現學生的主動參與,遠離職業生涯規劃。因此,應建立職業生涯諮詢室,爲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諮詢服務。職業生涯諮詢是學生心理輔導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解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實際問題。同時,還應建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網站,提供求職、擇業資訊,論壇交流等,引導學生根據職業規劃的需要,有選擇地利用網絡資源。

(二)規範就業指導的內容

常規的就業指導內容侷限在政策性的指導,缺乏深入的人力資源開發和職業生涯規劃,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爲本”的“個性化發展”教育理念, 也不可能實施科學的就業指導。因此,我們應該在充分認識職業生涯規劃重要性的基礎上, 積極創造條件開設專門的課程。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讓學生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知識與策略。

(三)完善職業生涯規劃體系

1.構建職業生涯教育體系

目前,大多數就業指導只針對畢業生,對非畢業生以及就業之外的環節缺乏指導與幫助。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貫穿大學教育的全過程,針對不同年級明確目標,突出重點,逐步形成比較完善的職業指導體系。對於大一新生,應着重就業形勢的認知及職業生涯的認識和規劃,對於大二、大三學生,應着重基本技能的培養,讓他們對涉及就業方向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有一個全面的瞭解,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特長和技能。同時還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他們接觸社會。對於畢業生,側重就業形勢、政策、方針的宣傳和擇業技巧的指導,做好就業前的心理調適,從容面對挑戰。

2.建立科學的測評體系。

大學生只有對自我進行科學的測評、客觀的評價,才能冷靜地設計自己的職業,確立正確的職業定位和發展目標。因此,建立科學的測評體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我們可以借鑑國外通行的某些測評項目和方法,再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測評體系,教育和幫助學生實事求是地找出自己的優勢,並正視自己的不足。

3.加強專業化隊伍建設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隨着社會的發展,對理論和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這需要學校培養一支專業化和專家化的隊伍,爲學生提供符合個性發展需要的職業規劃。一方面,要加強對就業指導中心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使他們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和程序,使其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要透過引進心理學或從事職業研究的專業人士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這些專業人士不僅能夠對學生進行科學的生涯規劃指導,而且還能幫助他們制定實際的職業生涯規劃。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就業指導不僅是指導大學生如何找工作,而是要指導學生如何根據個人特性進行職業選擇,更注重幫助學生髮現、培養自我潛能與創造力。因此,在當前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應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使大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發展方向進行學習,在順利進入人力資源市場後,能持續穩定的發展自己,貢獻社會。

就業指導課論文 篇9

摘要:近年來,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讓人們越來越關注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本文針對我國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並提出了加強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對策,以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增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高校;就業指導課;問題;對策

就業指導課程是高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主要的渠道,但當前的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還存在着很多問題。要切實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還需要推進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

一、就業指導課程模式現狀

在1995年,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在高等學校開設就業指導選修課的通知》,要求高校在大三或大四的時候開設就業指導選修課,並明確將該課程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系列。就業指導主要涵蓋三門課程――就業指導、生涯發展以及創業教育。爲了加強就業指導的連續性,全程就業指導課程要求從大一開始就對學生進行鍼對性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擇業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二、就業指導工作的問題

1.課程開設不均衡,沒有科學整合教育資源。大學一年級是學生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重要轉折點,爲了讓學生更加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正確認識瞭解自己以及自己所學的專業,很多高校在大學一年級時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大學二年級或三年級時開展就業指導課和創業教育課。而目前,就業指導課較爲成熟,生涯發展課日趨完善,創業教育課急需加力。

2.課程安排隨意性大,規範化制度不完善。高校對就業指導課程的安排沒有統一規範化的要求,導致學時不一,學期不一,學生不一,機構不一。學時不一即有的學校是32課時的課程,而有的民辦院校卻沒有相關安排;學期不一即有的高校開設七個學期的就業課程,而有的高校只開設一個學期的就業課程;學生不一即有的高校面對本科生和專科生,而個別高校還面對研究生;機構不一即管理部門有些混亂,有些高校是就業指導中心主管就業指導課程,有些是社科部負責就業指導課程等。

3.授課方法單調,缺乏個性化輔導。多數高校開設的就業指導課程以教師的說教爲主,而不是以學生爲中心的課堂,內容枯燥,針對性不強。或者較爲常見的方法就是就業指導講座,以灌輸爲主,缺少反饋,缺乏針對性和個性化輔導。

4.專業化程度不高,師資整體水平有待提高。發達國家對就業指導人員有很高的專業性要求,必須是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畢業和受過專業培訓的人員。而在我國,教授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師隊伍規模和整體素質卻與實際工作相差甚遠,缺少學科專業依託。

三、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幾點對策

1.提高就業指導人員素質,加強就業指導隊伍建設。高校應該重視對就業指導師的培訓,提升就業人員的素質。擔任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師還應有企業的實際工作經驗。此外,高校可以邀請企業有經驗的人員來學校擔任學校的就業指導師,加強就業指導隊伍建設。

2.因材施教,實現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就業指導教師還應該結合學生的個體情況進行個性化就業指導。首先,就業指導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家庭情況、學習規劃、職業發展等進行分類指導。其次,還可以進行預約諮詢,諮詢可以以面對面或網上諮詢的形式展開。

參考文獻:

李琦.高校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思考[J].高教論壇,2010(6).

就業指導課論文 篇10

隨着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社會各個領域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逐步實現智能化的發展,這種環境背景下,要想獲得好的就業,就需要加強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明確新形勢下大學生羣體的變化情況,瞭解當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不足,針對性地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進行調整與改進,給予大學生科學的指導與幫助,使其能夠明確自我發展的方向以及目標,能夠在合適的工作崗位上綻放光彩。本文就對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對策進行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

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對策

一、引言

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其實就是政府的人力資源保障部門以及下屬的人才市場、高校學生處、就業指導中心等對高校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傳統的就業指導方法存在着同質化的、程序化的特點,當前就業市場逐漸實現資訊化,並日趨完善,在這種新形勢下,傳統的就業指導方法是無法滿足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羣體的就業需要的。所以需要一種滿足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羣體特點的就業指導方法,使就業指導的內容更加豐富,涉及的單位更廣,發揮的作用更大。

二、移動互聯時代對大學生羣體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第一,機遇。學生生活層面。大學生是移動互聯網應用的主要羣體,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都會使用到互聯網,比如學生之間的日常休閒娛樂、出行訂票、網上訂餐等,使用互聯網能夠使其生活更加便利。同時互聯網的應用也使得大學生的生活方式發生轉變,這種變化是大學生所接受和認可的,而且在大學生的影響和帶動下,其他羣體也開始應用互聯網,使其應用更加廣泛,爲人們的生活、學習以及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學生思維模式層面。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得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得高校學生的思想意識以及行爲等也逐漸開放,相比於上一輩,他們的思想認識更加新奇,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對於問題的看待和處理方法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其思維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此外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變化也涉及他們的職業觀念,學生在就業時自我認識比較強,他們知道只有強化自己的素質水平以及實踐技能才能夠被社會所接納,才能夠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找到好的、合適的工作崗位。對於大學生思維方式的變化需要高校就業指導的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審視,對其就業指導的內容以及方法進行科學的調整與設計,瞭解學生的就業指導需要,並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方法進行就業指導。知識獲取渠道層面。移動互聯網時代,知識獲取的方式逐漸發生變化,並呈現出一定的特殊性,大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依舊是閱讀,新媒體時代,閱讀逐漸發生成爲立體化的閱讀方式。新媒體時代,閱讀注重將文字和讀者作爲中心,傳統的閱讀方式注重的是傳統媒體對於資訊的採集與發佈,新媒體時代注重的是讀者參與到閱讀中,並實現良好的互動,實現參與性的閱讀。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閱讀是一種“淺閱讀”。資訊技術的發展使得資訊量逐漸增多,大學生要想在更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資訊,一般不會深入的閱讀,只是瀏覽性的閱讀。“淺閱讀”通常是由於學生的興趣引起的,學生更加註重的是感官上的享受,對於閱讀的實際效果以及知識性內容並不重視。此外,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知識獲取的方式還呈現出“雜閱讀”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網絡化的閱讀速度逐漸加快,具有一定的跳躍性,並且網絡上的閱讀不會受到時間以及空間的侷限,使得讀者閱讀的內容比較寬泛,甚至出現一些低俗的閱讀內容,影響讀者的閱讀品味。總而言之,大學生的知識獲取方式的變化也使得就業指導工作遇到了一定的挑戰。

第二,挑戰。移動互聯網時代也給大學生羣體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影響着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容易出現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以及崇洋媚外等不良的思潮。集體主義淡薄,個人自由主義氾濫。此外網絡上還有很多不良的黃色資訊以及擾亂政治經濟的黑色資訊,使得大學生的政治思想傾向出現偏差。

