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以南京博物院爲例淺談博物館商品的系統設計方法

學問君 人氣:2.48W

摘要:南京博物院在博物館商品的開發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國外一些優秀的博物館相比在商品種類、創意性等方面還是有很大差距,特別是缺乏有創意的系列化博物館商品。優秀的博物館商品並不是難以創造的,完全可以根據藏品的內涵、紋飾、造型等特點透過系統的博物館商品的設計方法,快速有效地開發出豐富的衍生商品。只有分析客戶的需求、結合系統的設計方法,才能更好地建立博物館的品牌,促進博物館經濟的良性發展。

以南京博物院爲例淺談博物館商品的系統設計方法

關鍵詞:博物館商品系統設計方法 博物館品牌 產品系統設計

博物館已漸漸成爲越來越多的人休閒遊覽的場所,許多人透過參觀當地的博物館來感受城市的歷史及文化。現代的博物館所包含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硬件設施越來越好,遊客的體驗感也越來越強,但總體來說,國內各個地區的博物館還是以當地的文物或藝術作品的展覽爲主的,遊客大部分時候只能透過看這一種方式來了解文物的資訊。在此情況下,博物館商品應運而生,它從讓遊客“帶走文物特色”的立場上。

一、博物館商品設計的現狀

南京博物院是全國第二大博物館,但從中卻少有特色鮮明、能充分證明其出處的博物館商品;也少有根據同一元素而開發的系列化的博物館商品,商品種類非常單一,目標用戶也不明確。在這方面,北京故宮博物院現在已經有了較大的突破,比如其根據皇帝皇后、御前侍衛、八旗子弟等人物形象所設計的鑰匙鏈、手機座、便利夾及調味罐等物品,不僅特色鮮明,而且根據同一元素形成了系列化的設計,十分受廣大遊客的喜愛。

博物館商品的系統設計方法,就是指在充分挖掘並提取了博物館藏品特色之後,利用某個特色作爲基本的設計元素,根據用戶的需求,將這些特色與同類別卻不同形式的產品進行有機的結合,形成以某個特色系列化爲主的博物館商品。博物館商品的開發應注重功能化和平民化結合,形成多種類的產品體系,儘量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其材質、形狀、大小也應該靈活多樣,能充分滿足觀衆將“博物館帶回家”的願望。紀念品系列化設計的主要途徑有:1、由一個形象概念擴展形成系列,如清宮娃娃,形成了皇上、皇后、阿哥、格格、八旗等系列;2、由功能擴展形成系列,如由果叉、固線器、削筆刀、U盤等不同功能組成的清宮娃娃;3、由不同色彩、材質形成系列。色彩的系列化成本不高,材質的不同會導致較大的成本差異。博物館商品的系列化是有效降低設計成本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提高設計效率的一種手段。[1]

二、博物館藏品特色的提取與轉化方法

南京博物院將現有藏品與博物館商品結合的創意形式主要有:

1、仿照藏品製作的仿製品;2、單純地將藏品形象印到產品表面,如紙製品、織品等;3、根據藏品造型開發造型相近的產品,如毛絨玩具等;4、提取藏品表面的紋飾,將紋飾與產品相結合,如名片夾、手繪產品等。

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藏品的內涵開發相應的衍生產品。在現有的形式中,利用藏品的造型、紋飾及內涵開發的商品種類及數量遠遠不足,南京博物院中有許多非常有潛力的藏品,利用其特點其實可以開發出很多種衍生商品。

(1)藏品特色紋樣的提取與轉化

中國民族圖形是體現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之一,它伴隨着人類的勞動生產而產生,從遠古的彩陶到現代的圖形形式,5000年來,華夏民族用偉大的智慧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圖形文化。南京作爲六朝古都,留下了燦爛而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中民族圖形包含在傳統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所涉及的物品之中,透過千年的沉澱形成了豐富的圖形樣式,無論是裝飾紋樣,還是器物造型都呈現了多種多樣的風格。如果可以將這些文化器物紋樣提煉,融入到南京博物院的紀念品設計中去,這些圖形將會發揮出比任何文字等任何事物更加形象、更具體、有着“一圖頂萬言”的功效,透過紋樣來溝通和傳達“南博語言”。

例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其起源便是南京的大報恩寺。大報恩寺作爲南京最悠久的寺廟,其中的琉璃寶塔是中國琉璃燒造工藝的巔峯之作,其中的琉璃構件鍛造也是頗有其神祕色彩的,南京博物院館藏大報恩寺塔琉璃構件一組,它作爲南京出土的大報恩寺文物,其中的紋樣、特色都有其獨特的意義,以此開發南博的博物館商品,可以透過提取其琉璃瓦當中的經典紋樣,加以重新利用。在實際的設計中,設計者可以以此紋樣爲中心設計元素,做耳環、手鍊、胸針等一系列的飾品設計,或是圍巾、披肩、腰帶、服飾等紡織品設計,也可以是筆、筆筒、筆袋、便利貼、文具盒、公文包等系列化的辦公用品設計。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紋樣是一個相對抽象的設計元素,所以在設計中產品針對的人羣可能主要以成年人爲主。

