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課改的學習心得體會

學問君 人氣:6.56K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課改的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改的學習心得體會

課改的學習心得體會1

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十餘年了,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積極參與到課改的大潮中。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我深刻地體會到,改革,首先就要革思想,有了全新的思想,纔能有全新的作爲。隨着新課程實驗的不斷深入,強調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學習潛能、學習成績、學習願望和能力等,方法上將突出過程評價,分數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在教學中,應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的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到今天,經過幾年的親身實踐,有些心得想淺談一下:

一、思想觀念的更新。

課程改革是一場文化的變革,教師要融入這個變革之中,追求先進文化和先進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識面,多讀幾本書,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知識更新。做爲一名實驗者首先要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做爲語文教師,我立足於學生的發展,以平等的姿態走近學生,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爲學生創造一個寬鬆的民主的和諧的教學環境,在課堂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讀,自由地議,大膽地評,讓創新的火花在讀中迸發,從而真正樹立以人爲本、以讀爲本、以創新爲本的現代閱讀教學觀念。並做到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樹立了個性教育意識。

二、教師角色地位的轉變 。

課改讓我漸漸認識到,教師角色該轉變了,不再是從前課堂的導演者,轉變成了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參與者。我在課堂上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我則是主導,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倡導學生主

動參與、樂於探究,把握好與學生的親和度、學生學習的自由度、參與度、小主人翁地位。

三、知識結構的更新。

面對新教材的新內容、新要求,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課程標準,精研教材的同時,花大力氣,下大功夫,深入學習所教語文專業的新理論、新知識,把握專業領域發展的前沿動態,及時吸收專業推出的新成果;以形成能適應新教材教學要求的過硬的業務功底。

四、學習方式的更新。

課改讓我意識到,要把課堂交給學生,因此,我課堂上努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在課堂上讓學生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並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實現互動式、交流式的合作學習,課堂中爲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在探究性學習中,透過設定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透過實驗、操作、調查、資訊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學生思維活躍,閃光點頻頻,他們已成爲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面對課改,我們教師要快速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教學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成爲學習活動的組織和引導者,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應

課改的學習心得體會2

新課程改革正走進千家萬戶、走進教師和學生中,作爲一名小學教師,我發現我們的角色發生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也在發生改變,一切以學生爲主體的可喜變化下,語文老師的困惑也越來越多,認真反思我的教學,才能尋找困惑的突破口,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改革紮紮實實地開展下去,讓教師在反思中成長,讓學生在不斷優化的課堂教學中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在新課程改革中逐漸成長起來。

透過這次的學習,我收穫頗豐,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在課堂中呈現,就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確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鑑定的新課改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採取以下幾點做法:

一、學習新課標

認真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的傾向,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展學習和應用的領地,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生受用的語文能力。

二、作爲人師,要注重師範教育

樹立知識形象,外在美形象,人格形象,基本功形象,勤奮學習形象,幹事創業形象,公道正派形象,熱情服務形象,新課程教師的角色,應該是學生終身學習的楷模,學習技巧的傳授者,挖掘資源的嚮導,尋求真知的組織者,獨立學習,對立研究的指導者、促進者,客觀公正的評價者,熱心的社會工作者,課程設計的專家,令人信服的心理醫生。

三、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

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新課程標準》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排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四、“親其師,信其道”這話很有道理。

不管是公開課還是平時的課堂,用心與學生交流,從教師的言行舉止中讓他們感覺到師生關係的平等,在輕鬆的氛圍中感受師生關係的融洽。所以細細衡量一下,還是放下老師的架子都到孩子們中間去,這樣,纔有可能有更多、更精彩的課呈現出來。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多學習,多實踐,多總結,多把快樂帶進課堂。在課改的道路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做一個合格的引路人。

課改的學習心得體會3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嚴重脫節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透過教學實踐,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啓發,點撥?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裏,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

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3、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高分的學生”爲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爲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4、學生應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爲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爲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5、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繫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

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着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課改的學習心得體會4

3月19日我們很榮幸在臨沂一小聽到了來自清華附小几位老師的精彩的課堂教學,我受益匪淺。

這幾堂課都體現了清華附小的特色,讓孩子站在課堂的中間,使用思維圖,在課堂上學生的質疑是學習的起點,不在於解決多少問題,而在於提出了多少問題,把孩子的學習興趣提到最高,同時很好的鍛鍊了孩子的思維能力,小組合作真正落到實處,每一個孩子都各有分工,各有任務,絕沒什麼行式。

竇桂梅校長親自執教的示範課《威利的奇遇》,呈現的是整本書的教學。她巧妙地利用威利這個有趣的人物,引領孩子們徜徉在十本中外經典兒童作品中。竇老師注重對學生情感的關注,真正營造了一個“情感的課堂”、“感悟的課堂”和“對話的課堂”。堂課中,竇老師的超越不僅體現在超越教材上,還體現在超越學科上,她的課中還融入了音樂和美術的元素,讓所有聽課教師受益匪淺、回味無窮。

竇桂梅老師還根據清華附小“1+X課改創新”內容,作《基於核心素養“1+X課程”的深化與創新》專題講座。她首先讓聽課老師們聚焦屏幕,帶領大家走進清華附小,讓大家領略該校的一年四季,同大家交流分享清華附小的點點滴滴。然後她圍繞核心素養的提出、核心素養導引下課程整合與深度優化和基於核心素養的未來展望三方面入手,展示了該校以“爲聰慧與高尚的人生奠基”的辦學使命,體現了該校課程的豐富性、選擇性與人性化,使課程真正服務於學生成長。