三、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分析

第一,指導模式缺乏創新。通常來講,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方式主要是就業資訊的獲取、面試指導、人才招聘會以及就業報告會等。就業資訊的獲取就是教師指導學生透過線上、線下等多樣化的方法獲得就業求知的資訊。面試指導就是爲大學生模擬真實的面試場景指導學生的面試行爲。人才招聘會就是邀請企業到學生舉辦招聘會。就業報告會是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召開與就業有關的專題報告會。這些方法都是傳統的就業指導形式,這些方法雖然對於學生的就業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就是活動的指導者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不足,學生在就業指導中處於被動地位。而且傳統的就業指導缺少人性化的理念,在指導過程中缺少針對性,千篇一律,不能滿足時代發展對就業指導提出的要求。

第二,指導內容過於單調。對國家的就業政策進行解讀、提高學生的面試以及資訊獲取能力是目前高校就業指導的主要內容。高校會爲學生講解國家以及地方的出臺的大學生就業政策、落戶政策等,爲靠公務員、村官以及事業單位的學生梳理流程。此外還有對學生進行簡歷製作、面試着裝以及溝通等內容指導。這些就業指導內容只能解決就業過程中的一部分內容,不能從根本上爲學生解決就業問題,也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對就業方向。移動互聯網時代,就業指導內容應更加寬泛,傳統的就業指導流程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而且新時代學生在就業時不再一味地考公務員、考事業單位,他們想自主創業、出國深造等,如果就業指導內容依舊侷限於考試上的指導,會使指導效果受到嚴重的影響。

第三,缺乏專業的就業指導團隊。高校就業指導人員是就業指導工作開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就業指導人員的能力水平將對就業指導工作的效果產生直接性的影響。近些年來,高校加強對輔導員依舊就業指導人員的培訓,教師隊伍的理論以及實踐能力在不斷提升,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目前教師隊伍達到的能力水平還不夠。現階段,高校就業指導人員的知識結構更新緩慢,而且比較單一,簡單的培訓一下輔導員之後,其就變成了就業指導人員,這種能力水平的教師是不能滿足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就業指導的實際需求的。需要指導教師能夠科學的、充分的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手段對學生的就業指導進行深入的學習與研究。

四、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對策

第一,創新就業指導方法。新時期,爲達到理想的就業指導目標,實現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必須創新現有的就業指導模式,其中“第三屏”就業指導方法稱爲正確之選。“第三屏”與電視屏幕、電腦屏幕有區別的,將手機作爲主要代表的“第三屏”,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第三屏”已經成爲資訊的重要載體,也是大學生進行資訊溝通交流的主要手段。在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第三屏”的積極作用,將就業指導與互聯網相結合,促進就業指導的有效性,能夠對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以及失業情況等進行分析,對學生進行鍼對性的、準確性的指導。同時將手機作爲主要的載體,在就業指導中進行“第三屏”資訊化建設,實現就業指導的微信、微博等軟件平臺的建設,這樣學生能夠透過手機會當前的就業形勢、相關數據等資訊進行及時瞭解,能夠對就業理性地對待,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以及目標,爲就業做好準備。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應努力實現“第三屏”的資訊化建設,提高就業指導的水平,使就業指導實現現代化的發展。

第二,豐富就業指導內容。新形勢下,要對大學生的就業進行科學的指導還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就業指導內容,這是需要做的首要工作。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更加青睞於不受時空限制的資訊傳播方式,願意從手機中獲得豐富、趣味性的資訊,喜歡碎片式的資訊獲取和閱讀方式。對於大學生的這一特點,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應加強內容的豐富與更新,不能只是單純的對國家的就業政策、現狀以及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大學橫村官的考試流程等進行講解,這些枯燥的內容與時代發展是不相適應的。新時期,學生更願意聽到的是高校對於未來就業以及行業發展趨勢和前景。

第三,重視就業指導團隊建設。加強就業指導團隊建設,強化其能力水平。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人員的素質主要包括對移動互聯網的認識、對網絡資訊的判斷能力、使用互聯網的技術水平以及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傳播能力等。大學生就業指導人員是否具備這些能力對於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就需要努力提高就業指導人員的能力水平,積極促進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高校應加強就業指導中心教師的培訓,使其更好的瞭解、參與和使用移動互聯網技術,讓他們使用微信、微博,努力接受新鮮事物,學習新知識,結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特點對就業指導方案進行優化設計,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線上以及線下的求職招聘,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實現高效的就業指導。

五、結束語

當前移動互聯網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其應用範圍也逐漸廣泛,對傳統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產生了一定的衝擊。移動互聯時代下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進行優化和調整是十分必要的,有助於大學生的發展與進步。爲此高校應明確移動互聯網時代發展的特點,加強“第三屏”資訊化建設,豐富和更新就業指導的方式與內容,全面提升就業指導教師的能力水平,使得傳統的就業指導不足得到彌補,使大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失業情況等有全面的認識與瞭解,明確自我的發展方向,爲今後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就業指導課論文 篇11

【摘要】

殘障大學生可謂是特殊人羣中的佼佼者,他們並沒有因爲自身先天或後天的缺陷而自暴自棄,相反,透過不懈的努力而獲得了公衆的認可,並因其特殊的成長經歷而備受關注。市場經濟體制中競爭機制的滲透,使得大學生之間的就業競爭不斷加劇,加上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導致當代大學生面臨着嚴重的就業難問題。目前,就業指導已被納入大學生教育的重點科目予以開展。本文在對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現狀作出分析和論述的基礎上,就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及其對策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

殘障大學生由於其特殊的成長經歷,所以其較之普通大學生具備更強的心理素質和精神品格,這爲其成功就業做好了鋪墊。與普通大學生一樣,殘障大學生也有透過就業實現人生價值、職業價值的訴求。但是,殘障大學生因爲自身生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又存在着較爲明顯的心理問題,面臨着更加嚴峻的就業困難問題。根據和諧社會主義建設要求,我們應該給予殘障大學生就業更多的關注和指導。有關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方面的研究,也日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一、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是高校開展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的主要依據,其合理性和全面性直接影響了教育的實效性。殘障大學生屬於大學生羣體中較爲特殊的一部分,他們不僅面臨普通大學生存在的就業難問題,同時還存在更加嚴重的就業心理問題。但是,現階段大多數高校所建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中,常常偏重於專業理論知識教學,而忽視了對大學生就業心理的輔導。由於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體系中內容建設的不全面,對大學生實施的集體主義、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針對性、目的性,不僅造成了大學生時間、精力上一定程度的浪費,還對他們未來的就業實踐造成了誤導。素質教育着重強調大學生身心的全面、均衡發展。心理教育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中的缺失,不利於教師對大學生個性的掌控和應用。尤其對於殘障大學生而言,教師方面心理關懷的缺失,影響了其對自身及就業價值的認識,面對就業問題難以維持積極的態度,作出正確的處理決策。此外,部分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內容設定缺少指導性、新穎性,只是單純地進行空洞的理論知識教學,不能成爲殘障大學生就業實戰中行之有效的策略。以大學生就業政策傳導爲例,僅僅是簡單地進行政策法規堆積和羅列,缺少系統規範的處理,不利於大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課程模式。經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當代大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程的需求集中體現爲全程化指導和個性化指導。然而,在就業指導課程實踐的過程中,有些高校由於對此項工作重視不足,所開展的項目大多針對高年級畢業生進行,卻忽視了在整個高校教育過程中的滲透。大學生正確就業意識和認知的養成是一項循序漸進的工程,並非一蹴而就。短時間內集中進行大學生就業指導訓練,難以取得良好的收效,而且也不利於大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制定。相較於普通大學生,殘障大學生面臨着更加嚴峻的就業難題,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毫無信心可言。入校初期就開展就業指導活動,有利於形成殘障大學生正確的就業認知,這對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也有極大的益處。反而言之,學習信心的提高,將會使殘障大學生更全面、更深刻地掌握專業技能,也爲其未來成功就業提供了基礎。除此之外,部分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還存在教學方式方法亟待創新的問題。相關教師教學缺少對因材施教、以人爲本等素質教育觀念的滲透,採用統一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對不同大學生個性特徵、成長背景以及學習專業的考查,久而久之影響了大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開展的教學活動形同虛設。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指導性、針對性的缺失,導致教學實效不盡人意。

