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地理空間視角及培養論文

學問君 人氣:1.49W

一、使學生領悟到:分析某一特定空間內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繫應主要依循哪些角度

地理空間視角及培養論文

地理空間系統由不同的地理要素組成,但無論是單一要素的深入認識還是要素的簡單相加都不能真實地反映客觀世界,只有透過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聯繫表現出的結構、功能性意義才能完整、綜合地解釋空間地理現象。通常,揭示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繫是正確認識地理環境特徵和地理事物形成過程的有效途徑。在中學地理中,要使學生領悟到,分析某一特定空間內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繫應主要依循如下思考角度和路線。

1.以位置爲依託分析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繫

地理空間內的要素填充、要素間的結構特徵及整體空間的表徵形態都與該區域的佔位狀況直接相關。在分析影響某個地區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中,一般把位置的因素放在首位。分析“位置”對地理事物的聯繫通常要考慮:第一,“位置”與太陽輻射能之間的關係,也就是緯度位置與氣溫帶的關係;第二,由溫度差異引起的空氣密度梯度、氣壓梯度,從而引起海水和大氣的運動。這是因爲,基於地球的形狀、地表的起伏狀況,使來自太陽的輻射能量在地表分佈不均衡,從而產生能量梯度。於是,溫度在地域空間上產生大範圍的梯度漸變。溫度的分佈不均使大氣、水產生運動,致使光、熱、水等在地表不同區域有着不同的組合分佈。這就直接影響了空間內的要素內容和配置及組合方式[3],從而決定了空間的整體面貌和格局,進而影響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

2.以要素爲基礎分析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繫

空間環境各要素經過漫長的歷史演化,各組成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演繹了地表變化的漫漫歷程。地理空間內要素聯繫觀旨在讓學生認識到,各要素中,每個要素都在地理環境中缺一不可,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一個要素的變化不僅會影響其他要素的演變,而且會對整個空間環境產生影響;同樣,整體空間環境的發展對其中任意一個地理要素的變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四大圈層中,水圈影響着氣候、植被、地貌;氣候要素不間斷地作用於岩石、生物和水;生物聯繫有機界和無機界,促使能量遷移,改造並影響水體成分,促進岩石的風化和土壤的形成。四大圈層之間普遍存在着熱能、化學能、動能的交換,而圈層與圈層之間亦無明顯的界限,四大圈層相互作用、相互聯繫,構成了地球空間整體。該視角轉換到小尺度空間亦是如此,空間內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繫不以空間的大小和方位的轉換而消失或改變。例如,“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的要素之間因果關係:植被稀少導致植物蒸騰作用小,致使降水稀少、蒸發強烈,從而導致地面乾燥,進而導致水土流失,致使肥力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又是致使植被稀少的重要因素,同時,植被稀少又導致風蝕作用加強,加快了水土流失(圖1)。由此可見,任何空間內,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間都存在着普遍聯繫,單一要素同時影響並作用於多個要素。正是由於地理事物之間的這種相互聯繫與共同作用,才塑造了地球表面的.現實形態。

3.從空間上成因聯繫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繫

空間環境中的地理要素,其空間分佈狀態、展開範圍及與其他要素之間的關係都有一定的規律與成因上的聯繫。相鄰區域之間的差異表現出要素更替漸變、連續性轉換的關係,由此可見,區域差異與地理事物空間分佈的成因之間存在着必然的聯繫。這一觀點要求地理教學不僅要講清地理現象在空間上的展開範圍和位置排列狀態,還要解釋分佈狀態與其它環境要素的空間關係,即空間上的成因聯繫。例如,學習地中海氣候的分佈,不僅要知道它分佈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而且還要引導學生了解:在水平方向上,地中海氣候介於北面的溫帶海洋氣候和南面的低緯度熱帶沙漠氣候之間,即地中海氣候只是介於這兩種氣候類型之間的中間類型。從植被類型來看,地中海氣候所在的植被屬於亞熱帶常綠硬葉林,介於北面溫帶海洋氣候所在的溫帶落葉闊葉林和熱帶荒漠植被之間。這一觀點旨在培養學生從空間的定位、要素組成及成因關係看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繫,在地理教學中應力求達到如下教學目標:①能夠正確認識不同的空間範圍決定了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徵;②瞭解不同地理要素、要素組合及整體空間環境對地理事物現象的影響;③瞭解地理事物在空間上的成因聯繫。

二、使學生領悟到:在空間的基礎上疊加時間因素會得到更加準確的認識

時間性是地理學的永恆主題,用時間的角度看待地理問題是空間視角中不可或缺的理論方法之一。一切地理現象的發生、發展都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推進、演變的。高山終將風化和剝蝕爲平地,湖泊終將被沉積物和植被填埋。如何從時間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的發展呢?通常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用運動的眼光看地理事物的發展