以此方法類比,南京博物院中收藏的漢代盱眙地區的瓦當,其表面紋飾也可以利用鏤空、雕刻或填塗等方法與杯墊、餐具、飾品等產品相結合。

新時期時代的彩陶體,其表面紋飾色彩豐富、風格獨特,充滿原始的神祕感,利用其紋飾,可以與一些布藝製品或絲製品相結合,也可以與包裝設計相結合,因其紋樣特點鮮明,具有較高的辨識度,可以重點做相關產品的開發。

(2)藏品造型特色的提取與轉化

隨着時代的發展,現代的產品造型在表現手法上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卡通化、趣味化、理性化、個性化等都是使用者對產品設計的精神追求,而回顧歷史,放眼南博館藏中國古代的那些文物,其中也不乏“萌物”的存在。這些“萌物”雖然已經有百年千年的歷史了,但是依舊符合國人對現代產品的審美需求,如果可以提取這些文物的造型,將它們與現代工藝結合,製作成紀念品,便可以用最具體的形態向遊客們展示和傳達文物的特色,也更加具有紀念意義。

“萌物”文物造型的運用,不僅是古爲今用的另一種方式的的詮釋,也是符合現在人性的審美需求,“萌”也是隨着現在大衆審美主流的方向,不僅受到各種小朋友的喜愛,也是現在大人們趨之如騖的情感需求,南博館藏豬形陶俑,器皿盒,都展示了古代不同時代對器物造型的設計,雖然無法揣測古人設計如此造型的心理和用意,但是造型其中透露的幽默、可愛、富有個性的形態,卻是顯而易見的。設計者依舊可以沿用其造型,配合硅膠、木、竹等材質,將如此可愛的古代造型,變成現在生活中的吊墜、U盤、手機防塵塞、玩偶、儲蓄罐、好玩兒的帽子等,甚至依舊可以保留其功能,將豬型陶俑繼續成爲器物。讓這些“萌物”打破古代文物厚重、嚴肅、端正的基調,在帶給現代人活潑、可愛的感覺的同時,也能給南博紀念品市場增添一抹新鮮的色彩。

三、博物館商品系統設計方法的優勢及作用

隨着人類科學、技術及文化的發展,影響產品的因素日趨複雜,用以單一產品爲設計對象的.傳統設計方法設計出來的產品,其侷限性日益顯現出來。產品系統設計作爲一種新的設計方法,即是日益激烈的商品競爭的結果,更是設計方法理論與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2]

博物館商品的系統設計方法是建立在產品系統設計的基礎上的,它使博物館商品在利用藏品特色的基礎上,透過功能、造型、紋樣或色彩等方面的區別或統一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統設計的產品,它擺脫了原有的孤立的博物館商品的模式,使不同的商品產生聯繫,形成商品間的連鎖效應,由此暗示消費者購買多個同系列的不同產品,很多消費者會在“成套買”的心理下買下更多的博物館商品,博物館商店可以以此來提高銷量,增加盈利,從而促進博物館更好地建設及博物館商店更好地發展。

利用博物館商品的系統設計方法,還可以使博物館商店快速地建立起較完整的博物館商品類目體系,更好地建立博物館品牌。南京博物院現有的博物館商品存在的一個較大問題就是商品種類較少且沒有形成體系,在現有的博物館商品設計開發中,大多數商品都是“一對一”的開發模式,即一個藏品特色對應一種或一類商品,這樣不僅造成商品種類開發有限,更使一些好的藏品元素不能被充分利用,如果能使用博物館商品系統設計的方法開發博物館商品,就能將本館藏品特色充分利用到各類商品中,形成“一對多”的開發模式,快速而有效地建立起較完整的博物館商品類目體系,更好地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幫助博物館更好地建立品牌。

四、結語

國內大多數博物館都面臨着博物館商品開發的困境,博物館商品開發的基礎是本館藏品特色,設計方法是其重要環節。博物館商品系統設計方法是解決現有博物館商品開發困境,塑造博物館品牌的有效途徑,只有對博物館商品進行系統化的設計,增加產品種類、提升產品品質,才能使博物館商品更具活力,促進博物館經濟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靜,餘隋懷.博物館紀念品的設計研究與開發[J].包裝工程,2011,(01):37-40.

[2]楊向東.產品系統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8: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