(三)師資建設。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作爲教學活動的主導,其具備的職業素養和業務能力直接影響了教學實效。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專業化師資隊伍匱乏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數量與專業。隨着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普及化發展,高校生源數量不斷增長,由此暴露出了嚴峻的教師人員數量不足的現象。有些高校爲了緩解教師與學生數量不對等的矛盾,由就業指導中心教師、學生處工作人員或學院負責人等出任大學生就業指導一職。但是,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這些教師身兼數職,難以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做到面面俱到、得心應手。另外,高強度、高密度的工作佔用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很難再抽出額外的時間認真準備就業指導課程,也沒有時間參加校內外組織的培訓活動。縱使這部分教師可能擁有十分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由於後期培訓不足,導致他們專業知識及技能上的落後,難以提供完善的就業指導服務。很多高校就業指導中心教師還存在運用殘障人士特有語言等技能匱乏的問題,造成與殘障大學生溝通不順,進而影響了就業指導的效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相關教師特殊技能的匱乏與其他大學生溝通上的差異而出現困難,還容易引起殘障大學生的自卑心理,導致他們由於自身的缺陷而自暴自棄,不利於其身心健康成長。

二、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對策

結合分析,現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以下幾種建設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對策,以供參考和借鑑。

(一)完善內容設定。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育是一項龐雜的工程,涉及到衆多學科知識的運用。在現有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基礎上,高校應該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優化其內容設定,指導相關教師進行系統化、層次化處理。具體而言,大學生就業指導內容應該隨着經濟市場需求的變化而變化,不斷補充和完善對當前就業形勢發展的分析,以保證就業指導的時效性。同時,對於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而言,相關教師還需要結合他們的個性特點和專業不同,合理地開發教學課程項目,給予他們最深切、真實的關懷,從而指導其更好地應用於就業實踐。另外,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還要着重注意心理素質教育的融入和滲透,認真分析殘障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本質,有意識地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排解他們的苦惱,幫助其樹立良好的心理素質。資訊化時代背景下,就業指導教師要善於利用網絡媒體的優勢,搜尋與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相關的資訊,並經過系統化處理後融入到課程內容體系當中,以擴展殘障大學生的就業視野,使之認識到市場經濟條件下就業的廣泛性,從而增強他們擇業、就業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在就業指導課程內容表現形式上,要兼顧殘障大學生生理上的缺陷,爲其提供盲文、音頻等,讓他們擁有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

(二)優化指導模式。爲了讓廣大大學生能夠儘早瞭解和重視就業問題,並使之合理地規劃與定位職業發展,應實現就業指導全程化。所謂的全程化就業指導,是指在大學生的入學初期就進行就業指導滲透,透過師生交流、專題講座、專家報告等活動,針對各年級階段的大學生開展就業指導教育,樹立他們正確的價值觀、發展觀和擇業觀,爲其未來成功就業做好鋪墊工作。與普通大學生一樣,殘障大學生同樣希望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去學習並由此實現自己的職業價值。但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使得殘障大學生面臨着更加艱難的就業問題。對此,高校應該儘早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在保護殘障大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使之深刻認識到市場競爭的殘酷性和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激勵他們在更加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幫助他們制定切實可行的職業發展規劃。在此過程中,就業指導相關教師要秉持一視同仁的態度,給予殘障大學生更加全面、深切的關懷,注意對其評價方式的優化與創新,透過相對溫和的言語給予他們指導和激勵。除此之外,鑑於殘障大學生存在生理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問題,有條件的高校應該開設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特訓班,爲之建設針對性更強的就業指導課程,將因材施教、以人爲本等素質教育理念落實到實處。

(三)加強師資建設。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的主導地位得以確立,其專業化建設尤爲重要。因此,師資建設亦應作爲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重點項目予以實施。針對就業指導師資力量不足現象,高校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整合校內建設資源,積極引進優異教學人才,以滿足擴招的需求。在此過程中,高校需要建立可行的發展規劃,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有意識地進行擴招,滿足學生受教育需求的同時,保證教育實效。同時,高校還應該根據教師們的日常表現,給予他們適度的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幫助其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激勵他們投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教學研究上。除此之外,高校還應該定時定期開展培訓活動,及時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提高他們的專業化水平,樹立其良好的職業責任和教育理念,並督促他們付諸於實踐。對於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也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懷,培養相關教師一定的特殊語言溝通能力,大力推廣素質教育理念,使之與特殊大學生羣體建立和諧穩定的師生關係,以此來促進全體大學生的發展,實現自身的教育價值。值得提出的是,教師作爲教育培訓的主體,單純地依靠學校培訓還難以滿足綜合素質提升的需求,因此需要相關教師樹立正確的終身學習意識,透過不同途徑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

三、結語

總而言之,建設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由於個人能力有限,加上各院校就業指導實踐存在差異,本文對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希望教育界其他學者給予殘障大學生成長更多關注,結合當前經濟市場就業發展趨勢和高校就業指導教育實際,提出更多完善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建議。

就業指導課論文 篇12

一、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的主要因素

(一)高校指導力度不夠

對於大學畢業生來說,他們大多數都是第一次就業,沒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在校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社會所需不相符,專業技能掌握得不夠到位,與社會實際就業情況之間有着很大的區別,很多學生由於不能儘快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而無法順利完成就業。而對於高校來說,畢業生就業情況的好壞直接關係着學校的知名度、聲譽與社會影響力,也關係着高校未來的發展,所以,高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勢在必行。就業指導工作主要表現在“就業安置”思想上,它的終極目標是提升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的目的。然而,我國很多高校在對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上還存在很多不足,實踐不能與現實接軌。當前,從事學生就業工作的學者們亟須解決的一個問題是怎樣才能高質量、高效率地提升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使他們能滿足當前人才市場與企業所需。

(二)社會勞動力市場飽和

1。勞動力市場比較封閉,存在一定的不公正待遇。我國目前勞動力市場的封閉性指的是就業資訊的強關係流動性。權利的一種表現手法是資訊,它在國內缺乏應該存在的公開性與流動性。各種資訊被圈禁在指定的範圍內(規定的範圍內或強社會關係之間)進行流動,就業資訊也是如此。對於那些缺乏社會關係的大學畢業生,因爲無法瞭解就業相關資訊與社會資源的支援而與合適的工作失之交臂。2。社會正處於轉型階段,勞動力的需求相對較少,經濟發展的層次也比較低下,對高端人才的需求也不是很多。我國的國民經濟結構正處於戰略性調整時期,傳統企業已從當前的數量擴張轉變爲追求一定的質量與效益問題,所以需要轉崗分流。這使得經濟發展所需的勞動力大多數都是低層次的廉價工人,對於那些技術人員、管理人才、科研人才等的需求卻不是很充分,勞動力市場無法接納那些高校迅速擴張而增加的大學畢業生。在從中央到地方近幾次的機構改革中,分流人員大多在事業單位之間找工作,但是事業單位因爲經費不足、編制的有限性等自身也面臨着精簡裁員的問題,特別是最近幾年各個省市都不斷出臺了相關事業單位改革的方案,進一步減少編制人數、縮減進入事業單位的人數。此外,國有企業因爲自身經營體制不足,市場結構也不完善,加大了個人創業成本的費用,這些都會影響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熱情度。

(三)大學生自身缺乏良好的就業理念

現在,很多大學生沒有一個科學準確的自我定位,對未來比較迷茫,沒有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與動力,他們還沒有感覺到就業的嚴峻性,心中缺乏危機觀念。大多數畢業生基本沒有對自身的個人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等進行科學評估,在選擇工作中往往只是意氣用事,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在工作中高不成低不就,大多不願意從基礎開始做起。大多數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面對大量的招聘資訊不知怎樣抉擇,盲目地亂投簡歷。根據調查顯示,現在大約有70%的大學生沒有一個明確的就業規劃,使得他們在就業中缺乏競爭意識,離職的比例也在持續上漲,很難做到人盡其才和人職相符合。很多學生在大學四年期間沒有考慮到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在校期間只是機械地完成理論教學任務。等到臨近畢業的時候才發覺自己與用人企業之間的差距,各方面的綜合素質都不能滿足用人單位之所需。找工作的普遍盲目性,在校期間對本專業的掌握不充分,求職時對企業所設的崗位不熟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與未來的發展。

二、基於人力資本的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最優方案

(一)樹立“以人爲本”的'教學觀念

“以人爲本”也就是以人爲核心,以人爲動力,以人爲基本出發點。高校就業指導中心應以學生就業爲中心,在傳承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上,樹立使“人自由全面發展”的教學觀念。人生的最崇高目標是爲滿足他人和社會所需而做出的各種貢獻與服務,做到這些才能更好地表現出人存在的真正價值與意義。這對於畢業生養成積極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以人爲本的理念應該與高校的就業指導的目標達成一致,不斷滿足畢業生的相關需要、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各方面的發展,極大地實現人職匹配的原則。在對人的主體地位肯定的基礎上,說明人存在的真實含義。幫助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擇業觀與堅定的理想信念。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開展的主要目的是針對人的工作,在指導中應用道理來說服人,用感情去打動人。要做好求職困難學生尤其是就業與家庭都比較艱難的雙困戶的指導扶持工作,以使學生們高質量、高效率的就業。爲學生們做好職業心理健康教育,爲他們在學習、擇業與創業上指明一定的方向,使他們少走彎路,順利就業。