地理中的時間問題只有與地理“過程”相聯繫纔有其存在的可能和意義。地理事物在空間中隨着時間的推移與演進表現出新舊更替、此消彼長的演變歷程。它是地理事物在空間發展中的動態變化“過程”。從時間的變化特點來看,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主要表現爲以下幾種形式:①有規律的週期性循環運動。這種“運動”的時間特點主要表現爲週期循環性,即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地理事物由初始位置,經過一系列的運動環節又回到原來位置的運動。在中學地理中,主要表現形式有大氣循環、水循環、大洋環流等;②演替式運動。這種運動的特點是由原來的初始狀態,經過一系列的新舊更替變化,最終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時間上沒有特定的範圍,從初始狀態到再次恢復到初始狀態爲一個時間週期。如地殼中的物質循環、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等;③擴散運動。這種運動在時間上表現爲無限制的持續運動,處於不斷的發展演化之中。如城市的發展、工業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等;④特定時間範圍內的空間運動。這種“運動”的主要特點是根據人爲需要而劃定時間範圍,呈波動性運動。如氣溫的日變化、年變化,特定時間範圍內農作物產量變化等。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擅於引導學生分析不同類型的“空間運動”發展變化特徵,總結空間運動的規律,瞭解地理現象發展變化的具體環節、順序以及各階段的表現特點,引導學生準確認識“迴歸”式運動、“演替”式運動、集聚、擴散運動、波動性變化規律以及他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繫(如表1所示),力求使學生學會按時間變化特點進行地理過程歸類的方法,培養學生在地理學習中構建知識框架的思維習慣。本文來自於《地理教學》雜誌。地理教學雜誌簡介詳見

2.用變化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的演進

空間變化是地理事物隨着時間的推移,經過空間運動一系列變化與演進的過程所反映出的變化結果,它是地理事物經過演變後的現實狀態。在分析地理事物發展的過程中,通常運用比較的方法來對比地理事物的現實狀態與其初始狀態的區別,並從中建立其與外在環境和影響因素之間的聯繫。在地理教學中,“空間變化”可以根據現實結果推斷地理事物的演變過程和初始狀態。例如:分析岩石的風化過程,我們要先確定岩石的類型和性質,再從太陽輻射、溫度變化、水、生物作用、地質營力、整體空間環境等作用分析其演變過程。從時間的維度看,空間變化有長時間和短時間變化之分,不同的時間尺度表現出不同的現實狀態和結果。例如,特定空間內的水循環,短時期範圍內,有些季節水循環活躍,降水豐富,有些季節水循環表現不活躍,降水較少。從多年的平均狀況看,全球降水收支平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空間運動形式,其時間特點也存在差異。例如,地殼中的物質循環,其發展需經歷漫長的歷史時期,而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週期相對較短。

3.用預測的方法推斷地理事物的變化趨勢

空間預測是地理科學能力與地理科學方法的有機結合,是透過地理事物空間運動及空間變化的有效觀察,並對地理過程進行準確分析以後做出正確推斷的重要思維能力。根據地理事物發展的連續性和繼承性,空間預測從時間維度可分爲對過去的推測和對將來的預測,根據發展變化的時間長短又可分爲長期變化預測和短期變化預測。例如,人口遷移的預測,可以根據現在的人口現實狀況推測過去的人口狀態;也可以根據人口遷移過程的特點和當前人口現實狀況,分析將來人口特徵。從時間長短來看,不同尺度的時間範圍,人口遷移產生的結果不同,對社會及自然環境產生的影響也不同。這就要求教師在地理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猜測,提出假設並透過實驗驗證假設,充分的利用地理規律性知識,培養學生的空間預測能力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視角旨在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動態的視角和比較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的發展和演變歷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力求達到如下教學目標:①認識不同的空間運動形式,知道不同類型空間運動的週期及特點;②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變化結果與發展過程之間的關係,運用歸納和演繹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漸變的過程和事物發展的階段性結果;③能夠準確預測地理事物發展變化的狀態,認識長期變化預測與短期變化預測的區別聯繫。透過上述分析,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的培養學生分析地理事物動態變化過程的能力,引導學生按照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分析地理事物發展變化的原因,揭示地理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地理空間是一個有機整體,其內部填充着性質各異的地理要素,要素之間又存在着必然的聯繫。所有這一切都被賦予了時間特徵,既能追溯其歷史,又處於不斷的發展演化之中。空間視角的三個維度能合理的解釋這一切。如圖2,橫軸表示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繫,豎軸表示特定的空間,縱軸表示時間。圖中所示的歐式立體幾何圖形表示三軸所在平面的疊加,即特定地理空間。三軸中的任意兩軸都存在着必然的聯繫。特定空間軸上的點由區域尺度大小和方位決定,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繫隨着空間的改變而變化;空間內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繫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任何一個區域空間,其內部發展都伴隨着時間因素。這種聯繫恰恰說明了任意兩軸中要素與要素之間的必然聯繫。三軸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爲人們提出、回答、識別和解決地理問題以及評價可能產生的後果,提供了一個參考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