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資訊技術教學學習心得體會8篇

學問君 人氣:6.66K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就能透過總結,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資訊技術教學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資訊技術教學學習心得體會8篇

資訊技術教學學習心得體會篇1

人類已經跨入21世紀的資訊社會,初見端倪的知識經濟預示着人類經濟社會生活將發生新的巨大變化,資訊的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能力將作爲人們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標誌。以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爲特徵的現代資訊技術,已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正在改變着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工作與學習方式。

資訊技術課程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其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對資訊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資訊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技術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和資訊素養,爲他們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一、課前準備

1、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學科教師平時應認真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瞭解新課程理念,並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落實在教學活動過程中。

2、學習學科新知識,及時更新陳舊知識內容。由於現代資訊技術的發展迅速,教學內容也更新較快,學科教師應關注資訊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及時更新陳舊知識內容,熟練掌握綱要中規定的教學內容。

3、瞭解學生認知水平。透過多種渠道瞭解學生的知識水平、認識發展水平、思想及情感發展水平、操作技能水平等。

4、鑽研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學科教師應認真鑽研教材及相關的教學參考資料,瞭解教材的編寫原則,瞭解所授知識在學科教學內容中的地位、與前後知識之間的聯繫,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確立包括情感態度、認知水平、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正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知識。

5、熟悉教學的硬件和軟件環境。熟悉教師演示設備、學生操作練習設備的硬件和軟件環境,熟練掌握硬件和軟件的操作使用方法。

6、認真進行教學活動設計。

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遵循一切爲了每位學生髮展的理念,以及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認真進行教學活動設計:

⑴設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各種有效的學生學習活動方式和內容。

⑶設計合理的問題和任務,難度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操作水平。

⑷設計多種有效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

⑸設計完整的課堂教學結構,過渡自然流暢。

教學設計內容要形成電子文檔,主要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活動的內容和開展過程,學生操作練習內容,板書內容。

7、製作電子板書。設計並製作美觀、清晰、簡明的電子板書(或課件)。

二、課堂教學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

1、創設有效合理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2、教學過程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開展,分散難點,突出重點。

3、合理運用講授法,講授應具有啓發性,堅決杜絕滿堂灌的教學方式。

4、教態親切、自然,術語規範、正確,演示正確、熟練。

5、應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問題難度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操作水平。

6、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

7、教學過程應遵循啓發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理論聯繫實際原則、直觀性原則、鞏固性原則等教學原則。

8、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圍繞教學目標開展各種有效的學生學習活動方式。

9、課堂教學結構完整,過渡自然流暢。

10、採用多種有效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

三、課後教學活動

1、進行課後教學反思,寫出教後感。

2、檢查教學設備,排除設備故障。

3、及時批改課後作業,並及時反饋。

4、進行課後輔導工作,對不能達到教學目標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5、開展課外活動輔導工作。對學有餘力的學生應組織課外興趣小組,根據學科競賽內容和項目進行課外輔導。

四、評價與考覈

1、資訊技術學科只進行期末考查,不進行期中考查。考查成績分爲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

2、評價與考覈本着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評價的方式應靈活多樣,可以採用考試、考查和評估學生作品的方法,並以評估學生作品的方法爲主。

3、不論採用什麼方式進行評價都應鼓勵學生創新,使檢查學生學習質量的手段和方法象資訊技術本身的發展一樣充滿活力。

在常規中提到了對學生的指導,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研究教法,也要研究學法,研究如何設計有效的學生學習方案,研究如何引導學生構築課堂學習的規範,與教師教的規範相得益彰。

課外活動是資訊技術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拓展,在常規的最後一點,提到了教師應積極開展學科競賽活動,結合學科課程整合、校園文化建設因地制宜地開展提升學生資訊素養和創新能力的綜合實踐活動,張揚學生個性,發展學生特長。

資訊技術教學學習心得體會篇2

xx學年第二學期即將結束,回顧這一學期,本人能夠努力工作,認真學習,從多方面進行計算機教學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穫的喜悅。我將享有的收穫用於下個學年的工作中,將所碰到的問題認真思考,加以總結,千方百計,想出良好的解決辦法。

一、教學工作

1、備課方面

開學初,根據學校要求,認真寫好教學計劃,提前備好課,寫好教案。平時做到周前備課。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學習好《中學資訊技術課程指導綱要》和《中學資訊技術新課程標準》。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和難點。