(二)構建完善的就業指導機構體制

人力資源開發指的是一種內涵型的開發,它主要強調的是人力資源的質量的強化。高校的就業指導也應該做到上述目標,重視對學生的專業技能與技術的開發與培訓。有針對性地開設相關的開發培訓教育活動,全方位地強化大學生的專業基本素養。以學校的就業指導部門作爲業務指導部門,讓學校與各院系的學生管理人員當作就業指導的核心師資力量,逐漸演變成一個科學合理的就業指導機構體系。學校的相關就業指導部門應該多方合作,共同促進學院的就業指導工作的順利實施,各院系學生管理人員應根據不同專業的特徵分門別類,逐一進行指導,將就業指導工作納入到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對就業指導人員進行專業化的培訓,爲其打造一支專業化與科學化爲一體的師資隊伍,對社會就業市場與人才供求關係的變化要進行仔細調查研究,科學預測當前市場的最新變化動態,使指導工作變得更加科學化與具體化。

(三)改變畢業生的就業理念

透過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逐步強化大學生關於就業的危機理念與主動意識,增強大學生的就業自主性。首先,對學生進行個性分析。個性分析主要指的是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氣質、性格等與職業相關的主要層面。高校就業指導部門可以一對一對其進行輔導等爲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學生透過這種個性化的指導,在求職過程中才能保持良好的就業心態,明確自身的職業生涯目標,高效率地完成就業工作。其次,重視特殊學生的就業工作的指導。高校中由於出身背景的不同,大學生的經濟狀況也是參差不齊,有些學生想要自主擇業、出國深造、考研等,對於這些特殊類型的學生,高校應該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爲他們設定專業化的就業指導工作。透過爲他們創造各種創業環境,減輕大學生的創業中所遇到的各種阻力,減少創業的成本費用,鼓勵與支援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在正確處理好就業問題的同時,爲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與平臺。

(四)構建科學的資訊平臺

增強就業資訊收集工作的力度,科學準確地蒐集相關就業資訊,注重從就業市場來分析問題,以使資訊蒐集工作變得越發具體化與高效化。作爲大學生大學期間明確自己學習方向、考取各種技能證書和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依據是就業資訊,也是大學生得以順利就業的基本出發點。高校只有充分掌握多方就業資訊,才能在人才培養工作上做到有張有弛,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強化大學生在人力資源市場佔據着一定的競爭優勢。高校應將就業資訊的蒐集、整理與預測工作當作就業指導工作的主要日常工作內容。高校應與各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以及人事代理機構構建良好的相互合作機制,充分運用高校有利的社會資源。如果條件許可的話,可以引薦優秀的畢業生到相關企事業單位進行見習或者應聘。資訊蒐集工作還應該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意識觀念,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個性特徵與興趣愛好等選擇適合他們的職業。與此同時,高校可以運用就業資訊網給用人單位與畢業生提供資訊查詢、網上交流等資訊,與用人單位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爲他們定期輸送優秀合格的畢業生。高校可構建用人單位招聘資訊庫與畢業生求職資訊庫,可以藉助一些宣傳欄、網絡等媒介搭建就業資訊共享平臺,促進就業工作的順利實施。

就業指導課論文 篇13

摘要:

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是近年來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文章從認識誤區、整個社會就業現狀和高等教育本身三方面分析了就業難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政府、社會和高校,包括畢業生本人共同解決的相應對策思路。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創業

自1998年的高校“並軌”、擴大招生開始,可以說我國高等教育邁入了空前的跨越式發展階段。高等教育產業化已成爲不爭的事實。大學生畢業,能否順利進入社會、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即畢業生就業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每年特定時間都會成爲各大媒體的焦點。大學畢業生就業不僅關係到每個學生的前途,還直接影響到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更是關係到我國社會人力資源和經濟發展狀況的一件大事。

1.大學生就業難原因何在

1.1認識有誤區

(1)擴招惹的禍。20xx年是高校擴招後的第一個畢業生高峯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從20xx年的145萬猛增至212萬人,20xx年再增68萬,達280萬人,到20xx年,進入就業市場的高校畢業生可能將突破340萬,畢業生就業形勢的一年緊過一年。於是,許多家長和學生抱怨:都是擴招惹的禍!

我國大學毛入學率雖已接近國際公認的高等教育大衆化15%的起點指標,但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佔總人口的5%左右,與發達國家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0%~50%以及從業人口中高學歷比例1/3相比,中國的大學畢業生遠未到過剩的程度,我國大學畢業生的飽和性失業是不存在的。教育部對部分高校6000多名畢業生擇業行爲的調查顯示,期望在沿海開放城市就業的學生高達66.67%,僅有6.37%和2.59%的人選擇內地省會城市和中小城市,至於鄉鎮、農村及邊遠地區幾乎沒有人願去。可見畢業生就業難、人才過剩只是相對過剩,相對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業和大公司而已,在廣大農村地區和西部地區,則是絕對不足。

(2)大學畢業必然是精英。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高等教育正在實現幾十來的精英教育向大衆教育的轉變,越來越趨近大衆化。而廣大學生及其家長對畢業生就業的看法依然停留在十幾年前精英教育階段的觀念上:只要大學畢業,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個體面的工作。因此,畢業生及其家長十分強調單位的性質、行政級別(或企業規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點待遇等。所以觀念不能及時革新,思想不能與時俱進,是畢業生就業難的癥結所在。剛畢業的大學生從各方面來看創造出的價值都是有限的,因此應理性地給自己一個較爲準確的定位。

(3)高學歷等於高就業能力。這是目前我們社會的普遍誤區。用人單位人才高消費,學生和家長盲目追求高學歷,誤以爲高學歷等於高的工作能力。事實上,知識是頭腦中的經驗系統。能力是與活動要求相符合並影響活動效果的個性心理特徵的綜合,是個體固定下來的概括的心理活動系統。二者的發展並不一致,知識與就業能力、學歷與就業能力之間不能劃等號。

高等教育是學術性、專業性教育,既可以是學術性的專業教育,也可以是職業性的專業教育。我國高校長期以來形成了過分偏重學術性專業教育的特點,因此這種教育下的高校畢業生更容易出現知識與能力發展的不平衡。就業需要的是相關的職業素質和能力。將所學知識轉化爲職業能力,這些顯然是相當一部分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畢業生所缺乏的。

1.2整個社會就業現狀差強人意

失業是一個社會問題,主要與一個國家就業需求狀況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國家經濟政策失調有關。我國正處於轉型期,政府機構改革和經濟體制轉軌迫使國有單位減員增效,吸納能力大幅下降。整個社會就業形勢日趨嚴峻,中國的勞動力市場目前面臨來自約1400萬國企下崗失業人員、1.5億農村富餘勞力和近1000萬城鎮年度新增勞力的巨大壓力。政府一直在努力透過發展服務業等多種途徑緩解壓力,但據權威預測,中國未來3~5年,每年城鎮需安排2200~2300萬人就業,即使經濟保持7%~8%的增長率,仍會出現每年上千萬的“工作缺口”。在社會就業市場的吸納能力沒有相應增長的背景下,我國高校大規模擴招後的本科生相繼畢業,一年多於一年。因此,畢業生就業問題顯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

1.3高等教育本身存在問題

我國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計劃經濟痕跡依然濃重,沒有與市場“零距離”接觸。首先高校培養層次比例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各層次就業率與同期招生數層次結構呈反向,研究生供小於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專科生供大於求。其次,高校現有學科專業結構存在問題。學科專業供求錯位,專業設定趨同化、集中化,這樣勢必造成課程結構的僵化,閉門造車,脫離實際。學校不能以市場需要、知識結構需要爲導向,學科專業結構、課程結構急需調整。第三,重學術教育輕職業教育。不管什麼類型、什麼層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綜合性研究型大學靠攏。畢業生多數要走向生產第一線,而學校辦學的指導思想和課程設定都偏重學術性,忽視學生就業所需的職業技能培養,學校教育與市場要求的嚴重脫節。

2.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對策思考

2.1政府: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

首先,政府應加快經濟發展,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其次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淡化戶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淡化單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戶口、檔案管理和勞動保險等方面給予相應配套的社會保障。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西部地區就業,鼓勵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擠佔就業機會,而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爲社會帶來就業的機會。政府應出臺鼓勵各種資本對畢業生新創高科技實體進行投資的傾斜政策;設立大學生創業基地,併爲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諮詢、市場分析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審批手續、金融貸款、工商登記、稅收等予以特殊優惠。

