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我國會計國際協調的思考

學問君 人氣:5.15K
關於我國會計國際協調的思考
關於我國會計國際協調的思考 自2001年4月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改組爲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並宣稱制定“全球會計準則”以來,會計準則國際趣同的步伐明顯加快,2005年全世界累計將有91個國家和地區允許或要求採用IFRS。歐盟一直支援國際會計準則,就連一向自視甚高的美國,在經歷了安然等一系列上市公司造假事件後,美國的會計準則制定機構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正在進行短期和長期協調項目的合作,越來越多的國家會計準則制定機構也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派出3名成員來了解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異及原因,以尋求恰當的解決方法。在全球會計國際協調的趨勢下,我國在會計標準的建設中應當採取何種態度應對,關係到我國會計標準的建設和發展走向。
一、會計國際協調:必然的趨勢
會計作爲一門社會科學應與其所處的法律、經濟環境相適應,各國必須要制定適合環境需要的會計標準。如今歐盟、澳大利亞、新西蘭、俄羅斯等國家或地區的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均將目光瞄準了國際會計準則,並以國際會計準則作爲本國或本地區的會計標準,我們認爲這有其內在的原因。
1、全球經濟一體化下會計國際協調勢在必行
會計標準的全球一體化趨勢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全球資本流動以及金融危機、安然事件等重大事件發生後,基於全球金融穩定、安全以及減少交易成本等方面的考慮而帶來的必然結果。但是,過去各國普遍運用與其環境相適應的本國會計標準作爲編制財務報告的基礎,在建立全球統一的、高質量的會計標準時,各國爲自身利益以各種方式影響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也已成爲事實,因此,國際會計協調是必然的趨勢。儘管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對運用國際會計準則的標準越來越嚴格,但是歐盟等國仍以積極的態度採納國際會計準則並作爲本國或本地區的會計標準。各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願意積極地與國際會計準則進行協調,其實質是爲了實現本國的利益,以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提高本國在國際上金融地位,減少籌集資金或編制財務報告的成本,減少投資風險,提升投資者信心以及便於監督等。
2、我國經濟對外依存性使會計國際協調無可選擇
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我國作爲世界第三貿易出口國,其經濟越來越受到全球經濟的影響,我國對外經濟的依存性也越來越強。改革開放20多年來,大量外國資本的流入形成了衆多的外商投資企業;我國企業到境外籌資並掛牌交易,或者同時在境內境外上市;不僅我國企業到國際資本市場上籌資,而且越快越多的國際開發性金融機構擬在我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我國企業不僅將資金投資於國內其他企業,而且越來越多的企業已將視野轉向國外並將資金投資於外國公司,並已形成大量的跨國公司。不可否認,我國經濟已經融入世界經濟的大潮。我國境外籌資企業、跨國公司、外商投資企業,由於其母公司、子公司或投資者分屬不同的國家或地區,需要分別按照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會計標準編制財務報告,造成大量的編報成本,因此採取全球統一的會計標準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則,也將使會計資訊更爲有用和可理解;同時,國際開發性金融機構擬在中國境內發行債券,按照我國法律要求應當按照我國會計標準編制財務報告,這將意味着國外所有的會計標準在中國均必須有相應的規定,這些規定能爲國際開發性金融機構理解使用。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後,越來越多的成員國針對我國出口產品提出反傾銷訴訟,而某些成員國因不承認我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拒絕接受運用我國會計標準所計算的成本資料,並要求採用國際會計準則或者第三國的生產成本資料作爲依據,從而使我國企業在反傾銷訴訟中處於不利的地位。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現有市場中除了個別的資本項下的外幣流動受到限制以外,大部分市場經濟的特徵已存在,而市場經濟所共有的交易事項在我國也已出現,例如,企業購併業務、衍生金融產品交易等。“中航油”事件已給予我們警示,即金融工具如何確認、計量和報告已提到議事日程。另外,國內資本市場的參與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和監督機構對會計標準的趨同以及資訊質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一切都對我國的會計標準建設提出了挑戰,我們已置身於會計的`國際協調之中,會計的國際協調不可選擇。另一方面,會計的國際協調符合我國的利益,即減少我國公司在境外上市的籌集資金成本和每年編報財務報告的成本,提升我國公司的會計資訊質量以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者,有利於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