爲上好每一節課,我上網查資料,集中和汲取別人的優點,確定自己的教學思路。爲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所學的知識內容,我積極製作課件,準備各種直觀教學軟件,蒐集製作各知識點優秀案例展示給學生。

2、上課方面

上好課的前提是做好課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尤其本學科主要課程都要上機完成,每節都要認真做好上機備課,檢查機器狀態,有無“不可用機器”。上課時認真講課,做到演示到位,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學生完成上機任務時,在每臺計算機前巡視,注意對學困生進行手把手的輔導。課後,及時做課後記,找出不足,總結一堂課的得失,並似出解決不足的方案。

二、學習生活

積極學習各種理論,嚴格要求自己,充實自己,以便在工作中有堅實的理論作指導,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上外,利用業餘時間認真學習網絡知識,學習製作課件、網站,爲學校的教育教學服務。同時,幫助其它學科老師製作多媒體課件,對其它學科老師的個人網頁進行技術指導。認真做好電子備課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強學校網站的維護和管理工作。

三、課外活動

學期初,成立資訊技術興趣小組,把學有餘力且對本學科感興趣的學生召集到小組中來,利用課餘時間,向他們介紹C++語言編程知識,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業餘學習生活。教會他們一些編程算法和技巧,迎接一年一度的全國青少年資訊學奧林匹克程序設計聯賽和競賽。在4月份,我校黃鯤、夏露蟾、黃萬鈞三名學生去合肥168中學參加了全省青少年資訊學程序設計競賽,並分別獲得了省三等獎,成績喜人,受到了學校和上級領導的表揚。

四、今後打算

1、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知識上做到課課清、段段清,成功地完成每堂課上各項任務。

2、對學困生多關心,多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對計算機的認識上有更大進步,激發他們對資訊技術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水平,順利地透過高中資訊技術會考。

3、加強機房紀律和機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杜絕在微機室裏製造垃圾。使學生不僅在班級集中注意力學習,而且在機房上機時也要按規定嚴格約束自己。

4、利用各種方法,訓練學生提高、集中注意力,培養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5、在網站設計和多媒體課件製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學校的網站和學校的多媒體課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

教育教學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爲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

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然而我收穫的卻是那一份份充實,那沉甸甸的情感,和那一顆顆的果實。我用心去教誨我的學生,用情去培育我的學生。我無愧於我心,我無悔於我的事業。我願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願化爲熱愛學生的一團火,將自己最珍貴的愛奉獻給孩子們,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開絢麗的花朵,將來一定能結出成熟的果實。

資訊技術教學學習心得體會篇3

資訊技術的發展已經改變了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培養資訊素養,掌握資訊技術技能,感受資訊文化,樹立資訊意識,已成爲中小學資訊技術教育的關鍵所在。在資訊技術教學方面,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和方法,現在把我在實際教學中採用的一些教法及自己的體會和大家做個交流。

一、教材特色

我們現在統一用的是山西經濟出版社的《資訊技術》教材,我認爲這本書的特色是:接近初中生好奇、創新的心理,易引起學生的興趣,重視實際操作,將基礎知識的學習貫穿於作品的製作過程中,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樂。

二、教學探討

1、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自主學習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計算機教學中首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爲一名計算機教師,要教好計算機課程,關鍵在於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讓學生愉快地學習,輕鬆地學習,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

對於操作實踐課,我採用的教學模式是,先展示本節課要學的作品樣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興趣越濃,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越高漲。接下來在我給他們操作演示的過程中,他們的注意力就比較集中了。佈置下任務後,學生們也都積極的去完成。

在學習flash動畫時,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動起來時,高興的與同桌擊掌歡呼:“成功了!”,迫不及待的叫我過去欣賞他們的作品,這時我對他們作品中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指正,對於完成較好的同學說:“你試着利用咱們這節課所學的知識,再自己設計製作一個動畫,看能做成嗎?”,以成就感去促使他們對知識的延伸及引用。如:學習完“形變動畫”後,學生們就製作了“努力與成功”、“白雲與雪花”、“小鳥與藍天”等作品。學了“兩個氣球飄飛”後,學生自己就製作了一把彩色的氣球飄飛、各種顏色的氣球飄飛等並且對氣球飛的路徑做了改變。學了“簡單的運動動畫後”,學生設計製作了不同的樣式及不同路徑起飛的火箭。這說明他們已經能靈活運用教材知識了。