2.2社會:觀念與時俱進,服務實在周到

我國社會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勢在必行,必須徹底擺脫長期以來固存於人們頭腦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級等封建思想的束縛,真正認同勞動者無高低貴賤之分的觀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會意識。同時實實在在地爲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服務。

畢業生更應當根據人才市場供求狀況適當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大學既培養社會精英,也培養普通的社會勞動者,“北大才子賣肉”很正常。經濟發達地區和熱門行業畢竟是少數,其吸納畢業生的能力有限,而相當一部分不被大學生看好的地方和行業,卻對大學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時建議建立全國性的就業資訊網絡,加強社會需求預測研究和報告,真正爲畢業生提供細緻周到的就業服務。

2.3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刻不容緩

(1)畢業生就業情況已成爲衡量高校辦學成效的重要標誌。教育部每年公佈的各大高校就業率必然給學校施以壓力和動力,學校只顧教育不管就業行不通了。

(2)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職業能力之縫誰來填?目前情況下高校得擔此大任。高校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緊密結合。專業設定、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反饋”、“高校生源報考錄取比預警”等系統,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制定擴招規模;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定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

(3)發展職業培訓機構,大膽嘗試校企聯姻。剛從學校裏出來的學生除了動手能力弱外,表達溝通能力也普遍存在問題。學校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商務禮儀、心理健康、與人溝通、融入團隊等內容。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結合起來,真正使畢業實習起到縮小、彌合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之縫的作用。

(4)高校應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給就業指導工作重新定位,成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部分,作爲對學生的人生指導,滿足學生對於人生髮展和職業生涯設計的需求,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始終,既彌補以前就業指導的不足,又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加強就業指導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構建適應社會發展的就業指導體系,建立完整的就業指導目標、指導內容,形成有效的就業指導方式和手段,逐步推進在整個大學期間的就業指導,並且在就業指導的同時推進對學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學生對素質教育的認同度和參與的積極性。

(5)自主創業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體系改革的一個方向,也給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學習的“第三本護照”是創業能力。重視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並將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規化、制度化成爲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趨勢。

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透過各種可利用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創業者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並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創業教育應注重對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使學生由被動的就業觀念轉變爲主動的創業觀念,鼓勵學生將創業作爲自己職業的選擇,並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興趣特長相結合,創造出自己所期望的價值。自主創業是個體在解決就業問題上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形式。目前,上海市已出臺了大學生創業培訓試行方案,並首次設立了專門針對應屆畢業生的上海創業教育培訓中心,其創業培訓規劃包括入門培訓、實務與創業培訓、個性化輔導和開業跟蹤扶持。大學生創業培訓實施政府補貼,由勞動保障部門委託具有資質的創業培訓機構負責實施。有志創業的大學生可以先培訓充電、後創業實踐,雖然在畢業時自主創業的學生終究只是少數,但是對所有的大學生在大學期間進行系統的創業教育、創業訓練是必要的,努力培養他們創業的能力與素質,增強創業意識,爲他們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創業、崗位立業作好準備。去年年初江蘇大學成立學生創業學校。武漢大學也宣佈允許學生休學創業,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基金,並組織專家教授編寫創業課教材,在全體本科生中增設“創業課”,教有能力的學生“做老闆”。對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自主創業的可能性和素質要求、實施途徑及發展趨勢等的研究,對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引導等也是高校應加強研究的課題。

綜上所述,大學生就業難的緩解和解決依賴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解決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社會、學校和學生自身等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社會,包括畢業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應重視研究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社會分工。繼續推進就業體制改革,明確國家、高校和勞動人事等政府部門的職責和管理權限。確立學校在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地位及應承擔的權利義務。加快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脫目前困境,走上正軌。

就業指導課論文 篇14

摘要:

即將面臨就業的我們,是揹負着家長、社會和自身的期望值的特殊羣體,但對自身的就業問題常常懵懵懂懂。近年來,隨着高校擴招,就業競爭日益激烈,大學生就業成爲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一方面,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的呼聲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學生缺乏職業化素質、缺少職業規劃意識而導致自身缺少市場競爭力。如何能在強手之中脫穎而出,撐起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這就需要我們思考怎樣選擇職業?怎樣規劃職業生涯?怎樣使自己處於優勢地位等一系列問題。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問題;職業規劃;就業能力;心理素質

近年來隨着高校迅速擴招和我國當前粗放型、勞動密集型企業供求不匹配而造成的結構性供求矛盾,即存在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今年的經濟形勢更是使就業問題雪上加霜如何能在強手之中脫穎而出,撐起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這就需要我們思考怎樣選擇職業?怎樣規劃職業生涯?怎樣使自己處於優勢地位等一系列問題。

今年我也面臨着找工作的問題,因爲提前瞭解了就業形勢嚴峻的現狀,我在暑假和剛開學的時間做了很多準備,如提前從網上、往屆畢業生處蒐集了很多簡歷作爲自己製作簡歷的模版,觀看面試過程的視頻等。但是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依然充滿坎坷。但我最終還是尋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回首往昔,我將我求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一番總結。

1.及時轉換自我角色。

對於大多數的學生來說,大學階段過的是一種單純而有保障的生活,學習、生活、交際都較有規律,這樣的生活與現實社會自然存在一定的距離。在大學生活結束之際,踏上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轉換,做好就業心理準備。我在求職過程中有數次面試仍然以學生的心理狀態去參加面試,結果鎩羽而歸。

2.確定自己的求職要求。

對很多大學生來說,在畢業季到來時,對自己求職的要求沒有充分的認識。我曾經問過很多同學這樣一個問題:“你想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能給我一個滿意答案的人寥寥無幾。我也曾經對這樣一個問題毫無頭緒。那時的我每天去看招聘會,逢會必到,每到必投簡歷。但那時可以說是我求職過程中最爲黑暗的時間,屢屢被拒,也有數個面試機會,但都沒有成功。好在我及時反省,認真思考了自己的求職要求。很快就簽到了一個令我滿意的單位。

3.提升職業品質大學生職業品質是指大學生在職業行爲、工作作風方面表現出來的思想、認識、態度和品質等。

提升學生職業品質的過程,也是幫助他們逐步實現社會化的過程,這是提高大學生職業素質的關鍵所在。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決於積極的職業態度,15%纔是本人的職業技能。從這個角度看問題,我們已認識到社會人力資源的開發已爲就業者的職業品質注入了新的內涵。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職業品質需求從某種角度講,對學生髮展有着很好的導向作用,諸如積極的人生態度、開拓創新精神、沉着應變能力、團隊合作精神、敬業精神等,許多職業已向就業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4.提升求職針對性。

一開始我在求職過程中沒有考慮到針對性的問題,總是以相同的簡歷,相同的自述去面對不同的單位,但效果並不好。然後我開始轉變思路,針對不同的單位,對簡歷進行相應的修改,面試時也及時調整自己的答案。如應對礦山類企業,我會告訴他們我父親是在礦山工作的,自己對礦山有充足的瞭解,應對建築類企業,我會着重介紹自己在建築公司實習的內容,實踐證明效果顯著。

5.調整求職心理。

大學生作爲各種就業壓力的實際承受者,誰也無法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失敗,但是能夠選擇對待就業失敗的態度。就業成功是蘊藏於每一位畢業生心底的一份強烈渴望,然而,生源地的差距、教育的缺失、時運的不濟等往往會使他們置身於失敗的困境。但是,在現實世界裏心灰意冷,舉步維艱時,卻常常忘了還有另一條可經由“想象”而抵達的成功之路。當一個人一無所有卻膽敢“想象成功”時,他就擁有了一份嚴謹而理性的思維方式和樂觀自信的心理狀態;這種理性的思維方式能使心智不斷提高,而積極的心理狀態,更能給人生帶來快樂的心理體驗,並不斷催人奮進,這就是自信給人帶來的力量。由此可見,樂觀自信是促使大學生順利就業的心理動力之一。其次,要培養良好的意志和堅強的性格。意志是大學生成才的重要心理條件,大學生要培養自己堅強的意志和決策的果斷性,避免在關鍵時優柔寡斷、喪失良機。性格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徵之一,大學生應該充分認識到良好的性格對於正確思維、理性處事有巨大作用。所以,大學生要善於聽取意見,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在實踐中防止和克服怯懦、自卑、孤僻、狹隘、憂鬱、狂躁等心理。

如果說高考是萬人過獨木橋,那麼大學生就業就像是在浩瀚無邊的沙漠中尋找綠洲,機會到處都有,看你怎麼把握。我想,只要我們把個人選擇與社會需要相結合,用理性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在擁有實力的同時加倍努力,不斷學習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動一致,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滿意工作。

就業指導課論文 篇15

摘要:

隨着高校不斷擴招,畢業生數量逐年上漲,就業問題變得十分的嚴峻,成爲了困擾畢業生的一大羈絆。就業這條道路艱辛且未知,如何乘上社會、政府、高校和個人不斷合作發展的東風,在就業的道路上激流勇進,是高校和個人亟待尋找的答案。本文就是針對這個問題分析了現在形勢下的就業情況,提出了一些個人建議。

關鍵詞:

就業;大學生;困境;機遇

一、高校大學生就業現狀

(一)隨着現代社會的不斷髮展,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大部分的畢業生對自己未來的出路感到十分困惑,無論是選擇找工作還是考取研究生、公務員,都感覺十分的迷茫。目前的就業形勢,從地域講,許多大學生就業觀念比較片面,在北京上海等地區,因爲經濟發達,物質生活比較豐富,這就導致了這些地方出現了“扎堆”的現象。而在中西部地區,雖然很需要人才,但是因爲條件較爲艱苦,物質資源較爲匱乏,所以招聘不到合適的人才,這就導致了就業的“一邊倒”,結構性的矛盾十分突出。從職位來講,很多學生往往眼高手低,傾向於選擇公務員、企業白領等穩定、收入較高的崗位,而對於自身的能力認識、職業發展規劃卻置之不理。這就使得很多畢業生,在就業初期,因爲定位不準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隨着“釘子”越碰越多,自信心喪失,出現了膽怯的心理。還有一些畢業生,因爲家庭環境較爲安逸,個人志向較爲遠大,希望在開始,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導致很多學生不願意從基層、最基本的工作幹起,就像新聞報道所說,一些地區和單位雖然急需人才,但是因爲待遇較低,機遇較少,而無人問津。

(二)大學生的就業受到了多方面的影響。首先是由個人因素決定的,因爲事物的變化發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內部矛盾引起的。所以很多大學生對就業沒有正確的預期,導致就業定位處於“迷茫”的狀態。無法實現由學校到社會的轉變。一些學生在面試過程中遇到比自己優秀的對手,容易失去自信,主動放棄競爭,錯失就業機會。其次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的就業也有很深重的影響。第一種是過分溺愛的家長,包攬了子女的所有事情,成爲了孩子們成長的保護傘,這就會導致孩子依賴性強,缺乏自制能力,在就業初期退縮在家成爲所謂的“啃老族”。第二種是過分干涉孩子的教育模式,不關心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夢想,直接把自己的職業意向強加於孩子身上,剝奪了孩子選擇職業的權利,這就會導致孩子爲了滿足家長的需求,不能發揮所長,錯失了最佳擇業時機。第三種是放任自流的教育模式,父母對子女的行爲完全放任自流,不管不問,導致這部分子女走向社會後自律性較差,難以適應社會的環境。最後,社會環境因素也會對大學生就業產生影響,因爲地域和政策的不同,收入分配政策的不合理性使地區收入差距和行業收入差距拉大,導致大學生就業普遍傾向對高收入預期的追求,忽視了對自身的反省和對行業的分析,造成了能力與職位不匹配,使得很多大學生就業的積極性受到了挫傷。

二、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的應對策略

(一)抓住機遇,優化就業意識

第一,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爲大學生就業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機會和空間。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人們已經從追求溫飽逐漸轉變到追求精神生活需求上來,因此產生了許多新興的產業,比如互聯網,IT產業,電子商務等。這就爲很多大學生提供了就業的機會。第二,我們黨對就業的政策扶持,黨的報告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根據國家的就業政策,完善就業市場機制,改善就業軟環境,支援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加深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的高校大學生成爲創業者。完善面向所有困難學生的就業援助制度,努力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第三,相關法律的制定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對就業工作提供了法律保證,這也是我國勞動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爲我們畢業生提供了法律的保障。第四,高校對於畢業生就業的幫助和扶持,隨着高校就業指導機構的建立,指導教師的水平和經驗在不斷提升,指導形式從單一指導逐漸向多維度發展,指導內容逐漸變得更爲豐富,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個性、夢想、潛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在高校的努力下,加強了就業安全性的教育,學生就業被騙的情況越來越少,我國高校就業指導雖然起步較晚,但是質量和建設速度越來越好,越來越快。這些方面使高校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克服了一定程度的茫然和焦慮心理,在應聘求職時漸漸由原來的被動思想轉化主動思想,避免出現懶惰現象,面對困難時,他們心中不會存在僥倖心理,能直視就業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在就業方面中也能較快的調整自身所處位置,對家庭、社會的影響意識增強,能夠樹立良好的就業方向和就業目標。

(二)大數據背景下,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

近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創新創業工作,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由於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很多大學生選擇了創業這條道路。加之國家政策上的大力扶持,近些年來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人越來越多。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上可以看到,互聯網給予了畢業生一個很好的平臺,無論是淘寶店、微商店鋪還是在線接設計任務、開發APP,都讓很多學生有所收穫。對於創業,面對層層重壓,要用正確的方法和良好的心態來積極地面對一切挑戰。面對缺少資金來啓動項目的問題,要學會利用好政府提供的政策和社會提供的融資平臺,來爭取到穩定的籌集資金、家庭資助、銀行貸款等。面對缺少市場管理的經驗問題,要提升自身的信心和信念,從一點一滴乾起,在實戰中一步一個腳印,積累經驗和教訓,不斷成長。不要急於做出成績,要向成功創新創業者學習,汲取他們創業過程中的成功點,激發創業熱情,讓創新創業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三)構建校企合作辦學模式

校企合作辦學,實質上就是企業與學校優秀資料的整合與共享,在保證資源分享的前提下,不僅能改善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自身知識儲備,完善個人綜合修養,提高整體技術水平。在合作期間,學生透過企業文化參觀、專業課程的學習、項目設計小組實踐等一系列環節,從根本上提高了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加強了自身的實際動手能力。學生對此實踐環節予以積極反饋,一致認爲實習實訓使他們更加系統地學習了專業的相關知識,讓其將以往學習的知識系統地整合起來,使其所學真正學以致用,對就業環境有了新的認識和看法。在某種程度上,實訓環節促使學生對自身的職業規劃有了新的認識,明確了自身的發展方向,有助於他們的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校企合作模式的執行,不僅可以保證企業文化的推廣,還可以提升企業自身的產業形象,拓寬優質生源的渠道。在某種程度上,企業在協助各高校培養優秀人才的同時,可以豐富自身的文化內涵和人才儲備,從長遠上保證自身的健康發展;而對高職院校角度來說,打造校企合作發展平臺,則能夠樹立學校的品牌形象,整合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增強學校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學生的就業比例和就業水平,有效的校企合作能夠適當緩解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良好的合作措施和方案能夠較好地平衡企業與學校的雙方利益,切實保持整體教育機制的穩定,使企業與學校能夠在合作與發展中得到有力的保障,尋求利益的最大化。

(四)合理選擇,多條路徑就業

條條大路通羅馬,創業並不是就業的唯一道路。第一,選擇中小企業,國企和外企的待遇雖然好,但是應聘的難度非常大,尤其是對於剛剛畢業沒有什麼工作經驗的大學生,這個時候新興的中小企業,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抓住機會,擦亮雙眼,我想一定可以找到適合自己並且氛圍良好的工作崗位。第二,考取公務員,對於這項工作,想必大家不會陌生,穩定的收入和公平的競爭,讓很多畢業生爲之拼命奮鬥。第三,到基層中西部地區。對參加“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三支一持”、“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等項目,被錄取學生給予生活上的補助,而且從中能夠得到非常好的鍛鍊。第四,參加重大科研項目,在這期間,戶口、檔案可以存放在從事科研項目的單位或在學生入學之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同時享受勞務性補助以及相關的社保補助。第五,應徵入伍的大學生,在服兵役期間學費將由政府補貼並可以助學貸款,優先享受考軍校、選士官、從事技術崗位等待遇;在退伍後參加政法院校爲基層公、檢、法定向崗位招考優先錄取權。第六,“碩士計劃”,針對高校師範類學生專設“碩士計劃”,凡成績合格,獲得學士學位的師範生可申報碩士計劃,透過培養學校的考試、面試合格者可與培養學校簽訂合同。被錄取的學生在縣級或以下學校任教。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現在已經成爲了社會的熱點問題。從目前的就業形勢來看,那就是“機遇和挑戰”並存的格局。大學畢業生一定會很快地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發揮自己的價值,挖掘出自己的潛能,透過本文闡述的這些做法帶動學生就業積極性,同時促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就業目標和就業目的,爲打造新型教育教學體制提供強有力的實踐基礎,相信隨着國家政策的不斷扶持,完善高校大學生整體就業模式的規劃和制度,對學校、企業、學生和社會而言,都具有極爲深刻的現實意義。

