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集錦15篇)

學問君 人氣:1.21W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化學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集錦15篇)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1

初中化學課程標準中一直提到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要在學科教學中適時滲透情感目標。我一貫認爲並不是只有班主任纔有責任和義務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每一位老師都應當注重對學生的情感交流,特別是對後進生的關愛。我經常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教育,從他們身邊的事說起,從他們所見所聞說起,不和他們說空話、講大道理,而是讓他們切實感受到學校對他們個人的重要,力求在給學生教授學科知識的同時輔以學生一個健康的心理和積極向上的態度。我發現,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進行情感交流,拉進了我和學生間的距離,學生變得喜歡老師繼而喜歡所教的學科,老師也能發現學生中的閃光點和可愛之處!

但同時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老師和學生不能走得太近,微笑不能太多。這樣才能使得學生敬畏老師。否則,學生就會不聽老師的話。佈置的作業不做,該課前預習的也沒有管。一句話,老師應嚴厲一些。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2

草藥 透過一年多的新課程教學實踐,對我的觸動非常深,可以說是脫胎換骨。新的化學課程倡導以科學探究爲課改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學會進行科學探究,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基於這一理念,我在教學中,從教師的角色、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中去反思。

一、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更是合作伙伴

在以往的教學行爲中:我教、你學;我說、你聽;我問、你答;以教爲中心,以教師爲主體,其表現是學生爲教師服務,而不是教師爲學生服務。教師成爲傳聲器學生成爲容器。現在教師應該是導演、教練。有一次我在探究鐵生鏽的條件時,得出鐵與水、氧氣相互作用。一位學生問道:“銅生鏽的條件是什麼?”我脫口而出:也把銅放在密閉的水中、二氧化碳、乾燥的氧氣中,然後就可以觀察現象,得出結論。這個學生又問我:“老師,銅鏽的化學式是Cu2(OH)2CO3,根據化學式推測,把銅放在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也會生鏽?”我問:“爲什麼?”學生答:“因爲這個條件就夠銅鏽的組成元素了。”我恍然大悟,也深受震動,從中領悟了“教中學”和“學中教”也真正體會了教師不再是真理的化身,事實上,隨着現代社會資訊量的急劇膨脹、資訊轉播技術和處理技術的飛躍發展,教師不能用現代新知識豐富自己,用新理念更新自己,靠“童子功”、吃老本,不能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思想僵化、不求甚解,而一味地把守師道,只能被淘汰,因此要轉變觀念。我在課堂上,鼓勵學生上臺講,當學生出現錯誤或回答問題的學生鬧笑話,其他學生會有反應,這時教師的首席地位就體現出來。我的做法是決不訓斥,或打斷學生回答問題,而是用目光、語言給以勇氣、思維方面的肯定,用心進行交流,然後再予以糾正。不能作爲教師居高臨下的訓斥、命令學生,嚴重壓抑和束縛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應該“蹲下身”去與學生平等對話,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作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教學方法以科學實驗探究爲主,多想辦法

在教學方法上,我拋棄原先那種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對化學實驗,教師講實驗,學生聽實驗,教師畫實驗學生背實驗的怪圈。我們對新教材的實驗認真專研,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在講二氧化碳性質時,探究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酸,而是改變書上的教學,設計透過把四個浸有石蕊的乾燥蕊紙分別放入醋酸、水、二氧化碳氣體以及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去探究。學生透過實踐動手、動腦對知識的獲取是主動的,印象特別深刻,更爲重要的是訓練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所以在學習後面的氯化氫氣體溶於水的原理時,學生就能迎刃而解、不攻自破,勿需教師在費口舌,這就是探究教學的優勢。對一些概念計算等內容,我盡努力嘗試,如在上化學式相對分子質量一節課時,我事先自制了一些標籤,每一個學生髮一張,先讓學生研究是什麼意思,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急於表現自己,也能自制標籤,這樣在“玩中學”“學中玩”,把以往許多學生不愛學的和學不會的一節課輕輕鬆鬆的、快快樂樂的掌握了。當然教學設計和組織探究活動,力戒形式化、表面化、教條化,務求在教學中較好地落實課程目標。

三、學生的學習方法注重自主合作討論學習

在課堂上,我現在更多的爲學生着想,而且比教師的角色更重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授之以漁,要有效促進學生髮展的學習和自主學習,做學習的主人。在上課前,佈置有針對的預習,讓他們去主動找老師、找同學、上網查資料尋找所有可能解決問題的途徑。課堂上讓學生圍繞問題去表現、交流、思考、討論、合作,有時又組織組與組之間或男生和女生之間進行對抗賽,看誰答得又對又快。在小黑板上記下各組的得分,學生的那股興奮勁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班級頓時活躍起來,有很多問題、知識、方法是我沒

想到的。課外我佈置一些探究性的實驗,如讓學生利用碘酒去檢驗食品中是否含澱粉等,學到課本沒有的知識。這種由教師的教向學生學轉變帶來的最大收穫和體驗,學生學習興趣大增,成績好就水到渠成。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教師應該要想盡一切辦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一些爲人處事的經驗把教師最陽光的一面無私的奉獻給學生,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生活的快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的發展。