2、以任務驅動教學

《資訊技術》不同於其他知識學科,《資訊技術》是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學科,而其中技能性占主導地位。目前農村中學一部分學生是在升入初中才接觸電腦,除過每週一節電腦課外,平時幾乎沒機會接觸電腦,可謂底子雹時間有限。如果僅僅讓他們去練習基本操作,剛開始學生可能還有興趣,但時間久了,興趣就開始下降,甚至沒了興趣,更主要的是不能完成教材規定的教學任務。針對此種情況我採取了任務驅動法。即:教師提出任務驅動學生去實踐,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新技能。

結合教材特點,每節課都給學生提出本節課要完成的任務,如:學習製作電子報這部分內容時,我給學生提出:“本節要完成的內容就是報頭的設計”,學生接到任務後,自然會躍躍欲試,在做的過程中,將要用到漢字的輸入、藝術字的編輯、文字方塊的編輯、大小寫轉換健的使用、上檔健的使用等。

我在給學生演示操作時將這些方法教給學生,如:插入“科技前沿”這四個字時,講藝術字的編輯方法;插文字方塊時,講文字方塊是怎麼插入的,邊框線的顏色及線條樣式是怎麼改變的,怎樣給文字方塊填充顏色;在輸入漢字時,教給學生指法、ctrl+shift健切換輸入法,遇到要輸字母時講解“ctrl+空格”中英文轉換。學生在做這個作品的過程中他要用到這些上面說的這些操作方法,如果他的作品做成了,說明這些操作技能也掌握了,這樣就將新知識、新技能的練習貫穿到了整個作品的製作過程中,避免了單獨練藝術字編輯或某個功能健的使用所帶來的枯燥乏味。

再比如做“火箭升空”動畫時,當看到這個動畫時,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要去嘗試做一做這個動畫,在做的過程中:

第一步:要設定文檔的背景色,並插入新元件(其中要用到元件名稱的輸入、類型的選擇);

第二步:要利用工具欄裏的工具繪製火箭(做了這一步便學會了工具的使用、顏色的填充等並在實踐中領會了各個工具的用途。)

第三步:將庫中的火箭元件託到場景一舞臺中火箭起飛的地點,並調整大校(此處涉及到場景、元件、庫的概念,在做的過程中學生對這些名詞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就有了大概的瞭解了。)

第四步:要在時間軸第30幀插入關鍵幀,並垂直向上移動火箭到適當位置。(這裏需要掌握關鍵幀的作用及與一般幀的區別,元件的移動方法。)

第五步:創建補間動畫。

第六步:添加運動引導層。(涉及到運動引導層的概念、作用。)

第七步:移動火箭

第八步:用任意變形工具將第60幀的火箭旋轉。(會使用任意變形工具,並知道它的作用。)

“火箭升空”這個動畫就做好了,返回來想一想,在製作的過程中,學生已經掌握了不少知識與技能,同時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資訊技術教學學習心得體會篇4

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整個社會生活的變革,文化教育更是首當其衝,資訊技術課理所當然地成了學校教育的一門課程。中小學資訊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資訊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資訊技術的發展及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透過資訊技術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技術作爲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爲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在日常教學中,不少教師錯誤地將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誤以爲對“資訊技術”的興趣,認爲學生對資訊技術課的興趣已經很高,不存在提高的問題。然而課堂實踐和調查表明,學生對資訊技術課的興趣,僅僅表現在對“計算機”本身的興趣,他們的目的在於上網、玩遊戲甚至是聊天等,而對於教師所講授的教材上的內容卻覺得“不好玩”,沒興趣。由此,就出現了學生喜歡上資訊技術課,卻不一定能掌握好資訊技術知識的現象。針對這種現象,我認爲應該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多方面入手,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正確地引導學生,使其對計算機的興趣發展爲對資訊技術的興趣,從而較好地完成資訊技術課的教學任務。依據新課標的精神,結合我校的具體實際情況,我在資訊技術的教學中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一、以精彩的課堂“匯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文字編輯是資訊技術課的主要內容之一,然而不少學生會認爲,文字編輯不就是“打字”嗎?只要會輸入文字不就可以了,一些連簡單的插入、刪除還沒有學會的學生也覺得它“沒意思”。所以在上“文字編輯”這節課時,我從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的關於文字編輯的內容入手,如報紙、電視、廣告語、手機短信等,使學生在體會資訊技術對人類日常生活深刻影響的同時,感受到文字輸入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這堂課時,我以一幅事先做好的“我爲奧運獻計策”的作品作爲本節課的匯入。從這幅作品中,同學們有了動手操作的要求,學生就需要掌握本節要學習的資訊技術知識才能完成同樣的作品。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習資訊技術的興趣。

