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會計覈算中固定計算程序的應用

學問君 人氣:3.29W
畢業論文

在會計覈算中時常用到以下計算程序:第1步,計算“按規定應該具有的數額”(“應有數額”)A.A表示按照會計規範或有關規定,某1指標或帳戶餘額在本期期末應該達到的數量水平。A1般取非負數,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採用公式A=E-F(當E<F、A<0時,取A=0)計算。E和F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含義。第2步,計算“實際已經具有的數額”(“已有數額”)B.B表示在本期進行相關賬務處理之前,某1指標或帳戶餘額實際已經達到的數額。B可取正數、負數或0。第3步,計算“本期應該調整增加的數額”(“本期增加數額”)C.C=A-B表示某1指標或帳戶餘額應該在本期透過賬務處理增加的數額,本期期末應根據C進行賬務處理。C取正數時,表示應增加數額;C取負數時,表示應減少數額;C取0時,表示該指標或帳戶餘額已經符合要求,本期不需要調整。 


  1、壞賬準備覈算中的應用 

  [例1]假設甲公司2007年初“壞賬準備”和“應收賬款”餘額均爲0,當年新增應收賬款中有8萬元確認爲壞賬,上年確認爲壞賬的應收賬款4萬元重新收回,2007年末應收賬款餘額100萬元;2008年實際發生壞賬3萬元,上年確認爲壞賬的.應收賬款5萬元重新收回,2008年末應收賬款餘額80萬元。(壞賬計提比例5%) 

  2007年相關會計分錄如下: 

  (1)實際發生壞賬時 

  借:壞賬準備80000 

   貸:應收賬款80000 

  (2)上年確認的壞賬又重新收回 

  借:應收賬款40000 

   貸:壞賬準備40000 

  借:銀行存款40000 

   貸:應收賬款40000 

  (3)年末計提壞賬準備應有壞賬準備貸方餘額A=1000000×5%=50000(元)已有壞賬準備貸方餘額B=40000-80000=-40000(元)本期增加壞賬準備C=50000-(-40000):90000(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90000 

   貸:壞賬準備90000 

  2008年相關會計分錄如下: 

  (1)實際發生壞賬時 

  借:壞賬準備30000 

   貸:應收賬款30000 

  (2)上年確認的壞賬又重新收回 

  借:應收賬款50000 

   貸:壞賬準備50000 

  借:銀行存款50000 

   貸:應收賬款50000 

  (3)年末計提壞賬準備 

  應有壞賬準備貸方餘額A=800000×5%=40000(元) 

  已有壞賬準備貸方餘額B=50000-30000+50000=70000(元)本期增加壞賬準備C=40000-70000=-30000(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30000 

   貸:壞賬準備-30000 

  或者,借:壞賬準備30000 

  貸:資產減值損失30000 

  2、存貨跌價準備覈算中的應用 

  [例2]假設萬龍集團2007年初“存貨跌價準備”各明細賬和相應的存貨科目期初餘額均爲0,2007年購入1批存貨,此外2007年和2008年再沒有存貨購進和發出業務。該批存貨資料如表1所示,並假設該企業按單個存貨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2007年末相#dt算和會計分錄如下: 

  (1)應有跌價準備貸方餘額A: 

  A甲=90000-85000=5000(元);A乙=0(50000-57000<0); 

  A丙=40000-39000=1000(元);A丁=60000-60000=0 

  (2)已有跌價準備貸方餘額B: 

  B甲=0;B乙=0;B丙=0;B丁=0 

  (3)本期增加跌價準備C: 

  C甲=5000=5000(元);C乙=0-0=0; 

  C丙=1000-0=1000(元);C丁=0-0=0 

  借:資產減值損失6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甲5000 

           ——丙1000 

  2008年末相關計算和會計分錄如下: 

  (1)應有跌價準備貸方餘額A: 

  A甲=90000-88000=2000元;A乙=50000-47000=3000元; 

  A丙=40000-37000=3000元;A丁=0(60000-66000<0) 

  (2)已有跌價準備貸方餘額B 

  B甲=5000元;B乙=0;B丙=1000元;B丁=0 

  (3)本期增加跌價準備C 

  C甲=200-5000=-3000(元);C乙=3000-0=3000(元); 

  C丙=3000-1000=2000(元);C丁=0-0=0 

  借:資產減值損失2000 

    存貨跌價準備——甲3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3000m 

           ——丙2000 

  3、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覈算中的應用 

  [例3]甲企業2002年1月1日購入乙公司10%股份並準備長期持有。初始投資成本12萬元。假設乙公司於每年3月1日宣告分派上1年度的現金股利,金額均爲11萬元,從2002年至2004年,乙公司各年實現的淨利潤分別爲21萬元、16萬元、5.5萬元。甲企業對該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成本法覈算,會計分錄如下: 

  (1)2002年1月1日投資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120000 

   貸:銀行存款120000 

  (2)2002年3月1日乙公司宣告現金股利時 

  累積應衝減成本A=(110000-0)×10%=11000(元) 

  累計已衝減成本B=0 

  本期應衝減成本C=11000-0=11000(元) 

  借:應收股利(110000×10%) 11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11000 

  (3)2003年3月1日乙公司宣告現金股利時 

  累積應衝減成本A=[(110002+110000)-210000]×10%=1000(元) 

  累計已衝減成本B=11000(元) 

  本期應衝減成本C=1000-11000=-10000(元) 

  借:應收股利(110000×10%) 11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10000 

  投資收益21000 

  或者,借:應收股利11000 

  長期股權投資10000 

  貸:投資收益21000 

  (4)2004年3月1日乙公司宣告現金股利時 

  累積應衝減成本A=[(110000+110000+110000)-(210000+160000)]×10%=-4000<0,故取A=0 

  累計已衝減成本B=1000(元) 

  本期應衝減成本C=0-1000=-1000(元) 

  借:應收股利(110000×10%) 11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1000 

  投資收益12000 

  或者,借:應收股利11000 

  長期股權投資1000 

   貸:投資收益12000 

  (5)2005年3月1日公司宣告現金股利時 

  累積應衝減成本A=[(110000+110000+110000+110000)-(210000+160000+55000)]×10%=1500(元) 

  累計已衝減成本B=0 

  本期應衝減成本C=1500-0=1500(元) 

  借:應收股利(110000×10%) 11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1500 

     投資收益9500 

  上述計算中,“應有數額A”可根據會計規範或有關規定直接計算出來:“已有數額B”可根據實際發生的數據統計而得,也可根據有關帳戶本期調整前的餘額直接取得:“本期增加數額C”等於“應有數額A”減去“已有數額B”,只要計算出“本期增加數額C”即可做出相應的會計分錄。因此利用固定的計算程序進行會計業務處理,可以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 

會計覈算中固定計算程序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