在當前的課改大氣候下,我大膽參與課改,研究教法、學法,開放課堂,學生參與,師生互動,活躍課堂,認真反思,不斷總結提高自身的教學教研水平,讓學生得到最大的實惠,使自己由經驗型的教書匠向專家型的新教師邁進!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3

一、做新課程的有效執行者和建設者

(一)凸顯“以人爲本”的價值觀。

1.把“生活世界”作爲化學課程內容的範圍。給學生呈現人類羣體的生活經驗,並把它納入到學生的生活世界加以組織,使化學”進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親歷情境”。例如,學生提出爲何擦亮了的鋁飯盒蒸幾次飯後又會變暗?透過熱烈的討論,學生深刻理解了金屬發生的緩慢氧化。

2.透過學生反思性、創造性實踐建構人生意義。因爲課程所提供的內容是與人類羣體的生活經歷,以及學生個體的“生活經驗”和“親歷情境”相關的內容。這些內容往往不能透過灌輸而獲得,而需要透過反思人類的生存狀態,以及個體生活方式來理解。因此,我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把課程僅僅理解爲有關教育內容的東西或文字,而是把課程動態地理解爲學生反思性和創造性實踐來探尋人生意義的活動及其過程。例如,透過對燃燒條件和燃燒現象的探究,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濃了,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更深刻了,懂得了如何讓可燃物充分燃燒,如何安全用火和滅火,大大提升了學習化學知識的品位。

3.以理解、體驗、反思、探究和創造爲根本,實施課堂教學。在平時的化學教學中我們不把學生視爲書本知識的接受者,而是關注學生與課程之間的關係,注意理解、體驗、反思、探究和創造等基本的活動方式。例如,學生透過社會調查和走訪,瞭解了當地近三十年來水資源的變化情況,獲得當地水資源從“很好—被工業化生產所污染—正在被綜合治理”的第一手資料,反思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反思人類的生存狀態,自覺地做水資源的保護者和宣傳員。“爲了每個學生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個性獲得充分發展”這是當前十分重要的課程理念,是一名化學,教師進行課堂設計和實施課堂教學的根本落腳點。

(二)倡導學習方式的改變—積極推行“自主、探究與合作”式學習。

在教學中我們改變了原有的按教材內容灌輸的教學方式,加強實驗教學,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開展化學實驗和探究活動,強調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把學習過程中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爲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學生進行了一週的課外自主探究活動,比較了鐵製品在不同介質中鏽蝕速度的快慢,然後進行廣泛的交流和討論,得出了影響鐵製品鏽蝕快慢的因素,尋找防止和減緩鐵製品鏽蝕的方法和措施。學生學習知識更加靈活,理解知識更加深刻。

(三)嘗試運用新的評價—注重評價的“發展性”和“多元化”。

在教學中我們鼓勵學生個人思考,嘗試運用學生成長檔案袋、小論文、答辯、各式各樣的小製作等多元化的評價形式。重視受評人的積極參與及其自我評價,並讓受評人學會自我評價。更加重視對評價本身的再評價,使評價成爲一種開放式的、持續的行爲,確保了評價的自身不斷完善。例如,組織學生舉辦化學晚會,每個學生表演一個趣味小實驗,學生當評委,使學生有成就感,能享受成功的喜悅。

二、教師教學行爲有了很大的變化

(一)教學觀念: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樹立個性教育意識。

在教學上我致力於“打好基礎,促進發展”。促進學生髮展,並非讓每個學生、每個方面都按統一規格平均發展。如備課不用一種模式,課可用不同的方法,考試不用一把尺子,評價不用一種標準。樹立了有差異而無差生的素質教育基本觀點。對待學生的差異,不是完美主義地只用一種尺度去衡量學生,更不是要求學生處處學老師那樣,沒有失誤。而是瞭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把握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因材施教。

(二)教學目標:由傳授知識爲中心向能力發展爲中心轉變—樹立課程目標意識。

教學設計由“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自信、科學態度和理性精神。徹底改變了以往課程實施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樹立了課程目標意識,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學關係: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樹立了主體意識。

1.學生課堂上有充分的時間參與訓練,並且儘可能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參與實質性教學活動。

2.創設問題情境,要讓學生帶着問題主動去探索,在教師的引導、啓發、點撥下悟出道理,得出結論。

3.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於和善於質疑問難,自求解答,培養學生主體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四)認知活動:重視結果教學向重視教學過程轉變——樹立了訓練意識。

學生的學習活動往往經歷“(具體)感知—(抽象)概括—(實際)應用”的認識過程。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儘量揭示知識的發生過程,暴露知識思維過程。例如,我和學生一道學習空氣的組成時,引用了大量的化學史料來展示發現空氣組成的探究過程。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4

一、備課包括制訂學期教學計劃和課時教學計劃兩項內容。

(一)制訂教學計劃通讀《初中化學課程標準》,特別是要領會課程標準中對本冊教學內容的目標要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教學計劃,計劃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課程標準對本冊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做好教材分析及學期化學教學目標分析;

2、情況分析。包括尖子生、學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數、學生的學習習慣等;

3、目標要求。理解並把握《化學課程標準》關於9年級化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階段目標;

4、教學進度。寫出單元和課時的教學時數,包括課題學習、複習、檢測等時間安排(要寫明具體日期和周)。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現。

(二)教學設計化學課教學要精心設計,注重知識的落實,必須提前備課1~2課時,並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