二、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

當前,中小學資訊技術教材,是依據教育部的《中小學資訊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編寫的,其中對各學段的教學內容作了詳細的指導性的規定,但又非常地靈活,給廣大資訊技術教師提供了非常寬的選擇餘地。比如要求掌握“繪圖工具的使用”,對於一些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的同學來說,需要教師的詳細講解,而一些對畫圖程序已經“玩”得很熟練的學生,對此則失去學習興趣。上該節課時,既要詳細講解本節課,又要適當地擴充內容,設定一些主題,讓初學者學得會,讓學得好的同學也吃得飽。如“繪圖工具的使用”這堂課,我不僅要求學生學會使用某一種工具,而且要求學生把繪圖工具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創造性地進行繪圖。對原先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層次較低的同學,可以使用基本工具先完成一幅簡單的圖畫,而對於學習還有潛力的同學,我就要求除了以上的內容外,再利用繪圖工具設定出一些特殊效果,如“一個文字有多種顏色、多種字型並存”等,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被極大地調動起來,所有的學生就都能在課堂上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又如,在講Word中“插入圖片”這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一些以前學生製作的圖文並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賀卡、手抄報、詩配畫等。學生看後,便小聲地討論起來:“真漂亮!”“怎樣才能做出這麼好看的賀卡呢?”他們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慾望。在介紹插入圖片的幾種方法的同時,給學生介紹一些圖片來源的知識,如用數碼相機、掃描儀、網絡下載等,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意識和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着資訊教學的深入,學生在知識結構及掌握程度上存在差異。在教學設計中若缺乏周密的考慮,就會使有基礎的學生“吃不飽”,進而失去上課的興趣;或是讓沒基礎的學生“吃不了”,由此失去信心……

面對學生的差異,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激勵和幫助他們主動地學習,充分發掘他們的潛能,使每一位學生的能力都得到擴展與提高。在講新課前,調查學生對學習內容掌握的程度及要求,根據不同學生情況給其制定不同的學習安排。一般情況下,我讓大部分沒有基礎的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學習,而讓少部分有基礎的學生學自己想學的內容,這樣不同學生的需要能在一節課內得到較大程度的滿足,教學做到了因人而異、有的放矢。

三、精心設計教學任務

恰當地設計教學任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與慾望,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手段一直被喻爲“教育教學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但並不是說只要在多媒體教室上了課、使用了電腦、使用了投影就算是多媒體教學了,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單純的課堂教學,就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嗎?答案是否定的。當我講《計算機的組成》時,這是一節不容易使學生感興趣的純理論的課,我從同學們見到過的計算機外觀入手,講計算機軟件和硬件、計算機的硬件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我用準確而幽默的語言,恰當的比喻,將抽象的名詞具體化,專業的語言生活化;並且爲了強化記憶,還設計了一張圖,如“計算機五大部件”──我用五個圓圈來表示,將這五個圓圈按一定的位置來擺放,如“最靠左右兩邊的圓圈”──用來表示“輸入、輸出兩大部件”,像這樣的比喻形象而生動,使學生很愉快地接受那些“枯燥”的電腦知識,教學效果非常好。當然,這樣的課就要求老師要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我把資訊課的任務分爲三種:資訊採集型任務、資訊處理型任務和綜合型任務。在因特網教學中,部分網絡的基礎知識可以讓學生透過因特網直接獲取。這樣的任務是資訊採集型任務,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獲取資訊的方法,並透過所獲得的資訊學習相關知識。讓學生在Word中製作一個通訊錄,或是利用Excel電子表格對考試成績進行統計,這些都屬於資訊處理型任務。綜合型任務一般放在一個完整的教學內容結束時,作爲檢驗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手段。例如,讓學生將透過各種渠道所獲得的關於“家鄉的變化”的知識做成演示文稿。這個任務中既包含了資訊的採集,如透過各種方式獲取關於“家鄉的變化”的知識,也包含了資訊的處理,如將所獲得的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內容插入新建立的演示文稿中。

