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演講稿作文>

精選長城演講稿範文4篇

學問君 人氣:5.26K

篇一:長城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精選長城演講稿範文4篇

大家好!

今天讓我來爲大家介紹中國長城!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奇蹟,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爲中國的象徵。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爲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臺,用城牆連接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以後歷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長城東起遼寧丹東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長城的總長度爲8851.8千米,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

記得小時候,媽媽第一次帶我去長城,我看見許多黃頭髮藍眼睛的外國人,我問媽媽:“外國人爲什麼到我們的長城上來呢?”媽媽說:“因爲長城雄偉壯麗,因爲長城象徵着中華。”從那時起,我的心裏就深深地刻上了“長城——中華” 。

有一次,我在人潮中發現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婦,互相摻扶着爬上長城後,他們熱淚盈眶,卻相視一笑。雖然我不知道他們來自哪裏,但是從膚色和語言可以斷定,他們也是炎黃子孫。看,他們多麼驕傲,多麼自豪啊,激動得都說不出話來!

長城啊長城,你在向人們述說着,中華山河的錦繡;你在向人們述說着,中華歷史的悠久;你在向人們述說着,中華文化的燦爛;你在向人們述說着,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你在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偉大!

我登上崇山峻嶺的高峯之巔,我站在萬里長城聳入雲端的城樓之上,我昂首挺立在世界的東方,在祖國的山川大地,向世界的大洲大洋,向天外的星球宇宙,縱聲呼喊:我愛長城,我愛中華!

此致

敬禮

篇二:讚美長城演講稿

長城---中華的象徵,民族的脊樑,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它凝聚着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整個世界的驕傲。

着名的萬里長城,像一條矯健的巨龍,蜿蜒曲折,蟠伏在中華大地上。它東起河北省的山海關,西到甘肅省嘉峪關。它縱橫河北、北京、山西、內蒙古、寧夏、陝西、甘肅等七個省市自治區,全長6700公里,因此被稱爲“萬里長城”。

長城歷史悠久,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歷史達2000多年。自秦朝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高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象,沒有大量的人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長城凝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鮮血和汗水。

長城越羣山,經絕壁,穿荒原,橫瀚海,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黃河彼岸和渤海之濱。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歎它的雄偉氣勢、宏偉規模。長城猶如巍峨豐碑,屹立在地球上,屹立在世界人民心中。

萬里長城,氣勢磅礴,雄偉壯麗,是中華民族的縮影,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徵,是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的!

篇三:長城演講稿

尊敬的評審團,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爲大家介紹的是“世界建築的奇蹟——萬里長城”。

首先,大家看這幅圖片,相信大家被長城的雄偉壯觀、氣勢磅礴所震撼,更被他那和諧自然之美所吸引。今天就讓我給大家詳細地介紹它。

這是我今天要講的主要內容,分爲七個方面。首先來看的建築師,歷史上有四種不同的說法,然而普遍公認的是“2000多年前的勞苦大衆,是他們造就了今天豪邁的長城。

其次來看一下它的建築規模,歷史上共分爲四個時期:春秋戰國、秦長城、漢長城、明長城。而它的功能是相同的,只不過位置和背景有所不同,大家依次看看。 大家看完三朝長城,如何理解“長城”的“長”字呢?它是時間和空間上的長:“縱橫十萬裏,上下兩千年” 是建築就有獨特的建築風格,就是“和諧統一,因地制宜”之美。

每一棟建築都有它的功能,而長城的功能就是防禦,

透過城牆、敵臺、烽燧和關城構成了複雜完備的防禦體系。 大家再來看一下它的文化內涵,它包括:建築藝術、裝飾藝術和文學藝術。

大家看到這些,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長城不僅是防禦性軍事工程,也是一座偉大的藝術寶庫。

最後,大家看一下長城的歷史豐碑。

長城是中國和世界乃至全球的奇蹟建築,它永遠獨一無二。

謝謝大家

篇四:長城贊演講稿

各位尊敬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本次我演講的題目是《長城贊》。

長城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個載體,它涵蓋的面非常廣,把整個文化載體當中豐富的內涵,透過具體的活動都展現出來,這無疑對增進海峽兩岸之間,對中華文化理解,特別是對臺灣年輕人一代弘揚中華文化傳統,都很有意義。

前段時間,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的會上,有一位叫朱宏(音譯)的臺灣師範大學副教授,他提供的論文就是《海峽兩岸歷史教科書的比較》,其中,比較當中,就有怎麼樣介紹長城。現在臺灣新修改的教科書當中,在介紹長城時,基本上淡化歷史所含的資訊,只是從建築方面來講到的。這本身就反映出,我們的活動對臺灣島內宣傳中華文化的意義,應該是潛移默化,透過非常生動和具體的事例來引導,來教育臺灣民衆,特別是青年一代。

