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初中讀書心得體會大全

學問君 人氣:3.24W

我們有一些啓發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初中讀書心得體會大全,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讀書心得體會大全

初中讀書心得體會大全1

家長應做一個明智的學習者!這是我最近在《父母課堂》雜誌上看到的,能引發我在對待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深入思考的句子。

有人說,好父母不是靠學出來的,而是靠悟出來的。把總是用眼睛盯着孩子變爲不斷反思和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爲,注重透過學習提升自己,纔是解決孩子問題的關鍵要素。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這樣鮮明的觀點。是的,做好家長的關鍵就是要自覺地在教育孩子的實踐中去感悟,伴隨着孩子的成長曆程,父母必然也要有個不斷進步不斷學習的過程。

把眼睛盯着孩子變爲注重提升自己。如何教育好孩子是不少父母平常需要絞盡腦汁的事情。平日裏,大多數父母都有一個共通的地方:從孩子的飲食、言行、禮貌等都是用一副挑剔的眼神去審視孩子,總想把他們規範到自己的理想狀態中。可很多的事實又不爭地告訴人們,孩子在家庭中普遍存在一個共同點:得到的批評多、收到的表揚少。一味地盯着孩子的缺點、總是依賴與外力矯治孩子的言行和品德修養是很難見效的。家長應做一個明智的學習者!目的是告訴我們父母要不斷地去反思和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爲,更多的是要透過學習提升自己,找到解決孩子學習和成長問題的鑰匙。

現實生活中,孩子的問題大多都是因父母缺乏對孩子的瞭解造成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會表現出不同的生理特徵和心理變化,孩子依賴父母的程度、看待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向孩子學習、讀懂孩子這本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問題,向孩子學習,瞭解孩子的特點和真正需要,才能與孩子產生心靈的共鳴,成爲孩子成長路上的貼心人和助推者。

最後作者還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在家庭中建立學習團隊,與孩子共同學習。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可以說是人的一生中最初的學習場所,也是滲透力最強的學習環境。爲孩子營造家庭良好的學習氛圍,譬如:對知識的追求,對科學的崇尚,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家庭中的民主空氣,生活中的溝通,知識的分享等,這種氛圍的營造是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共同責任。

爲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願我們每一個家長都做一個明智的學習者。

初中讀書心得體會大全2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近幾天,我又看完了一本好書——《稻草人》,合上書本,我意猶未盡。

《稻草人》中有許多感人的故事,“一粒種子”、“祥哥的胡琴”、“將來做什麼”、“月娘孃的親事”……令人沉醉。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數“一粒種子”了。

“一粒種子”講的是世界有一粒核桃大的種子,而且是唯一的一顆種子,這顆種子極其珍貴。國王得到了,十分開心,把它當成寶貝似的供養,等待奇蹟的出現,但最終失敗了,只好不耐煩地扔掉了;富翁得到了,十分驕傲,也精心地照料它,但是幾個月過去了,沒有創造出他所期盼的奇蹟,只好無奈地拋到別的地方;商人看到了,就把種子種起來,用最好的肥料照顧它,盼呀盼呀,最後又沒戲了,就往街上一丟;又被一位軍人拿到了,同樣也用以上幾位的方式供養,等呀盼呀,一等就是一年多,最終還是沒能養成,於是,他立刻用力一扔,種子坐了快速飛機,直往麥田;最後,被一位年輕的農夫拿起來,農夫種下種子,任其自然成長,最後,種子長成了參天大樹,大樹發出的濃郁香味,讓人們臉上綻放出和平的微笑。

每一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規律,如果違背了這種規律,就會產生反效應。種子的成長也需要適合它的環境和適合它的人選。文中的國王、富翁、商人、軍人就因爲沒有懂得這種規律,所以沒有把種子養大。同時,國王、富翁、商人、軍人供養種子的方式,讓我想到了此刻許多溺愛子女的父母,他們把自己的孩子當做寶貝一樣供養,不愁吃,不愁穿,不需勞動……我想:溫室裏長大的孩子會強大嗎?他們不正像那一次次被拋棄的種子,永遠也長不大。就像那最後長成參天大樹的種子一樣,只有經歷風雨,纔可能茁壯成長。

從這本書中,我確實收穫了許多,有做人的道理,有學習生活的態度,有生活的常識……是的,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能夠讀書學習的機會!