在設計任務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兩點:

1.任務間的縱向聯繫,儘量與學生所學知識前後呼應。如在“讓網頁靚起來”一課中,要求學生在Photoshop中製作網頁的背景;在網頁中插入自己製作的Flash動畫;給自己設計的演示文稿做上超連結等。這樣的綜合任務可以將原先學過的許多知識聯繫在一起,既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又增強了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2.儘量採用教材中未出現的例子,這樣可以擴展學生實踐的內容。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用教材中的例子進行自學,但教材中的例子包含內容是有限的,若整個教學僅圍繞已有的例子來進行,會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夠靈活,因此在設計任務時,要動腦設計一些針對性強、能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教學實例,來提高資訊課的教學質量。

四、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在幾年的資訊技術課堂教學中,我總結出一條經驗,“要讓學生動起來,就要允許他們犯錯誤”。在教學中,如果僅僅是“教師演示→學生練習”,如此循環往復,那麼學生的學習就會產生倦怠性,下半堂課的效果明顯不如上半堂課。開始學生還有積極性,最後有時就會“不知所爲”,僅僅是“爲做而做,爲上課而上課”。這種以教師爲中心,教師起着主導作用,學生僅是被動接受,沒有發揮學生能動性的課堂,教學效果一定不是最好的。所以“允許他們犯錯誤”,就意味着教師不能僅僅是講解、演示,讓學生依樣畫葫蘆,而應該給他們發揮的空間。在學習怎樣刪除文字這部分內容時,我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討論、嘗試,發現問題,然後請幾個學生集中進行演示,糾正錯誤,與全班同學分享創新成果。同樣的刪除,但幾位學生採用的方法卻不一樣。一位是用Delete鍵進行刪除,一位是用退格鍵Backspace進行刪除,一位是用剪切按鈕進行剪切,還有一位是用空格鍵進行刪除。這些不同的方法讓全班同學耳目一新,茅塞頓開。又如“繪圖工具的使用”一節的教學中,曲線工具較難掌握,爲了讓學生掌握“曲線工具”的使用,先出示了兩條不同的曲線,讓學生觀察其不同之處,學生很容易看出,這兩條曲線一條是閉合的一條是不封閉的。我就進一步問,大家能不能自己畫出這兩條曲線,學生一致回答“很容易”。下面是學生開始繪圖,結果學生想了各種方法,但是鼠標拖來拖去,始終達不到目的;有的學生畫出了一條不封閉的曲線,老師讓他告訴大家制作方法。有的同學畫出了閉合的曲線,但他卻歸納不出具體的操作方法。允許他們不會做,允許他們犯錯誤,然後透過問答、討論的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後教師的作用就是幫助同學們歸納、總結,把同學們還不能完全理清的知識條理化。

實踐是創新精神與自主學習的集中體現,透過自主學習,是訓練自學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學習的過程本身是一個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而資訊技術學習是一種操作技能與知識積累同時進行的學習。這種學習本身也有連續性的特點,在階段性的學習中,學生自主地進行知識歸納與總結十分重要亦十分必要。學生是學習主體,讓他們把自己的切身感受與全班同學共享,既可以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又可以訓練學生的歸納能力和總結能力。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一方面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同時亦要做適當的糾正和輔導。

資訊技術課的教學目的,不是讓學生“依葫蘆畫瓢”,按照老師教的步驟依次完成任務,而是啓發學生透過探索掌握方法並能靈活地加以應用。因此,在資訊技術課的教學中,尤其要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傳統教育以教師傳授知識爲中心,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這樣往往造成學生循規蹈矩、亦步亦趨,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探究學習其本質是學生自己從各種特殊事例中歸納出結論,並用來解決新問題。它強調的是對問題的探究過程而不是現成的知識,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啓發學生,爲學生髮現知識創造條件和提供幫助。但在探究學習中,教師還要根據當時的情況做及時點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善於學習且樂於學習。

五、採用對比與總結

教學中採用對比,可以增強教學內容間橫向及縱向的聯繫,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較大程度地提高學習的效果。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不同軟件間完成相似任務的對比,透過對比,使學生的知識得到遷移,從而實現教學目的。在學生掌握了Word中圖片、文字的插入方法後,在PowerPoint的教學中就可讓學生對比Word中的相應操作自己探索並掌握方法,在PowerPoint中掌握了超連結的方法之後,當學生學習網頁的連結時,也可採用對比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主而迅速地解決問題;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層的含義及應用目的等等。