從文化上來講,從中國傳統文化來講,我們都是年青一代,是後來人。

從中國傳統的古文字學來看長城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實際上長城的概念是到了秦以後纔出現的。城防以前就有,城的雛形在商代就有,它最早基本上是一種疆界的劃分。真正長城雛形的概念,一個字就是“疆”。從象形來講,疆字裏的“田”就是被夯實的土塊,中間那兩橫是板,或者就象我們漢長城看到的那種用蘆葦或木塊墊起來,一層一層。板築是中國最傳統的築城方式。70年代農村打牆時,還用這種最古老的方法,兩個門板,一層一層地夯實,放上蘆階節,一層一層,那麼這個疆,也就是中國最早、最傳統的牆。疆、牆一聲,從文字學來講,也是一音之轉。那些與疆相關的概念包括田地的田、城垣的垣,都是板築的形式。所以,板,後來又稱爲版圖。版圖的意思就是以牆爲界,你所控制的範圍和地域。可以說,從我們先輩在文字中創造的東西就可以看出我們最早長城建設當中的文化意涵。甚至包括邊關的邊,繁寫的“邊”也指敵樓很高,下面是土方,還可以綿延不絕。古老的長城,西方翻譯成“GREET WALL”,非常準確的.翻譯。長城最早就是牆,後來變成疆界,界的意思是上面夯實的土,下面用木頭搭建的一種結構。所以,現在我們邊界的界也是與夯土建牆直接相關的。

許多學者認爲,長城建了以後它基本是一種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分界,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分界。說生產方式的分界也好,說生活方式的分界也好,說種族劃分也好,總而言之,它是一種文明生存狀態的隔閡,這既是一種隔閡也是一種融合。從戰國時代,這種邊界方式在中國各地都有,包括戰國當中在中國的內陸,也都存在這種防禦式的邊界,到了秦,就具有了很大的政治意義和文化意義。因爲,秦作爲一種統一,“書同文、車同軌”,修長城也要把整個的疆域統合起來。到了漢,圍繞河西走廊基本上是維持漢代的交通線。交通線是爲了維持飛地,哪一塊飛地?就是沙洲,是敦煌。敦煌又是控制整個西域的一個漢人聚居的地方。它北邊有匈奴,南邊有北狄,處在夾縫中。河西的長城是沿着河西走廊修築的,是一條軍事交通孔道,一條補給線,同時它也是敦煌的交通線,長城維繫了絲綢之路。這一段的長城,我們感覺與明長城有很大的區別,實際上一個意義——攔馬牆,因爲遊牧民族在軍事上最厲害的是馬。大家都知道,春秋戰國武靈王胡服騎射以後,車戰的方式已經拋棄,學用一人一騎這種戰術。這種戰術突擊能力非常之強,而遊牧民族主要靠騎兵征服農耕民族。修長城,無疑是這樣,你人可以過來,但馬過不來,馬過不來,你戰鬥力就沒有,你打不過漢人的步兵。河西走廊這段漢代長城起到了一個攔馬牆的作用。明代長城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它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它是一個文化載體,它周邊的人文設施,包括民俗、宗教、人文的各個方面,很多很多。

還有一點,清朝的長城政策實際上是值得我們研究的。清是“修一座廟,勝養10萬兵”。所以,承德是清朝濃縮的一個長城,它是精神上的長城,是把中華民族多民族融合在一起的一個長城。我認爲清朝的民族政策是最成功的,是和長城的思想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長久以來長城防禦思想的一個積極體現——透過民族的融合。

到了今天,我們去研究長城,就是要發揮這種精神。長城是中華文化連綿不絕的象徵;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不屈不饒的象徵;又是中華民族團結融合共同發展的象徵。還是中華民族改天換地創造能力的象徵。我想,這些都是長城的文化意義。當然,它還有更深的文化內涵,從考古,從文化,從歷史,包括農耕和遊牧之間的區別,包括地理、軍事,包括交通這些方面。圍繞長城有許多需要進一步開發的,包括民俗民居,兵營文化,當地的集市,當地的宗教信仰,關公信仰(古代軍人都信關公)。此外,長城的軍事佈防還有一線、二線梯次配置。實際上,古代軍事思想與現代的軍事思想是一樣的,雖然冷兵器、熱兵器不同。這些方面都應該充分挖掘。

總而言之,長城提供給我們的是一種多向性的載體,而不是單一的。臺灣青少年一代,他們大多數人都是從教科書上讀到長城的。怎麼把中國文化、中國歷史,變成活生生的,再把這段歷史銜接到現在,最後,融通在他們的思想中,使中華文明能夠承傳。

現在,中國處於一種發展狀態,同時,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顧炎武在《馭戎論》中講過三段話,很有啓發意義。他說:“宏大公之度,以開其向化之心。”雖然你修了長城,但有的時候,你要敞開胸懷,要懷柔的政策,包括對待世界的文明,你要開“向化之心”,要“宏大公之度”。第二句話是“蓄不測之威,以消其先事之詐。”就是積極的防禦。你沒有防禦,有不測之威,你就要受人欺負,長城也有這方面的作用。第三句話:“嚴必然之防,以綏其窺伺之禍。”我個人認爲,我們新的長城精神,首先是中華民族5000年連綿不斷的精神價值;第二,我們民族新的長城精神應該是我們綜合國力和綜合國防的強大;第三,我們新的長城精神,應該是一種開放的、包容的,一種多元的,一種融合現代世界文明發展的精神。有了這些,我們整個長城文化就能歷久彌新,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使中華文明在世界上更能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