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初中語文《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1.08W

1. 作爲第七冊的第一篇課文,《在山的那邊》從某種意義上說具有奠定基調的作用。爲了適應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在第一節課上更加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刻意放大了學生討論、發問、自由交流等環節所佔的比重,以此喚起他們的參與熱情,使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併爲今後的自主學習打下基礎。

初中語文《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

2、以讀爲本。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詩歌的意味如水中鹽、花中蜜,老師翻譯不出,也講解不出,而只能靠學生反覆朗讀去體味。在學習這首詩時,教師充分注意和發揮了朗讀的作用,靈活地運用範讀、指名讀、齊讀、快速讀、激情誦讀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悟哲理,品味意蘊,培養朗讀能力。

3、賞識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 )中,對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教師始終給予積極性的評價。即使學生的答案不夠準確甚至完全錯誤,教師也會面帶微笑地鼓勵他們,諸如“沒關係,失敗乃成功之母”、“你們比我想像的還棒”、“相信你下次會做得更好”、“雖然你的不夠完美,但你的'思維很開闊”等等。這些激勵性的評價,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提倡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這節課中教師專門安排了朗讀比賽,意義就在於此。 [內容來於淘-教_案-網 ]

總之,《在山的那邊》作爲第七冊的開篇之作,從某種意義上說,我是在透過它向學生闡釋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知識的傳授反倒稍顯次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