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從蓋茨和王石看企業家的現代性論文

學問君 人氣:2.62W

財富的義務

從蓋茨和王石看企業家的現代性論文

“鉅額的財富不僅是一種巨大的權力,也是一種巨大的義務”,蓋茨如是說。雖然微軟被戲稱爲軟件帝國,但這僅僅是針對其產品的壟斷地位而言的;而這種壟斷地位幾乎都來自於技術優越性和使用的人性化,而不是來自壟斷資本主義的掠奪式成長。蓋茨在用微軟的技術產品迅速改變着我們生活的同時,也用經常性的慈善行爲贏得社會尊重。而這並不是大部分的全球性企業所採取的姿態。

隨着全球市場環境的成熟和多種多樣的經濟變革,我們發現一些傳統的企業責任(比如長期僱傭和養老)在逐漸消失或者轉移到社會整體福利中去,而另外一些得到復興和創造。總體來看,現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人性關愛的行爲總是與慈善捐贈密不可分。儘管建立一個令所有人都滿意的價值和觀念的社會責任尺度是不現實的,但在社會責任的表現競爭中,企業和企業家往往可以從必須作出選擇的令人煩惱的任務中展現自己的個性和魅力;而這種個性與魅力也會深刻影響用戶對企業的態度。

蓋茨的慷慨捐贈,讓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之後沸沸揚揚的萬科捐款與王石道歉風波。

“山高人爲峯”,這是王石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只不過用在蓋茨身上比用在王石身上更合適。蓋茨的山是財富,是事業。蓋茨沒有徵服過乞力馬紮羅和珠穆朗瑪,但他征服了全世界的用戶;蓋茨沒有到過南北雙極,但他到達了企業成長和慈善捐贈的極點。

我知道,王石道歉了。而且我知道對於極愛面子的中國人來說,道不道歉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個艱難的抉擇(比如任由口誅筆伐,範跑跑就不道歉)。也許如有些人所說,王石道歉有商業利益的考慮,但是我願意相信這是他認知的些微轉變;不一定“心服”,但首先至少已經“口服”。看過馮侖的《野蠻生長》,就會對這一代中國企業家身上所面臨的矛盾掙扎和蛻變的風險感到震驚;尤其王石在創業之初就大膽引進現代企業制度和經理人架構的舉動,不能不讓人欽佩。

有人說,上海一名普通的退休教師尚可賣房捐贈450萬,王石卻在這個時候表現出極不理智的江湖心態。表面上看,對於王石這樣一個張揚個性,習慣於用登山、探險來標榜自己的勇於開拓、不斷進取的公衆人物來說,即使董事會授權和預算確實只有2百萬,他也完全可以用申請追加、申請特殊資金等姿態來表明自己對地震救助和重建應有的心意;確實,董事會批准只是需要時間而已,沒有什麼是鐵板上定釘。

現代性認知

不過我想,王石的表現應該說與中國企業家的現代性認知密不可分。

無論是曾經的歐洲還是美洲,當市場競爭與資本權力發展到淋漓盡致的時候,社會責任被詆譭或嘲弄爲一種典型的、已被打碎的、註定要成爲歷史垃圾的現代束縛,甚至認爲現代企業沒有社會責任能活得更好。當基於農耕文明的社會責任到了被批判、被譭譽、被拆除的時候,以前的道德標準(一種非現代的道德關懷)所遵循的路徑,看上去像一條盲目的小徑;而人們彷彿開啓了一扇對道德現象進行激進的、破壞性理解的可能之門,似乎工業革命帶來的現代性僅僅意味着拋棄和喜新厭舊。

其實,社會責任是人類生活和行爲的一種自然特性,而不是需要構思並打上某個時代標籤的東西;從產品的用戶到企業的旁觀者,包括售後服務、環境影響等等在內的社會責任無處不在。

對所謂現代企業制度的簡單模仿學習是有害的。中國的企業必須現代化,但是界定了中國人感性的文化、規則和價值判斷,內在於中國人的性格之中,與現代英國—歐陸哲學的問題性明顯地不同。企業的現代制度、企業家的現代認知和對管理理念的技術理解不能也不可能危及文化的整一性。中國從文化發展的源頭處所做出的選擇更易於思考差異、變化和生存。而現代西方則更習慣於思考認同、存在和永恆。企業的發展問題應當是在尋求一種思考差異的方式中建築起來,而不是簡單地模仿。

如果企業家缺乏理性能力,他們將不能對外界的刺激和誘導作出正確的反應,從而導致危機。即使他們處理危機的努力很巧妙、富有創造性,也一樣會被揭露和傳播,尤其在網絡時代,任何的聲音都很容易被放大。企業家的判斷力是必須在市場環境中發現他們自己和企業共同的`個性,一旦發現有利於表現和承擔社會責任的內容,就抓住這個興趣並設法貫徹到企業的目標和行爲方式中;簡而言之,擇其善者而從。在這種模式中,企業家對興趣和表現的追求,將激勵他們遵守股東價值和社會責任希望他們遵守的規則,從而實現一個相互限制和完善的過程。

齊格蒙特.鮑曼說:“道德具有無可救藥的先驗性”。雖然幾乎沒有什麼是毫不含糊的善,但是人大多數的選擇會在相互矛盾的衝動面前作出。最重要的是,事實上,每一個行爲衝動如果走到極端,就會導致不道德的後果。他還舉例指出,即使是關心他人的衝動,當走到極端時,也會導致他人自我的毀滅,導致統治和壓迫。對於企業家來說,當企業深知自己的社會影響足夠廣泛和足夠強大的時候,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可能對社會造成的傷害,至少要注意對自己企業可能造成的傷害。

本雅明在提到保羅·克利的名畫《歷史的天使》的時候這樣說:天使的臉朝向過去,在我們理解爲一系列事件的地方,他看到的是把廢墟重新堆積起來並推倒在他腳下的一次單一的災難。其實,很少有事件是單一的、缺乏前因和積累的,企業的危機和企業家的認知也是一樣的道理;只有對現代性有充分的認知,企業家和他的企業,才能真正地改變世界,如果他想改變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