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設計生態理念的融入論文

學問君 人氣:1.59W

摘要:生態理念是當前社會所提倡的理念口號之一,是維持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維護生態環境的關鍵因素。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作爲水資源重點治理項目,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基礎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防洪安全問題,有助於河流生態的自然修復。文章結合工作經驗對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設計融入生態理念進行了思考。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設計生態理念的融入論文

關鍵詞: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設計;生態理念;生態環境;水資源

我國河流衆多,流域面積在200~3000km2的中小河流超過10000條,與大江大河相比較,我國中小河流發展現狀不容樂觀,發展模式滯後,並逐漸成爲了我國洪澇災害的主導因素。除此之外,中小河流還存在水資源污染、生態環境惡化的現象,這種情況下會導致中小河流的功能衰退,河體健康受到威脅。現如今,在國家號召與領導下,治理中小河流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那麼如何在工程設計中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如何進一步融入生態理念成爲了現階段治理設計工作的重點內容。

1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設計的理念

伴隨着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不斷開展,如何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建設與設計,如何保證中小河流河體的健康性,需要積極遵循七種設計理念:(1)伴隨着生態文明的不斷推進,我國河流治理工作逐漸從工程水利轉變爲環境生態水利;(2)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需要將保障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作爲根本要求,並且要具備針對性,在結合實際發展情況、因地制宜的基礎上保證治理工作能夠抵禦較強的水流沖刷,進一步維護河流的穩定與安全;(3)在對堤岸線的佈置以及設計時需要保留河流的自然形態,並且要進一步保持其生態性、多樣性;(4)河流的治理需要將地域文化以及現代理念進行整合,要以保護河流生態爲主,要將當地的自然環境進行有機融合;(5)在放坡條件下河流治理需要以生態緩坡爲主,並且要按照流速條件的不同種植不同的植物,拉近人與水之間的距離;(6)在河流兩岸要設定生態護案,種植植物,進一步增強岸坡的穩定性和透水透氣性,從而更好地發揮出河流的自我修復功能,避免採用硬質化材料;(7)對於植被覆蓋比較好的河段,需要保持自然狀態,並且要避免採取大規模的工程措施。而對於植被覆蓋較差並且岸坡不穩定的河段,則需要採取必要的措施進行護腳。

2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設計的整體實踐

2.1進一步統籌規劃工程所在地

一般情況下,實施治理的河流一般與附近的城鎮距離比較遠,有的甚至穿城而過,因此河流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近幾年伴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河流治理面臨着非常多的困難。其中河流治理工程的設計人員需要在防洪標準下進行工程設計,要給洪水留出出路,合理確定河流的管理範圍,此外,在河流治理過程中要遵循相關規劃要求,要實現城建、市政、公路工程的有效統一,避免河流治理與城市建設規劃發生衝突。

2.2加強對河流天然形態的維持

自然界中的河流都是經過漫長時間的演變,在水流與河牀的相互作用下,河流走向以及河牀形態得到確定。在中小河流治理的工程之中,需要積極遵循自然規律,加強對天然河流的維持,並且要積極保護河流形態的多樣性,積極順應河岸線的基本走向,避免出現人爲改變河道的現象。除此之外,在開展中小河流的兩清工作之中,需要對河道上的違章建築進行清除,從根本上恢復天然河道的'形態以及行洪的基本能力。

2.3河岸線的設計需要保持自然形態

正如上文所言,河流的形成經過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在河牀以及水流的相互作用下,河牀形態發生變化,在河流工程實施中需要遵循自然規律,並且要積極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態,要恢復河流形態的多樣性,積極順應河岸線的基本走向。其中在對山區以及丘陵區的河岸線進行佈置的時候,需要對轉彎半徑進行控制或者對於比較嚴重的局部河段地區採取護腳深度以及寬度的方法。另外,在河流治理的設計過程之中,需要對河岸線進行說明以及定位,其中需要佈置三條導向,對河流中心以及兩側坡腳進行控制,其中中心控制導線便於對設計進行說明,兩側的坡腳控制導線則方便實施放線定位。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河流的治理工程,如果僅僅需要依靠圖紙無法將自然生態設計意圖進行展現,則需要加強對自然生態理念的應用。

2.4河流橫斷面的設計

一般情況下,自然形成的河流需要擁有比較平緩的河岸線,這種河岸線是聯繫陸地以及水生生態系統的紐帶,對河流修復作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淨化河流,提高河流的自我恢復能力。在河流設計之中需要採取自然緩坡的方式,這樣能夠拉近人與水之間的關係,但是由於城鎮之中的河流兩岸土地比較緊張,會涉及到大範圍的拆遷工作。現如今,在城市河流的治理中採取的模式以高檔強、欄杆、平臺及護坡爲主,這種治理效果比較明顯。除岸坡之外,自然形態的河流在常年的沖刷之後會導致河底出現高低起伏的現狀,但是在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並沒有對此加以重視,考慮最多的是滿足行洪問題,甚至部分工程爲了方便,將河底處理成比較單一的平正面,這種情況不僅難以實現河流的自我修復,並且進一步增加了工程量。

2.5生態護坡材料的使用

在對河流治理工程設計之中需要對河道的邊坡土質、水流的速度、護坡的寬度以及人流等因素進行考慮,生態護坡還需要具備固土護坡、透氣性與透水性好的特點。其中比較常見的生態護坡材料主要包括三維植被網、生態袋、駁石、木樁加柳枝捆等,這類材料能夠起到安全防護的作用,但是在生態理念的應用下,生態護坡成爲了現階段最爲主要的內容,由於工作比較繁瑣,很多設計師對生態護坡材料不瞭解。其中筆者結合自己的經驗,積極列舉了生態護坡材料以及抗沖流速幾種類型。除此之外,對於人口居住比較密集的地區還需要增加河坡景觀的觀賞性,利用種植植物的方式爲附近的居民提供優美的生態環境。

3結語

綜上所述,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由於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難以達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因此需要在整個設計中結合現實情況,積極確定治理方案,並且選擇有效的治理方案,從而爲日後河流生態修復提供理論基礎。除此之外,筆者還希望各級決策部門對現階段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之中所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比如增加比較豐富的坡面綠化內容、增加必要的親水設施、種植綠色植物、維護河流自然形態,設計人員還要採取靈活的手段,進一步促進生態水利的建設。

參考文獻:

[1]王明龍,趙建民,侯英龍.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設計融入生態理念的思考[J].中國水利,2013,(12).

[2]吳芳,汪院生.江蘇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設計實踐與思考[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3,(7).

[3]周利,顧頂峯,楊春燕.中小河流治理中生態建設理念應用的探索[J].江蘇水利,2014,(10).

[4]尹蕾,武亮.生態理念在雲南中小河流治理中的應用[J].中國水利,2012,(10).

[5]陳規劃,張強玲.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適宜模式與推進機制探討[J].中國防汛抗旱,2012,(6).

[6]黃錦林.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的生態設計理念[J].廣東水利水電,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