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1000字

學問君 人氣:1.3W

《弟子規》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聖先賢的智慧結晶。它不僅在教孩子如何立身做人,也要求師長身教在前,率先垂範,成爲孩子效仿的楷模。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1000字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是《弟子規》的總則,這24個字清楚明晰地告訴我們每個人出塵入世做人的基本準繩。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並向他學習。以上這些是爲人處世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這些都做好了之後,還能有餘遐,就應更努力地學習禮、樂、射、御、書、術等六藝,各種經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學問。,

先立德,後學文。俗話說: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對於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首先要培養良好的品德,這是根本的東西。因此《弟子規》總序中說,首孝弟,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但長期以來,受市場經濟不良影響,我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過分追求知識技能的學習,忽視思想品德的教育。這種捨本逐末的'錯誤做法使許多人表現浮躁,急功近利,唯利是圖,缺乏愛心,沒有社會會責任感,甚至身敗名裂,違法犯罪。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淨化人們的心靈,提倡以德立人、以德興國。

從《弟子規》的第一章裏,我首先讀到了孝道。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千百年來,中國人都講究一個“百善孝爲先”。歷朝歷代,都很認同一個人如果能夠孝順,那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像“孟子哭竹求筍”、“王祥臥冰求鯉”、“黃庭堅車衣順母”、“張良爲母埋兒”等典故,寓意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孝順父母、尊老敬老的良好風尚。而這些典故里的人也成爲後世學習的榜樣,這些事也日益成爲流傳至今的經典長久不衰。古人所講的“仁愛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華。“仁”的核心是“愛人”,即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愛”以“孝悌”爲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從而形成一種濃厚的家庭親情,進而有利於形成“尊老愛幼”的社會風尚……在學習之前,我自認爲是個孝敬父母的人。可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我做得遠遠不夠。以前我常常因爲這樣那樣的理由不能常回家看看,總認爲多打幾個電話,多給父母幾個養老錢就算是孝子了。這是何等的認識錯誤啊!現在我的父母都已進入花甲之年,我應該怎樣盡到作爲子女的孝道,讓他們盡享天倫之樂。現在心中自有了答案。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也可以用弟子規來教育學生。如上英語課時,發現溜號的同學,教師可用《弟子規》中的“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的教誨教育學生,幫助他們改掉不良行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批改英語作業,發現學生抄作業,監考、改英語試卷發現學生作弊,教師可以用《弟子規》中的“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的教誨教育學生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想從《弟子規》學到做人的智慧。人生是一個過程,過得如何很大程度取決於選擇什麼樣的目標。“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從這句經文讓我明白了要以“德學”和“才藝”爲重。把“努力學習,積蓄力量,努力工作,貢獻社會”作爲人生的目標。因爲如果以外在的物質作爲追逐目標,無論多少都不能讓人感到真正長久的快樂,這種快樂可以充滿人生的每一個瞬間、每一個過程,這種快樂我想應該是可以帶入墳墓並影響後世的,應該不會讓人的一生有什麼遺憾。

總而言之,《弟子規》所講的道理,正是聖人的訓誨,從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親仁及餘力學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倫常廣泛運用,並經過家庭、學校、社會,逐步推廣定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我覺得這本書應該認真地反覆讀誦,深入內心,並把它當成個人反省的鏡子和行爲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