初中讀書心得體會大全3

《史記》是司馬遷忍辱負重、嘔心瀝血,花費一生的精力來創作的。它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曾被魯迅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大哲學家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一代明君唐太宗也感喟:“以銅爲鑑,可正衣冠;以古爲鑑,可知興替;以人爲鑑,可明得失。”《史記》爲我們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波瀾壯闊的社會畫面,還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形象,讓我們從歷史中明白道理,揭露醜惡行爲,歌頌高尚的品德。

《史記》中那一個個活靈活現、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對人謙恭有禮、和藹可親、孝敬父親的虞禹;令人尊敬、勤政愛民、爲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受到了大家的愛戴;還有那殘暴、沉迷於酒色、過着奢侈糜爛的生活最終丟失了江山的商紂王;只爲博得美人一笑,點起烽火、不惜一切戲弄諸侯的周幽王,“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這就是周幽王墮落生活的真實寫照;不忘亡國之恥,臥薪嚐膽從而最終戰勝吳國的越王勾踐。知識淵博、見聞深廣、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爲念的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用“發憤以抒情”的方式創作的《離騷》而名垂千古。

歷史就像一面鏡子,映照着千古,映射着未來。讀完《史記》,讓我讀出歷史的真實,讀懂了一點點歷史發展的規律。讀史使人明智,就是要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把理解歷史當作把握人生的一把鑰匙。明智的人既要不忘過去、重視將來,更要全力把握現在、創造將來。站在歷史的角度上,看到聖賢真正的精神何在?我認爲這纔是讀《史記》的最大意義。

初中讀書心得體會大全4

《三國志》不像《三國演義》,它只具簡單史實,並無多大筆墨去渲染事件、去讓事件被描述得更加具體和精彩,這就使得讀者有聯想、虛構和批判的空間。對於小說家,他們可以利用這些材料,發揮自己的想象,輔以自己的創作才能,著成一部小說,而且讓小說比史書更加能引人入勝。對於普通大衆呢?他們私下裏就會流傳關於事件的始末,或真實或虛妄,對被隱藏的真相可能會不服氣地披露,對崇拜者可能會大肆吹捧,對厭恨者則有可能更加歪曲,或以陰謀論議之。民間的傳說能讓事實本身更加清晰明朗,也能讓事實真相更加撲朔迷離。比如,在《三國演義》裏,關羽的忠義形象透過作者虛構的一些事件,而被強化乃至神化;諸葛亮更是被描述得“多智之近妖”,好像什麼事情他都知道、能預測一樣;不幸的是周瑜被樹立成一個心胸狹隘、英雄氣短的形象;曹操也被怒斥爲“奸雄”。對於這些小說情節或是民間傳說,好言也就罷了(雖然也可能有誤解,但至少沒有污衊),若是被壞言論之,遭後世不斷誹謗,一生真實形象全無,實可悲也,則真乃謂之人言可畏。

另外,陳壽乃晉朝大臣,對於朝中人物的記述多有曲筆。如對於司馬炎篡奪魏國帝位的時候,陳壽評曰:“古者以天下爲公,唯賢是與。後代世位,立子以適;若適嗣不繼,則宜取旁親明德,若漢之文、宣者,斯不易之常準也。”還有對魏國時期司馬氏家族的描寫多有隱惡溢美之嫌。這恐怕是在對當朝的避諱吧。亦即是說,基於政治厲害,一般當朝的史學家都不敢直言當朝弊端。敢於批評當朝執政者的所爲、揭露當朝執政者的罪惡的人,不僅文字難以流傳於後世,而且自身連帶家族其他成員的性命也有危險。這種黑暗情況在中國的歷朝歷代皆有可悲地發生,而不僅僅是發生在封建時代。

由此論之,即使是從史書裏,我們也無法完全獲知歷史的真相。成王敗寇,歷史是由勝利者寫的。比如你在看宋朝大官寫的史書,那麼這本書關於本朝的記載多是有所迴護的。也就是說,是非功過,真正的歷史只能留予後人說。不知過了若干年,那時候的人們對於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年代的歷史,會是怎樣記載和評價的呢?

初中讀書心得體會大全5

花有重開時,人無再少年。這句話一點也不假,不論怎樣,時間都是一去不復返的。一天過去了,就不能指望再重複這一天了,只能勇敢的去過下一天。

寒假裏偶爾翻看六年級的語文書時重新看到了《匆匆》後,我更是有這樣的感受。我的生活,從不會說話時就開始了。可我也從一開始就在浪費時間。我從早上起牀、上學、吃飯、寫作業,到晚上睡覺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過去了。從來沒有感覺時間過得很緊,在壓迫着自己,總是以爲時間是很漫長的。可此刻我才發現以前的觀念是錯的!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在等我,即使不撕日曆,即使鐘錶的指針不再走動了,時間也不會等我,時間不會停止,因爲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而有最無情,最使人珍惜而有最輕易破滅的東西。

看書時,它從書中逃走了。我悲傷。在做作業時,它又從我的筆尖滑過,我嘆息。時間總是那麼的匆匆。它從沒有停息過,也不回爲誰停止。它只是繼續着它的步履,永不停止。

我從一個站也站不穩的小孩,長到此刻一個能說會道的大孩子,想想那時一年級報名時的情景,彷彿就在昨日一樣。古往今來,人們一向認爲時間很短促,時光流逝的迅速,我又何嘗不是呢?時間的可貴永不再有,這是我的最大感受。

時間悄然無息的從我身旁滑過,我卻不以然,但今後,我絕不會讓時間再從我的手中遛走,我會緊緊的抓住它,讓它沒有任何機會逃脫!