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季節性商品銷售時機選擇

學問君 人氣:7.55K
談季節性商品銷售時機選擇
摘要:處理好季節性商品的滯留,以使商家最大限度地避免損失,是各零售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透過引入利潤與利潤的對比,提出了較爲合理的決策依據。
關鍵詞:季節性商品 會計利潤 經濟利潤 機會成本

對季節性商品而言,每年的銷售旺季一般只有1-2個季度。這樣,商家經常會面對季節性商品何時銷售的決策問題。例如,某商場的羽絨服專櫃在回春轉暖之際還剩羽絨服150件未能售出。該羽絨服當時的進價爲200元/件,相關的進貨費用爲20元/件,商場旺季銷售價格爲500元/件。這時,商場銷售部門認爲:若以360元/件的價格出售,估計可將剩餘的羽絨服全部售出;若庫存至明年初冬,估計售出價格可以升至400元/件,但還需支付庫存費用10元/件。銷售部門此刻面臨着是立即降價出售(方案A),還是庫存到旺季再售(方案B)的抉擇。若商場預期的資本報酬率爲20%。那麼,對這些季節性滯留商品如何決策纔對商場比較有利呢?

會計利潤與經濟利潤

會計利潤 (Accounting Profit,簡稱AP)是建立在公認會計原則的基礎上,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和穩健性原則,將銷售收入減去相應的成本費用後的餘額確認爲其的結果。會計利潤僅扣除債務利息,而沒有扣除權益資本成本。
經濟利潤 (Economic Profit,簡稱EP)的對稱是會計利潤。經濟利潤是扣除了所有資本成本後的利潤,它也可以理解爲是在會計利潤AP的基礎上減去機會成本 (Opportunity Cost,簡稱OC)後的餘額。
通常,在分析上述問題時,人們習慣以會計利潤爲基礎,而非經濟利潤。
若以上述問題爲例,A、B兩方案的會計利潤爲:
APA=銷售收入-營業成本=150×360-150×(200 20)=21000(元);
APB=150×(400-10)-150×(200 20)=25500(元)。
此處需說明的是,庫存到下年旺季再售,其資金佔用時間只有3個季度,若按單利計算,此時貼現率應爲15%,而不是20%。這樣,若基於會計利潤的計算結果,商場會選擇方案B。但是,我們認爲對於上述互斥方案A、B的決策分析,更的應以經濟利潤爲基礎。由經濟利潤的概念可知:
經濟利潤(EP)=會計利潤(AP)-機會成本(OC) (式2-1)
若式2-1的計算結果爲正數,說明企業獲得了經濟利潤;若爲負數,說明企業蒙受了經濟虧損 。此處的機會成本不是實際的貨幣開支,而是指“由於選擇了某項業務而放棄了除此項業務之外的最好的業務的損失 ”。上述羽絨服過季滯留的決策問題,不論選擇方案A或方案B都存在機會成本OC,即:
OCA=(400-10-360)×150/1.15=3913(元);OCB=360×150×15%=8100(元)。
根據式2-1,兩方案的經濟利潤EP分別計算如下:
EPA=21000-3913=17087(元);EPB=25500-8100=17400(元)。
然而,上述計算的經濟利潤是兩個不同時點上的結果,爲便於比較,以現在爲基準時點,則方案B的經濟利潤爲15130元(17400/1.15)。顯然,方案A的經濟利潤大於方案B的經濟利潤。因此,若基於經濟利潤的分析結果,商場會選擇方案A。這與基於會計利潤的分析結果不一致。從經濟學角度看,基於經濟利潤的分析決策顯然更合理,因其兼顧了因選擇此方案而放棄彼方案的代價。

問題的進一步思考

在上述問題中,若商場銷售部門預測庫存至明年冬季初的售價爲430元/件,則方案A和方案B的會計利潤分別計算如下:
APA=150×360-150×(200 20)=21000(元);
APB=150×(430-10)-150×(200 20)=30000(元)。
方案A和方案B的機會成本分別爲:
OCA=(430-10-360)×150/1.15=7826(元);OCB=360×150×15%=8100(元)。
這樣,兩方案的經濟利潤分別爲:
EPA=21000-7826=13174(元);EPB=30000-8100=21900(元)。
同樣,以現在爲基準時點,方案B的經濟利潤爲19043元(21900/1.15)。顯然,方案B的經濟利潤大於方案A的經濟利潤。因此,若基於經濟利潤的分析結果,商場會選擇方案B。可見,當下年旺季售價爲430元/件時,方案B對商場就比較有利了,這與下年旺季售價爲400元/件時的決策結果相反。那麼,何時該選擇“立即降價出售”,何時該選擇“庫存到旺季再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