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生本教育學習的心得體會

學問君 人氣:8.64K

2011年4月7日~10日,我有幸赴廣州參加了由生本教育創始人郭思樂教授舉辦的全國生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習班。這次培訓內容分三部分:一是由郭思樂教授做的關於生本教育的講座;二.是觀摩課展示、教學點評;三是與執教教師交流,並進行課堂教學講座和問題解答。透過這次學習使我對生本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更真切地感受到,這裏的教學不僅無限精彩,而且是在教學中播種人文情懷,喚起生命的激揚。

生本教育學習的心得體會

什麼是生本教育?郭思樂教授是這樣說的:“真正以學生爲主人的,爲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我們稱之爲生本教育。”課堂是學生學習的舞臺,是學生盡顯天性的舞臺,因此教學活動應當以學生髮展爲本,以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爲目標,這樣就必須給學生以最多的思考、動手和交流的機會。與此相應的是教師要在課堂上承擔着怎樣的角色呢?

生本教育認爲:教師應從拉動學生的“縴夫”轉變爲生命的“牧者”。以往我們教師整個人就像一個“縴夫”,工作千頭萬緒,總感覺有處理不完的事情,艱難地拖着班級這艘“船”前行,身心疲憊,而且收效甚微。那麼牧者呢?他不是去代替或包辦羊羣的吃食,而是把羊羣帶到水草豐盈之處,讓它們自主地快活地吃草。這意味着既要管理着羊羣,又要尊重着羊羣的獨立活動。

教師是學生的服務者,幫助者,保護者,唯獨不是他們的任何學習活動的代替者,不是拉動學生的“縴夫”。在課堂中教師拋磚引玉提出學習的主題與需要解決的問題,維持必要的教學秩序,給予學生支援,鼓勵,還有及時的、恰到好處的引導。教師不會急於判斷學生表現的好壞對錯,更不會以知識代言人出現。知識是靠學生自己去尋找、發現的`,知識要與學生的經驗、感悟相連。這樣獲得的知識是有意義的,是根深蒂固的。

可見,縴夫用的勁大,學生被動前進;牧者用的勁少,學生受益之多,如何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遊,還有待於我更深地探索。

生本課堂主張教師不給兒童過多的干預,而是給他們學習儘可能的自主。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意識,保證他們有獨立的活動空間、人格空間和學習空間;同時創設情景,引發學生自我意識的產生,並不斷強化。在生本課堂中,不是“教”覺得“學”,而是“教”引導“學”,爲“學”服務。

課堂是學生生長的地方。在生本課堂上,學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可點燃的“火把”。1

總而言之,我們的教學,停留在教師“教”上的居多,關注學生“學”的過少。“生本教育觀”的提出,讓我對教育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