對教學內容及時地做出總結,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強知識應用的靈活性。總結過程可以讓學生自己來進行,使其成爲學習的主人。例如,複製檔案,可以採用多種不同方法來完成,在練習中請不同的學生給全班同學演示不同的操作方法,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對這些操作方法進行總結。這樣既能調動全班同學的熱情與學習積極性,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與表達能力。

六、及時評價學生

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通常體現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任務的大小,讓學生單獨完成或以小組協作的方式完成。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隨時檢視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對於完成任務好的學生,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肯定、表揚;差的也要及時鼓勵、適當進行指導,但在指導時,一定不要妨礙學生獨立思考,要引導他們主動思考、探索,以達到創造性原則的目的。

總之,資訊技術教育給傳統的課堂教學帶來了一系列重大的變革課題。我們應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圍繞“授人以漁”的教學目標,在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學習、善於學習,使學生終身受益。

資訊技術教學學習心得體會篇5

隨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斷逐漸走進了課堂,已成爲學校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圖、文、音、形、光、色綜合一體運用顯現特點。資訊技術爲科學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隨着資訊技術與科學教學互相交互、互相整合的"一體化"歷程的逐步深入,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將是一個浩瀚而又絢麗的前景。從而優化課堂教學。下面就談一談一年多來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以計算機爲"課堂",拓展語文的學習領域

資訊技術與科學教學的一體化,必然打破傳統科學課堂的'封閉圍牆,把科學教學帶入到一個無限廣闊而又全新的領域,在時間上,在空間上,甚至連課堂的主體都將是無限的寬泛。在這個資訊技術與科學教學高度整合的天地中,課堂將是一個被無限拓展的無比寬泛的概念。

(一)課堂時空時時是課堂,處處是課堂。傳統科學課堂非常封閉,其地點是固定的,僅僅極限於某一班級;時間也是固定的,只有區區每週幾節。資訊技術與科學教學的一體化,突破了時空的限制,透過互聯網,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科學學習和實踐,運用科學去交流和勾通。可以說哪裏有計算機,哪裏就有語文課堂;只要一開機,就可以"上課",進行網上閱讀、網上交際等科學教學與實踐活動,真是時時是課堂,處處是課堂。

(二)課堂主體人人是教師,人人是學生。傳統科學課堂,其主

體僅僅是一位教師加幾十位學生,不但數量是固定的,師生關係也是絕對的,師是師,生是生,涇渭分明。資訊技術與語文教育一體化以後,學生透過網絡,就可以很便捷地進入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樣的"科學課堂",去接受世界各地科學老師甚至其他非科學老師的遠程科學教育,在這樣的科學課堂裏,一個學生所面對的是多數量、多元化的教師,他所獲得的科學教育也必將是多數量、多元化的;同時,透過網絡,學生還可以把自己的科學知識傳授給他人(周邊人與遠程人、熟悉人與陌生人),可以指導他人進行科學學習。

二、以計算機爲"教材",拓展語文的學習內容

資訊技術與科學教育的整合,必然引發科學教材的變革,不但在科學教材的編排上將增加資訊技術與科學學習、實踐活動相結合的內容與形式,使科學教材更容易吸納資訊技術的精華,更富於時代性和現代化;而且,資訊技術在科學學習中的廣泛運用,可以透過網絡,使世界各地的各種科學資源與現行科學教材或緊密結合,或遙相呼應,最大限度地拓展科學學習內容,突破教材的極限,彌補教材的缺陷,改變當前教材單一、內容狹窄的狀況,使科學教材更富於針對性、實效性和多元化、立體化。

(一)離心發散拓展式。這是以課內科學教材爲中心,抓住某一結合點(知識點、情感點、內容交叉點等),設計一些課前、課後運用資訊技術進行資料蒐集、網上閱讀與交流等發散性、拓展性實踐活動,以求把網絡上的語文資源充實到現行語文教材中,使語文教材豐滿起來,完善起來,把小小的語文教材拓展到無限廣大,把薄薄的語