就業指導課論文 篇16

【摘要】

大學生就業是涉及經濟、教育等多因素影響的一個綜合性問題。目前,大學生就業局勢也越來越嚴峻,受到社會、學校、家長和大學生的普遍關注。本文從當下大學生就業現實出發,在分析當代大學生職業規劃及就業現狀的基礎上,針對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形勢提出了新任務和相對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

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

1.我國當代大學生就業現狀

自我國大學實行擴招政策以來,大學生就業問題就成爲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也就越發凸顯。

近年來,我國不斷髮生地震,洪澇,冰雪等自然災害,很多企業受到影響不得不停產甚至歇業,也因此導致大量失業人員的出現,這一系列情況都深深影響着我國的就業形勢。伴隨着世界經濟的巨大變動,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也將會持續呈現嚴峻狀態。

2.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

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之中的工作經歷。職業生涯規劃則是指一個人對其一生中所承擔職務的相繼歷程的預期和計劃,這個計劃包括一個人的學習與成長目標,及對一項職業和組織的生產性貢獻和成就期望。對於大學生來說,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在正確客觀的審視自己、瞭解自己之後,依據自己的專業能力以及社會市場大環境的發展趨勢,確定自己的方向,擇優選擇職業目標和路徑。

職業規劃其實是一個需要長期去培養和教育的過程。許多西方國家,在小學便開設了豐富多樣的職業規劃教育課程,像職業測試,社會實踐等,他們更加重視孩子動手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然而國內的職業規劃教育與西方國家相比還是有着明顯的差距的,一方面,教育的時間相對較晚,另一方面,一般大學畢業生實踐經歷也相對較少,很多思想觀念也都是僅僅停留在書本上面,真正的要結合實際運用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我國大學生普遍是在完成了大學的學業之後纔開始着手考慮職業,工作方面的問題。因此,當應屆大學生離開學校這個“溫室”邁向社會工作時很容易走一些彎路,尤其是大批求職者展開激烈競爭時,一旦目標不明確,不小心就會隨波逐流。其實也有很多的同學從剛入學開時就有感受到未來將要面對就業形式的嚴峻,但是真正能夠從大一就開始爲自己進行職業規劃的人卻少之又少。很大一部分學生不能正確,客觀的認知自己,所以更無法明確自己今後的奮鬥方向以及奮鬥途徑,思想一度停留在畢業後才思考就業的誤區中。

從大學入學開始,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顯得尤爲重要,它十分有利於大學生正確的認知自己,瞭解社會,然後結合自身與社會現狀確立人生的方向,並努力爲之奮鬥。透過學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引導,可以讓大學生重新全面地認識自己,瞭解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及時反思改正,不斷地去完善自己,找準方向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大學生職業規劃的重要性

想要在職場競爭中獲得成功,前期的職業規劃必不可少。大學生職業規劃必須遵守科學性和合理性的原則。透過合理的自我定位,選擇自己喜歡的行業,明確自己適合發展的方向,之後確定自己奮鬥的目標,才能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靠近。其中,短期目標通常是經過不斷地學習,體現在自身能力和修養的提升;長期目標則是一段在職業規劃的頂峯。

3.1自身分析

職業規劃的首要因素就是充分的瞭解自己。透過全面、深入地對自身優劣勢的分析,正視個人的缺點,才能進而明確“我適合從事什麼行業”這一問題。

大學中所學的專業也許不見得會在未來的工作中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仍需努力地去學好它,畢竟大學中所學習的專業是對未來職業規劃起很大程度的導向性。個人社會實踐活動也是大學生在學校期間十分寶貴的經歷,知識只是存在於書本中,而經歷則讓死的知識活了起來,每一次經歷都是人生中十分寶貴的財富。它們也會對職業的規劃和定位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3.2社會分析

社會總在不斷地前進和發展,大學生應該學會充分把握社會前進的趨向。此時就需要及時掌握社會動態,做好對於社會大環境的分析。例如:當前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等的變革;自身學習專業對口職能部門需求形勢等。透過對社會的進一步分析,可以幫助大學生緊緊把握社會需求動向,讓自己緊跟時代步伐。

3.3明確方向,規劃未來

職業的選擇與規劃直接影響着個人發展的未來。明確的職業規劃也是個人理想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對於個人職業的規劃來說,必須遵守以下幾個事項:依據自己所長,選定自己所愛,順應社會發展。我們生活在一個節奏日益加快的社會環境中,因此在職業的選擇與社會相適應的同時,也要不斷修訂自己的職業規劃細節,緊跟時代步伐。

4.加強高校對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建設

4.1樹立科學的職業規劃教育理念

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受到社會的影響,職業的規劃也和社會的不斷變化息息相關。高校首先要深刻地認識大學生職業規劃對學生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生活中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注重開發每一位學生的潛在能力,立足“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這一宗旨,促進學校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其次,高校所屬的就業指導中心也要加強宣傳力度,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自己的未來職業規劃中來。

4.2構建系統的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體系

高校內部可以自行組織學校各級領導、學校就業指導中心、職業規劃方面有經驗的工作者、導師、輔導員等共同相互配合,適時地爲廣大學子提供最新的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相關方面的引導和諮詢,並在工作結束後開展研討會,爲下一次工作的更好開展總結經驗教訓。學校有必要將就業諮詢和指導貫穿於整個大學教育過程中:幫助大一的學生了解當今社會市場的局勢;引導大二學生充分客觀的瞭解自己,發現自己的喜好;帶領大三學生學習一些企業文化,並提供實習機會;指導大四學生整理個人簡歷,提供合適的就業資訊。

4.3加強職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

對大學生開展職業規劃,其落腳點在於教師。高校需要建設更加專業的職業指導教師團隊,首先在選拔環節就要嚴格把關,應該在職業規劃方面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並緊密關注社會動態。接着,在團隊的培養建設過程中,也要加強各方面的培訓與管理,提高所有相關教師的綜合素質,把握全面發展的思想核心。透過教師的言傳身教,讓學生在提高自身就業素養的同時,更明確個人的職業規劃方向。

目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是全社會都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是關係到社會能否繼續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教育不容小覷,只有密切關注社會經濟、文化、生產各方面的動態,做好前瞻性工作,然後根據形勢的不斷變化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相應的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才能真正將大學生就業工作落到實處,爲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指導以及職業規劃平臺。

就業指導課論文 篇17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就業指導工作缺乏針對性。

雖然各高職院校都設立了就業管理部門,並由此部門負責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但教學單位分設就業指導機構的較少。由於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所需的機構設定、人員配備、辦公及招聘場地、資金等仍未到位,就業指導工作主要還是面向應屆畢業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時間也僅限於大學生的“雙向選擇”期間,就業指導的內容大多還是對大學生就業相關政策的學習與解讀以及對當年就業形勢的認識與分析,在對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引導以及對擇業能力的培養方面缺乏針對性,難以滿足畢業生的擇業需求。此外,單一的就業指導部門使得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趨於一致,缺乏學科專業的針對性。

(二)就業指導手段較爲單一。

在實際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教育通常以就業形勢報告會、畢業生就業動員會以及講座爲主要形式。就業管理部門只是給畢業生提供就業政策法規及就業形式等方面的資訊,沒有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也未根據畢業生個體特點提供具體有效的指導,忽略了對畢業生的潛能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此外,有些就業講座只是流於形式,沒有發揮就業指導工作的實質性意義,講座的場數較少,內容較爲平淡,缺乏精彩的指導意見,影響力較弱。

(三)就業指導教師人員不足,就業指導模式尚不健全。

教育部相關檔案規定,高職院校專職就業指導教師和專職工作人員與應屆畢業生的比例不低於1:500。而在實際調查中發現,很多高職院校都未能達標,專職就業指導教師和專職工作人員比例不足。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一般利用兼職就業指導教師和兼職工作人員來彌補就業指導教師人員不足的問題,主要由二級學院分管學生工作的領導或輔導員來填充就業指導隊伍,然而,大部分兼職就業指導教師沒有與就業指導相關的專業知識背景,這樣使得就業指導工作大打折扣。此外,就業管理部門關心學生就業數量的多,考慮學生就業質量的少;強調就業對學校和專業發展的重要性的多,考慮如何根據就業資訊反饋改進學校和專業建設的少。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全程化的建議

(一)在大一時,注重學業規劃教育和就業能力認知教育。

大一上學期,高職院校要幫助新生認識和理解大學教育的發展趨勢、大學精神與文化理念、大學的功能與制度、大學與自己的專業學習和生活的關係,讓學生了解大學與中學教育的差異。在實踐上,指導新生學會自我規劃,儘快適應大學生活;指導大學生結合自己的志向、興趣、學習成績、家庭情況等,按照專轉本、參加工作等不同發展目標,初步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向,瞭解不同發展方向對學業成績與綜合能力的要求,瞭解學業發展與職業生涯的關係。在大一下學期,要進行就業能力認知教育,幫助學生理解和把握什麼是就業能力、爲什麼要培養就業能力、就業能力如何培養等問題;藉助先進的測評系統,參照就業能力的構成要素,讓學生透過完成一定的測評,正確認識和發掘自己的優勢和潛能,正視和改進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明確努力的方向,爲規劃今後的學業發展、職業生涯奠定基礎。