課改的學習心得體會5

這學期,我成爲縣級小學語文低年級課改中心組成員,參加了課改中心組的學習和活動,透過學習和活動,我到對新一輪課改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

透過聽課、學習、參加網絡讀書活動等中心組的活動,我漸漸感覺自己的課堂教學遠遠跟不上課程改革的步伐!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對這僅僅是字面上的認識,在課堂教學中往往不能真正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應該是什麼一個方式,什麼一個概念,一直處於一個朦朧狀態,透過在中心組的幾次聽課、評課,對學生課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纔有了感觀的認識,這真正明白,教師的主導地位。

讀書是進步的階梯,一直都在讀書,但沒有認真地讀好書,閱讀的時候總是感覺別人的好,但不知道別人的好在哪裏,爲什麼是好的!透過圈子裏的讀書沙龍活動,我瞭解了別人怎麼讀書,從別人的讀書體會中受到了啓發,讓自己的閱讀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率!透過閱讀好書,我體會到了閱讀就會有收穫!大量的資訊讓我的教學有了更多的參考!

在鄉級的課改活動中,縣級中心組活動中學習到的東西是指導我們活動的重要依據,重要理論支援,在新的理念指導下,我們組織了三次教研活動和一次培訓活動,讓我對新的理念新的教學方法有了重新認識,原來總以爲農村的學生比不上城裏的學生,什麼交流、討論、合作、探索,對我們的學生而言,也許做不到!在我們的活動中我深深的體會到,學生都有學習的興趣,都有交流的慾望,探索的渴求!農村孩子也一樣,只要我們引導得當,同樣在課堂上讓學生得以交流、合作,同樣可以給學生自主學習!

語文課應該上成什麼課,佛學的“三境界”讓我似乎明白了什麼。語文,就是語言文字,語文課就是一課語言與文字的訓練課,在課堂上要讓學生的語言得到訓練,讓學生的語言得到發展;在課堂要讓學生學會認字,學會寫字。這也許就是語文的本色,也是語言課的本色。

透過一個學期的學習與交流,我相信透過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踊躍發言,積極主動的學習,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將繼續學習新的理論、不斷反思,撰寫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育隨筆等,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好,在課堂教學中努力表現出教師的主導地位,把學習的主動交給學生,讓學生切實體念作爲學習主人的樂趣。

課改的學習心得體會6

學校踐行水泉寺小學的教學模式,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課改實踐中,有了一些收穫,也有了一些體會。

一、鼓勵孩子,但不能缺乏適當引導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老師爲迎合新課改精神,誇獎學生十分普遍,如什麼“你太棒了”、“你真聰明”、“你太了不起了”、“你正是天才”之類的話俯拾皆是。即使學生回答了簡單的問題,也給予“隆重”的誇獎,名義上是進行鼓勵教育,確讓學生霧裏看花,失去了自我,對自己不能夠正確評價。這種缺乏指導性的表揚,學生們都聽膩了,也難起到激勵作用。

“表揚不能讓孩子迷失‘最佳答案’”,新課改鼓勵孩子自主思考,不等於老師不作引導,教育有一項重要任務,那就是在教學中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所以評價要切合90後孩子的實際,迎合課堂教學內容,讓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寬容,懂得謙讓。

二、提倡合作,但不能缺乏獨立思考

新課改後,教室裏的課桌椅擺放變了:由一行行、一列列變成了一圈圈、一堆堆。一看就明白,是爲了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更好地合作學習,但是也有誤區:孩子們更樂於參加熱鬧的合作,課堂上孩子們高高興興,爭得面紅耳赤。在老師的示意下,孩子們停下來,課堂回覆了平靜。但喧鬧的背後,少了冷靜的自我思考。慢慢的老師們已看到了一味強調小組合作的弊端。

“合作不能讓孩子們迴避獨立思考”,於是我嘗試着給孩子們獨立學習的課堂“留白”,孩子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孩子們的自學能力漸漸提高,因爲有了思考的空間,他們的表達也有了獨特的見解。

三、網絡文學不能替代傳統

新課標規定,小學高、中、低段的學生課外閱讀量應達到幾十萬字,作爲課內閱讀的補充。於是乎,老師們掀起了孩子讀書熱潮,教室圖書櫃,學校閱覽室,家庭閱讀建議一些相應的設施、措施相應出臺。慢慢的我發現,不少孩子把時間都用在看網絡文學上了,以至於交上來的作文成了網絡作品的克隆版,裏面都是網絡語言和看不懂的符號,失去了孩子們童真童趣的語言,內心真實的表白。

網絡文學直白易懂、朗朗上口,孩子易於接受,但也有不少弊端,如語言缺乏規範性,不如傳統的詩歌、神話故事、對聯等語言精練;想象力強,讓孩子們失去了對現實生活的正確認識;教材的範文例文較多,使得很多孩子用了拿來主義,省去了許多寫作環節,有礙孩子們寫作水平的提高對於孩子的課外閱讀,老師和家長要作適當的引導。我們應指導孩子們選擇合適的書,學會有效閱讀,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這就是我關於小學語文課改的三點體會,課改之路還長,相信有大家的耕耘,我們一定會找到適合孩子們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