文教材充實得厚厚的,使教材更富於立體化、多元化,更富於時代性、針對性、實效性。

(二)向心聚斂呼應式。這是引導學生以網上科學資源爲教材,透過資訊技術進行廣泛的網上閱讀、網上交流等網上科學實踐,豐富學生的科學素養,以求透過這種百川匯海的形式,把網上的科學資源向學生的科學素養聚斂彙集,並與課內科學教材相呼應,相補充,相促進,共同對學生進行博大的科學教育。

三、以計算機爲"工具",拓展科學的學習方式

資訊技術與科學教育整合的不斷深入,語文課堂和科學教材的無限寬泛,以及計算機作爲一種學習工具逐步被學生所掌握,最終必然呼喚並促使科學學習方式的革新。而且也只有學習方式的不斷革新,才能更好地適應和駕馭資訊技術與科學教育不斷一體化的科學學習情境,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形成豐厚的科學素養和較強的創新實踐能力。

資訊技術與科學教育互相交互、互相整合的一體化,是科學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趨勢。其進程必然隨着資訊技術的發展以及在科學教育中的廣泛運用而日益加快,展現出其特有的魅力。

資訊技術教學學習心得體會篇6

資訊技術作爲一門新型的課程,其實踐性強,發展快。爲適應教育形勢的發展,我校從三年級開始便開設了資訊技術課,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學生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資訊技術知識和基本的操作技能,並把所學的知識運用於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當我看到學生們熟練地運用計算機學習時,我享受着成功的喜悅和歡樂。在此,我想和我的同仁們一起分享這歡樂的一刻,一起分享我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資訊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心得體會。

一、營造有利於學生主動創新的資訊技術學習氛圍

良好的資訊技術學習氛圍是有效教學的前提。要營造好學生課堂學習的環境,教師應在引導學生把握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適當放手,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索掌握技術工具的操作方法與應用技巧,在過程中認識和理解相關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師要做好指導和調控,有計劃地讓每個學生親歷與體驗需求分析、方案設計以及方案實施等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鼓勵學生在過程中積極思維、大膽想象、勇於創新。

二、合理選用並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首先,可以學習、借鑑其他科目的成功經驗,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採用講解、觀察、討論、參觀、實驗等方法,做到相容並蓄、取長補短。其次,可以吸收國內外資訊技術教學的成功經驗,在繼承的基礎上大膽改革,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等,靈活、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並善於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任何一種方法和模式的選擇和使用,都應該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內涵的基礎上。譬如,"任務驅動"教學強調讓學生在密切聯繫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的"任務"情境中,透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內化倫理。因此,要正確認識任務驅動中"任務"的特定含義,使用中要堅持科學、適度、適當的原則,避免濫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務的情境性、有意義性、可操作性:任務大小要適當、要求應具體,各任務之間還要相互聯繫,形成循序漸進的梯度,組成一個任務鏈,以便學生踏着任務的階梯去建構知識。

三、營造創新、開放的學習環境

21世紀是一個資訊萬變的時代,僅靠書本上的知識是沒辦法教好學生的。新的資訊技術知識正以驚人的速度層出不窮地發展。資訊技術課不同於其它學科,它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在學校領導的支援下,我校師生共同擁有了一個創新、開放的學習環境,共同擁有了一個知識交流的平臺。教師已經不再是從前無所不知的聖人。現在的師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當學生的思維活動和結論超出教師所設計和期望的軌道時,我們已不再將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我們能夠做到的只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鼓勵學生透過互聯網瞭解更多的知識來擴展自己的知識面,歡迎學生與自己爭論、交流,給予學生髮表意見的機會,使學生充分利用好網絡這一人機交流的平臺,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如在學習《計算機的軟件系統》一課時,教材上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很想了解計算機發展的一些最新動態,瞭解一些最新的軟件系統。爲此,我和學生們一起上網在百度搜尋中搜尋關於計算機資訊方面的新知識、新動態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生們感慨地說:“老師,網絡真是我們學習的好幫手”。是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作爲一種工具,其教學從課內擴展到課外,從校內擴展到校外,並與其它學科的交叉滲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創新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創新能力達到整體提高。

資訊技術教學學習心得體會篇7

本學期在學校的領導下,並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開展了資訊技術教育、教學工作。學期臨近結束,回顧一學期以來的工作,不論是工作中還是自身的業務水平都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充實了許多,也得到了許多,現總結如下:

