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肺結核初治患者的心理治療

學問君 人氣:3.22W
 目的:對肺結核初治的住院患者進行心理,提高肺結核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採取醫生、護士兩方面結合的方式,透過不同角度進行個體化的健康,以及採取個別諮詢、計劃指導以及參與專題講座等方式,針對性的進行心理治療。結果: 患者對病情有了較深的瞭解,對治療的重要性有了充分認識,明顯改善了醫患、護患兩方面的關係,提高了治療的依從性及病情恢復的速度和程度。結論: 透過對肺結核初治患者進行心理分析,採取個體化的溝通方式,針對性進行心理治療,不僅使患者對疾病方面的知識有了充分了解,而且改善了醫患、護患兩方面的關係,提高了患者住院期間以及最終的治療效果。
 初治肺結核;心理分析;心理治療
        結核病是結核桿菌感染引起一種傳染病,幾乎可以發生於全身各臟器,但以肺臟發生最爲多見,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近年來,由於流動人口增加等因素,疾病傳播的機會增大,結核病的發病率又開始上升。全球人口的1/3(約20億)感染了結核桿菌,現有結核病人約2000萬,每年新發生約900萬病人,每年死亡人數高達300萬。據2000年調查,我國發病以青壯年居多。而青壯年患者多正處於事業、婚姻等關鍵時期,因此這一年齡階段的肺結核患者的心理表現較爲複雜,常會因事業、家庭等社會壓力影響疾病的治療[1]。初治肺結核是指初次發現,未接受任何抗結核藥物治療,或發現肺結核後雖經不規則、不合理抗結核治療,但療程不超過1個月的病人。有效合理的全程化療,其治癒率可達95%以上。但關鍵在於是否能夠遵從醫囑、服從管理、完成療程,爭取一次徹底治癒。由於肺結核需長期治療,因此患者生理、心理兩方面都將承受巨大壓力,由此產生的消極、悲觀、甚至對抗等心理狀態將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及愈後。及時、規範、徹底的治療對結核病的預後具有重要的意義,否則可能導致復發、惡化或耐藥等現象產生,最終形成難治性肺結核,成爲社會傳染源危害社會。因此對初治肺結核患者進行心理治療尤爲重要。
        1患者入院時的心理治療
        1.1心理分析:當患者知道自己患的是肺結核後,第一次親身接觸該疾病,由於非專業的原因對疾病認識不夠,也可能對肺結核的知識一知半解,因此當知道患了傳染性疾病時,患者往往會首先出現恐懼的心理狀態,對傳染性疾病的恐懼,對是否家人亦可能患上同樣疾病的恐懼;繼而由於不能理解爲什麼自己會患上這樣的疾病,認爲一定是被別人傳染來的,因此產生抱怨、憤怒的心理狀態;從既往的疾病認識中認爲很難治療,一輩子都得脫離不了這種疾病,因此精神抑鬱,對生活產生失望的心理狀態;患了傳染性疾病,害怕周圍的人知道,尤其害怕同事、親戚、朋友們遠離自己,產生自卑的心理狀態。
        1.2 治療措施:根據以上心理特點,醫生和治療人員從各自的工作角度,採取治療對策:醫生:(1)對新入院患者進行親切、耐心、細緻的病情詢問,獲得患者的心理認同感及依賴感,穩定患者入院時的不安情緒,取得患者的信任感,爲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打好基礎。(2)向患者講解有關結核病方面的基本知識,讓患者對病情有大致瞭解,樹立患者對疾病的治癒信心。(3)對患者關心的話題如家人是否可能被傳染等做出合理的解釋及建議,解除患者的疑慮,使患者能在住院期間安心治療。(4)告知患者只要認真並重視結核的治療,遵從結核的治療原則,疾病是能夠治癒的。護士:(1)親切接觸患者,對患者表示理解、同情,進行入院教育,介紹病房環境,幫助患者儘快熟悉治療環境,解除患者初入院時的不安與孤獨感。(2)給予患者心理安慰,指導患者合理飲食、休息,指導患者進行入院各項檢查,讓患者對醫護人員產生信任感,爲治療做好心理準備。(3)從護理角度講解肺結核的有關知識,改進患者的行爲習慣,指導患者做好自身及病員間的交往。(4)從疾病傳染的角度分析病情,對患者做出合理的建議,解除患者自覺被社會遺棄的心理狀態,恢復患者與人接觸的信心,解除自卑心理。
        從以上多方面、多角度對患者進行心理治療,解除患者的恐懼、不安、抱怨等不良的心理狀態,讓患者樹立康復的信心和希望,最大限度地調動患者的積極性,配合醫護工作,順利完成住院期間的治療。
        2 患者住院期間的心理治療
        2.1心理分析:由於結核病的治療相對於其它疾病來說,治療需要較長的時間,長時間的住院治療可能對工作、等多方面產生影響,擔心長期脫離工作會對自己的事業產生影響甚至可能失去工作;長時間不工作帶來的經濟負擔以及擔心醫療花費等,患者會產生憂鬱、焦慮的情緒。而且由於傳染病需隔離治療,住院以後社會交往顯著減少,產生孤獨感,另一方面擔心周圍的人羣以有色眼睛看待自己,甚至遠離自己,被人嫌棄,會產生敏感、多疑的心理情緒,從而可能對治療失去信心,在治療過程中產生放棄、對抗等心理,或產生急於求成的心態,希望在短時間內治癒,出現急躁的心態。此外,由於結核病用藥相對單一,無所謂的“新藥、特效藥”,患者會產生醫生對自己病情不重視、不用“好藥”、甚至認爲醫生可能是在拖延治療時間等不滿心理,這些心理因素的形成不僅不利於治療,而且不利於良好的醫患、護患關係的建立。因此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在這一階段表現突出。
        2.2  治療措施:醫生:(1)告知入院後患者的病情檢查結果,在確定治療方案後及時和患者溝通,告知用藥過程中患者應注意觀察的不良和不適反應,並及時與醫生溝通,以便正確分析與處理。(2)查房以外的時間多和患者接觸,避免患者出現認爲醫生也怕被傳染的心態,影響醫患關係的建立。(3)和患者分別或集體談話,對結核病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向患者進行講解,告知患者結核病治療的特點-有效纔是治療的關鍵。讓患者對長期的治療有心理準備。(4)對患者親屬進行談話,告知患者生病住院後可能產生的不良心理狀態;告知家人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患者對於戰勝疾病的信心;告知合理的隔離措施和治療方式,解除他們擔心自己會被傳染的心理。取得親屬對於治療的配合,對於患者的治療效果具有重要影響。(5)及時告知患者每一階段的治療進展,使患者增加疾病的治療信心,早日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護士:(1)治療期間,始終親切、和藹對待病人,細緻的進行治療工作,取得病人的認同,讓患者獲得被重視感。(2)透過護理角度與患者溝通,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強化疾病知識,督導患者服藥,消除患者住院的緊張感,讓患者能夠放鬆、放心的參與到治療中。(3)透過治療範例,向患者告知有了好的身體,纔可能更好的履行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早日完成治療、成功治癒疾病纔是生活的希望等,說服患者在治療和生活方式上採取積極向上的心態,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5)透過一些有益、健康的活動和鍛鍊如下棋、散步、交流等方式,重視病員間的交往,解除患者住院期間的孤獨感,給患者營造一個寬鬆的治療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