(二)在大二時,進行職業規劃教育,根據職業發展目標培育職業能力。

在大二上學期,高職院校要指導學生做好學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主要幫助學生規劃大學的專業學習,完善知識結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性格、愛好、特長和專業,謀劃未來的職業方向。在實踐上逐一指導學生制定、修改和完善學業規劃書和職業生涯規劃書,並督促實施。大二下學期,要指導學生進一步修正與確定職業發展目標,在加強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進一步拓展知識技能,制定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獲得與目標職業相關的職業證書,或透過相應的職業技能鑑定。

(三)在大三時,開展創業培訓與創業實踐活動。

近幾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大學生開展創業活動,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高職院校應幫助學生形成創業意識,儲備創業知識,並透過不同形式的創業教育實踐活動,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創業教育與指導分三個層次開展:

(1)創業基本知識的普及。在大三上學期,高職院校可以按專業分類,以專題講座或報告的形式,聘請校外創業導師和傑出校友擔任授課教師,對全體學生集中進行創業知識普及教育,開展創業諮詢和培訓;

(2)模擬創業競賽活動的開展。組織有興趣的學生參加模擬創業競賽活動,配合做好“挑戰杯”爲主的創業大賽;

(3)選拔有創業意向的學生組建創業團隊,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建立和運用校內外創業園和孵化基地,選擇有特色的創業項目,指導學生開展創業實踐與體驗。在創業實踐活動中,聘請企業管理者、創業成功的校友等擔任導師,實行導師帶創業團隊的項目管理方式,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與能力,也能幫助學生與創業導師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爲學生以後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在工學結合、頂崗實習階段進行就業教育。

在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期間,高職院校除了要以專題講座和報告的形式進行就業指導教育,還要對有需求的學生開展一對一專人就業輔導。學生的就業方向已基本確定,就業指導的重點要放在申請工作及成功就業上。

(1)幫助學生及時瞭解國家促進就業的各項政策,講解就業形勢,轉變學生的就業觀念,降低就業期望值,引導學生先就業後擇業、到企業就業、到西部與基層就業;

(2)指導學生使用就業資訊網完成生源資訊註冊、就業資訊查詢、投遞簡歷、網上籤約等;

(3)透過組織模擬面試等活動,提高學生面試能力,增加面試成功率;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招聘活動,在與不同用人單位的接觸中瞭解社會需求,進一步認識自己的優勢,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調整就業目標,實現順利就業;

(4)針對專轉本考試和自主創業的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例如,對已經在招聘單位進行實習的學生,要幫助其判斷單位是否適合其今後的發展,幫助學生適應領導、同事,並對職業發展困境進行調適。就業指導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場意識和職場發展能力,讓就業指導爲學生的職業生涯服務。總之,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一項關乎青年成長、家庭幸福、社會穩定、國家發展的大問題。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全程化可以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時效性,促進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紮實推進就業指導工作順利進行。

就業指導課論文 篇18

摘要:

近年來,我國高校大規模擴招,隨之就產生了大學生就業問題。但是,揹負着家長,社會的期望,即將面臨着畢業的我們,面臨着如此大的就業壓力。所以,我們更應該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爲將來的就業做好準備。

關鍵詞: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

1.大學生就業的形勢

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着嚴重的就業形勢,所以,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問題也就成爲了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曾幾何時,被譽爲“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找工作時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可如今這種優越感幾盡消失,面對就業卻眉頭緊皺。在20xx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達到了699萬人,被稱爲“史上最難就業季”。然而今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達到了727萬人。據《20xx年典範企業人才招聘狀況報告》顯示,100家典型示範企業計劃招聘20xx屆本科畢業生45577人,比20xx年的招聘人數下降了7.3%。但是,今年面臨工作問題的不僅有20xx屆的畢業生,還有20xx年甚至20xx年的沒有找到工作的畢業生。這樣,可預計的高校生就業人數可達到810萬人。再加上只20xx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民營企業倒閉,所以,在20xx年,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仍然很難好轉。

2.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①自我因素方面:首先便是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問題。大學生就業觀是指大學生對就業目的、意義、就業崗位評價標準、就業方式和空間選擇等方面的根本看法和態度。隨着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有了本科畢業證及學士學位,所以大學生已經不是像70、80年代時那樣的稀缺了,也已經不是在金字塔的頂端了。因此我們大學生不能在自以爲是的以爲,當我們畢業的時候就能找到既輕鬆又有豐厚報酬的好工作;不能再自以爲是的認爲我們是大學生,我們不能做藍領、灰領的工作,我們是白領;我們更不能認爲只有東部發達地區的工作才適合我們,而西部落後地區的工作不好不適合我們。正因爲如此,我們纔會在找工作上遇到這麼大的挫折。所以,轉變觀念,認清形勢,調整心態很重要。

其次,就是我們在求職這件事上過於被動,只依賴學校的就業指導以及最後的招聘會,沒有主動的積累工作經驗和沒有主動的寫求職信求職。機會只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所以,在最後的招聘會上獲得工作的還是那些平時就知道積累經驗鍛鍊自己的大學生。

最後就是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淡薄,大學生象徵着朝氣蓬勃與活力,年輕人有創新精神。在大學期間有校團委,學生處,或者社團組織的種種創業大賽或者模擬招聘會等等活動,這就培養了創業精神與吃苦的作風。的確,創業很難,也很苦;特別是畢業的大學生,在沒有經驗和金錢的情況下,除了難還是難。但這些不是我們逃避現實的理由,初生牛犢不怕虎,要的就是這一份闖勁。目前大學生普遍缺乏創業的意識,選擇去擠就業這道門檻,因爲這樣安全保險,這就抹殺了大學生的應有活力。我國大學生畢業後最終創業的比例最高才能達到1%,而美國,德國可以高達20到30%,所以我們應該在創業者方面做好努力,一方面給予自己一個機會,另一方面也能減小就業者的壓力。

②外部因素:首先應該是學校專業設定的不盡合理,是大學生畢業時不能與社會完整的接軌,比如一些老牌的專業例如,考古學、歷史學、物理學、社會學等實用性較差一些,與社會所要求的能力也相距甚遠。還有一點是市場機制的不盡合理,在一般的招聘會上,企業一般是要有工作經驗的老員工,卻不願啓用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們。然後需要人的單位都是一些普通的,不需要員工有四年大學教育經歷的高等人才,只需要有着初中文化就可以勝任。還有一些單位則是明碼標着“非本地戶口”面試面談、女子面試面談的要求,甚至有的單位對員工的身高、體重、長相也有明確的要求,對於這樣的歧視,我們只能忍氣吞聲。

3.大學生應對如今的就業形勢應具備的擇業觀

大學生就業觀就是指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就業上的體現,它影響着大學生擇業行爲的產生,職業的選擇,無論是對個人的發展,還是社會的發展都很重要。但是從總體上看,現在大學生的擇業觀呈現的是消極行爲。爲了使大學生的擇業觀變得積極向上,大學生應該要具備以下的擇業觀:

①先就業後擇業,轉變一次就業定終身的觀念。現代社會爲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更廣的發展空間,所以,我們不一定一畢業就着急的要找一個固定的“鐵飯碗”,我們可以先找一個工作先幹着,在流動中求發展。這樣還可以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

②不要眼高手低,盲目攀比。一些大學生在就業時眼高手低,過高的估計了自己對崗位的適應能力,對以後就業崗位的期望是太大。還有就是看別的同學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所以自己也想找到和好的工作,盲目攀比。其實,眼高手低,盲目攀比是就業道路上最大的敵人。

③樹立從基層做起的就業觀。從發展和現實上看,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學要吸收大量的大學生,所以大學畢業生可以到農村就業,從基層做起。

④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當今社會發展迅速,日新月異。所以我們的能力及知識也要適應好時代的要求,不斷轉變和進步,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好觀念。

4.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方法

在現今如此激烈的就業戰場中,我們如何才能讓自己找到合適的工作呢?當然是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能力。首先,努力提高職業技能,職業技能是指從事某種專業的工作的知識和能力。我們可以透過實習工作和做一些社會調查來提高我們的工作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接着,是最重要的人際交往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是社會基本技能之一,我們要提高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還要從以下這幾個方面入手。比如,虛心求教,客服嫉妒心理;培養寬宏待人的大度品質,包容他人的缺點;最重要的是要增強信心,客服“社交恐懼症”。最後,還有一些自我能力。比如。自信,忠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