一、教學方面

1、開學初我制定了自己的教學工作計劃,認真備好初二、初三年級的課,上好課,爲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任務做好準備。上好每節課對於老師,對於學生都是很關鍵的。確實,這個學期我真的做到了這一點,現在的七年級學生大部分已熟練掌握電腦的操作及使用方法。透過一年來的學習,學生能夠後對電腦進行簡單的操作,熟練的掌握了Office辦公軟件,能夠使用FrontPage製作簡單的網頁,打字速度也有了明顯的提高。按照課程標準完成了教學任務。當然還有少數學生掌握程度並不理想,這點在今後的教學當中是我必須要去努力攻克的難點。

2、在教學之餘,我們還努力搞好我們的興趣加強班的培訓,在這些班中,學生學到許多平時在資訊技術課上學不到的知識,平時學生可以在微機室來查閱一些其他學科的知識,還有的學生學會軟件聊天,有的學生學會了一些軟件的安裝,幫助教師進行電腦的簡單維護,用計算機來解決一些其它學科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二、師德滲透方面

教師的一切活動不僅以各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措施影響學生,而且也以自己全部的個性心理品質影響着學生的心靈。因此在工作中我能按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爲人師表,嚴格執行師德規範,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愛崗敬業,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

資訊技術學科有本身的特點,學生上課時要經常動手操作,這就難免有些學生不能聽從老師的指揮,容易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所以在教學中我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而且我自己也以身作則,讓學生們心服口服。在嚴要求的同時,我又對他們充滿關愛與耐心,指導他們的學習並對他們進行集體主義的教育,並要求他們時刻謹記愛護學校的公共財物,自覺愛護微機設備,這樣在我的課堂上形成了良好的教學秩序,也是保障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前提。

三、資訊技術管理方面

作爲學校的資訊技術教師,自然而然地就成爲了學校計算機教室的管理員,不論是電腦的常規維護還是各種材料的填寫、整理,我都會認真、高效的把這份工作完成,對設備的維護,確保設備能正常完好的執行顯得尤爲重要,而對於這些設備的使用、維護,我都能夠了解和熟練掌握,爲以後學校使用遠程教育資源,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做下堅實的基礎。學校的網站、博客圈定期進行維護,更新。

1、微機室嚴格按照計算機教師學生守則要求來要求學生。保持微機室的室內衛生,每天進行打掃。給學生和教師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來學習。

2、機房上網時,嚴格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嚴禁上一些非法的網站。

3、不要非法下載一些與教學無關的資料遊戲,禁止上網玩遊戲。

4、用機完畢後,應按規定關閉設別,經教師檢查後方可離開座位並把個人攜帶的書本及用品帶出微機室。

四、加強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在教學之餘,我也注重自身發展進步。除了聽課20節的任務、參加教研組教研活動外,我還注意到要自學,認真寫好小字和本學科的板書設計;認真做好讀書筆記,每月寫一份經驗交流,手記和案例。積極學習各種理論,以充實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堅實的理論作爲指導,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加強了自身的業務水平和道德修養,經常閱讀一些關於教師職業道德的書籍,在網上閱讀一些關於新課程培訓和資訊技術課教學等方面的文章及心得體會。我還利用業餘時間認真學習網絡知識,學習製作課件、網站,爲學校的教育教學服務。

五、今後努力方向

1、要更新教學思路,從教材實際出發,透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和方法,使課內課外有機結合。

2、對差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對計算機的認識上有更大的進步。

3、在日常的設備維護工作中多實踐,多嘗試,努力做到每一次的實踐都能有所收穫並充分利用好互聯網資源。

4、在網站設計和多媒體課件製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學校的網站和學校的多媒體課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

經過上學期的教學實踐,我深深地感到,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爲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踏實工作,服務於教,努力爲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勝利地完成我校的資訊技術教學工作。

資訊技術教學學習心得體會篇8

一、運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狀態越好,學習效果就越明顯。在教學過程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們應該採用“先學後教”的教學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學會了本節內容。使用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學習環境,保持良好學習情趣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讓我懂得,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牴觸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是保持學生學習情趣的最佳手段。

現在每班學生都在五十人左右,教師要一個一個教根本忙不過來,因此在分組的基礎上,採用“生教生”的教學方法。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輔導,這樣既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負擔,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從而使所有學生不會的問題得到解決。在這種分組教學的情況下,教師的作用並沒有失去,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

三、採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法

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資訊技術這門學科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創造性、操作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這一教學法既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也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資訊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總之,要教好資訊技術這門課程,要求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爲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