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初探《牛津英語》與任務型教學

學問君 人氣:2.9W
初探《牛津英語》與任務型教學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提倡“任務型”教學模式(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即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帶着明確的任務目標,在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的活動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而《初中牛津英語(Fun with English)》的使用,爲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任務型教學提供了新的契機。 
        一、 《初中牛津英語》的教材特點 
        牛津英語教材在選材內容上力求貼近時代和生活,符合中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髮展特點。該教材涉及的話題衆多,文化知識面廣泛,其中包括道德教育、行爲規範風土人情、傳統習俗、語言學習、興趣愛好、文體活動、名人傳記、旅遊博覽、資訊技術、環境保護、文化藝術等。許多課文滲透着思想品德的因素,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賦思想教育於語言教學之中;有些課文還充滿跨文化交際的資訊,這些資訊有助於學生拓展國際視野、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鑑別能力。
        該教材還以話題爲核心,以結構和功能項目爲主線,設定了“課前匯入”(Welcome to the unit)
        “課前閱讀”Pre-reading“綜合技能”(Integrated Skills)“學習技能”(Study Skills)等新欄目,安排了大量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旨在啓發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想象,並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敢於實踐,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增強他們用英語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僅如此,該教材努力倡導探究式和發現式的教學方法,提供了內容豐富的“任務型”活動素材,其中有許多“任務”(Project)需要學生透過探究和實踐集體合作和課外結合才能完成。
        具體說,《初中牛津英語》它具有以下特點:
        1. 按照“話題——功能——結構——任務” 相結合的思維編排,一話題爲主線,任務爲主導,輔助功能和結構項目,有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2.各單元圍繞一個話題展開,內容聯繫社會生活,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情景真實有趣,形式活潑多樣,有助於學生拓展思維,挖掘個性,開闊視野。
        3.圍繞話題內容是一系列的課堂活動和要求學生完成的任務,學生透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學習和使用英語,交流和探究等方式,真正體現以學習者爲中心的教學理念。
        4. 教材在編排和設計上突破了傳統的模式,體現了語言教學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牛津初中英語》爲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貼近生活的語言學習任務,使任務型教學的模式的實施成爲可能。任務型教學充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其優越性,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水平、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必須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武裝頭腦,結合素質教育實踐,努力做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二、 “任務型”教學的含義和特點
        任務型教學是上個世紀80年代外語教學法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一種具有重要影響的教學理念。所謂“任務”,簡單地說就是“做事”,就是學生爲了達到某一交際目的,使用目的語來獲得產生的活動。在“做事”的過程中,學習者始終處於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心理狀態,師生之間的活動是一種互動過程。爲完成任務,學生透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它分爲三個階段:任務前”(Pre-task)”、任務中”(Pre-cycle)、和任務後”(Post-task)。它充分反映了語言教學思路和外語教學目標與功能的轉變,體現了外語教學從關注教法轉變到關注學法,從以教師爲中心轉變爲以學生爲中心。
        任務型教學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1. 任務的焦點是解決某一實際問題,任務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經歷,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激起學生積極參與的慾望,讓學生置身於貼近生活的語境中,激發參與慾望,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2. 任務的設計和執行應注意任務的完成,必須依賴與參與者的互動,合作與交流,學生透過活動,學習和使用語言,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 任務的目標必須明確,學習者應知道任務所要達到的結果,然後以自己的方式探索解決問題,完成任務。
        4.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三、 任務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1.任務的明確性和可操作性
        學生的活動應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和具體的操作要求,有些任務雖然設計的很好,但限於課堂時間、教室空間的限制,教師本身與學生的素質不夠高,並不具備操作性。因此在設計任務時,一定要注意本班的硬環境和軟環境。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大腦處於一種激活狀態,他們獲得的不僅是語言知識點,還獲得了語言運用能力。整個語言學習的過程也愈趨自動化和自主化,學生也愈能創造性的表達自己的思想。
        2.情境和言語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